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第一框 體味文化一、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文化表現方式的多樣性;明確文化概念。能力目標:提高文化欣賞和主動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的能力,培養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參與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感受文化力量,體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二、 重點難點文化的涵義三、 預習提綱第一框 體味文化1. 文化“萬花筒”(1) 文化形式:多種多樣(2) 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時不有(3) 文化特色: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2. 文化是什么(1) 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2)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3) 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4) 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3. 文化的力量(1) 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2)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3) 認識文化的力量四 基礎知識梳理(一)文化“萬花筒”閱讀教材4頁,思考并分析探究與共享問題:1. 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賞自己喜歡的文藝節目 2. 你怎樣對這些舞臺藝術節目進行歸類 3. 有人以為,文化就是音樂、戲劇等藝術。你是否贊同這種看法 1. 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閱讀教材第5頁,想一想:(1)你參加過學校和社區的哪些文化活動 能說說參加這些活動的感受嗎 (2)有人說,芯片的發明不僅為社會帶來了技術進步,而且為我們這個時代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景觀。你贊同這個看法嗎 2. 不同區域的文化各有特點閱讀教材第6頁,想一想:你所在地區的文化現象和自己參與這些文化活動的感受?(二)文化是什么閱讀教材6~7頁相關內容,思考 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文化的特點有哪些?1.文化的內涵2.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2)文化是一種素養(3) 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閱讀教材7頁的“專家點評”,正確理解文化的內涵,想一想: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文化的力量閱讀教材8~9頁的內容,思考一下:怎樣認識文化的力量?1. 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2. 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閱讀教材第8頁《共產黨宣言》問世對社會主義運動產生的影響的相關內容。思考一下文化的力量3. 感悟文化的力量五 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從學校有校園文化,社區有社區文化,到打開電腦,可以領略網絡文化......這說明( )①文化現象無時不有 ② 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③ 文化現象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④ 所有社會現象都是文化現象。A. 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廣東老人愛“飲早茶”,東北老人愛“扭秧歌”,北京老人愛“侃大山”。這說明( )A.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 B.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C.文化現象無時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3.蒙古族黑車白帳,逐水草而居;獻哈達是藏族最莊重的待客禮儀;回族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苗族服飾反映出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壯族剛勁豪放的舞蹈體現了其民族性格。這表現出文化( )A.一種精神力量 B.具有多樣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人類特有的現象 D.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回答4~6題。4.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A.太陽和月亮 B.長江和黃河 C.泰山和黃山 D.長城和故宮5.“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我們學習“文化生活”,這里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 B.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成果C.人類全部精神生活及其產品 D.人類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享用6.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為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②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④文化對個人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7.孔雀開屏,不是為了讓其他的鳥兒欣賞它美麗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為了戰士器舞姿供他人欣賞;密封筑造蜂房,也不是為了展現建筑藝術的精巧。只有人才會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悅,去從事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這說明 ( )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養C.文化是一種社會力量 D.文化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8.《西游記》是我國著名的神話小說,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如孫悟空、豬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這些神話形象都可以從人們的生活實踐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們在實踐中根本就沒有遇見過猴、豬與牛等動物,作者吳承恩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這些形象描繪出來的。這說明:A.文化是對神的描繪 B.文化是神的恩賜C.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D.文化是動物的反映9.參加志愿者行動的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提高了自身的素質,這說明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 )①與人類社會俱來的 ②從社會生活的體驗中培養出來的 ③通過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培養出來的 ④通過參與文化活動而逐步培養出來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對文化的基本內涵,以下論述正確的是:①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③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④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1.我國航天人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將中國人的飛天夢想變成了現實。這里的航天精神是:①文化 ②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③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自發形成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2.我們要講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自然科學 ③技術④語言、文字 ⑤選舉人大代表 ⑥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⑦園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13. 下列活動屬于文化現象的有( )①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②參加學校運動會③參加演講會、辯論會④購買的蔬菜水果⑤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⑥合唱團、舞蹈隊、裝表演隊⑦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⑧某國議員競選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14. 俗語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如同為春節,北方冰城哈爾濱有五彩繽紛的冰燈迎新,而南國廣州則用姹紫嫣紅的花市接春。這說明( )①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 ②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 ③文化形式是豐富多彩的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 抗戰初期,毛澤東所著的《論持久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為中國人民最終奪取抗戰勝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這說明( )。A. 文化作為精神力量決定著社會的發展B. 文化作為精神力量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C. 文化作為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D. 文化作為精神力量是物質力量的反映16. 2005年5月,鶯都濰坊掀起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潮。宣傳提綱指出,創建文明城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基礎。市民素質的形成( )A.離不開社會實踐 B.只能在學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17. 15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 )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B.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C.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產生影響D.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18.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大力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黨和國家之所以如此重視思想道德文化建設.這是因為( )①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影響 ②文化對社會發展及個人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 ③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 ④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19. 馬克思說:“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它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的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馬克思的一論述對我們理解“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有何啟示?參考答案:選擇:1~5 C B B D C 6~10 C A C B A 11~15 A A C D B 16~18 A B C19.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來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從文化與人們個體的關系來看,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物;從物質載體與精神文化的關系來看,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精神力量;從文化形態上看,有古今地域之別;從文化性質上看,有先進與后進、腐朽之分,不同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