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政治備考:兩岸領導人第四次會談一、【背景資料】 材料一:2009年12月21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率海協會協商代表團抵達臺中市,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代表團下榻的臺中裕元花園酒店舉行歡迎儀式。陳云林致辭時表示,歷經北京、臺北、南京三次會談,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制度化協商已走上行穩致遠的軌道,兩岸通過平等協商發展兩岸關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們堅定走下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他說,一年多來,海協會和海基會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累積共識,務實進取,達成一系列有利于促進兩岸經濟繁榮和民生福祉的協議。這些協議所衍生出來的無數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使兩岸同胞互蒙其利。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兩岸關系今天正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前進。 材料二:2009年12月22日,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據悉了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這將有利于促進臺灣漁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臺灣農產品對大陸的貿易,有利于千千萬萬工商業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為兩岸同胞雙向投資創造寬松、優惠的稅收環境。這說明,兩岸協商正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直接受益。 二、【知識鏈接】 (一)經濟常識 1、市場的調節作用和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兩岸簽署“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兩岸漁業勞務合作”與“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等四項協議,有利于促進臺灣漁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臺灣農產品對大陸的貿易,有利于千千萬萬工商業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為兩岸同胞雙向投資創造寬松、優惠的稅收環境。有利于兩岸經貿往來,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配置,有利于企業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于兩岸優勢互補,有利于促進兩岸經濟繁榮和民生福祉,實現共贏。 2、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國家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國家財政部、交通部、商務部、農業部等部門推出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兩岸關系的發展。 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加強經濟的交流與合作,將極大地推動兩岸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兩岸的社會生產力。 4、社會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有利于促進兩岸經濟繁榮和民生福祉,有利于滿足兩岸人民社會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5、發達的第三產業是現代化經濟的重要特征。文化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主流產業之一,成為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推進兩岸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兩岸文化產業,不僅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創新和發展,而且有助于實現兩岸互利雙贏、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6、經濟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要求各國和地區必須實行對外開放,積極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環境不確定的因素明顯增多,世界經濟環境發生的變化,使得兩岸金融合作和經濟合作更為重要、更為迫切。以互利雙贏的精神致力于促進兩岸交流,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7、對外貿易的作用。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文化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文化和技術的交流,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增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蓬勃活力。 (二)哲學常識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順應時代潮流,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是符合兩岸人民的意愿,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 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思想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思想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兩岸關系的發展是在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指導下進行的,體現了正確意識的推動作用和正確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也體現了科學正確價值觀對社會實踐的導向作用。 3、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臺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獨”分子割裂聯系、分裂祖國的行徑注定是會失敗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兩岸“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兩岸漁業勞務合作”與“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等四項協議,必將對兩岸經貿關系乃至兩岸關系產生積極重大的影響,給兩岸民眾帶來實際利益。 4、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和變化發展的,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簽署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兩岸漁業勞務合作”與“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等四項協議,是致力于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加強兩岸之間經濟貿易的發展,有利于達到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 5、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一國兩制”是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確立的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社會規律,有益于兩岸人民。“臺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社會規律,注定會失敗。 6、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要重視量的積累。只要我們深入解決攸關人民利益的經濟議題和民生問題,累積成果,增進互信,本著以協商化解分歧,以合作取代對抗的精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兩岸關系今天正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前進。 7、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兩岸加強經濟貿易合作,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和民意,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過程中,必須同阻撓兩岸關系發展的“臺獨”勢力和“臺獨”分子進行堅決斗爭。 8、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實現祖國統一要努力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落到實處。要廣泛團結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爭取世界上更多國家、更多的人是理解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和方針政策,努力形成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反對“臺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局面。 (三)政治常識 1、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強兩岸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地區穩定與發展,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最終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2、我國的國家職能。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體現了國家履行政治、經濟等國家職能。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兩岸統一后,臺灣保留現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將得到保障,臺灣經濟將真正以祖國大陸為腹地,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臺灣同胞可以同大陸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 4、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兩岸關系問題的正確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關系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也要堅決抵制一切“臺獨”分裂勢力妄圖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行徑。 5、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義務。作為中國公民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一切分裂活動作堅決的斗爭是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責任。 6、和平與發展的關系。發展需要和平,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才能順利實現經濟的發展。發展經濟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基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陳江會”簽訂的幾項協議,是在兩岸“三通”上的重大突破,兩岸交流將會更加便利,給臺灣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2010高考命題的切入點可能有】 運用市場的調節作用、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經濟的全球化等經濟學知識分析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說明兩岸經貿文化合作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運用國家文化職能、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征等政治學知識,分析全面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載體,考查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與影響等歷史主干知識,以及臺灣的地理位置、重要戰略地位、經濟特點等地理相關知識。 四、【創新精練】 1、陳云林在致辭時表示,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制度化協商已走上行穩致遠的軌道,兩岸通過平等協商發展兩岸關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們堅定走下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看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D.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一年多來,海協會和海基會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累積共識,務實進取,達成一系列有利于促進兩岸經濟繁榮和民生福祉的協議。這段話體現了: ①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②原因和結果的對立統一 ③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與期盼,將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②有利于促進臺灣漁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臺灣農產品對大陸的貿易 ③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 ④有利于為兩岸同胞雙向投資創造寬松、優惠的環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海峽兩岸經貿、勞務、農產品合作交流中,大陸的主要優勢是: ①資金 ②技術 ③市場 ④勞動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陳云林在致辭時表示,方才沿路上我看到有很多的鄉親們反對我來,不歡迎我來,我也看到了很多的鄉親希望我來,希望我們兩會坐下來商談我們面臨的許多問題,尋求我們兩岸的互利雙贏,對鄉親們表達不同意見,我們會絕對的尊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意味著我們反對“臺獨”的態度和決心有所改變 B.意味著我們對兩岸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比以前更理性 C.意味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有所變化 D.意味著兩會商談是兩岸關系的唯一平臺 6、在歡迎儀式上,陳云林首先代表海協會和代表團全體成員,向在19日花蓮外海強烈地震中受災的臺灣同胞表示慰問,向遇難同胞表示哀悼。而四川大地震后,不少臺資企業、臺灣學生、臺商個人以及臺灣島內各界人士紛紛向大陸遇難同胞表示哀悼并積極為四川災區募捐。兩岸人民深深感受到了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這主要體現了民族具有: ①共同的宗教信仰 ②共同的地域 ③共同的經濟生活 ④共同的心理素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我黨對臺政策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采取單純訴諸武力的解決方式;第二個時期以武力方式為主,同時又輔以和平爭取的策略;第三個時期則以和平方式為主,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我黨對臺政策的演變與各個時期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有著復雜深刻的聯系。回答7—8題。 7、以和平方式為主,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表明: A.促進兩岸平等協商是解決臺灣問題的目標 B.促進兩岸平等協商是處理兩岸關系的最佳方式 C.我國致力于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 D.祖國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8、我黨對臺政策的演變與各個時期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有著復雜深刻的聯系。這啟示我們: ①任何事物之間都有聯系 ②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 ③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反對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④堅持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9、2009年12月21日,“臺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開幕。臺灣少數民族十四個族群的長老頭目等同時亮相開幕式,這也是臺灣少數民族代表首次成規模地來大陸參訪。臺灣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一員,在寶島臺灣的開發和建設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臺灣文化通過中華文化表現出來 B.臺灣文化存在于中華文化之中 C.中華文化存在于臺灣文化之中 D.中華文化可以分為臺灣文化和大陸文化 10、陳云林致辭時表示,歷經北京、臺北、南京三次會談,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制度化協商已走上行穩致遠的軌道,兩岸通過平等協商發展兩岸關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們堅定走下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其哲學寓意與下列詩句一致的是: A.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B.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C.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飛落玉淵長 D.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1、2009年12月22日,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據悉了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這必將有利于: ①祖國的和平統一 ②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兩岸的和平與發展 ④遏止“臺獨”的分裂活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09年12月,海峽兩岸(廈門)農漁業論壇暨產業對接會透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投資大陸的臺資農業企業已有5900余家,投資大陸的農業臺資達到69億美元,臺資農業企業已成為大陸農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投資大陸的臺資農業企業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具有平等的市場競爭地位 ③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④屬于外資經濟,我們應鼓勵、支持、引導其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材料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元一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既異彩紛呈,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構成豐厚多姿的中華文化統一體,并決定著各區域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的根基。千百年來,隨著大陸居民不斷遷徙臺灣,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節日禮儀等早已傳播至整個寶島,使中華文化深植臺灣、茁壯成長。 (1)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整體與部分關系的? 材料二:2009年12月22日,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據悉了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 (2)從經濟常識的角度看,兩岸為什么要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 材料三: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說:“2009年,兩岸關系發展迅速。但與此同時,影響兩岸關系順利前進的各類問題和障礙也有所暴露,各種思想觀念出現新的交鋒,統一與反統一矛盾上升,‘臺獨’與反‘臺獨’斗爭猶存,島內各類政治勢力內部圍繞兩岸關系發展方向、路線、策略的爭論、角力也如火如荼。” (3)為維護祖國統一,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D 2、B 3、D 4、D 5、B 6、D7、C 8、B 9、C 10、A 11、D 12、D 13、(1)①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元一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既異彩紛呈,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構成豐厚多姿的中華文化統一體,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的根基。②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離不開部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部分,整體就不存在。千百年來,隨著大陸居民不斷遷徙臺灣,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節日禮儀等早已傳播至整個寶島,使中華文化深植臺灣、茁壯成長。 (2)①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②市場經濟具有開放性和競爭性。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③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是兩岸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④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調節余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臺灣漁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臺灣農產品對大陸的貿易,有利于千千萬萬工商業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為兩岸同胞雙向投資創造寬松、優惠的經貿環境。 (3)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義務。作為中國公民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一切分裂活動作堅決的斗爭是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責任。要維護民族的團結,不斷增強包括各民族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堅持反對任何外來勢力的入侵或占領,堅決反對分裂國家的行為。要堅持“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促進祖國和平統一。www.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