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 同學們,你們去過內蒙古嗎?你們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嗎?比如歷史、分布、起居、飲食、風俗、語言、性格、音樂、舞蹈 ……生活起居: 蒙古族牧民為了便于游牧生活,選擇水草適宜之地。隨即搭起蒙古包、簡易蒙古包、帳篷等,游牧生活中最舒適,最常用的是蒙古包。如今城鎮蒙古族人民多住磚瓦結構房屋。飲食方面: 與漢族基本相同,即多食面、米,一日三餐。牧區以肉、乳制品、炒米為主。平時宴請以手抓肉為主,稀尊客人待以羊背子、烤全羊,以及頗具特色的奶茶、馬奶酒。衣著方面: 傳統的民族服裝有蒙古袍、蒙古靴等,衣著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夏天穿單褂,春秋穿夾袍與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長毛羔皮大衣。但生活中,大體與漢族一致。娛樂風俗: 每年七八月間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包含賽馬、摔跤、射箭。同時,蒙古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馬步最具特色。蒙古民族音樂也非常富有特色,代表性的傳統樂器是馬頭琴。根據歌曲的不同特點有長調、短調之分。1、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2、根據歌詞,你覺得這首歌曲為我們描繪了什么樣的場景?《銀 杯》熱烈歡快、輕松愉悅蒙古人民宴請賓客時飲酒高歌的場景。 主人將斟滿酒的銀碗托在哈達之上獻給客人,客人接住酒杯以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友誼。《銀杯》(現場采風版) 歌曲通過記譜者根據原生態演唱者的演唱記錄下來的,有許多傳唱版本,因而它可以真實地反映民歌是人民在生活和勞作中形成、加工、流傳下來的。短調 節奏整齊,旋律優美抒情,結構工整,多為敘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歌、婚禮歌等也都屬于短調體裁。主要流行于內蒙古農業地區。《牧 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銀杯》.pptx 呼斯楞-鴻雁.mp3 嘎達梅林-馬頭琴.mp3 牧歌(獨唱).mp3 銀杯(現場采風版).mp3 銀杯伴奏(原調).mp3 銀杯伴奏(降B).mp3 銀杯已截.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