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物質性》教學案 2009.09.07【目標要求】1、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世界的物質性(理解)2、哲學上的運動概念、物質和運動的關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了解)【理解】3、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理解)4、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理解)【說明】5、堅持按規律辦事(運用)【說明】(注:【 】內的要求是選修班的高考要求)【預習作業】1、物質是不依賴于 ,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 。2、自然界是 ,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 ,意識是 產物。因此,世界是 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 。3、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 。物質是 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固有 ;運動是 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 ;離開 談物質和離開 談運動,都是錯誤的。4、運動是無條件的、 、 ,靜止是運動的一種 ,是有條件的、 和 。物質世界是 和 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 ,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 。5、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 、 、 的聯系。規律是 ,是不以人的意識為 ,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規律是 , 、 、 ,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 。6、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 ,根據規律發生作用 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7、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 規律,不能 規律,按規律辦事,違背 ,就會受到 的懲罰。【點撥指導】【鞏固練習】一、判斷題( )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存在性( )2、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其固有屬性( )3、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利用和改變的。二、單選題1、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指( )A、物質的具體形態B、對萬事萬物的一切具體特性的概括C、在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D、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實體2、下列選項屬于物質范疇的是( )①人腦②基本路線③生產關系④思想觀念⑤國家⑥辯證唯物主義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3、赫拉克利特認為,物質世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恒的活火”。這句話包含的物質和運動關系的哲學觀點( )①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②運動是物質的根本特性 ③物質世界是永恒運動的 ④宇宙間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4、物質、運動、規律三者之間的聯系是( )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C、世界是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規律是客觀的D、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5、唐代和尚慧能評論“時風吹幡沒動”時認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楚國有個人劍落入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劍”的故事。慧能和尚和“求劍”的楚國人都錯在()A、離開物質談運動B、離開運動談物質C、不懂得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D、不懂得物質與運動的辨證關系6、“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边@句名言的哲學寓意是( )A、世界萬物是永恒不變的B、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C、物質運動的規律是客觀的D、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中7、加快發展,必須科學把握發展的規律。這是因為A.任何事物運動都是有規律的B.事物運動的規律是客觀的,違背了規律 就要受到它的懲罰C.科學把握了發展的規律,就能推動事物的發展D.運動和規律是不可分割的《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教學案 2009.09.08【目標要求】1、意識的本質(理解)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理解】2、意識的(能動)作用(理解)【理解】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運用)【預習作業】1、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 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 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 的主觀映象(反映)。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 。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 ,意識是 ,物質意識。2、意識的能動作用:⑴人能夠能動地 。表現為: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 ,②意識活動具有 。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 ,而且能把握事物的 ,不僅能反映過去,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③世界上只有 ,而沒有不可 。⑵人能夠能動地 。表現為: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 ,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 ,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有。歸納: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3、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即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 ,從 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不斷 , ,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還要求把發揮 結合起來,把高度的同嚴謹的 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 ,又要反對片面強調 ,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點撥指導】1、方案、政策、理念、法規都屬于主觀意識。2、意識、認識、真理的形式與內容是否是客觀的?3、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原理與方法論是什么?【鞏固練習】一、判斷題( )1、意識是大腦固有的機能( )2、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錯誤的意識是來源于人腦。( )3、物質和意識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4、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 )5、意識對客觀事物有促進作用。二、單選題1、下列關于意識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②從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它是人腦的特有機能 ③從意識的內容來看,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④感覺是事物作用于人腦形成的,有了人腦就會有意識,思維的內容則是人腦的產物。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拔苗助長”,其結果事與愿違。這說明A、意識對物質具有決定作用B、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規律C、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D、人們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3、胡錦濤、溫家寶等做出重要指示,號召全國廣大基層干部向周國知同志學習,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愛崗敬業,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甘于奉獻,真正成為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的貼心人。之所以要學習周國知同志的這種精神,是因為( )A、正確的思想意識是我們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B、正確的意識反作用大于錯誤的反作用C、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D、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4、在抗洪搶險斗爭中,我國人民發揚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于勝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爭的偉大勝利,這種精神被稱為偉大的抗洪精神。從哲學上看,這一材料表明A、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B、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C、社會的進步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水平D、正確的思想意識是我們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哲學上看,這一現象表明A.不同的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別的 B.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C.意識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D.人腦總是不能如實地反映外界事物6、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人在夢中發表演講,計算數學問題,甚至解決了科學難題。對此正確的認識是A、夢既是意識活動也是物質活動B、在現實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獨立的精神世界C、夢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 D、意識有時可以脫離物質而單獨存在三、簡述題胡錦濤同志說:“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關鍵是要引導全黨同志不斷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斗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br/>結合材料,運用本單元知識回答: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什么要強調求真務實精神?(選修班必做)《實踐和認識》教學案 2009.09.09【目標要求】1、實踐的基本含義(了解)【理解】 實踐的特點(理解)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理解)【說明】3、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了解)【理解】4、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運用)【理解】【預習作業】1、實踐是人們改造 。特點是:具有 ,這是由實踐的 的客觀性決定的,實踐的過程和結果也受到 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具有 ,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能創造出原來沒有的物質資料,并能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具有 ,實踐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2、實踐是認識的 ,實踐 認識。⑴實踐是認識的 。⑵實踐是認識發展的 。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日益完備的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 ,⑶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確性的 。只有實踐才能檢驗 和 是否 。⑷實踐是認識的 和 。3、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 。最基本的屬性是 ,真理與 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 和 ,超出范圍真理就會轉化為 。真理是 ,任何真理都是 、 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隨 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的對待錯誤。4、認識具有 ,認識受到 和 條件的制約,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 、 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認識具有 ,因為認識的 、 、 是不斷延續和發展的,追求真理也是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具有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 。歸納:原理: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 真理,在實踐中 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點撥指導】1、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如何?3、書上P44恩格斯的那段話如何理解?【鞏固練習】一、判斷題( )1、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2、實踐是獲得認識的主要途徑。(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主要標準。( )4、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追求真理。( )5、科學發展觀可以檢驗認識正確與否。二、單選題1、實踐是( )A、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B、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C、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D、單個人孤立地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2、真理是( )A、人們對客觀對象的反映B、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及其規律的反映C、具體的無條件的D、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3、崇尚和諧,企盼穩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樂業的平安社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認識論角度看,之所以要發展先進文化,是因為A.實踐決定認識B.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C.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D.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4、“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是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段話表明( )A、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B、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點D、真理和謬誤是無法分開的5、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這說明( )①真理是無條件的 ②真理是有條件的 ③真理是具體的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一天后,俄羅斯成功發射了運貨飛船。10月15日,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這說明( )①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③事物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④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永遠也不會停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的進入了高一級的程度?!边@是人類認識發展的總規律。上述論斷主要說明了A、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B、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C、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D、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三、簡述題:(選修班必做;必修班選做)1、某地區過去因為資金缺乏,強調引進外資,雖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由于引進項目不適合當地的條件,結果經濟效益不高。為此,當地政府根據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重新規劃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布局,整頓開發區和引進項目,將原有的工業園區從19個減少為7個,取消70個再建投資項目。把過去的“招商引資”,改為“招商選資”,其結果是平均每畝投資密度由幾十萬元上千到幾百萬元。政府將“招商引資”改為“招商選資”,這一變化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2、據醫學史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跡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的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維也納醫生萊茵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打開了科學輸血有大門。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3、瑞士昆蟲學家保羅、米勒因發明DDT,于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DDT因其穩定性、脂溶性、藥效普遍性等特點,一度大量生產普遍使用。后來發現DDT的使用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被絕大多數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瘜W工作者進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種新型殺蟲劑,代替了DDT農藥,既能殺滅害蟲,又能減少污染,避免了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從對DDT認識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哲學認識論的啟示?《世界的物質性》練習參考答案判斷題:1—3.B B B 單選題:1—7.C A C D D C B《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練習參考答案判斷題:1—5.B B B B B 單選題:1—6.A C C A B C簡述題:①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做到求真務實。②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做到求真務實。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認識運動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和認識》練習參考答案判斷題:1—5.B B B B B 單選題:1—7.C D C B B C A簡述題:1、物質決定意識,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體現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檢驗認識與否的唯一標準??茖W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2、(1)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求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于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最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為救人而輸血,并探尋輸血失敗的原因,直到發現人的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3、(1)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2)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的檢驗,人們可不斷糾正錯誤的認識,從而獲得真理性的認識。(3)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