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早期國家與社會》導學案【學教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基本情況,簡述西周分封制的內容及作用。(2)知道夏朝與商朝、周朝文化的主要成就——二里頭遺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禮樂制度。2.過程與方法(1)查找和整理有關夏朝二里頭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與更替的資料。(2)通過閱讀教材,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嚴格的等級制度。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實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殘暴統治,認識國家的興旺與統治者的關系。(2)從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統治觀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明確森嚴的等級制度,認識國家政權的性質及其建立的意義。【重點】歸納夏商西周三產更替的史實,簡述分封制。【難點】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義,明確貴族等級制度的層級關系。一、自主學習(一)夏朝1、時間: 年—— 年2、統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都城: .3建立者: ;亡國者: 。(二)商朝4、時間: 年—— 年5、建立者: ;亡國者: 。(三)西周6、時間 年—— 年7、地點:渭水流域,都城: 。8、建立者: ;亡國者: 。二、問題探究每個朝代的興亡其實可以按照時間的推演繪制出“發展曲線”。下面請同學們參照夏、商的“發展曲線”,說一說關鍵歷史節點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影響。 三、練習鞏固1.下列內容,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A.舜傳位給禹 B.禹傳位給伯益 C.禹傳子,家天下 D.湯戰勝桀2. 我國歷史上最早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3. 西周的都城定在( )A.陽城 B.鎬京 C.鹿臺 D.殷4. 周初實行分封制主要是為了( )A.削弱功臣、貴族的權力 B.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C.排斥異姓諸侯,團結同族諸侯 D.建立軍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5. 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生的。觀察右圖,可知當時實行A.皇帝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6. 下面內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B.諸侯服從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C.戰時帶兵隨天子作戰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周天子納稅7. 下列內容屬于商紂王所為的是( )①無休止的征發百姓 ②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 ③監視平民的言論和行動 ④施用炮烙等酷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 制作年代標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 (?http:?/??/?www.21cnjy.com?/??),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③處應該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東周9. 生活在公元前18世紀的一個巴比倫人因為窩藏他人的出逃奴隸,而被處以死刑,這一判決的依據是 ( )A.《羅馬法》 B.《圣經》 C.《漢謨拉比法典》 D.《十二銅表法》四、拓展提升材料 人們常稱北京一帶為燕薊之地,山東為齊魯大地,山西為三晉之地?!蹲髠鳌酚涊d:“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這些地名的由來從歷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 請回答:(1)材料中這些地名的由來與什么時期的什么制度有關?(2)西周的周王為什么要實行這種制度?(1) 受封的諸侯有哪些義務?參考答案:1、 自主學習1.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2. 河南安陽3. 禹 桀4.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5.湯 紂。6.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7.鎬8.周武王 周幽王二、夏:禹建立夏朝,啟繼承父位,桀的暴政,夏朝滅亡(約公元前1600年)商:商部落興起(夏朝后期),商湯滅夏(約公元前1600年),紂王暴政,商朝滅亡(公元前1046)三、練習鞏固1. C 2. D 3. B 4. B 5.B 6. D 7. D 8. B 9.C四、拓展提升(1)西周的分封制;(2)為控制全國廣大地區,鞏固西周的統治。(3)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新知導入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夏、商、周時期,史稱“上古三代”,是中華早期國家產生和發展時期。—— 《三字經》新知講解問題2:夏朝的建立有什么歷史意義?問題1:根據教材完成下表內容約公元前2070年禹陽城(二里頭)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夏建立時間 夏建立者 夏都城 新知講解問題3:“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標志是什么?有什么影響?(1)標志事件: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他的位置。啟(2)歷史影響:“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相傳禹年老時,想要推薦皋陶( gāo yáo )為繼承人??墒歉尢针m有威望,但還沒來得及禪讓就死了。禹又讓伯益做繼承人。禹死以后,伯益按照禪讓的傳統,躲到另一個地方去表示謙讓,由各氏族部落決定繼承人。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權力都比不上啟,啟輕而易舉地繼承了禹的位置。此后,啟還征服了不服從自己的部落。新知講解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為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為小康。——《禮記·禮運》 材料中,“天下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相傳。通“舉” 世襲制,指王位、爵號和財產按照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下去。新知講解統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都城相傳在陽城(今河南登封)國家機構的實質:修筑了城堡、宮殿、建立了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并制訂刑法,設置監獄。國家機構:奴隸主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夏桀暴虐無度激起平民和奴隸的反抗。青銅器、文字等出現問題4:夏朝文明發展程度新知講解問題5: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遺跡反映了夏朝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相關遺跡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各類精美器具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問題6:夏朝最后一位國王是誰? 夏朝最后一位國王桀,統治十分殘暴。 據傳,桀建造了許多豪華宮室,無休止地征發百姓,強迫他們服勞役。桀不分晝夜地飲酒作樂,命人挖了一個可供三千人飲酒的大酒池,讓臣下喝酒,醉了的就倒在酒池里淹死,而他和宮女就在一旁嬉笑作樂。他還自比為太陽,以為可以和太陽一樣永世長存。人們都恨死他了,咒罵他說:“你這個太陽啊,什么時候滅亡,我們愿意與你同歸于盡!”桀駕人車新知講解問題6:找出商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以及都城等相關信息。約公元前1600年湯亳商湯像 夏朝衰敗時,黃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商的首領湯,團結周圍小部落,趁著桀失去民心之時,起兵攻夏。 湯是位有作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伊尹本是湯王妃的陪嫁家奴,因為擅長烹飪而被湯看重并加以任用,后來成為商朝的最高執政大臣。他向湯進獻了滅夏建國的大計,又向湯推薦了許多有才干的人,這些人都是湯能成就大業的得力助手。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新知講解A、概況: B、作用:青銅鑄造業發達,青銅器種類繁多,有禮器、飲食器、兵器、 生產工具等。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社會生產和生活質量大大提高。C、代表: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問題7:商朝青銅文明成就達到怎樣高度(概況、作用、代表等)?新知講解A、甲骨文形成背景:B、甲骨文的概念C、甲骨文的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象形文字)。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時代,需要占卜。問題7:為什么商朝是中國有文字的開始(背景、概念、影響等)?新知講解問題8: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誰?他都有哪些暴行? 商紂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商紂王的暴政與商朝的滅亡(商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史記》 商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紂王方炮烙之刑,命人把銅柱子放在熾熱的炭火上,令反對他的人在柱子上面行走,行走者站不住,就掉進火里被活活燒死。他還將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處死。除此之外,紂在殷都“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和后妃大臣嬉戲游樂,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橋糧倉和高大的鹿臺,用來堆積從全國掠奪來的糧食和財寶。 終于在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武王聯合周邊小國攻破,走向了滅亡。新知講解 夏繁榮程度存在時間 商繁榮程度存在時間禹建立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啟繼承父位(世襲制開啟)桀的暴政夏朝滅亡(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興起(夏朝后期)商湯滅夏(約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殷)紂王暴政商朝滅亡(公元前1046年)每個朝代的興亡其實可以按照時間的推演繪制出“發展曲線”。下面請同學們參照夏、商的“發展曲線”,說一說關鍵歷史節點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影響。朝代建立節點朝代滅亡節點朝代滅亡節點部落興起節點新知講解結合夏、商兩個朝代興亡的歷史,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示?啟示一:統治者要“勤政愛民”。 夏朝的桀、商朝的紂,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們以及他們之前某些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與反抗,最終使得國家走向了滅亡。而其建立者禹、湯等,順應民意,勤政愛民,得到了人民的擁戴,使國家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歷史事實表明,統治者只有“勤政愛民”,才能使國家的長治久安。啟示二:社會發展離不開穩定。 商朝在建立后的一段時間內,經歷了戰亂、災害和內亂等動蕩,社會十分不穩定,當時的商朝也進入了相當低迷的狀態。到盤庚遷都殷后,商朝的局勢逐漸穩定,商朝的社會發展也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并逐漸走向繁榮。夏、商末年均處于混亂狀態,社會發展也都基本停滯不前。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穩定的環境。新知講解問題9:找出西周的建立者、建立時間以及都城等相關信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鎬京周武王 周國原是商的屬國,周文王曾因不滿商朝暴政而被紂王囚禁,后來文王回到周國,團結周圍小國,“修德行善”,勤于國事,重用賢才。他在岐山遇到了貧困的釣魚人姜尚,二人談得很投機,同車而歸。后來姜尚成為周朝的開國功臣。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新知講解問題10:周與商在哪里展開了決戰?戰果如何? 決戰地點:牧野 戰役結果:商軍倒戈,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牧野之戰戰場想象圖新知講解問題11:分封制的概念? 西周分封制也稱“封建”制,意為“封邦建國”,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周天子以土地和義務為紐帶,對王族、貴族和功臣實行分封,建立諸侯國。問題12:分封制的目的? 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新知講解問題13:分封制的等級?最高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地位由高到低統治階級被統治者新知講解問題14:分封制的內容? (1)分封的對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其中姬姓王族為主體。 (2)權利和義務: ①諸侯的權利: ②諸侯的義務: 獲得土地和人民,在封國內擁有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獨立性。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和征派賦稅,并有再次分封的權利。 服從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鎮守疆土和朝覲述職,軍事上隨從作戰,經濟上交納貢賦。新知講解問題15:分封制的作用? 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西周分封制各主要諸侯國分布示意圖新知講解 材料一:王公貴族等在家里懸掛編鐘是有嚴格規定的,所謂“王宮懸(四面懸掛),諸侯軒懸(三面懸掛),卿大夫判懸(兩面懸掛),士特懸(單面懸掛)”。哪個布衣百姓若是掛起四面(宮懸)編鐘,會招致殺身之禍的。這些體現了西周的什么制度?禮樂制度 材料二:周王定朝時,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有效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例如:貴族的“死”的稱謂。天子 諸侯大夫 文士崩、駕崩卒薨不祿目的:內容(要求):要求貴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間要有明顯差別禮樂制當堂訓練B B 1.以下關于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的順序,正確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2.《史記》記載:“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這反映的是( )A.武王伐紂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爭霸 D.戰國七雄當堂訓練3.下列有關夏、商、西周社會經濟發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農牧業已相當發達 B.除青銅鑄造外,陶瓷業也很發達C.玉器雕刻工藝達到很高的水平 D.已出現鐵農具并廣泛使用4.以身作則、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中國歷史上禹曾經為治理黃河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他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DA板書設計夏商西周建立者:禹(公元前2070年)啟繼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末代國王:桀文明代表:二里頭宮殿遺址建立者:湯(公元前1600年)末代國王:紂文明代表:青銅鑄造業:司母戊鼎甲骨文特征:可在龜甲獸骨上,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分封制禮樂制度政治制度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早期國家與社會導學案.doc 早期國家與社會課件.ppt 禮樂制度成中華文明第一塊奠基石.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