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三框政治生活:積極參與 重在實踐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2)理解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3)中學生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2.能力目標:聯合實際,結合所學內容,分析說明我們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學生應豐富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身邊的政治生活,樹立公民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以積極的熱情參與政治生活,關心國家大事,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2)中學生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 難點 (1)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2)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三、知識梳理一、當代中國人的政治生活我們每個人的社會生活都由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構成。在政治生活中,我們必須確立的一個原則:-------------------------,這既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主題。(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內容?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作為中國公民,-----------------------------------------------,是我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依法實行-------------、-------------------、----------------、---------------------,經濟參與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是我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3.參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 ---------------------------------------------------------------------------------------------------------------------------,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4.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們每個人都要認識自我、認識中國、認識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生存的更好!雖然我們每個人對這個國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要在中國這個國家內生存和發展,因此,我們要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關注我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也就成為了我們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中學生怎樣參與政治生活?1、參與政治生活,必須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2、參與政治生活,需要學習政治知識;(意義何在?)3、參與政治生活,貴在實踐。(意義何在?)【知識檢測】:單項選:1.我國憲法規定,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滎陽、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外,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該權利是 ( B )A. 是公民最根本的人權B.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C. 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權利D. 是公民基本的政治自由2.據報道,某市社區民警向居民作述職報告,接受本社區居民的民主測評。如果測評結果為不滿意,被測評者將可能被調離現在的崗位。這一舉措體現了我國公民享有 ( D ) A.平等權 B.任免權 C.選舉權 D.監督權3.2005年5月1日,新的《信訪條例》正式實施。信訪中,每個公民既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要求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必須( D )①自覺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原則 ②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犧牲個人利益③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 ④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作為公民,我們青少年學生對待政治生活的正確態度是( B )A. 政治是政府官員的事,與我無關B. 我是國家的一員。應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學會參與政治生活C. 我是學生,只要學習好就行了,不需要關心政治D. 政治變幻莫測,還是不參與為好二、簡答題:5.某市某村少數人因征地款過少之事不斷上訪,對解決結果不滿,組織、煸動本村部分村民堵塞該村公路路段,并打傷執法民警及圍觀群眾,砸壞公務車輛。在整個事件中,某校高二某學生逃學回家,四處敲鑼召集、煽動其它村民參與。經有關部門的教育、勸阻、解釋,已平息了該事件。事件中的首要分子已被刑事拘留,該學生也被治安拘留(1)該少數村民有沒有錯誤?為什么?(2)如果你是材料中那位學生,你應該怎樣處理征地款過少的事件?5.[答案](1)該少數村民參與政治生活沒有遵循基本的原則,所以是錯誤的。沒有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組織、煸動本村部分村民堵塞該村公路路段,并打傷執法民警及圍觀群眾,砸壞公務車國車輛,這是違法行為,也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沒有堅持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堵塞該村公路路段,侵害了集體利益、國家利益。(2)提示:可采取輿論監督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信訪舉報制度、司法制度等方法反映這一問題;要負負責任地行使監督權,不能影響社會穩定和秩序。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