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七課第二節第二框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貢獻與索取的辯證關系,懂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危害性。2.過程與方法:通過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并借助典型案例,積極引導學生思維,進行啟發探究學習;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人生價值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是非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聯系社會生活中和自身實際的例子,認識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危害性,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使自己健康成長。【教學重點】人生價值與金錢的關系【教學難點】享樂主義的錯誤和危害性;正當享受與享樂主義的區別【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事例導入:誰最誠實法國一個小鎮每年在收成的時候,都會舉行一個豐收慶典,時間長達一個星期。在慶典期間,大家慶賀豐收也表達感恩。儀式由大家共同努力舉辦,每家都要供應佳肴與美酒。他們要帶五公升自家釀的酒來,灌進慶典場地中的公共大酒桶,好讓大家共飲。在豐收慶典的最后一天,鎮長來主持開桶儀式,然后大家傳杯,互相祝頌。鎮長啟開桶塞,飲了一口。但那不是酒,而是白開水。設問:為什么鎮長喝的是白開水?學生回答:原來每個人帶來的都是白開水,每個人都把好酒藏在自己家里,因為大家都以為一大桶酒里,有那么一點水是不會被人發現的。設問:這個故事在人生價值方面給我們什么啟示?講授新課:人生價值包括貢獻和索取兩方面的內容,個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就為個人索取打下了基礎;個人從社會那里得到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又會激發起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1、正確處理貢獻和索取的關系(1)貢獻和索取的關系(板書)教師歸納:貢獻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礎(義務);索取是貢獻的保障(權利),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通過同學們剛才的復習,我們對貢獻、索取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居首位。因此,只講索取,不講貢獻,是片面的,割裂了兩者的的辯證關系,毫無價值和意義,因而是錯誤的。我們就堅決反對。(2)糾正只講索取不講貢獻的傾向(板書)教師:從另一方面看,我們不是不要索取只講貢獻;索取是貢獻的保障,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金錢。那么現在我就請同學們說一下自己對金錢的看法。學生:各抒己見(略)教師:社會上流傳著哪些看法?學生:摘要如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沒有金錢,生活就無光彩。“有錢能使鬼推磨。”“市場經濟就是鈔票經濟。”“世上只有鈔票好,有錢的孩子像塊寶。”“腳板朝前長,鈔票人人想。”“有什么不能有病,沒什么不能沒錢”“我不喜歡人民,但喜歡人民幣”……思考:①上述這些觀點說明了什么?教師歸納:上述這些觀點說明了金錢對人們的作用,金錢對人們非常重要,所以,有的人一生拼命追求金錢,認為金錢萬能,金錢至上,同學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是拜金主義的思想。前面我們講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那么人生價值又如何實現呢?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尤其需要發揮的人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要實現人生價值,就要求我們必須走出只講索取不講貢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誤區。2、反對拜金主義(板書)思考: ② 拜金主義在現實生活各個領域中有哪些表現?政治領域:權錢交易、行賄受賄、買官賣官經濟領域:走私販私、制假販假、偷稅漏稅文化體育領域:盜版刊物、有償新聞、演員假唱、足球黑哨、運動員服興奮劑等社會生活領域;為錢偷盜、敲詐勒索、殺人越貨思考:③下面請同學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透過現象看看拜金主義的本質是什么 (1)拜金主義的含義(板書)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拜金主義是資產階級普遍奉行的道德準則和人生信條。思考: ④拜金主義這種思想有什么危害?人與人之間出現損人利己、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沒有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最終導致全社會道德淪喪、物欲橫流、危害國家。教師介紹:下面我給同學介紹一段出自《錢本草》的關于金錢的描述,希望對你有所啟迪。(多媒體顯示)“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寒,解困餓之患,能利邦國,污賢達,罷清廉。貪婪者服之,以均貧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才至非禮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若服之非理,則弱智傷神,切需忌之。”(收自《錢本草》)由此,在金錢和人生價值的關系問題上,我們必須進行客觀的分析。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樹立什么樣的金錢觀?(2)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板書)第一,應該承認金錢與人生有著密切關系(板書)應該承認金錢與人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合法取得金錢,成為人生幸福的重要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物質保證,正如作家王朔講道:“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也是萬萬不能的。”第二,還要看到獲得金錢的手段應該是正當的、合法的(板書)獲取金錢的手段應該是正當的,合法的,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第三,更應看到金錢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不是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板書)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內容雖與金錢有關,但并非金錢的同義語。(多媒體顯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叢飛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2478。能對社會有所奉獻,能對他人有所幫助,我感到很快樂。”無論走到哪里,無論站在哪個舞臺上,叢飛都是這樣亮出自己的“名片”。36歲的叢飛,唯一的職務是深圳市義工聯藝術團團長,沒有薪水、只有愛心。作為一名職業歌手,叢飛以唱歌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級義工,10年來他為社會進行公益演出3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達到3600多小時。作為一名著名歌手,叢飛的商演頻繁,本可以過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來傾其所有,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為貴州等地的貧困孩子提供學費和生活資助,他只有一個女兒,卻是178名貧困孩子的“代理爸爸”。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經獲得深圳市團市委和市青少年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的深圳市“鵬城青年愛心榮譽勛章”及“關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業發展突出貢獻獎”,優秀外地來深建設者、“五星級義工”。教師小結: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追求遠大的理想、實現壯麗的事業,放棄功名利祿,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實現了崇高的人生價值。教師過渡:近些年來,少數青年學生在較為優越的家庭條件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缺乏艱苦樸素精神,滋長了享樂主義傾向,甚至揮霍無度、腐化墮落、觸目驚心。(多媒體顯示)材料一:這些輪滑鞋中, 最貴的3000元一雙;周末逛專賣店是部分中學生的喜好。材料二:某縣公安局成功摧毀了一個入室搶劫團伙。令人驚訝的是,被抓獲的搶劫團伙成員均是在校中學生,而他們侵害的對象也是在校的學生,其作案目的竟是為了還在飯店吃喝、網吧上網的欠債。材料三: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飲料,零食當飯吃,隨身帶手機……時下,這種中小學生比家里的老子還敢花錢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并不稀罕。思考:上述材料體現了什么樣的人生哲學?其實質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教師歸納:以上現象說明,在人生價值觀問題上,還存在著另一誤區,享樂主義。3、反對享樂主義(板書)(1)享樂主義的含義(板書)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追求物質享樂。(多媒體顯示)走近都市“傍老族”到5月,小毛失業已經超過整整一年了。2003年高中畢業后,小毛打過幾個散工,卻因種種理由都放棄了。如今父母每天出門前會給他留下20元,他就靠這20元生活費,日日與麻將為伍。生活不寬裕,但他覺得過得很輕松,并樂此不疲。 “小毛們”已經形成一個不小的群體。 他們年輕,有一定學歷,卻處于失業或間歇性失業狀態,經濟上依賴父母,成為“傍老族”。在國外,類似的一個群體被稱作“NEET”──“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g”,即既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在學校里上學,更沒有去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必須依靠家人為生的青年人,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5歲到34歲。思考并分析: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看法?學生討論(略)(2)享樂主義的錯誤表現(板書)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表現為過分看重人生的物質享樂,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追求物質享樂。這種人生價值常常表現為無遠大理想,否認個人對社會的責任,主張及時享樂,講眼前“實惠”,甚至把追求個人快樂看作人生第一要義。第一,它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把吃喝玩樂作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樂趣,把人與動物完全等同起來。第二,它只講生活享受,不講財富創造,把享受與創造對立起來。第三,它把一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礎上。(3)享樂主義的危害性(板書)享樂主義給人的危害,小到個人,它會導致一個人貪圖安逸,意志消沉,缺乏進取精神,一事無成。大到國家,它會導致社會停滯不前、腐敗沒落。“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最好的概括和總結。(4)反對享樂主義并不是反對合理消費(板書)我們批判享樂主義人生觀,并不等于反對人們追求適度的物質享受、要過苦行僧式的生活,相反,我們主張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加的條件下,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思考:當前我國提倡擴大消費,鼓勵大家旅游、買房、買車,這是不是享樂主義?不是,這是國家擴大內需,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正當的享受。注意:享受與享樂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反對享樂主義,但我們不反對正當的享受,人的合理消費是人成長過程所必需的條件,我們反對的是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不顧條件的高消費現象。對青年學生來說。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勇于創造的思想和作風,對個人健康成長以及實現人生價值都是十分有利的。小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腐蝕作用。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走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所以,我們對待金錢的態度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課后作業:結合金錢與人生價值的關系,建議學生針對本校學生在對待金錢方面的現象做一調查,來評價中學生金錢觀和價值觀的利與弊。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