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第一框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一、學習指導(一)知識網絡(二)課程標準要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競選的含義;了解不同選舉方式的特點;懂得選擇選舉方式的基本依據;理解在我國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主要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明確積極參加選舉是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正確態度。(三)學法指導1.運用比較方法。比較是指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事物辨別異同或區分高下。本框開篇提供了一組(三則)“民主選舉面面觀”的情景資料,要求指出“鏡頭一和鏡頭二的選舉方式有哪些異同”,評估“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第二目“選舉方式的選擇”中的“說一說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的好處及其局限性”等,都要求運用比較的方法。2.學會正確判斷。有人根據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進行判斷,有人根據自己的好惡作出判斷,有人根據事物與自己的利益關系大小作出判斷。究竟怎樣判斷才是正確的呢?一般地說,應當根據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進行判斷,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框教材在“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這部分中有一則選舉村委會主任的材料,講了選民中有七種不同想法,接著提出問題:“在上述各種想法中,你比較認同哪一種或哪幾種想法?說說你的理由。”這實際上就是考查我們的是非判斷力。二、知識點撥(一)關于“民主選舉面面觀”教材提供了一組(三則)背景材料:材料一講的是一位百歲老人由孫子背著去投票站參加村主任的直接投票選舉;材料二講的是某鎮采用無記名差額選舉的方式對鎮長候選人進行投票選舉;材料三講的是楊老師保存了十幾張選民證和他四次令人特別難忘的選舉。隨后提出了四個探究問題。第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選舉方式有什么異同?(1)相同點:①都采用了演講和答辯等形式,都帶有競選的性質;②都采用無記名、直接選舉的方式進行投票選舉;③都屬于差額選舉。(2)不同點:①材料一是對村主任進行的正式選舉,結果是直接產生村主任,材料二是對鎮長候選人進行的選舉,結果只是確定鎮長候選人,鎮長人選還有待進行正式選舉;②材料一是全體村民都參加選舉,材料二是各戶派代表參加選舉;③材料二比材料一更強調競選的方式。第二,你還知道哪些選舉方式?除了直接選舉外,還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等。第三,你能對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作出自己的評估嗎?這是學習中要探究的問題,這里不一定能回答出來,等到學完本框內容后,可以得出比較明確的答案。第四,材料三給了你什么啟示?這個問題不要求統一的答案,能講出一兩點即可。提示如下:(1)新中國成立后,選舉制度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正在逐步走向完善;(2)選舉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3)選舉是體現公民民主權利的重要方面;(4)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公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意識、參政議政的意識增強了。(二)選舉方式的選擇1.選舉方式的多樣性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民主選舉是政治文明的體現,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從公民的角度來說,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權利。早在我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中,就采用了民主選舉這種方式,表達人民群眾的意志,選擇老百姓信得過的人代表他們參事議事或者參加各級人民政權。目前,我國采用的選舉方式主要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直接選舉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間接選舉是指不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而是由選民選出的代表或選舉人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一種方式。等額選舉是指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一種選舉。差額選舉是指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一種選舉。在差額選舉中,候選人按照既定的規則,采取演講、答辯等方式向選民介紹自己,開展競選。競選分為民薦競選和自薦競選,是近年在中國民主實踐中出現的新生事物,目前在高校、區縣人大代表選舉中,特別是農村村委會的選舉中都存在著。2.不同選舉方式的利弊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都有各自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理論上講,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更民主、更完善,具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優點:(1)選民的選舉權可以直接作用于一切被選舉人;(2)任何被選舉人都能受到廣大選民的直接監督;(3)選民個人的選舉意志可以直接得到體現,而無須經過中介作用去表達。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選舉實踐中,直接選舉并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的。目前,我國在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人大代表的選舉中,實行直接選舉。但對于縣(不含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仍然采取間接選舉的方式。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的比較不同點 利弊比較含義 特點 有利方面 弊端方面等額選舉 等額選舉是指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一種選舉。 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 等額選舉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方法簡單,耗費時間較少,容易獲得成功。 一是選舉時沒有選擇余地,影響民主權利的實現,使不少人對選舉產生冷漠和抵觸心理。二是候選人幾乎不會落選,容易使當選者只對上級負責而不對選民負責。差額選舉 差額選舉是指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一種選舉。 候選人多于應選人。 有利于體現選舉人的意志;有利于通過較充分的選擇,產生素質更高、更有責任心的代表;有利于選民對當選者實行監督。 在選舉中可能出現不超過半數以上的情況,如果按相對多數確定當選,只可能是半數以下選民的意志;如果復選,會造成選舉成本的增加,而且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仍然難以成功。競選方式最明顯的優點是,有助于選民更多地直接了解候選人,選出選民自己認為滿意的人。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導致虛假宣傳、金錢交易等情況的發生。3.選舉方式選擇的依據采取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還不是很高,從這樣的國情出發,我國只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識有所增強,政治參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更多地直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順應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將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級,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我國選舉方式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1953年12月,我國首次普選,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其中鄉鎮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1979年,我國直接選舉的范圍擴大到縣級,而且規定實行差額選舉。1986年,我國各級人大代表一律實行差額選舉。1995年,我國簡化了直接選舉的程序。2003年,人大代表換屆選舉,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其中,縣鄉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都實行差額選舉。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歷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例題:每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是( )A.等額選舉 B.直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間接選舉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各種選舉方式的認識,B項符合題意。(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1.對待選舉要有正確的態度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選舉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識、民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2.提高自身素養,培養政治參與能力選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每個人都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選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實現民主選舉的預期目的。例題: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A.是否直接參與了國家事務的管理B.是否直接參與了社會事務的管理C.是否向國家機關提出建議以及被采納多少D.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解析:對于一般公民而言,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和條件的制約,A、B、C這三項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作為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D項符合題意。三、學習自評(一)單項選擇題1.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競爭的選舉方式是( )A.直接選舉 B.間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等額選舉2.之所以要將等額選舉改為差額選舉,主要是因為等額選舉( )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選民的自由選擇 ②不能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③影響公民民主權利的實現 ④使不少人對選舉產生冷漠和抵觸心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采用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A.國家法律規定、國家政策規定、選民的意志和要求B.國家的法律法規、社會民主發展程度、選民民主意識C.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D.社會政治制度、民主發展水平、選民的政治素養4.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往往采用( )A.直接選舉 B.間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等額選舉5.在我國,人民代表的選舉中采用差額選舉的是( )A.鄉級 B.縣鄉級 C.省級以下 D.各級6.在我國人民代表選舉中,實行直接選舉的有( )A.省級以下 B.地(市)級以下 C.縣鄉級 D.鄉(鎮)級(二)非選擇題1.結合我國實際,談談為什么要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2.有這樣一幅資料照片:冬日的陽光照耀在打谷場上,十多個村干部候選人依次坐著,在每個候選人身后都放著一只碗,村里的農民在他們的身后依次走過,“同意誰,就把豆子丟在誰的碗里”。丟豆子的農民一臉的神圣和莊重,將手中的豆子丟在自己看中的人的碗里。這幅“草根民主”的真實寫照,記載著六十多年前晉察冀邊區的農民用豆粒作選票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莊嚴一幕。(1)用“丟豆子”的方法進行的選舉,具有當今選舉方式的哪些特征?(2)為什么在當年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選舉?四、能力拓展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選舉村民委員會,由本村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上述幾條規定與民主政治的哪些方面有關?(2)這些規定體現了民主選舉的哪些方式?2.在1998年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吉林省梨樹縣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例如,選舉一步到位,即取消候選人的預選程序,由村民一次投票直接選舉村委會,第一輪得票過半數的自動當選。優化選舉方式,即為了簡化選舉過程,節省選民時間,梨樹縣決定,如果兩輪投票仍然選不出村委會,在征得多數選民同意的前提條件下,第三輪投票貫徹簡單多數的原則,不要求候選人得票過半。嚴格選舉程序,保證選舉質量,從選舉的宣傳鼓動、組織領導、選民登記到投票、唱票、計票直至公布選舉結果、頒發當選證書、進行就職演說等,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1)材料中的選舉采用了哪些選舉方式?(2)談談你對上述材料中競選的看法。(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民主選舉的重要性。五、相關信息(一)規范的競選規則一是合法。候選人的競選活動必須在法律范圍內活動。具體說,候選人發表的言論、作出的承諾、使出的“手段”等,都必須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所允許的。但是,候選人請客送禮、用金錢物資賄賂選民、授意他人或直接出面脅迫選民投自己的票,甚至封官許愿、拉攏選民等都是不合法的。二是公平。即在競選規則面前,所有候選人一律平等,公平競爭,任何選舉組織者不能對候選人有親疏之分,支持某人的競選,不支持某人的競選。候選人在競爭中應相互尊重、友好相待,不能相互進行人身攻擊和誹謗。三是公開。在選舉開始時,要公開說明允許競選,并公開競選的有關規則和程序,允許競選者開展一些公開場合的競選活動。四是合理。要建立合理的競選程序。在候選人提名前,可以設置參加競選人員登記、資格審查、競選演講三個步驟。具有選民資格的選民都可以運用某些手段宣傳自己,動員選民提名;在正式候選人競選階段,可以按確定正式候選人、組織候選人選舉日發表競選演講、對正式候選人投票選舉等三個步驟進行操作。(二)民主選舉:從“海推直選”到“自薦海選”2005年,余杭在全區推出的“自薦海選”并不是他們對基層民主建設的第一次探索。2002年7月,余杭區村民在村委會換屆選舉時聽到了一個新名詞──“海推直選”。以前,村委會候選人都是由組織提名選舉的,而“海推直選”則不確定具體候選人,村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心目中的村委會班子成員。推行后不久,大家發現,由于在“海推直選”中沒有具體的選舉目標,候選人首輪得票數往往超不過半數,需要進行多次選舉。2005年,余杭又在全區推出“自薦海選”的辦法。凡具備村委會成員任職條件的村民,均可報名參加競選,整個選舉程序包括自薦資格審核、現場演講和選舉投票。村民有了相對集中的目標候選人,減少了選舉環節,節約了選舉成本。目前,通過“自薦海選”形式當選的村領導班子都已經進入了自己的角色。當選的村官大多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們懂得管理和經營,又在百姓中有一定的聲望。有專家評論說,余杭區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村級民主政治發展和村民富裕和諧的良性互動。在候選人提名、推薦階段,為了避免“海推”的盲目性和異化弊端,余杭所創造的自薦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大力發展各種村民團體,如婦女組織、老人組織、外來民工組織、農民合作社組織、產業協會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這樣,在自薦基礎上的以團體為單位的提名推薦才能不流于盲目,當選者也才不至于忽視弱勢團體的訴求。有了這個基礎,候選人的中間競爭以及最終的直接選舉,才能更好地確保民主在最大程度上的實現。(三)農村的民主選舉按照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由村民直接選舉或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三至七人組成,每屆任期三年。在選舉過程中,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由村民直接提名和參加投票選舉,當場公布選舉結果,做到公正、公開、公平。村民的參選熱情高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農村居民的平均參選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達90%以上。截至2004年底,中國農村已建立起64.4萬個村民委員會。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普遍完成了五至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