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の日本是中國的近鄰,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及6900多個小島組成的東亞群島國家。國土有限,資源匱乏。日本國意為“日出之處的國家”。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但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瑯岈,再度派徐福率眾出海,徐福到達“平原廣澤”未再返回。漢倭奴國王據《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1、2世紀時,日本列島上有100多個小國,到曹魏時,同中國通史交往的有30國。日本列島上這些國家之間不斷發生戰爭,爭奪土地和奴隸。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另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今奈良縣)。……大和國于4世紀前半期統一了北九州和部分本州。5世紀大體統一日本。《宋書》卷九十七記載順帝升明二年(478)倭武王遣使向宋帝上表:“東征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平海北九十五國。”這說明當時大和的統一情況。根據課本與材料,你能從中獲取哪些關于日本歷史的有效信息?1世紀前后,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共100多個小國。5世紀時,奴隸制國家“大和國”統一了日本。習近平會見日本平成天皇公元7世紀之前的日本,沒有天皇這種說法,人們用“大王”來稱呼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天皇的稱號,源于中國道教,是中國道教對宇宙統領者的尊稱。第一任日本天皇是被神化了的神武天皇,傳說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從十世紀開始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時間。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后到二戰結束之前,天皇是日本真正的最高統治者。現在,天皇是日本象征性的國家元首。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耕地面積有限,隨著奴隸制的發展,到了7世紀這些有限的土地大都被貴族奴隸主占有,普通人民幾乎沒有土地,只能給奴隸主種地以獲得少量口糧,生活很凄慘,像杜甫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描寫的那樣,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很多地方都爆發了農民和奴隸反對奴隸主的起義。朝廷中權臣當道,貪污腐敗。如果你是當時大和國的統治者,你會等著朝廷被權臣控制,地方上人民起義,政權被推翻而坐視不管嗎,那你會采取什么方法改變現狀呢?國內: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尖銳,政治混亂,皇權旁落。P40(島國四面環海的特點使日本的內部矛盾必須自己解決,外部力量難以干涉。)1、背景:遣唐使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唐朝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使團規模龐大,多至五六百人。他們有的在中國逗留了二三十年,經歷了隋唐兩朝的更替,對兩朝的政治制度十分熟悉,回國后均創辦學塾,傳播先進知識和制度,對執政者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思想比較先進的改革派,比如發動政變的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等革新人物。唐京師長安城面積高達84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面積最大的都城,人口最多時達到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到百萬的大都市。國外:中國大唐高度繁榮,隋唐政治文化制度先進。1、背景:國內: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尖銳,政治混亂,皇權旁落。P40當時日本的朝政被大貴族蘇我蝦夷和蘇我入鹿父子控制,所以要想改革還必須首先鏟除他們。改革派代表中大兄皇子曾說:“蘇我入鹿盡滅天宗,將傾皇位,焉能使蘇我入鹿取代天皇?”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飛鳥板蓋宮太極殿。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見“三韓”的使者,舉行“受貢”儀式。隨著“嘎吱吱”的一陣響聲,宮門全部關閉,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劍刺殺了大貴族蘇我入鹿,在場的許多貴族大驚失色。原來這是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等人為改革而發動的政變。蘇我蝦夷準備反撲,但蘇我氏軍隊的內部已經被中臣鐮足和中大兄皇子派去的人進行了瓦解。蘇我蝦夷見大勢已去,于次日焚宅自盡。刺殺了奸臣蘇我入鹿之后,原來的女皇(皇極天皇 )宣布退位,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推舉中大兄皇子的舅舅即位,稱作孝德天皇。中臣鐮足孝德天皇大和國的宮廷政變大和國宮廷政變刺殺貴族權臣蘇我入鹿改革派代表—中臣鐮足這場宮廷政變一舉鏟除了蘇我式勢力,強化了中央政權。孝德天皇即位后,建年號為“大化”,遷都難波(今大阪)。次年(646年)進行國制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1、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豪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6歲以上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給分田一次。所班土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2、效法唐朝的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物(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地方土產(調)。3、中央設二官:神袛[zhī]官、太政官和八省(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宮內);地方設國、郡、里。各級官吏由國家任免,以才能選官,廢除世襲。大化改新 前 后政治經濟結合書本和材料完成表格大化改新 前 后政治 皇權旁落,豪強貴族爭權奪利 改革行政制度,實行天皇制中央集權經濟 世襲大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者 公田(收歸國有);租庸調制;公民大化改新以“唐化”為最高理想,推行的很多制度都是以唐制為底本。將土地從奴隸主貴族手中收歸國有,建立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公民享有人身自由。701年,日本以中國唐朝的《永徽律》為藍圖,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大寶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大化改新完全以隋唐為師,是一次模仿唐制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改革。日本對隋唐的學習僅僅體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方面嗎?你能舉例說說日本文化當中有哪些地方是學習中國的嗎?日本傳統文化無處不洋溢著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甚至有些日本天皇本身就是出色的漢字書法家這本日本小說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引用白居易的詩句達90余處和服唐裝優雅美麗的和服是根據唐王朝的婦女服飾改良而來。錢幣花道茶道唐長安城平城京比較兩座城市有哪些相似之處?宮城都是坐北朝南;有東西兩市;棋盤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稱與走向相同。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及中國文化(始鑄于621年)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708年)日本的和同開珎 善于學習,強烈的危機意識,堅韌服從等有學者認為,像日本人那樣自覺、大規模的文化引進,在西方歷史上是找不出同樣的例子的。這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點?他們是什么人?武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人?對日本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10世紀時,日本豪強貴族占有大片土地,建立起莊園。各地的莊園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蓄養了一批武士,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階層。1、古代日本改革2、中日文化交流1、古代中國光照四鄰,日本孝德天皇進行大化改新,其實仿照( )A、中國隋唐制度 B、中國漢朝制度 C、中國秦朝制度 D、中國明清制度2、模仿與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體現這一特色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隸制民主政治 D、種姓制度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感覺特別好,特別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這徐福東渡講的就是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及工匠、技師、谷物種子隨他出海求取仙藥。他到了東海的仙島也就是(今天的日本九州島),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不想回去了,在這里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繁衍后代,發展成為日本民族的祖先。據說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船員七人墓、徐福宮,九州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祠,等等。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不管這傳說是真還是假,日本和我們中國可是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服飾、建筑甚至是文字都是從咱們中國學習借鑒來的。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一下日本是如何學習我們中國文化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