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0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五)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0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五)

資源簡介

高考資源網() 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2010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五)
專題五、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專題
一、主干知識網絡
二、高考考點解讀
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經濟全球化;外匯與匯率;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關稅
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一)世界市場
1.世界市場的含義: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國內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前提。
2.世界市場的主要類型。根據在世界市場上流通的內容,可將世界市場分為商品市場(有形市場)、資金市場、技術市場、服務市場等。
3、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
國際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商品結構的復雜化、區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的激烈化。
(二)世界性的金融與貿易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含義:(英文縮寫WTO),是一個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
(2)目標:是各成員國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削減關稅,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其它貿易障礙和歧視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促進各成員的經濟發展。
(3)重要原則:非歧視原則(識記并理解),此外還有最惠國待遇原則(互惠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關稅平等互惠下調原則、取消進口限額與配額原則、禁止傾銷與限制出口補貼原則。
(4)作用:1)世界貿易組織作為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地進口關稅水平,在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方面起重要作用。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作用。
2)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如非歧視原則等。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秩序進行。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二個作用。
3)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三個作用是,實施了一些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條款,使發展中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
(簡單記:降低關稅,促進國貿發展;規定原則,促進國貿有秩序;有利于發展中國家)
(5)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貿總協定的創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某種原因,未繼續保留中國的締約國地位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bank)
含義: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全球性的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它們都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比較:
(1)IMF目的:協調國際貨幣關系,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協助解決其國內經濟困難,以平衡其國際收支逆差,促進國際間的貨幣合作,維持國際經濟的穩定。
(2)Worldbank的目的:對成員國組織貸款和投資,促進會員國資源的開發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促進國際貿易長期均衡。
(3)IMF提供短期貸款,Worldbank提供長期貸款和投資。
作用:第一、指導成員國擺脫國際收支困境。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3、中國是這三個國際組織的創始國之一。
(三)外匯和匯率
1.外匯、匯率的含義及關系
(1)外匯的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理解:A“用于國際間的結算支付手段”
貨幣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世界貨幣在國與國之間經濟中充當三種職能:一是作為流通手段用來購買外國的商品;二是作為支付手段用來平衡國際收支平衡;三是作為貯藏手段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外匯是在世界市場上充當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國際收支平衡。屬于世界貨幣的第二種作用。
B“用外幣表示的”
在我國國內市場上,購買商品需要支付人民幣,而在世界市場上,進口商品則要支付某種外幣,這些外幣對于我國來說就是外匯。當前,在國際市場上用于結算的主要是美元、歐元、日元等。(這也符合某些紙幣也具有了某些世界貨幣的職能)
(2)匯率的含義
匯率又稱匯價,是兩國貨幣間結算的兌換比率。…(在對外活動中出口可換得外匯,進口需要支付外匯。)
(3)我國匯率的表示方法
匯率是一個以最經濟地取得外匯的換匯成本的標準,它同時也是最有效的用外匯購買外國貨的標準。創匯與用匯均衡是最佳匯率,適用于貿易雙方。如果匯率偏離了均衡匯率,將給雙方帶來損害。可見外匯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但不能偏離匯率均衡。在我國是采用一百單位外幣作為標準的。如果一百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外幣幣值升值,人民幣匯率降低,人民幣幣值貶值,反之外匯匯率降低,外幣幣值貶值,人民幣匯率升高,人民幣幣值升值。無論何種變動都會對本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外匯匯率與本幣匯率(外匯匯率即一百單位外幣可以兌換的本幣的比例,用分數表示是外匯匯率=本幣/100單位的外幣。本幣匯率即一百單位的本幣可以兌換的外幣的比例。勇分數表示是本幣匯率=外幣/100單位的本幣)的比例從根本上說是由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但也受國家政策制度因素的影響。
2、外匯儲備的含義和作用
A、含義:外匯儲備是用外國貨幣表示的用于國際支付手段的儲備,是國家經濟的后備力量,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包括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外國有價證券及國外存款。一個國家為應付國際收支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突破一萬億美元。
B、作用:外匯的儲備數量是一國國際支付能力的表現,它對穩定本國經濟和資金市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化解國際金融市場的危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
(1)含義:在世界市場上,由于人為因素,使世界市場價格長期高于或低于國際價值進行的交換都是不等價交換。
(2)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憑借其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人為地使世界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背離商品的國際價值。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發達國家通過不等價交換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剝削。
(四)經濟全球化
1.我國為什么要發展對外經濟關系。
(1)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提供市場、調濟余缺、加強交流與合作)
(2)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1)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
2)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
(有利于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調濟余缺,發揮比較優勢;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
(3)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看)。(利用外國資金和先進技術)
2、當今世界經濟國際化的表現。(1)生產的國際化(2)市場的國際化(3)資金的國際化(4)科技開發與應用的國際化(5)信息傳播國際化。
(五)對外貿易
1.基本含義
2.幾種形式:國際商品貿易、國際勞務貿易、國際技術貿易
3.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對等貿易、展賣、加工貿易、補償貿易
對等貿易 加工貿易 補償貿易
含義 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商品或勞務 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 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后,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償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特點 目前國際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 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 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相同點 都是我國對外貿易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略)
4.我國對外貿易的內容: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
5.進出口貿易額的三種狀態:①貿易順差(出超):出口>進口;②貿易逆差(入超):進口>出口。③貿易平衡:進口=出口。
6.為什么說出口貿易是對外貿易的基礎?
(1)出口貿易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2)出口創匯的規模制約著利用外資的規模。(3)發展出口貿易有助于加速我國生產企業及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4)發展出口貿易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
7.進口的作用:
(1)出口創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從國外進口我們所需要的商品,沒有進口貿易,出口貿易也就失去了意義。
(2)進口往往還能帶動出口,因為進口本國缺少的技術設備、生產工藝、原材料等,可以擴大出口商品的生產,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就能增加出口。
(3)現階段我國要大力擴大進口,減少貿易順差,減少貿易摩擦,創造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貿易環境。
8.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
表現:(1)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9.傾銷
(1)含義:是指一國產品人為地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輸入另一國市場的行為。
實質: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不公平競爭手段。
(2)危害:從表面看,外國產品價格低,進口國的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其實不然,它的危害具有隱蔽性。它直接打擊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的產業,使其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下降,乃至被迫退出市場,造成工廠停產、倒閉,失業率上升。這樣,外國產品就壟斷了市場,最后有可能形成壟斷價格,獲得高額利潤,進口國的消費者仍然是受害者。
(六)海關和關稅
1、基本含義:關稅是指由國家海關當局對進出國門的貨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種稅。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
2、作用:征收關稅是一種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措施,同時還起著對一國進出口貿易的調節作用。(四種調節及其相應的作用)
3、正確認識關稅的兩面性
在對外貿易中,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關稅政策是由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對外開放程度等因素決定的。關稅政策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而隨之調整的。
符合本國實際的關稅,對增加財政收入,保護民族工業,促進國內市場的供求平衡,發展本國經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十分重視關稅政策的制定,以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但是,過高的關稅,意味著自我封閉,意味著對競爭的限制和拒絕,所以從長遠來看,高關稅的結果往往是保護了落后,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同時,高關稅也違背自由貿易原則。降低關稅是我國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也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對外貿易的必然選擇。
(七)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
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1)含義:就是指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把立足點放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主要依靠本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優勢來發展自己。
(2)為什么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呢?a.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國的經濟命脈,逐步建立起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獨立,進而保障政治獨立。b.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c.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3)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關系: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1)一方面,自力更生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2)另一方面,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2、平等互利的原則
(1)含義:國家不分大小,不分貧富與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有何差異,都應在國際交往中平等對待,互相尊重對方的主權和選擇自己發展道路的意愿,使雙方都能獲得各自的利益。
(2)平等互利既是市場經濟的普遍原則,也是各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平等互利要體現貿易雙方地位平等和權利相同,不允許有損害一方主權的要求;同時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要符合對等原則,不允許不等價交換的發生。
三、典型題例點撥
【例1】(07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天津卷33題)新一輪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能按原計劃達成協議,主要原因在于歐美成員國希望發展中成員國在非農領域中更多地開放市場,卻不愿意改變自己對農產品出口實行巨額補貼的政策。歐美成員國不對等的談判方案引起了發展中成員國的強烈不滿,談判由此陷入僵局。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作用是
A.取消成員國進口關稅B.維持國際經濟的穩定
C.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D.平衡成員國國際貿易逆差
試解:
【解析】這是一道識記類試題。A錯誤。BD屬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目的。C才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目的。
【答案】C
【例2】(2007河北唐山質檢)到2007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滿五周年。五年來,中國遵守WTO規則,信守承諾,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關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
(1)世界貿易組織又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2)其實施的最重要的原則是非歧視性原則
(3)其目標是削減關稅,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4)能促進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A.(1)(2) B.(1)(2)(3)
C.(1)(2)(4) D.(1)(2)(3)(4)
試解:
【解析】這是一道考察基礎知識試題。(1)(2)(4)都是正確的觀點。(3)其目標是削減關稅,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表述有出入。在課本上是其目標是削減關稅,促進各成員的經濟發展。
【答案】C
【例3】(07高考綜合能力試卷 文科使用上海卷第28題)我們要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加強與WTO的合作,利用WTO原則保護自己。WTO的原則較多,最重的原則是
A.最惠國待遇原則 B.無關稅原則 C.透明度原則 D.非歧視原則
試解:
【解析】B是錯誤的觀點。C課本未涉及。A是D的內容。非歧視原則是世界貿易組織最重要的原則在課本有明確的表達。
【答案】D
【點評】這上面三道試題都是直接考察課本基礎知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課本知識。
【例4】(07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卷Ⅱ第27題)到2006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已突破1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500億美元。外匯儲備迅猛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對外貿易出超迅速增加B.社會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
C.人民幣對美元較大幅度地升值D.獲得世界銀行大額信貸支持
試解:
【解析】B社會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是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但相比A來說則不是直接原因,屬于間接原因。C人民幣對美元較大幅度地升值則是不利外匯增加的因素,因為其不利我國的出口。D關聯性不大。A貿易出超是外匯增加的直接原因。
【答案】A
【例5】(07高考政治江蘇卷第25題,雙項選擇)我國是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之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我省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影響表現在
A.增加了進口技術設備的成本 B.有利干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C.有利于促進外貿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D.可以減少居民赴美留學、旅游的費用
試解:
【解析】AB錯誤。正確的觀點應該是人民幣持續升值降低了進口技術設備的成本;不利于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失去了價格優勢。
【答案】CD
【例6】(07高考政治上海卷第18題,分叉部分A組,不定項)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只有“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時并舉,中國經濟才能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下列情況中屬于“走出去”的是
A.中國海爾集團在海外建立分公司
B.中國TCL集團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
C.中國三家建筑公司承建約旦王宮工程
D.中國銀行向美國花旗銀行轉讓部分股權
試解:
【解析】“走出去”則重強調投資海外。ABC屬于這種情況。D中國銀行向美國花旗銀行轉讓部分股權屬于引進外資。屬于“引進來”。
【答案】ABC
【例7】(07高考政治上海卷第12題,共同部分)英國《泰晤士報》日前撰文指出:低成本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即將結束,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歐洲制造商有必要迎接新的角逐。這段話反映了
A.我國正努力提高制造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B.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技術合作進一步加強
C.我國已不再發展低成本的制造業
D.我國已成為貿易強國
試解:
【解析】屬于材料理解題。B題中未涉及合作問題。C錯誤觀點。D觀點錯誤。我國是貿易大國,不是貿易強國。
【答案】A
【例8】(07高考綜合能力試卷 文科使用上海卷第27題)我國嚴格履行入世承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大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力度。保護知識產權
①符合黨的“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政策 ②體現了政府創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的服務功能 ③不利于我國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④有利于激發個人發明創造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試解:
【解析】保護知識產權是我國嚴格履行入世的承諾。對自身的發展也有意義。這道試題從國內的發展來看待保護知識產權意義,選取的角度較好。
【答案】B
【例9】(07高考政治廣東卷第28題,多項選擇題)2006年是中國加入WTO五周年。五年來,我國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提高到1700美元,我國實際利用外資超過3000億美元,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這表明
A.經濟全球化主要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B.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C.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有利于提高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D.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發展,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試解:
【解析】這是一道材料理解題。A錯誤。經濟全球化包括生產的國際化,市場的國際化,資金的國際化,科技開發和應用國際化,信息轉播國際化。BCD是對材料的提煉。
【答案】BCD
【點評】1.從第4題到第9題都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在考試時認真閱讀材料,把握試題的限制性的要求,聯系課本作出正確的選擇。
2. 從第1題到第9題迎著熱點考察。主要考察的熱點有1--3考察了中國加入世貿五周年,關于世貿的知識的考察;第4題考察了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的熱點;第5題考察了對人民幣升值的認識的熱點;第6題考察了化解貿易順差,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第7題則涉及貿易強國問題;第8題則考察加入世貿關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的認識問題。第9題是關于經濟全球化的認識。以上試題說明在復習迎考時一定要關注時政熱點問題,不應忽視。
【例10】(07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卷Ⅰ第39題第1、2小題)(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01—2005年中國制成品進出口貨物分類表(單位:億美元)
進口 出口
年份 總額 化學品及有關產品 輕紡產品、橡膠產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 雜項制品 總額 化學品及有關產品 輕紡產品、橡膠產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 雜項制品
2001 1978 321 419 151 2398 134 438 871
2002 2459 390 485 198 2971 153 530 1012
2003 3400 490 639 330 4034 196 690 1261
2004 4440 655 740 501 5528 264 1006 1564
2005 5122 777 812 609 7129 358 1291 1942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6》,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注:表中數據均取整。分類表中省略了“未分類其他商品”和“機械及運輸設備”項。
材料二
據統計,2005年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0%。但高科技產品主要還是依賴進口,如100%的光纖制造裝備、80%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70%的轎車制造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等依賴進口。
(1)根據材料一、二,描述我國制成品進出口現狀并指出存在的問題。(10分)
(2)針對從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思路。(8分)
【解析】這是一道表格材料題。做表格材料題要求學生善于抓住幾個要素:一,主題是什么。即表格的標題(2001—2005年中國制成品進出口貨物情況是這道題的主題)二,橫看類別找特征,并比較。(類別:出口和進口,比較結果是出口大于進口)三,縱看時間和數字找趨勢。(有的是順差,有的是逆差,但總體上是順差)四,再看注釋和補充的材料,做到一分為二看問題,做到全面地分析問題。(材料說明科技產品出口比重較低)五,最后要做到從現象到本質進行提煉,抓住根本性的觀點。(這些觀點一般來自課本,或黨和國家近期路線,方針和政策。也就是本題要考察的題意。)
【答案要點】(1)在我國制成品國際貿易中,貿易總額逐年增加。其中化學類產品是逆差;輕紡產品、橡膠產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保持順差。我國制成品貿易總額一直保持順差,存在貿易不平衡現象。高科技產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較低,核心技術裝備主要依賴進口,說明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2)政府要鼓勵進口先進技術和國內短缺資源,積極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四、易混知識辨析
1.國際市場商品結構按照加工程度,商品可分為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
2.區域集團化本身是世界市場的一個特點,成立區域集團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和擴大集團內部市場,增強經濟實力,加強集團同外部世界的競爭。(由于采取“內外有別”和“聯合對外”的貿易政策,有效地提高了集團內部商品的競爭力。用此知識可分析我國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非合作論壇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區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標志;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最突出的表現。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有利于降低成本,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用此知識可分析我國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實行海外并購,組建跨國公司的意義。
5.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它是隨著 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而形成的
6.匯率與幣值的關系
外幣 本幣 外幣幣值 本幣幣值 外匯匯率 本幣匯率
不變 更多 升值 貶值 升高 跌落
不變 更少 貶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變 貶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變 升值 貶值 升高 跌落
注:以上表格說明同一種幣值和匯率是同升同降的關系,異種幣值和匯率是相反相成的關系,即此升彼降的關系。
7.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出口。
第二、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引進外資,會加速資本外流。我們必須意識到,目前資本外流對我國是不利的。
第四、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進口增加,從而可能出現貿易逆差,并影響國內企業競爭力。
第五、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國際金融資本對人民幣的投資,即人民幣將成為人們的財富借以保值升值的購買對象,也就是說人民幣在國際上將產生"黃金效應"。
第六、人民幣升值,利于償還外債。
第七、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性貨幣的進程。
第八、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出國旅游、留學。
第九、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促使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實現出口的產業優化升級。
8.正確認識外匯、外幣與外債、外匯儲備的關系
(1)外幣是指外國的貨幣,包括外國的紙幣、鑄幣。
(2)外匯通常是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具體包括外幣、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等。
(3)外幣屬于外匯的范圍,但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4)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在國家對外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對外活動中,出口可換得外匯,進口需要支付外匯。發展對外貿易關鍵在于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進口才有保證。
(5)外匯儲備是用外國貨幣表示的用于國際支付手段的儲備,是國家經濟的后備力量。包括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外國有價證券及國外存款。一個國家為應付國際收支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
(6)國家向外國借款,向國外貸款,向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這些構成了國家的外債。國際間的貨幣債務大多是可以通過外匯進行結算的。
9.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金融組織、世界銀行的比較
比較 世界貿易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
成立 1995年1月 1946年3月 1945年12月
性質 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 協調國際貨幣關系的國際金融組織 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和投資的國際金融組織
歸屬 是一個獨立的經濟組織,也稱“經濟聯合國” 是聯合國的組成部分 是聯合國的組成部分
目的 是各成員國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削減關稅,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其它貿易障礙和歧視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 協調國際貨幣關系,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協助解決其國內經濟困難,以平衡其國際收支逆差,促進國際間的貨幣合作,維持國際經濟的穩定 對成員國組織貸款和投資,促進會員國資源的開發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促進國際貿易長期均衡。
作用 它較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地進口關稅水平,在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方面起重要作用。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作用。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如非歧視原則等。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秩序進行。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二個作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三個作用是,實施了一些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條款,使發展中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 指導成員國擺脫國際收支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共同點 都是處理世界經濟事務,協調世界經濟關系的具有權威性國際經濟組織;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與中國的關系 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創始國和成員國之一。
10.經濟全球化要明確的知識點
(一)、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國際經濟關系體制,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動的規模與形式的不斷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使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它包括生產、市場、資本、科技開發與應用、信息傳播國際化五個方面的內容。
生產的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點。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動力和主體力量,是經濟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現。
(二)、經濟全球化的成因
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客觀趨勢,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
(2)越來越多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市場經濟,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
(3)國際貿易、投資自由化,是其直接動因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導致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發達國家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尋找更有力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它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是商品和生產跨越國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進步,但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的擴展,它又有利于發達國家維持國際經濟舊秩序。經濟全球化將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均等、不公平的競爭機會。
(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使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也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了貧富差距,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由于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而發達國家由于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①它加深了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有利于促進經濟要素逐步實現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②它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發展中國家如能緊緊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機遇,就有可能把工業化和信息化結合起來,使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進步實現歷史性跨越;③對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也有積極意義。
其負面影響主要有:①它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②它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新的挑戰;③少數國家還借經濟全球化之機,向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這將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近幾年出現的反全球化浪潮說明了這一點。總之,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有利也有弊。
從機遇方面來看,有利于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從不利方面看,由于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后,使發展中國家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趨利避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措施
經濟全球化應是“共贏、平等、公平、共存”的經濟全球化,為達到上述目的,關鍵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六)、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
A、經濟全球化作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任何國家都回避不了。關鍵是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
B、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
C、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切實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壯大自己。
(七)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基本觀點:互利共贏、平等互利、公平、共存
(八)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意義。
(1)才能彌補國內資源、市場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而才能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2)有利于我們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拓寬我國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走出去”是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并努力掌握主動權的必然要求。
11.我國應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① 要著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進一步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提高出口競爭力。
繼續發展加工貿易,著重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促進國內產業升級(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
完善公平貿易政策,健全外貿監控體系,增強處置外貿爭端能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推動區域和雙邊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②(要著力)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完善利用外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不斷優化引進外資的結構,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
③要著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形成"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的雙向對外開放格局;
④要著力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創造良好法制環境,完善公平貿易政策,規范市場運行秩序,健全市場信用體系,改進市場監管體系,形成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完善對外貿易運行監控體系和國際收支預警機制,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12.如何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1)政府:
①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對外貿易原則,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
②建立出口增長預警機制,規范出口秩序,調控出口規模。
③積極利用WTO規則處理中外貿易摩擦,(遏制他國濫用貿易壁壘)維護我國的正當利益。
④履行入世承諾,堅持對外開放,加強產權保護,避免引發無謂的經濟摩擦。
⑤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調整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
⑥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發展戰略。
(2)企業:
①對已發生摩擦,要積極應對,利用國際貿易規則和WTO規則,以及我國法律法規,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②企業要從技術、質量和品牌等方面提高國際競爭力,以求在貿易戰中處于主動地位。
③健全財務等管理制度,熟悉并自覺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盡量避免陷入貿易摩擦。
④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3)行業協會:
①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協調功能,加強企業自律,規范競爭行為,防止在國際市場上的無序價格競爭;
②同時又要積極組織行業企業積極對外應訴。
(4)應對貿易摩擦是一項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協調合作的系統工程,尤其個人企業間要加強溝通、團結一致、協調作戰。
13.怎樣應對中歐、中美貿易爭端?
⑴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開放原則,堅決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平等互利的基本上加強國際合作。
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加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
⑷增加國內居民收入,培育國內市場需求,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⑸健全貿易運行監測預警體系和摩擦應對機制,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和規則積極應對反傾銷。
五、時政熱點鏈接
十七大關于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2. 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
3. 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4. 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
5. 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6. 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
7.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8.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是我們黨在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統籌理念
圍繞以上目標將可以聯系許多時政材料,以上目標是具體時政的內在的本質。
以上材料涉及到當今世界市場的特點;我們為什么要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以及新時期怎樣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如何發展對外貿易的水平;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原則知識。
六、命題角度思考
2007年高考側重考查自主創新,貿易摩擦,人民幣的升值等熱點。2008年高考將會圍繞怎樣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新的統籌理念;怎樣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等熱點展開考查。
七、強化提升訓練
黨的十七大強調: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必須做到:
①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②要擴大內需
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④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以下材料體現“走出去”的是
A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
B.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
C.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D.大力引進海外智力人才
3.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措施有:
A.擴大進口,適度減少貿易順差 B.積極擴大出口,增加外匯積累
C.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D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堅決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4. 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意義:
①有利于鞏固和擴大集團內部市場②有利于增強經濟實力③有利于加強集團同外部世界的競爭
④有利于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調濟余缺,發揮比較優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隨著貿易順差的擴大,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目前我國已進入對外貿易摩擦高發期。這啟示我們
A.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B.把擴大對外貿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C.努力提高對外貿易的規模和水平
D.加快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
6.短期資本大進大出及國際金融投機商的炒作是亞洲發生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和我國經濟的發展,近期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的股市、房地產。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引進外資時只能引進長期資本,不能引進短期資本②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③既要積極利用外資,又要引導外資流向④必須禁止外資進入國內的股市和房地產業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7. 目前,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等大宗農產品的國內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在加入WTO五年后的今天,農產品市場已在放開,外國同類商品正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農產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為了趨利避害,我們應該采取的對策是
①政府調整農產品價格,利用價格優勢開展競爭②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③發展農業科學技術,優化品種、提高質量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在加入世貿后,我國的汽車的關稅不斷遞減,到現在關稅已下降到25%。由國家海關征收的關稅是:
A.我國的最重要稅種 B.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C.調節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杠桿 D.專門對進出口商品征收的稅種
9.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它的最高限應為10%。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有:
①一旦超出10%這一幅度,很容易造成出口產業之大量破產和失業②如果人民幣升值達到10%,將對以紡織為代表的所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甚至于電力等行業 ( http: / / action. / click / click.php r=http%3A / / www. / s%3Fkw%3D%26sc%3Dweb%26cl%3D3%26tn%3Dsitehao123%26ct%3D0%26pn%3D%26rn%3D%26lm%3D%26ie%3Dgb2312%26rs2%3D%26myselectvalue%3D%26f%3D%26pv%3D%26z%3D%26from%3D%26word%3D%25C8%25CB%25C3%25F1%25B1%25D2%25C9%25FD%25D6%25B5%25B7%25F9%25B6%25C8&ads_id=3845&site_id=6235007045038381&click=1&url=http%3A / / / &v=0&k=%u884C%u4E1A&s=http%3A / / www.stocksj.cn / html / 13 / 20070402 / 32455.html&rn=671583" \o "" \t "_blank )產生很大沖擊③在產業升級滯后及國內消費需求 ( http: / / action. / click / click.php r=http%3A / / www. / s%3Fkw%3D%26sc%3Dweb%26cl%3D3%26tn%3Dsitehao123%26ct%3D0%26pn%3D%26rn%3D%26lm%3D%26ie%3Dgb2312%26rs2%3D%26myselectvalue%3D%26f%3D%26pv%3D%26z%3D%26from%3D%26word%3D%25C8%25CB%25C3%25F1%25B1%25D2%25C9%25FD%25D6%25B5%25B7%25F9%25B6%25C8&ads_id=3990&site_id=6235007045038381&click=1&url=http%3A / / www. / smartlink / smartlink.asp%3Fc%3Dvg%26url%3Dhttp%3A / / www. / html / PackageHome / Main / &v=0&k=%u9700%u6C42&s=http%3A / / www.stocksj.cn / html / 13 / 20070402 / 32455.html&rn=804119" \o "" \t "_blank )仍未啟動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對簡單加工貿易的打擊將是致命的④我國公民出國留學和旅游的費用將有所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未體現 “中國創造”的有:
A.以生產童車為主的好孩子集團和美國考思考公司通過優勢互補,孕育出一個聯合品牌—— “考思考/好孩子”
B.海信集團歷時4年,潛心研發出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處理芯片
C.晉江誕生的品牌:安踏、361°,遠銷國外
D.向國外購買品牌或進行貼牌生產
由于玩具直接涉及兒童安全,因而外界對于“中國制造”的質量安全表示出了擔憂。美國掀起一場“排山倒海式”(《華爾街日報》語)的妖魔化“中國制造”之風:從有毒寵物食品、有毒牙膏、不安全玩具、不合格輪胎,到FDA(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暫停進口五種水產品,對“中國制造”的恐慌情緒,借著西方媒體不遺余力的“煽風點火”,從美洲一路東進,沿著新西蘭、澳大利亞一直吹到東南亞各國乃至非洲,并有繼續蔓延的跡象。
11.以上現象說明:
①這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② “中國制造”也是“世界制造”,是世界制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結果,③否定“中國制造”就是在否定世界上眾多企業的創意、標準和質量④這樣不僅會損害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在誤導消費者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我們的對策是:
①學會應用世貿規則,結成聯盟,應對貿易摩擦 ②發展內需主導型經濟,不再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
② 優化出口結構、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 ④重視和提高產品的質量,召回有問題的產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目前,生產資料價格漲幅有所提高,主要與出口特別是“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增長過快有關。據此國家強調要控制出口,特別是“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這是因為:
①穩定物價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②促使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③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優化出口產品和產業 ④“兩高一資”產品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差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我國于2007年9月29日正式成立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有利于提高外匯儲備收益率②中投公司是獨立、專業的國有投資公司,是國務院的組成部分③專門從事外匯資金投資業務的國有投資公司,中投公司的成立被視為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標志性事件④是我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競爭,實行走出去戰略的大膽嘗試。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 北京商務中心區CBD吸引了大量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入駐,目前已初步形成綜合性企業總部聚集區。入駐CBD的企業達到4385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2家、跨國公司600余家;擁有經商務部或北京市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多家。金融街則初步形成了金融企業總部聚集區,區內聚集了金融、電信及各類企業、監管機構等598家。對這種情況理解錯誤的是:
A.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B.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C.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D.有利于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大量的國有經濟將被淘汰。
16.材料一:海爾集團CEO張瑞敏代表說:“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創新要成為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海爾現在的競爭對手全是國際巨頭,自主創新已成為海爾下一步發展的關鍵,我們必須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上取得突破!”
材料二:河北省秦皇島市委書記王三堂代表對記者說,“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億萬中國人民親歷了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受到科技進步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
材料三:山東萊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開文代表說,“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萊鋼的變化可以說是冶金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五’期間,先后有8項世界先進技術和價值2億美元的國外先進設備落戶萊鋼。通過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萊鋼形成14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持續技術創新使長期制約我國冶金行業污染治理效果的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也使萊鋼在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了增鋼不增水、不增污、不增廢,實現了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萊鋼先后向鋼鐵企業輸出了10座高爐技術,為中國冶金技術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1. 結合材料談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經濟意義。
2. 結合材料談談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17.材料一: 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動因分析
企業對外投資可能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動因:
----基于"企業家精神"支配下的企業家抱負
----接近目標客戶
---跨過目標市場的貿易壁壘
---提高供貨的時效性
---提高對產品銷售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
---降低產品生產及運營成本
--提高品牌在目標市場的品質形象,進入當地主流銷售渠道
總之,企業到海外投資建廠的目的是為了安全、方便、穩定、長期地獲取最大利
材料二,對外投資危及國家利益的幾種可能分析
1. 資本的大量輸出可能會減少國內就業機會。
2. 可能減少國內產品的出口。
3. 可能導致中國某些專有技術外流。
4. 可能導致國內投資減少。
5. 可能影響中國國際收支狀況。
6. 企業可能利用海外避稅港,逃避國內的稅收。
7. 資本外逃(國營企業還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8. 中國企業在東道國的經營活動以及東道國的某些反應,還可能反過來成為國家之間緊張關系的源泉。
1.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內在原因是什么?
2. 根據材料一分析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意義。
3. 結合材料二談談企業實施“走出去”后的不良影響及對策。
答案解析
1. 答案:D。②很明顯不是屬于對外開放的內容,①③④是十七大報告中的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措施。
2. 答案:C。ABD是屬于“引進來”措施,屬于對外開放的表現。
3. 答案:A.要求學生明確我國對外貿易有大量順差的狀況,以此作出正確的判斷,在發展對外貿易中也要重視進口貿易。所以B項錯誤。C項、D項與題干要求較遠。
4. 答案:A。本題考查 “區域集團化”的意義。要求學生熟悉課本相關知識點。①②③④全部符合題意。
5.答案:A。B項錯誤,應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C錯誤,應是優化出口貿易的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提高出口貿易的質量。D不符合題意,應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6. 答案:D。本題側重考查金融安全問題。①太絕對化。④錯誤。不是禁止,而是引導它們的投資流向,并且要有監控。
7. 答案:D.①錯誤,商品的價格應由市場來形成,市場應發揮基礎性的作用。②③④都是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正確做法。
8. 答案:C。A錯誤,不能說是最重要的稅收。B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D項不嚴密,除了對商品征收關稅外,對物品也征收關稅。
9.答案:C。②錯誤,如果人民幣升值達到10%,不是對所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沖擊,而是對出口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沖擊。
10. 答案:D。逆向選擇題。考查對中國創造的理解。
11. 答案:B。考查學生全面看問題的能力。
12. 答案:C。考查如何應對貿易摩擦。我們不能因此而怯步。②不再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是錯誤的。
13. 答案:A。④錯誤。國家強調要控制這種產品不是它的競爭力問題,而是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如:貿易摩擦,資源緊張,物價不穩定等。
14. 答案:C。要求學生了解關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時政背景。
15. 答案:D。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量入駐,是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表現。本題考查對其的理解。D項錯誤。這將使我國企業優勝劣汰。從而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16.
解析: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通過分析材料形成觀點。抓住材料中的結論性的語言。對回答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經濟意義是不難的。分析材料中關于企業如何發展的措施,再結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作答。考查了怎樣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答案:1.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需要,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實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2. 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活力,培養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只有千千萬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國家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也要重視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
18.
解析:這道試題材料簡單,易懂。考查學生形成答案的能力。學生只要把材料轉化成經濟常識觀點即可。這道題要求學生一分為二看待“走出去”的戰略,做到全面看問題。
1.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內在原因是什么?
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獲得更大的利潤。
2.根據材料一分析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意義。
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從事跨國生產和經營,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有利于開展優質服務,提高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形象,創立品牌;有利于更好面向國際市場,組織生產和經營,維護企業的經濟安全,降低企業的風險。
4. 結合材料二談談企業實施“走出去”后的不良影響及對策。
不利于擴大就業;出口減少,外匯儲備減少,可能出現貿易逆差,不利于國際收支平衡;稅收減少,財政收入減少;投資減少,不利于社會擴大再生產,甚至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會影響經濟實力,技術力的提高,進而會影響綜合國力的提高。
因此有責任感的中國企業家在制定和實施企業"走出去" 發展戰略時應以企業的長遠利益為先,以國家利益為重,要處理好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在兩者間做到協調統一;而政府在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 發展戰略的同時,應采取相應法律措施對跨國經營予以宏觀調控。要注重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利益,以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
PAGE
- 3 -
www.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土默特右旗| 通辽市| 紫金县| 商水县| 灯塔市| 中山市| 浦北县| 循化| 新巴尔虎右旗| 锡林浩特市| 蒲江县| 华宁县| 海南省| 六安市| 冀州市| 汉源县| 高密市| 贺兰县| 卢氏县| 华池县| 扬中市| 上思县| 大厂| 柘荣县| 大竹县| 丰台区| 乌兰察布市| 柳州市| 台山市| 开封市| 安徽省| 克东县| 都安| 双流县| 盐城市| 仁寿县| 手游| 石台县| 溆浦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