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秋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材分析全解讀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培養學生會學地理。? ? ?二、學情分析? ? ?學生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地理學習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在教學中要注重分層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由于地理是小科,學生重視不夠,這是一部分學生地理成績提夠不上來的重要原因。九年級畢業面臨會考,從現在起必須做些工作,加強學生的重視,為地理會考取得好成績打下基礎。? ? ?三、教材分析? ? ?本冊教科書的編寫,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建立新的教材結構。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情境,使學生能夠做到自主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冊教科書始終如一地注意鞏固和強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學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釋地理現象的過程中,獲得基本技能和表達、交流等能力的訓練。教科書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活動的力度。力圖加強地理教學中的學生活動,通過學生討論、探究、實踐的教學途徑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共分三節。主要學習中國的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共分三節。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況,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本章在中國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共分三節。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分布。重點介紹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指出了我國自然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共分三節。介紹了中國的交通、農業和工業的基本情況,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響交通、農業和工業分布的因素。?四、教學目標分析:? ? ?1、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 ?2、認識中國的自然環境,了解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并能分析對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的影響。? ? ?3、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 ? ?4、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概況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運輸網絡和工業、農業的地區分布差異,初步學會分析影響其分布的因素,學會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5、繼續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6、通過八年級《地理》上冊的課程學習,使學生真切的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好,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的人地觀。五、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4、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對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的認識。5、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6、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初二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第一章1.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北半球。2.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寒帶。3.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4.我國領土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西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最東端位于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5.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6.我國的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7.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省、縣、鄉三級。8.我國目前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9.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五江二寧青陜甘??江蘇,江西,新疆,黑龍江,浙江;寧夏,遼寧;青海,陜西,甘肅云貴西四北上天??云南,貴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內蒙臺海福吉安??內蒙古,臺灣,海南,福建,吉林,安徽還有港澳好河山??香港和澳門10.我國人口總數為13.40億,約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1.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12.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如果從黑龍江黑河到云南騰沖畫一條直線,則此線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13.我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2%。14.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15.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1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17.蒙古族——那達慕節? 傣族——潑水節??? 回族——開齋節? 高山族——豐收節藏族——雪頓節 ?漢族——元宵節18.我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19.我國人口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第二章:20.我國地形特點: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21.我國地勢特點: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2.受地勢的影響,我國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溝通了東西交通。23.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24.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25.夏季,我國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數地區,氣溫相對相低。26.我國降水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27.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28.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29.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結冰期。30.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3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的河流,冬季沒有結冰期,還是我國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32.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33.長江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黃金水道”。34.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是湖北省的宜昌,中下游的分界點是江西湖口。35.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長江進行了綜合治理,重點治理了灘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加腸”的荊江。36.長江上游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中下游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泥沙淤積、洪澇災害、水污染。37.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干流呈巨大的“幾”字型。38.在上游干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39.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40.黃河下游地區,河床逐漸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41.黃河上游地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樞紐,下游加固黃河大堤。42.我國常風的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等。43.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44.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45.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多、分布廣。46.我國臺風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干旱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洪澇災害主要集中于中東部。47.我國東南部以濕潤、半濕潤區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區為主。48.我國降水的時間分配不均勻,大多數地區的降水集中在4——10月。?第三章49.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50.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量豐富,人均不足。51.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52.我國土地資源特點: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53.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特點:耕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較多,后備耕地不足。54.我國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東部濕潤及半濕潤地區,北方耕地以旱地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為主。55.我國的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用于牧業。56.土地是立國之本,為此我國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57.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58.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南豐北缺。59.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是華北和西北地區。60.從時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降水的年際變化大。61.興建在長江和黃河的水利工程分別是三峽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樞紐。62.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之一是:興建水庫。63.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我國正在實施的調水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把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調到華北和西北地區。64.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65.土地資源存在問題:亂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66.水資源存在的問題:人多水少、供應緊張、浪費和污染問題嚴重。?第四章67.人們把交通運輸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68.運距遠、貴重、急需、最小的貨物,適宜選擇航空運輸。69.鮮活的易變質的貨物,運距較近,多采用公路運輸。70.大宗笨重貨物,運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和水路運輸。71.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72.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部門。73.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74.我國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農業中的畜牧業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國的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75.我國東部濕潤、半濕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76.我國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77.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漁業基地,南方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發達的地區。78.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該線以北地區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以南地區耕地多為水田,主要種植水稻等。79.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80.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81.我國華北、西北等缺水地區大力推廣了滴灌、噴灌技術。82.改革開放以后,新工業中心不斷涌現,并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業基地。83.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東部沿海地區工業中心密集,中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多,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稀疏。84.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帶動我國工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85.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86.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87.中關村是我國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里被譽為中國的“硅谷”。88.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能源礦產和化工原料。89.我國消費的石油一半以上依靠進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90.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91.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最小的是澳門。92.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特點是: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93.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主要條件是:知識和技術。94.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最大的是:新疆。95.既與我國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的國家是:朝鮮和越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