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新課標》高三政治(人教版)專題復習講座專題三:《文化生活》考綱解讀一、文化與生活 .(一)文化與社會 .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⑴文化的內涵:⑵文化的特點: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B。文化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C.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D.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2.文化的形式⑴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⑵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3.文化的社會作用⑴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⑵歷史證明,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是真正強大的民族。4.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⑴相互影響:A基礎,反映。。。。 B決定,反作用。。。⑵相互交融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表現在:A科技教育的發展對于推動經濟發展的意義越來越重要;B文化產業的崛起對于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表現在:A: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B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5.文化與綜合國力(1)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2)我國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高考例題:(1)[2009福建文綜31]《海峽西安建設》特種郵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由此可見:(B)A.文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 B文化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狀況C.郵票成為展示文化款實力的載體 D.發行郵票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2). [2009廣東A卷政治31] “超女選秀”節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由此推出了“大眾選秀”節目的流行。這反映 “選秀”作為一種文化活動:(AC)A.與經濟相互交融 B.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C.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D.是選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二)文化對人的影響1.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⑴文化影響人們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⑵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2.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⑴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⑵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3.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⑴豐富精神世界。⑵增強人精神力量。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考例題:(1)[2009廣東A卷政治17]溫家寶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說,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這表明讀書:(B)A.可以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 B.作為一種文化活動能夠塑造人C.是人們享用文化的表現 D.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2)[2009江蘇政治21]2008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積極落實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蘇州等8個市作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首批試點市。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活動的依據是:(B)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傳統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文化傳承與創新(一)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1)民族節日的含義(2)文化遺產,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1)世界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2)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1)文化多樣性的含義。(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①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①人們面對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②在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高考例題:[2009年廣東高考文科基礎—政治部分10] “入鄉隨俗”表明了:(C)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5.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與特點(1)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的。①傳播媒介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②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③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被稱為大眾傳媒。(2)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歷史上中華文化向外輻射傳播,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既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二)文化的繼承與發展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1)傳統文化的形式主要包括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等。(2)傳統文化特點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3)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高考例題:[2009廣東A卷政治18] “信”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C)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文化,推出體現新的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成為自覺文化的傳承者和享用者。4. 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1)…….(2)…….(3)。。。。。。(4)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5.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三)文化創新1 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創新(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2)文化創新的意義2如何進行文化創新(1) 根本途徑(2) 重要途徑---正確處理好文化繼承與創新簡述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的關系?1 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一方面,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②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即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3).創新與借鑒、融合-----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重要途徑 。(1)。在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的過程中,要承認文化多樣性。(2)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3.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1)我們要立足于。。。。。。。。。。。。。。努力鑄造中華的新輝煌(2)克服錯誤傾向三、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一)。燦爛的中華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基本特征。(1)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①漢字的地位和作用② 史學典籍(2)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古老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了衰微的過程。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續寫中華文化的新的篇章。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又一基本特征(1) 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獨特性(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中華文化的民族性高考例題:[2009福建文綜32]在《海峽西安建設》特種郵票中,有倆枚以“閩臺緣博物館”和“湄洲媽祖”為題材,展現了“閩臺關系”地緣近、血緣奈、文緣深、商緣廣和法緣久的特點。“五緣”顯示了閩、臺文化之間:(A)①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鑒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高考例題:[2009江蘇政治20]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將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結合,向世界奉獻了一部奧運史上最華美的樂章。這充分說明:①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②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③外來文化是中華文化創新的基礎 ④中華文化正在成為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⑴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⑵愛國主義是具體,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高考例題:[2009福建文綜33]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成千上萬的勞動模范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是勞模精神不變的精髓,也是時代精神永恒的內涵。表彰勞模能夠:①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響先進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絕好逸惡勞的思想意識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走進文化生活1.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1)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2)解決辦法2.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1)(是什么)面向大眾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2)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①必須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②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③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④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進步。高考例題[2009江蘇政治22]用現代動畫技術制作的電視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獲得了上海炫動卡通衛視2008年度收視排行的年度特別獎,同名動畫電影也取得了高達8500萬的票房。這主要說明,為人們提供的文化產品應當: (B)A.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B.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制作C.滿足人們娛樂的需求 D.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義(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產生的原因(3) 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消極影響解決方法:國家:①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②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③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生產部門企業: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個人:加強自身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1.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對待傳統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和“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對待外來文化。應該: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交流、借鑒與融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學習和借鑒其它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發展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要求與辦法(1)發展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什么?(2)為什么?從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對人的影響、優秀文化塑造人生及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角度談(3)怎么辦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⑴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⑵要大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 ⑶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 ⑷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需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⑸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考點整合(1)是什么?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1)為什么?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② 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其主流意識形態都是一元的。都不會對文化發展方向采取放任態度。 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保證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2)怎么辦?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2.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大力文化產業,繁榮文化事業,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3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1)為什么?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事物重要精神支撐。(2)怎么辦?①建設和諧文化,要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②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③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做貢獻,做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是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4.加強思想道德建設:(1)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為什么?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中,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怎么辦?5.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1)知榮明恥的意義(2)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地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3)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經濟、法律、道德的關系,對社會成員的導向作用。(4)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的關系*“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可進行如下整合:“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題(1) 什么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2) 為什么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①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地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②“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全面表達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全體社會成員作出道德選擇、判斷行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③“以八榮八恥” 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反映了我國公民“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它貫穿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在社會風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結著中華傳統道德的精華,又融入了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既有先進性的導向,也有廣泛性的要求。(3)如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生活中努力實踐“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6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1)思想道德修養的與科學文化修養的含義-------是什么?(2)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為什么?(3)加強知識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為什么?(4)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怎么辦?[2009年廣東高考文科基礎—政治部分13]下列關于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D)A.科學文化修養決定思想道德修養 B.科學文化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的中心環節C.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的靈魂D.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1.3.51.3.5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