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2010高考二輪復習教案政 治第一部分:熱點專題專題一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專題要點】1、建國60周年慶祝大會。2009年10月1日,北京舉行建國60周年慶祝大會,十萬群眾參加游行活動,演繹了新中國60年流動的發展史,表達出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在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毛澤東主席在這里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60年來,在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黨中央領導下,勤勞智慧的我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戰勝各種艱難曲折和風險考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自強不息的壯麗凱歌。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新中國60年的發展進步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設好自己的國家,也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應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一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奮斗!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要發揚光榮傳統,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履行使命,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維護世界和平再立新功。高☆考♂資♀源?網 ☆歷史啟示我們,前進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掌握了自己命運,團結起來的人民必將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歷史偉業。展望未來,中國的發展前景無限美好,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的團結起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繼續朝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繼續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奮斗,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聯歡晚會。2009年10月1日 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聯歡晚會在北京舉行,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聯歡晚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民同樂高4考1資3源5網3、胡錦濤會見籌辦國慶系列活動的有關工作機構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演職人員、受閱部隊官兵代表。2009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籌辦國慶系列活動的有關工作機構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演職人員、受閱部隊官兵代表。胡錦濤說,這次國慶六十年系列活動辦的很出色、很成功。整個活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隆重熱烈、氣勢磅礴,極大地振奮了黨心、軍心、民心,極大地增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胡錦濤強調,這次國慶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希望大家認真總結、倍加珍惜、大力發揚。尤其要把廣大人民群眾在活動中激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和偉大民族精神,進一步引導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4、中央決定將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對于充分展示我國60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輝煌成果,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團結奮斗,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2009年2月10日,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進行首都閱兵,胡主席親自審閱“閱兵方案”,除了顯示黨中央、中央軍委對這次國慶首都閱兵高度重視之外,更因為這次國慶閱兵,盛況空前,意義重大。這次閱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第一,這次閱兵是我們黨執政能力和綜合國力的充分展示,對于進一步堅信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第二,這次閱兵是對我軍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全面檢閱,對于彰顯我軍有效履行歷史使命能力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第三,這次閱兵是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的重大舉措,對于鼓舞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創美好未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搞好這次閱兵,對于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考綱要求】(一)考綱要求1、感受新中國成立60年來身邊的變化,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知道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2、搜集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巨大變化的資料,討論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3、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提高文化認同感。4、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5、知道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6、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二)核心理論:高☆考♂資♀源?網 ☆經濟學: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②社會主義的本質;③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④我國的分配制度改革;⑤堅持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政治學: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②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③切實履行和轉變政府職能;④加強國際交往,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哲學:①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③規律性的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④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地看問題;⑤事物的發展是前進行和曲折性的統一;⑥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⑦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文化生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刺激文化消費,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優秀文化作品對個人全面發展的影響巨大;優秀影視劇、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對社會的影響;多姿多彩的民族節日和風俗習慣展現了不同的文化風情;建國60周年晚會融入了的傳統文化內涵;采用多種手段創新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先進文化。【教法指引】 一、經濟學1、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平等性和競爭性。60年來,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會決定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積極發展對外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符合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平等性和競爭性的要求。2、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60年來,在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黨中央領導下,勤勞智慧的我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戰勝各種艱難曲折和風險考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自強不息的壯麗凱歌。這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社會生產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根本目標。3、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我國確立了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充分調動了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高4考1資3源5網4、宏觀調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的圓滿成功、神舟系列、嫦娥一號等成功發射,三峽工程等建成,充分說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能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5、國企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有利于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擴大國有經濟的支配范圍,壯大國有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鞏固公有制經濟。6、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7、財政收入及財政的作用。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使我國財政收入增加,財政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科教文衛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鞏固國防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8、居民投資的多元化和家庭消費水平。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增加了居民收入,使我國整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費結構日趨合理。9、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確定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就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10、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積極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實行對外開放,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1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戰略,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使我國引進了大量的國內必需的資金和技術,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對外投資。12、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對外貿易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我國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和地區交流與合作,做到互利共贏。二、哲學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黨在關鍵時刻,調整了政策,及時實行改革開放,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思想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黨的改革開放決策是完全正確的。3、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在我國社會性質不變的條件下,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使之更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體現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在實踐中不斷地創新理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按客觀規律辦事,開拓創新,做到與時俱進。5、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60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仍然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6、矛盾具有特殊性。60年來,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不時地調整方針政策,如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轉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充分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7、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各種問題,化解矛盾,為我國經濟建設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8、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斷地對我國的社會制度進行改革,促進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又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和地區交流合作,實行對外開放,堅持了內外因相結合。高☆考♂資♀源?網 ☆9、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在改革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一項新的改革措施,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試驗、反復比較,才能逐步完善起來。我們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充滿信心,滿腔熱情地支持社會主義事業。10、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新中國成立的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黨的理論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11、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都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展,12、認識對實踐具反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形成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科學理論,推動著我國經濟社會事業地發展。13、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新中國成立60年,黨和國家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村民自治制度,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實行林權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14、理想源于現實政治學:1、我國的國家制度。我國的國體(國家的性質和職能、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國的國家職能);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及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意義);我國的國家機構(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我國國家機構的設置、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依法治國);我國公民與國家(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等。2、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黨的領導與改善黨的領導的關系。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是:隨著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消滅,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宗教已經成為教徒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而不再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控制和利用的工具。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廣大信教群眾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問題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但是,對于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進行民族分裂活動和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一定要堅決依法制裁。我國對于宗教實行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4考1資3源5網8、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國的對外政策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不存在屈從于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也不存在對外侵略的社會根源。我國的國家利益主要包括: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制度的鞏固;我國的資源利用和經濟活動的利益;我國的統一、民族團結、安全、榮譽和尊嚴等。我國的上述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我國愿意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要發揚光榮傳統,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履行使命,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維護世界和平再立新2010高考二輪復習學案政 治第一部分:熱點專題專題一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典例精析】1、(天津卷)9.某校開展了以“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利于引導學生把握人生道理、實踐人生追求。這是因為 ( B )高☆考♂資♀源?網 ☆①文化能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②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③有文化知識才會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轉化為物質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009全國卷II)30.中國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做題為《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的演講,指出:“我之所以強調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就是因為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帶來巨大發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這里是( B )①認識對象在變化發展,不能囿于靜止的觀點而無視其變化②認識對象的改變,必然引起人們認識的改變③看問題觀點的改變,是認識結論變化的前提和基礎④看問題觀點的不同,會導致對客觀事物判斷的差異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2009重慶卷)國有企業改革通過多次試驗、反復比較,經歷放權讓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階段,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鞏固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材料蘊含的哲理有 ( A ) ①事物的發展要經歷量的積累過程 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③對社會關系的變革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④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要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生產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山東卷)20、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這是基于 ( B ) ①文化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②優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高4考1資3源5網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護傳統文化 ④閱讀文化典籍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中華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5、(福建卷)30.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通過網絡參與政治生活,以網絡為媒介的“政府—民間”互動模式已成為我國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間”互動模式( D )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 ②保障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質詢權 ③拓寬了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渠道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匯集民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廣東文基)4.《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這表明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A )①要全面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 ②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④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7、(北京卷)1989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標志著“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又通過了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多部法律。 上述立法的目的是 ( D )①擴大行政權力,增強政府權威 ②規范公民行為,加強司法監督③規范政府行為,保障公民權益 ④健全法律制度,建設法治政府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8、(上海卷)1.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是指整個中央一級的國家機關,而現在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指 ( C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C.國務院 D.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9、(海南卷)12.改革開放以來,各民主黨派就智力支邊扶貧工作進行考察,為貧困地區發展提出許多政策性建議,在落實扶貧經濟項目、支持農村基礎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在這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基本點是A.參加國家政權B.參與國家大致方針的協商C.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D.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再認、再現知識的能力,屬于容易題。從題目中看出各民主黨派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提出政策性建議,是就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執行出謀劃策,故D項正確;其余各項均不符合題意。10、(浙江卷)41.(32分)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仍然滯后,尤其是人才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每年大學畢業生有幾百萬,就業壓力大,而大多數人不愿去農村。江蘇海南等地曾在20世紀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動計劃。2008年以來,黨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戰略高度,要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機制和政策,以使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高☆考♂資♀源?網 ☆材料二: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7.8萬名“村官”,小楊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學一畢業,小樣打破傳統觀念,只身來到千里之外的一個鄉村任村委會主任助理。任職期間,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她走訪農戶,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協助主任處理一系列村務。她刻苦學習雕刻知識,與該村藝人共同努力,使該村瀕臨失傳的木雕工藝重放異彩,并將原先小打小鬧的木雕品發展為人人喜愛的旅游紀念品。短短兩年,該村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因此,“村官”小楊得到了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小楊自己也認為當“村官”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村官小楊給鄉村帶來的變化是如何體現《文化生活》道理的?【解析】本題的綜合性很強,結合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三本書進行考察,第一問注意“黨和政府”兩個不同的主體和性質;第二問《文化生活》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的重要性來答;第三問注意《生活與哲學》中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來答,要從不同角度來論述。[答案](2)村官小楊向村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推動該村傳統木雕工藝品轉化為旅游紀念品,使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經濟。“村官”小楊和藝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鬧的傳統木雕工藝實現新的發展,表明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繼承與創新。該村社會風氣明顯好轉,表明優秀文化可以促進人和社會的發展。小楊給該村帶來的變化與她自身良好的素質密不可分,表明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的重要性。11、(2009全國卷II)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廢除人民公社,確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糧食生產不斷躍上新臺階,農產品供應日益豐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農村市場興旺繁榮,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據統計,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在1978乃約有2.5億,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農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高4考1資3源5網(1) 根據表2描述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指出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6分)(2) 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農業,根據所學經濟學知識,提出發展農業的有效經濟措施。(6分)(3) 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黨的宗旨出發解決農民脫貧致富問題的。(10分)(4)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10分)參考答案:38.(32分)(1)從長期趨勢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訊支出、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比重上升。 這說明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的比重下降,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的比重提高,說明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的結構改善,消費質量提高。(2)穩定與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經濟政策;發展農業科學技術;增加農業投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國家保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等。(3)中國共產黨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出發,關注“三農”問題,制定了農村改革發展戰略; 通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的多項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發展農業生產,推動農民脫貧致富; 通過加大農業投入等措施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兩個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是內在統一的。 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體現了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與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一致性。黨通過農村經營制度、分配制度、稅收制度等改革,調整了生產關系,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人民群眾分享生產力發展的成果,踐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標準。【專題突破】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使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據此回答1—2題。1.從政治常識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C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②我國各民族已經實現了共同繁榮 ③我國各民族都應該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④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加強民族團結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保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上述材料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 D )A.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B.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D.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3.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前進和發展是與不斷的變革維新分不開的: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創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為此而舉辦"新中國成立60年成就展",你認為最符合展覽要求的哲學主題是(C )A .主觀決定客觀,實踐產生理論 B .量變決定質變,變化推動發展C .思想引領實踐,創新促進發展 D .系統決定要素,部分影響整體高☆考♂資♀源?網 ☆4.60年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發展應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進步;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這體現了 ( C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聯系的觀點,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③發展的觀點,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社會存在的發展推動了社會意識的同步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5.堅持黨的領導,是60年來我們取得輝煌成就的最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分別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寫進黨章,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從政治常識看,黨之所以重視指導思想,是因為 ( C )A.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B.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C. 黨的指導思想是保持黨的性質的決定因素D. 黨的指導思想決定了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6.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壩、小浪底、三峽等等。這些工程建設所需資金屬于國民收入的( A )A、擴大再生產部分 B、非生產基本建設部分 C、社會物資儲備部分 D、公共消費7.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和關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培養維吾爾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一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具有較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已經形成。這說明 ( C )A.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在新疆得到全面落實B.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 C.各民族在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 D.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 8.有人說:“弱國無外交”。你認為這一觀點表達的意思是 ( A )① 弱國的主權獨立是不可能的② 弱國的外交政策是違背世界發展趨勢的 ③ 增強國家實力才能在國際交往中掌握主動權④ 國家力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尺度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9.在國慶建國60周年慶祝大會上,緊隨國旗方陣之后的是由2009名38軍官兵組成的國徽和國慶年號方陣。我國國徽表明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是( D )A.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B.我國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新型關系C.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D.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10.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200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舉行首都閱兵。這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目的是什么?(2)國慶大閱兵,主要向世界展示什么?(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把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的?答案:(1)充分展示我國60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2)展示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3)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她依靠各族人民,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11.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農村改革一共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的農村經營體制改革。主要是實行以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使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第二步,實行以農村稅費改革為核心的國民收入分配關系改革。這步改革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第三步,實行以促進農村上層建筑變革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這步改革,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必將能鞏固第一、第二步改革的積極成果,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結合材料,運用有關實踐的知識分析闡明我國為什么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 答案:①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與進步。社會關系的調整和變革能夠反作用于生產活動,能促進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有機結合,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改革就是要改革農村生產關系中不適合生產力的內容使之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5分)②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就是要改變那些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和上層建筑,改變農村不適合經濟基礎的管理體制和活動方式,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學法導航】(一)熱點內容:1.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發生了巨大變化:(1)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在已躋身于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2)百姓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我國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上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高4考1資3源5網(3)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人民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載入了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4)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5)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2.60年我國發生巨變的根本原因6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嚴峻考驗,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3.60年我國發生巨變的經濟原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行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等。(二)重要問題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1)表現: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人民實現了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高。(2)具體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的成功發射;神七發射;青蔵鐵路的建成通車;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66萬億元,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等等。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3)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4)堅持黨的領導;(5)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6)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談談對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必要性)的認識(即為什么要實行改革開放?)。(1)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著體制上的弊端,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通過改革,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國家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高☆考♂資♀源?網 ☆(2)對外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就必須走向世界。國雖然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資金短缺、技術和管理落后。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緊跟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4.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青少年應該做?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事業的艱巨性,正確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同時,我們還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努力學習,勇于實踐,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好充分的準備。5.請你為當地政府怎樣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提高改革開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議。(1)繼續深化各方面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2)優化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吸引更多投資者;(3)實施“走出去”戰略,更多地利用國外的資源和市場。(4)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人才。(5)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6.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給我們什么啟示?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我們要亳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我們要不斷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對外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我們要擴大對外開放水平,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自己。7.改革開放的目的、重要作用是什么?(1)目的: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2)作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8.改革的必要性和實質是什么?(1)必要性: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種種弊端,因此必須進行改革。(2)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知識綜合】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國內嚴重的自然災害還是國際經濟局勢動蕩,都沒有動搖過中國發展的根基。60年的偉大歷程告訴我們:中國的前進和發展是與不斷的變革維新分不開;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懈怠、更不瞎折騰";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取得輝煌成就的最根本保證……。2009年可能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在這樣的時機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對于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舞全國人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六十年回眸---新中國建國60周年大事記:·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1950年 中國人民志愿軍開始抗美援朝·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制成功·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高4考1資3源5網·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臺前”·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并開始發掘·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并推廣雜交水稻·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1983年 中央臺首屆春節晚會舉辦·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1988年 價格闖關·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1991年 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1992年 鄧小平南巡并發表重要講話·1993年 “汪辜會談”·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2000年 成克杰、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臺·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高☆考♂資♀源?網 ☆2010高考二輪復習專題政 治第一部分:熱點專題專題一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專題考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在自然科學方面,我們要做獨創的努力,并且要用外國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整理中國的科學遺產,直到形成自己的學派。”這一論斷對60年后的今天我們發展新興經濟仍然有重大意義。其主要啟示是:( )高4考1資3源5網A要善于引進,吸收創新 B要學習外國,大膽借鑒C要立足國內,放眼未來 D要繼承傳統,形成特色建國60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時代,有專家說我國經濟即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回答2-4題:2.繼信息經濟之后,各國都開始紛紛搶占生物經濟這一戰略高地,這是因為:( )A生物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B生物經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生物經濟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 D生物經濟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3.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物技術產品有了更大的需求。這說明:( )A消費對生產有調節作用 B經濟水平決定消費水平C生產和消費互為因果 D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4.目前我國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還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缺乏創新創業型人才。因此,發展生物技術,國家應該:( )A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人才素質 B堅持對外開放,大力引進人才C創新人才機制,培養優秀人才 D提高人才待遇,改善創業環境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使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據此回答5—6題。5.從政治常識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高☆考♂資♀源?網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②我國各民族已經實現了共同繁榮 ③我國各民族都應該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④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加強民族團結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保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上述材料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 )A.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B.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D.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壩、小浪底、三峽等等。據此回答7—8題。7. 我國興建大型水利工程,體現出我國國家職能是A.政治職能B.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D 文化職能8.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投資來源于A.擴大再生產部分 B.非生產性基本建設 C.社會物資儲備 D.公共消費部分9.《共同綱領》在新中國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因為它( )A.確立了國家性質 B.確定了依法治國的方針C.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制定 D.規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10.下列關于新中國經濟建設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制度的建立高4考1資3源5網B.“大躍進”期間,國民經濟整體上協調發展C.1956~1965年經濟建設在曲折中前進D.經濟體制的改革首先在城市中取得突破11.以下事件發生在1950年的有( )①抗美援朝戰爭的開始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中央發動鎮壓反革命運動 ④土改的基本完成 ⑤全國物價暴漲的局面結束 ⑥國家財政經濟根本好轉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12.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萬人冒雨集會,副市長興奮地宣告:“我國資本主義最集中的城市,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這一勝利是我們人民的勝利。”他如此激動是因為上海完成了( )A.工商業改造 B.統購統銷 C.“一五”計劃 D.土地改革13.20世紀50年代,我國發生的下列歷史事件中,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沒收官僚資本企業 D.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14.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美建交后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高☆考♂資♀源?網 ☆B.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后中國與許多歐洲國家建交C.改革開放后中日兩國正式建交D.“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主權15.中國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開始于A《論十大關系》 B中共八大C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D十一屆三中全會16.下列屬于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C."神舟號"系列飛船發射成功 D.中國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17.1978年在全國掀起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這里“解放”是( )A.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 B.使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C.使全黨認識到“文革”的根本錯誤 D.打破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18.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這( )A.標志著十年文革的結束 B.宣告了改革開放的開始C.體現了社會公正的重建 D.意味著撥亂反正的完成19.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貫穿了一個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時機,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就外部環境而言,“有利時機”是指( )高4考1資3源5網A.世貿組織接納中國為新成員 B.經濟危機使西方國家實力大減C.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D.公正合理化的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20.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建國60年以來,東北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東北三省工業經濟效益下滑、工業生產步履維艱,這一幕被稱作“東北現象”;作為“糧食市場穩壓器”的東北農業也遭遇了相同的尷尬:傳統優勢農產品大量積壓、農民增收緩慢、農業經濟效益提高不大等問題尖銳,“新東北現象”隨之誕生。回答21-22題:21.在解決“東北現象”的措施中合理的是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多元化②將高爐建到海邊,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③發展科技,生態建設④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產業⑤鐵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⑥創造更好的軟環境來吸引人才和投資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22.以下不屬于“新東北現象”的種類是A.大豆 B.甜菜 C. 人參 D.玉米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圖1為某城市一住宅房屋建筑示意圖,根據圖分析回答23-25題:23.對城市所在省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勢低平,氣候溫濕,屬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B.喀斯特地貌廣布,流水侵蝕強烈C.既有陸地邊界,也有海洋邊界D.少數民族眾多,屬嶺南文化副區24.當II幢上午陽光被第III幢房屋嚴重遮擋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南極臭氧空洞達一年中的最大值B.哈爾濱的冰雕藝術節正拉開帷幕C.我國的低溫中心在青藏高原D.馴鹿向南遷徙到溫帶草原高☆考♂資♀源?網 ☆25.當該小區房屋陰影為一年中最短時,北京地方時應是( )A.3月21日13時08分B.6月22日12時52分C.6月22日13時08分D.6月22日13時24分(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 (14分)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將迎來自己60歲的生日,現在的中國與建國時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同時中國經濟地域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根據下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5)題。材料一:見圖2材料二:見圖3材料三:見下表1高4考1資3源5網表1 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基本情況(2007年)城市群 土地面積(萬Km2) 人口(萬) 非農業人口比重(%) 生產總值(GDP,億元) 人均GDP(元) 經濟密度(億元/Km2) 產業結構比 進出口總額/GDP長江三角洲 10.02 7571 44 28775 35040 2871 4.6:55.9:39.5 1.13珠江三角洲 2.2 2624 50 13572 42499 6155 4.4:53.3:42.3 2.04材料四:見圖4(1)1980年至2007年期間,我國進出口總額和外資直接投資累計量占世界比重均呈現出明顯_____趨勢;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增長要明顯______人口指數增長,表明我國____________發展和控制____________增長的成效顯著。(2)簡述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自然環境特征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是。(3)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36876億元。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個地區面積和GDP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 ______、______。(4)簡述上海市和廣州市地理位置的優越性。(5)比較2007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27.(16分)閱讀下列材料后回答問題:材料一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為新中國分工業化開辟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材料二 土改的幾組調查材料:1952年對山西49個村農民的調查,有10780畝土地被賣;1953年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農村的調查,有12.5%的農戶出租土地,;1952年對山西忻縣的調查,在被調查的2468戶農民中,放高利貸的有20戶。——《新中國要事評述》材料三 鄧子恢在《全國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報告》中指出:今天農業生產的發展還有許多困難的條件限制了它,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就必須幫助農民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必須幫助貧困農民解決生產資料的困難,主要是牲畜、農具、肥料和種子等的困難。2、幫助農民減少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蟲災等。……有什么辦法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這些困難呢?當然,國家要大力幫助。……必須提倡組織起來,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發展農民的勞動互助的積極性。1953年到1955年,農業互助合作組織繼續穩步發展。這時期建立起來的合作社,80%以上增產增收,15%持平,5%減產減收。——《新中國要事評述》材料四 《人民日報》1957年11月13日社論指出:湖北紅安縣土地貧瘠,生產條件不好,今年平均畝產也達到了834斤,比1952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大量增產的地區,有的是十分貧瘠的,在那里能夠提早十年實現農業發展綱要在案的指標,那么條件與它們相同或者比它們好的地方,難道反而不能做到嗎?有些人不了解農業合作化,我們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上來一個大的躍進,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人民日報》材料五 “說鳳陽,道鳳陽,改革鼓點先敲響,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飛出金鳳凰。”——20世紀80年代鳳陽花鼓詞請回答:1. 材料一中反映的土改運動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其中對富農的政策與以往有什么不同?(4分)2. 材料二反映了農村的什么現象,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 造成材料三現象的原因是什么?人民政府解決材料二、三中的現象的方法是什么?(2分)4. 根據材料四判斷當時我國農村建立的經濟體制是什么?這種體制的特點是什么?給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什么影響?(3分)5. 出現材料五中所描述的現象的關鍵因素是什么?(2分)6. 從材料一到材料五所反映的史實中,你得到什么啟示。(3分,至少答對兩點以上)28.材料一:(20分)建國60年的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1)從唯物論角度,說明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10分)材料二:羅某夫婦為我國某鋼鐵廠退休職工,李某夫婦是電力系統退休職工。1968年兩家的家庭月收入為40元,一都靠借債度日;1978年兩家家庭月收入55元,一都靠省吃儉用勉強度日,孩子的衣服老大穿過老二穿; 2009年初,羅某夫婦二人年收入超過3萬元,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而李某夫婦二人年收入超過10萬元,車子、電腦、大面積住房、健身器一應俱全,與朋友搓麻將、參與網上賭博成了夫妻二老的愛好。(2)羅某和李某家的生活變遷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和問題?并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10分)參考答案:高☆考♂資♀源?網 ☆1、 A2、 D3、 B4、 C5、 C6、 D7、 B8、 A9、 A10、C11、A12、A13、D14、D15、A16、C17、D18、C19、C20、D21、A22、C23、B24、C25、B26、(1) 上升(增加); 高于(快于),經濟 人口 。(2)都為三角洲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集,土壤肥沃 ; 珠江三角洲地區熱量與降水比長江三角洲地區豐富 。(3)21.02% 、9.91% 。(4)上海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中點,聯系長江流域經濟腹地(長江的入海口),臨近日本、韓國; 廣州地處我國南大門,毗鄰港澳,臨近東南亞。(5)總體上看,2004年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密度大,發展水平較高,第三產業比重較大,對外貿易水平高于長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人口總數大,GDP總量大,但人均GDP低于珠三角地區。27、①.基本目的——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個人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對富農的政策——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孤立富農②.反映的現象是土改后的農村重新出現了土地買賣、租佃、高利貸盤剝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土改后實行的是農民的個人土地私有制③.造成材料三現象的原因是農民的個體分散經營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政府的解決方法是引導農民開展互助合作運動,開展大規模興修水利,發展生產④.人民公社體制。特點是“一大二公”。這種體制經營管理過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義嚴重,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不利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造成農業生產發展緩慢。⑤.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必須突出農業的首要地位和戰略地位經濟發展方針的制定必須立足具體國情,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去制定經濟政策農業政策的制定必須要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農業生產力、發展農業經濟為目的28、(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意識對物質具有促進作用。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實踐基礎,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實踐源泉。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深入總結廣大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成功經驗,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考♂資♀源?網 ☆(2)①1968年至1978年,老羅、老李家的生活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改革開放30年來,由于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職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行業之間職工收入差距拉大,社會分配不公凸現。②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領域要確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解決行業間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實現社會公平2010高考二輪復習教案政 治第一部分:熱點專題專題二 十七屆四中全會【專題要點】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隆重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萬眾一心,迎難而上,銳意改革,共克時艱,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加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力度,取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明顯成效,推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健康開展,加快推進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維護民族地區社會大局穩定,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考-資。源。網 全會研究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認為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進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88年、執政60年、領導改革開放30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國相繼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舉,是根本改變中華民族命運、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偉大變革。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考♂資♀源?網 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綜合國力競爭和各種力量較量更趨激烈,給我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我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在我們這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黨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黨要適應這樣的新形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黨的十七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 全會指出,當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同時,黨內也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必須引起全黨警醒,抓緊加以解決。 全會指出,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全會認為,我們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探索形成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這就是: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保證黨始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高管黨治黨水平。這些基本經驗,必須倍加重視、倍加珍惜,必須作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全會提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黨的建設總體部署,按照黨章要求,著眼于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著眼于增強全黨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著眼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面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把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全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作出了部署,強調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善于推動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 全會提出,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全會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保證。必須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根本,以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廣泛凝聚全黨意愿和主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全會提出,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關鍵。必須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全面貫徹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堅持五湖四海,拓寬視野選拔干部,廣辟途徑培養干部,滿腔熱情愛護干部,嚴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培養造就大批優秀年輕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機制。 。考-資。源。網 全會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著力擴大覆蓋面、增強生機活力,使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使廣大黨員牢記宗旨、心系群眾。要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建設高素質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全會提出,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必須在全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為抓手,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要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以堅強黨性保證黨的作風建設。 全會提出,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要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 全會強調,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是全黨的重大政治責任。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貫徹全會決定精神,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黨建工作調查研究,全面認識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推動黨的建設創新,確保黨的建設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努力在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上見到成效,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經過全黨全國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明顯下滑趨勢得到遏制,經濟形勢總體呈現企穩向好勢頭。同時,世界經濟復蘇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我國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國經濟發展仍處在保增長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增強信心,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科學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實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加強節能環保,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抓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種潛在風險,善于趨利避害,積極化危為機,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全會強調,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勢下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對維護和發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廣泛、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有效防范和堅決打擊民族分裂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全會號召,全黨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把黨和國家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而努力奮斗,永遠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期望!【考綱要求】一、考綱要求在執政60周年前夕,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為主題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是在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研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實現黨的十七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要求進一步從戰略上研究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改革發展穩定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進一步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更好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第二,應對國際形勢的挑戰和風險,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要求進一步把黨建設好,更好地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第三,鞏固和擴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要求進一步采取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有效舉措。我們要鞏固和擴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更好地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在黨的建設之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推動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抓緊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進一步加大黨的建設的工作力度。黨內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客觀存在,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出現什么問題就抓緊解決,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就難以貫徹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難以順利實現二、重點問題1.從政治學分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從哲學分析“當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同時,黨內也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必須引起全黨警醒,抓緊加以解決”。3.從經濟學分析“我們必須增強信心,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科學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實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加強節能環保,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抓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種潛在風險,善于趨利避害,積極化危為機,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4.從政治學分析“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要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考-資。源。網5.從文化生活分析“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6.黨在應對金融危機、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應發揮什么作用。7.我們黨在制定和實施政策上更加關注民生,注重維護社會公平,切實解決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上學、就業、看病等問題。8.我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教法指引】 一、經濟學解讀1.社會主義的本質。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88年、執政60年、領導改革開放30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2.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經過全黨全國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明顯下滑趨勢得到遏制,經濟形勢總體呈現企穩向好勢頭。同時,世界經濟復蘇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我國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國經濟發展仍處在保增長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增強信心,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科學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實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加強節能環保,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抓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種潛在風險,善于趨利避害,積極化危為機,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3.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有利于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二、哲學解讀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全會研究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認為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進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思想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全會號召,全黨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把黨和國家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而努力奮斗,永遠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期望!3.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全會提出,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要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4.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堅持兩分法、兩點論,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全會指出,當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同時,黨內也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必須引起全黨警醒,抓緊加以解決。5.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全會指出,要著眼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面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6.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體現了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道理。。考-資。源。網7.事物的變化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經過全黨全國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明顯下滑趨勢得到遏制,經濟形勢總體呈現企穩向好勢頭。同時,世界經濟復蘇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我國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國經濟發展仍處在保增長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增強信心,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科學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8.事物是在批判、繼承和創新中發展。全會提出,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關鍵。必須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全面貫徹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堅持五湖四海,拓寬視野選拔干部,廣辟途徑培養干部,滿腔熱情愛護干部,嚴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9.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集體主義。全會提出,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必須在全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為抓手,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要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以堅強黨性保證黨的作風建設。10.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提出,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11.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必須在全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為抓手,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要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以堅強黨性保證黨的作風建設。12.堅持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