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高考二輪復習教案政 治第一部分:知識專題專題三 文化生活【專題要點】一、學習意義學習文化生活這門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當前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獲得參與各種文化活動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包括如何進行文化賞析、提高文化修養,理解文化傳承、交融和創新的意義,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同時,促使學生在當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識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深切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深信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二、本課程的內容結構本課程的四個主題,大體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為什么:文化的發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辦:文化建設”的邏輯順序排列。(一)“文化與生活”。講述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作為人類的精神活動,對社會局長有引導和制約的作用;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當代社會,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等內容。(二)“文化傳承與創新”。講述文化的傳播、繼承和創新的意義。包括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文化經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經過相互借鑒和融合,實現創新和發展;在發展民族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時,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閉關自守的傾向,又要防止“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等內容。(三)“文化與民族精神”。講述弘揚中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包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當前,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大力弘揚和培育這種民族精神,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等內容。(四)“發展先進文化”。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目標和要求。包括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以培養“四有”公民為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中心環節;要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就要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高4考1資3源5網【考綱要求】近幾年的高考文化生活試題充分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意志,又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人文內涵。從考查的題型來看,以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為主,選擇題比重較大;從考查的知識點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文化的創新。從材料選取的形式來看,傳統文化部分多選擇區本地方特色的材料,外來文化上多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總結2007、2008、2009年高考江蘇、山東、寧夏、海等地的考綱及考卷,文化生活的常考點有: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2、文化對人的影響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4、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5、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6、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7、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8、加強思想道德建設;9、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10、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的意義;11、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因此,文化生活高考的復習與教學必須始終把握時代脈搏,滲透國家意志,明確宏觀背景。2010年高考從《文化生活》的層面,要特別注意:“雙百”人文的精神、國慶閱兵和國慶晚會表現的文化、理念;建國60年來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等。高4考1資3源5網【教法指引】 文化生活的學習要在掌握堅持文化生活知識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強化能力訓練。平時訓練中要注意從試題所提供的材料中,從設問的要求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據所提取的有效信息確定所需要的文化生活原理、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文化生活學科術語來描述思維過程、組織答案,并在組織答案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相應的邏輯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培養學生歸納綜合、分析、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針對試題題材具有熱點化、生活化、大眾化、靈活性的特點,復習過程中要明確高考熱點問題,及時將熱點信息與課本知識點巧妙地結合起來,善于尋找理論和材料背后的相容點,學會感知熱點素材,把握熱點問題本質,注重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平時試題答案的組織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看法靈活地去組織答案,讓學生有創新的空間。對《文化生活》的幾點教學想法:1、知識點重點比較集中:文化對個人、對國家的影響;文化創新;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諧文化。高☆考♂資♀源?網 ☆2、考題比較集中,尤其以考察意義類為主。3、考察綜合性比較強,答案組織前后跨度大。4、題目選材新穎,多以當年度、當地的熱點問題為主,考察學生運用文化生活的原理分析理解現實問題。5、關注新教材的變化,尤其是在第四單元中的一些改變。高☆考♂資♀源?網 ☆【知識網絡】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第二單元 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第四單元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 無時不在2.無處不在3.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現象的普遍性文化現象文化現象的特殊性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所創造、是人所特有。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而非物質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和個人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的含義:(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個人的一種素養:① 個人文化素養的形成:要靠后天的生活、實踐和受教育才能形成。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② 個人文化素養的表現: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所以文化素養總要通過一定的言行活動和物質載體表現出來。意識形態部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文化的形式非意識形態部分(科技、教育、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等)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對國家的影響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文化對個人影響的來源、表現、特點文化的作用(精神力量)文化塑造人生(三個方面)文化對個人的影響怎么辦為什么1.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2.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生產力的發展。3.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1.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文化競爭力倍受關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是維護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綜合探究:文化競爭力1.含義2.表現:3.世界文化的共性與個性(為什么具有共性和個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繁榮的前提)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6.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B民族節日:(在民族文化中的價值P29)文化遺產:(地位與作用、保護):文化創新的途徑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改造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博采眾長、和而不同、以我為主)4.文化創新中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1.文化發展的實質:2.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3.文化創新的作用:4.文化創新的意義:5.當代中國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的繼承與發展1.傳統文化的含義及表現2.傳統文化的特點3.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兩面性)以及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4.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含義、辯證關系、要求)5.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文化傳承文化多樣性1.文化傳播的含義2.文化傳播的途徑(三個重要途徑+其它)3.文化傳播的媒介:傳媒的含義和發展階段;現代大眾傳媒的產生(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形式(五種)、作用P374.文化交流對中國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5.對文化傳播的正確態度(熱情歡迎、主動推動)文化傳播文化傳播文化傳承與創新1.輝煌歷程:萌芽、雛形、統一、全盛、延續、衰微2.見證(漢字、史書典藉)3.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包容性(含義、意義)4.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時間、原因5.中華文化的復興:救亡圖存;中共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續寫壯麗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基本特征1.獨特性:①中華文學藝術:特點、作用②中國科學技術:地位(長期處于世界前列)、特點、意義2.區域性:①原因 ②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3.民族性: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1. 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紐帶、精神支柱、精神動力)2.民族精神的內涵:①核心:愛國主義②團結統一: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③愛好和平:④勤勞勇敢: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⑤自強不息: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3.民族精神豐富和發展的體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大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六大精神。體現了繼承和發展、弘揚和培育的統一4.為何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激蕩之勢…重要任務重要性:三個方面)5.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點: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主體: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主要途徑:民族精神1.當代文化生活的特點及產生的原因:2.文化生活的喜與憂(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對文化生活的影響)及對策3.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原因、大眾文化的含義、)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義、危害、表現、存在的原因及對待它們的政策5.對待落后和腐朽文化采取的措施:國家:要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還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強立法工作,規范文化市場;個人: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因為,在日益開放的文化環境下,落后文化會采用現代傳播手段肆意擴散,腐朽文化往往變換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為個人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社會:要奏響主旋律,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作用、地位、及文化建設的內容。走進文化生活1.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①中國先進文化的探索(結論是什么、轉折點是什么)②先進文化的含義:③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性: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①基本內容: ②地位③基本要求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要求 、內容4.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①根本目標 ②根本任務 ③怎樣建設(第一,大力發展教育教學文化事業;第二,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第三,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第四,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創造豐富多彩的形式;第五,要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1.地位及原因2.內容: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地位、意義4.面對生活中的道德沖突,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的途徑:5.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文化發展的中環節(思想道德建設)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四點)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