資源簡介 課件17張PPT。尋先烈足跡做合格團員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去市民之家革命烈士館參觀,學習萊州黨史 (2)感受萊州籍先烈為國奉獻的精神,了解萊州老黨員代表的先進事跡 ?。?)學習先烈的偉大精神,繼承先烈的光榮傳統 (二)技能目標: (1)體驗黨員干部的組織性、自律性,以提高學生紀律意識,團隊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手段,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場館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先烈的崇高品質,樹立遠大理想 (2)使學生學有榜樣,奮發向上,形成心有祖國,心有集體,心有他人的思想感情 小組分工第一小組 搜集資料,分享關于中國共產黨的起源以及萊州黨史的內容第四小組 搜集萊州先進黨員的英雄事跡第三小組 參觀鄭耀南故居制作介紹鄭耀南的微課程第二小組 去市民之家參觀,帶回影像資料交流展示中國共產黨 起源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隨后,各地先進青年組織共產主義小組,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五卅運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抗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長征 1930年秋,王鼎臣從濟南帶回山東省委關于發展黨組織建立縣委的指示。中共掖縣縣委在平里店鎮西障鄭家村鄭耀南家里正式成立。 王鼎臣 :掖縣第一位中共黨員和黨組織創始人之一。1938年任中共掖縣縣委書記,領導玉皇頂抗日武裝起義取得勝利。萊州革命史 鄭耀南(1908—1946),平里店鄭家村人,掖縣共產黨組織和三支隊的創始人,192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秋任中共掖縣縣委書記,也是掖縣縣委第一任書記。在其倡導下,縣委創辦油印刊物《紅星》報,鄭耀南任主筆,并兼刻寫蠟紙、油印,常徹夜不眠。 1938年3月8日,組織領導了掖縣玉皇頂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膠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和軍政委員會,1939年10月赴延安,進中央馬列學院學習,隨后被調到中央軍委一局工作。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革命歷程中,充滿了傳奇與輝煌,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使他積勞成疾,1946年2月在延安病逝。英雄掖縣我們身邊的榜樣支邊模范:張云師 支邊模范: 邱秀婷 時代楷模:李登海 1922年2月出生的張云師,是萊州市虎頭崖鎮朱流村人,讀了8年私塾。十五六歲時接觸抗日思想,逐漸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當時,張云師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只要是與抗日有關的事情他都積極參與。1940年,張云師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10月,在一個本家大伯的帶領下,以本村小學為陣地,以教員的身份秘密為共產黨做事,傳授黨的綱領,教育群眾跟著共產黨積極抗日。 1941年12月25日上午,盤踞在沙河據點的日軍小隊長巖淵率領十幾個日偽軍,去村里抓捕抗日分子,他們竄到優游山上,并向村內開槍,5名無辜群眾被殺。正在為孩子們上課的張云師迅速組織孩子及群眾向村北黑松林轉移,由于轉移及時,避免了更多思想積極及抗日積極分子慘遭日偽軍殺害。雖然張云師身體瘦小,但腦子特機靈,被人們稱為“小先生”。一次,日偽軍來到學校捉拿抗日教員,被堵在教室里的張云師沒有被鬼子的陣勢嚇怕,而是從容地坐到了學生課桌,回答說老師還沒到,其他的一問三不知,他的年齡和身材幫助他躲過一劫。 張云師 以教員身份秘密為共產黨做事 1948年10月,張云師接到地下黨的任務,組織周邊村莊1000余人,編制一個連的支前隊伍,參加淮海戰役支前。戰役中,擔架隊完成了9.8萬傷員的轉運任務。為了保護好這近10萬名傷員,他們用身體掩護傷員、用喝水的瓢給傷員接大小便,甚至在自己受傷后,依然以鋼鐵的意志堅持完成轉運任務。 在大大小小的八十多次戰斗中,張云師和他的支前連參加了二十余次的救護和物資運輸搬運工作,在槍林彈雨中搶救起無數個傷員。張云師曾經抬擔架一口氣跑過二十余里,榮立了“支前二等功”。由于生活沒規律,張云師得了腸粘連,手術后,為了不給部隊添麻煩,1949年1月28日,他率領傷殘支前人員回到了老家。 由于他早期參加過抗日工作,又有南下支前的經歷,又識字?;氐郊液?,在組織的安排下他做起了小學教師,先后在朱流、西大宋、東宋等8處學校任教,歷任過教導主任、校長。1954年,參加了萊陽專區小學行政干部培訓班,1980年退休,1982年轉為離休。 84歲的邱秀婷是煙臺市三名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老兵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她13歲時參加支前活動,多次受到13團表彰,是省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 家住萊州市驛道鎮花園村的邱秀婷1931年5月出生,13歲時參加支前活動,曾做過襪子、抬擔架、送情報、推磨磨面、做大餅等,1951年當選小洼鄉鄉長,之后還擔任過管理區婦女主任,1970年-1989年任花園村書記,所在黨支部曾被評為省先進黨支部,人民日報曾報道稱她為“花園大隊的向陽花”。 “1944年,參加轟轟烈烈的支前活動時,我才13歲?!鼻裥沔美先苏f,那時候她和村里的進步婦女一起為13團官兵剪布做襪子,磨得她一雙稚嫩的小手滿手是泡,但她并不知道苦和累,裁剪完布料后又去做群眾工作,發動群眾為部隊做襪子。雖然她年紀不大,但是在當時很有影響力,成為當時的支前骨干分子。團里開大會時,專門號召部隊向她學習, 邱秀婷:13歲擁軍支前,不叫苦不怕累 邱秀婷13歲擁軍支前,不叫苦不怕累,是擁軍支前的先進分子”部隊領導對她的肯定傳遍當地。邱秀婷還多次接受任務,為組織送過雞毛信。為了安全起見,每次送雞毛信都是在晚上進行,并躲到玉米地遮著光看情報領取任務,這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來說實屬不易。膽大心細的邱秀婷多次圓滿完成任務,至今邱秀婷還清楚地記著當時的接頭暗號。在17歲時她又參加了擔架隊支前,并擔任小隊長,還參加了擔子山等戰役。 邱秀婷思想進步,在退休之后還積極為村里建設建言獻策,處處贊頌祖國的新變化,美好的新生活,她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活動,跳廣場舞,打腰鼓。小學文化的她還編了一首300余字的順口溜,贊揚社會主義建設?!? 李登海,男,1949年9月出生,山東省萊州市后鄧村人,現任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主任。 李登海作為農民發明家,被稱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使他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齊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譽。李登海在育種科研、玉米高產栽培和種業體制創新領域親歷親行30多年,培育出20多個優質高產玉米新品種,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累計增產糧食800多億公斤。創造出畝產過噸糧的世界夏玉米最高紀錄,在李登海的試驗田里,玉米、小麥兩季能產噸半糧,1畝地能養活4個人!他主持選育的“掖單”系列玉米新品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5年9月25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崩钗南楹屠畹呛?。我要向先烈及身邊的英雄榜樣學習,做一名合格團員小組討論 當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年代的悲慘,也永遠難以感受侵略戰爭的災難。但今天的我們必須永遠記住,在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他們在戰場上不怕犧牲,沖鋒在前,英勇殺敵,拋頭顱,灑熱血,舍身赴死的革命精神;在監獄里、刑場上,寧死不屈,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在抗戰中不怕艱苦,不畏強暴,威武不屈,英勇頑強的民族意志,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