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三政治《生活與哲學》第一輪復習講座第五講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復備課時安排:6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了解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理解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 理解主次要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辨證關系,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相統一的觀點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現存事物自己運動的原因,矛盾雙方的既對立有統一,推動著事物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使學生初步形成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各種矛盾的能力,初步學會從錯綜復雜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反對形而上學對矛盾的抹煞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認和揭露矛盾。通過分析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讓學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就不會有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本講重點】理解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本講難點】理解主次要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辨證關系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基礎知識鞏固】1.了解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世界是 和 的,聯系的 是矛盾,發展的 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 ,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2.理解矛盾的含義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 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 。矛盾的對立屬性是 ,矛盾的統一屬性是 。 矛盾的同一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 , ,雙方共處于 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 。矛盾的斗爭性體現著對立雙方 的傾向和趨勢。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導意義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即事事有矛盾; ,即時時有矛盾。 指導意義:要 。4.理解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 ;二是 ;三是 。5.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辯證關系:①相互聯結。一方面, 之中,并通過 表現出來;另一方面, 。②在不同的場合可以 。 指導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 ,是 的哲學基礎,是 的理論依據。6.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 、 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 、 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并在 。7.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每一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 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 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 ,又 ,并在 。8.運用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 , 又要看到 ;在認識某一矛盾時, 要看到 , 又要看到 。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 ,“ ”;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 ,要抓住 。我們要堅持 相結合的方法,反對 的一點論和均衡論。9.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10.運用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是指 。重要意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 。a.是我們 ;b.是我們 。【考點點撥】三、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矛盾1、什么是矛盾(1)含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這就是矛盾,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提示】(1)“兩個方面”不是任意的兩個方面,而是構成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2)“兩個方面”是具體的、多樣的,不局限于“好”與“不好”兩個方面。【拓展】哲學上所講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講的矛盾(1)第一種情形:生活中講的矛盾,如人與人的矛盾、階級與階級的矛盾,其實是矛盾雙方斗爭性的具體體現。(2)第二種情形:生活中講的矛盾,還包括人們語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語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這是邏輯矛盾。哲學上講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對立統一關系,而邏輯矛盾是人們主觀思維上的前后不一致,二者有著天壤之別。(2)矛盾的基本屬性:斗爭性和統一性同一性(統一性)斗爭性(對立性)區別含義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連結的屬性和趨勢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分離的屬性和趨勢表現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滲透、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相互區別;相互排斥。哲學上講的“斗爭”與生活中講的“斗爭”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條件相對的,有條件的絕對的,無條件的聯系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對立統一規律(3)關于矛盾基本屬性的兩大方法論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們應當促進有利轉化,防止不利轉化。 第二、矛盾雙方的對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們應當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聯系實際】第一種情形如“謙受益,滿招損”。第二種情形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2、矛盾的普遍性(1)表現: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提示】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能說任何兩個事物都構成矛盾的雙方。 (2)方法論要求第一、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提示】 矛盾不僅是普遍的,也是客觀的,是事物固有的,人們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滅矛盾,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矛盾,通過改變矛盾的條件來改變矛盾的狀態甚至解決矛盾。【聯系實際】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承認矛盾并勇于解決矛盾的體現。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分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片面觀點(一點論)。 【聯系實際】 科學發展觀中的“五個統籌” ——兼顧矛盾雙方 “和而不同”的外交戰略思想 ——兼顧對立和統一【高考題-辨析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②這種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任意制造和消滅矛盾。③人為制造的矛盾與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區別的,人為制造的矛盾不僅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而且會適得其反。3、矛盾的特殊性(1)含義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 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 第三、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據。(2)表現第一、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是區分不同事物的依據;第二、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就是區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依據;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論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①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提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以承認矛盾的普遍性為前提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②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提示】 A、如何理解“活的靈魂”?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鍵在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這樣才能保持其生命力。B、不要混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課本P21)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義第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萬別的根據,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 第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事物的矛盾不同,決定了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確解決矛盾的方法。【提示】第一點從認識世界的角度講,第二點從改造世界的角度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④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第二、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第三、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矛盾。第四、分析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中兩個不同方面。第五、反對不顧時間、地點、條件的“一刀切”。【拓展】A、全面理解“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從唯物論角度: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辯證法角度: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從認識論的角度:認識的不斷發展。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一切從實際出發區別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含義…………哲學依據物質決定意識矛盾具有特殊性哲學范疇唯物論辯證法聯系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堅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從實際出發的深刻表現。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1)二者相互區別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種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點、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質”。 特殊性即個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特性,或叫“特殊本質”。 (2)相互聯系①相互聯結第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第二、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沒有的。【提示】“寓于”、“包含”、“表現”的使用不要混淆。不能將第二點概括為“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根本有別于整體和部分的關系。②相互轉化由于事物范圍(空間)的極其廣大和發展(時間)的無限性,二者在不同場合下可以相互轉化。(3)方法論要求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提示】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所謂“具體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自身的實際相結合;所謂“歷史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階段的實際相結合。5、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次方面(1)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原理區別地位和作用不同(支配與從屬、決定與非決定)。主要矛盾只有一個,次要矛盾可能有多個。聯系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原理區別地位和作用不同(支配和被支配、主導和非主導)。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聯系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知識聯系】 (1)前面講過“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事物性質”,和這里并不矛盾。準確地說,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2)矛盾的同一性指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個轉化過程,就是矛盾主次雙方此消彼長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尚未改變矛盾雙方原有的主次地位,就是事物量變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實現了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變更,則發生事物的質變。矛盾雙方的轉化還有另外兩種特殊情形:雙方“同歸于盡”,產生新的矛盾,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雙方“走向融合”,產生新的矛盾,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城鄉矛盾的解決。【拓展】主要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區別 (1)內涵和外延不同內涵不同: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趨勢,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復雜事物中的眾多矛盾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一個矛盾中的兩個方面而言。(2)命題指向不同主要矛盾主要針對“辦事情”,即如何解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針對“看問題”,即如何評價事物的性質。抓主要矛盾常表述為“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常表述為“抓主流”、“抓本質”等。(3)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①哲學依據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②基本內容第一、兩點論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法。在研究復雜事物矛盾發展過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廢,這就是兩點論。而一點論與此相反,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只看到一種矛盾情況或一個矛盾方面,而忽視甚至抹煞另一種矛盾情況或另一個矛盾方面。這種觀點從根本上否認了矛盾的存在。第二、重點論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法,與均衡論相對立。指在研究復雜事物的發展進程時,要著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種具體的矛盾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反對把各種矛盾情況或各種矛盾方面平均看待或在實踐中平均使用力量,而陷入均衡論的錯誤,使問題得不到解決。重點論與兩點論相統一。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時,特別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在堅持兩點論的前提下,堅持重點論。這是唯物辯證法必須牢固堅守的一個基本的理論陣地。第三、兩者的關系: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③反對的錯誤傾向第一、脫離重點的兩點論是形而上學的均衡論。 第二、脫離兩點的重點論是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疑難點撥】1、回顧并總結: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2、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性(1)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辯證法中的重要地位從世界觀的角度看,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從方法論的角度看,世界充滿矛盾,認識世界就是認識矛盾,改造世界是就是解決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正是如此,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就成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2)矛盾分析方法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矛盾分析方法一向是高考的重點,縱觀歷年高考試題,涉及矛盾分析方法的題目的分值占總分的比例都比較高。 試題設問的指向主要有:①事物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一分為二的觀點;②矛盾轉化律;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④主、次矛盾相互關系原理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⑤與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3、怎樣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方法?(1)與學科內知識的滲透① 與《生活與哲學》其他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物質與意識之間;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之間;實踐的客觀性和能動性之間;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貢獻與索取之間……。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用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分析: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不可分割,但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其它如實踐的決定作用與認識的反作用之間;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與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之間;貢獻和索取之間……。② 與《經濟生活》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生產與消費之間;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勞動者權利與義務之間;效率與公平之間;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之間;五個“統籌”……。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投資的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稅收……。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用主次矛盾的相互關系分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③ 與《政治生活》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民主和專政之間、政治權利和義務之間、政府的權力和責任之間……。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政黨制度;我國的民族的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一國兩制”下我國社會的性質;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④ 與《文化生活》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經濟、政治與文化之間;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之間……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之間;中華文化與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之間……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分析(牛刀小試)下列事實體現了矛盾分析方法的什么道理?① 和而不同的外交戰略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同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②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和解決矛盾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 東莞大力“禁摩” 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和解決矛盾次要矛盾的解決影響主要矛盾的解決(3)實戰訓練 例題1:一位專家曾說:“世界一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請用矛盾分析方法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解答: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垃圾”和“資源”作為矛盾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但這種轉化是需要條件的。我們要實現由“垃圾”向“資源”的轉化,必須解放思想,進行創新,從新的角度發現市場需求,開拓市場空間,把“垃圾” 變廢為寶。例題2: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又稱“一號文件”)正式公布,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點措施。試運用矛盾分析方法的有關原理,分析“一號文件”將著力點放在增加農民收入上的決策依據。解答:唯物辯證法認為,在認識事物和解決矛盾時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農民增收困難。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進農業和農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發展,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 例題3:“過去的五年是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也有缺點和不足……我們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加以解決。” (1)以上分析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什么道理? (2)為什么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加以解決?解答:(1)體現了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對于我黨過去五年的工作,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既要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承認存在的問題。矛盾雙方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我們黨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是主要的,是主流;問題和不足是次要的,是我們黨工作的支流。(2)矛盾的次要方面對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會發生影響。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相反方向轉化,事物的性質也會隨之發生根本變化。因此,對我們黨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缺點和不足,必須高度重視,扎扎實實地加以解決,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健康地向前發展。4.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矛盾雙方的“統一”表明了矛盾雙方具有由此達彼的性質。有了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等性質,就有了相互轉化的可能性,它們能夠轉化,可以轉化。矛盾雙方的轉化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這個條件應有利于矛盾雙方的斗爭,通過斗爭使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從而促使矛盾雙方的轉化。當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時,就實現了矛盾雙方的根本性變化,否則轉化就不能實現。 5.矛盾的普遍性不僅指存在的普遍性,還包括性質的普遍性。講存在,必然涉及存在什么,即存在對立統一的性質,同類事物的矛盾具有相同的對立統一關系,即具有相同的性質。普遍矛盾是同類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質,特殊矛盾是個別事物所具有的特殊的性質。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針對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60%1.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下列成語體現這個方法論的是①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②欲擒故縱,聲東擊西③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④因材施教,因人而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2.在傳統京劇表演中,同一類型角色的表演有大體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樂要遵循一定的樂譜一樣。京劇演員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創造富有特色的角色。這一藝術要求蘊含的哲學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現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3.古有一父,為解決家中鼠患,買了一只貓。貓抓老鼠的同時,卻也偷吃雞,其子甚怨。父道上:“寧無雞也不能無貓,因無雞不會挨凍受餓,而無貓,則會挨凍受餓。”遂其子不再怨。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要注意 A.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B.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C.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4.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詩詞中蘊涵的哲理是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②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觀的③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右邊的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A.要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B.要堅持運動的觀點 C.要堅持全面的觀點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下列選項中,符合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道理的有①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避之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③一葉障目,不見泰山④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⑤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A、④⑤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人民日報》曾發表題為《得與德》的文章指出:人不能不“得”又不能無“德”,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得”與“德”是對立統一關系 B.“得”與“德”之間有嚴格的界限,無法統一C.“得”與“德”始終是一致的 D.要“得”就不可能要“德”,不要“德”就不會有“得”8、國泰民安是中國人歷來的社會理想,而要長治久安就必須居安思危,因為“思所以危則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則安是因為①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不同質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同質的事物③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可以互相包含的 ④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可以互相轉化的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2001年2月1日,世界第二大網站雅虎遭到因特網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黑客攻擊,被迫關機近3小時,雅虎公司的大部分網絡服務處于癱瘓狀態,損失交易達數百萬美元。然而,人類并沒有拒絕使用網絡,通過這次事件,對網絡的安全及黑客的防衛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據此回答9—10題9、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是A.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統一C.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D.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關于實踐第一的觀點10、上述材料還表明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相反方向轉化 B.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C.物質的決定作用與意識的能動作用性質不同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1、美國微軟公司有意聘用一些曾在衰敗的公司里工作的經理。該公司認為,當一個人事業走下坡路是,他就不得不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夜以繼日的潛心思考。微軟公司將來肯定會遇到挫折和失敗,而那些已證明在逆境中干的出色的人聚集在其下,將使微軟公司更能經受住市場狂風惡浪的考驗。這件事蘊涵的哲學道理是①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③事物發展的總的趨勢是前進的,但必然經歷艱難曲折 ④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12、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說明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斗爭性決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13、列寧說:“用抽象的概念來代替具體的東西,這是革命中的一個最主要、最危險的錯誤。”這種錯誤是A.片面強調事物的共性,否認事物矛盾的特殊性B.違背辦事情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C.否認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D.片面強調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否認事物的共性14、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①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②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③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④矛盾客觀性的要求 ⑤矛盾普遍性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 D.②④15、“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蘊涵的哲理是A.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并起決定作用,但次要矛盾解決得好壞對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會發生影響 B.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C.萬事萬物的變化發展都是有規律的 D.觀察和處理問題,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6、“彈鋼琴”和“單打一”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方法,它們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A.力量必須平均分配,這樣,才是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 B.既要抓住重點,又要兼顧一般,既要防止主次不分,又要防止只抓中心,不顧其他C.只要抓住了重點就行,反對均衡論 D.抓重點就是抓中心,無法照顧一般17、列寧說:“任何個別不論怎樣,都是一般。”這句話的正確含義是A.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C.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總和兩千多年前,我國有個叫公孫龍的思想家牽著一匹馬出關。守關的人對他說:法令規定不許帶馬出關。公孫龍回答:我牽的是白馬,不是馬。18、公孫龍的說法 (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區別B.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系C.肯定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關系D.強調了矛盾的普遍性不能單獨存在19、對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①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與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③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沒有的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一回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2006年7月15日溫家寶總理視察河南期間,隨機停車走進一村民家中,當地村民不滿洛陽市區搞創建禁止進城賣桃,向總理“實話實說”,總理現場辦公,解決了桃農進城賣桃難的問題。之后,不少城市立即為瓜農開通綠色通道,允許瓜農進城走街串巷、擺攤銷售。總理解決農民賣桃難問題的工作方法體現的哲理是A.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B.事物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C.事物都是運動和靜止的統一 D.事物都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一二、主觀題40%21、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20多的來,改革開放成效顯著,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標已經實現,但是由于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的存在,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這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對立統一關系原理,分析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2分)22、(2008四川卷38) 塑料購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于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塑料購物袋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總結各地方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并決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實施。國務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等六項措施,以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運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識分析發布“限塑令”的哲學依據。(12分) 23、(2008天津卷39)糧食問題引發全球廣泛關注,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材料:2004-2007年我國糧食持續4年增產,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糧食供求長期基本平衡仍不容樂觀。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動物類食品消費增長和使用糧食生產生物燃料,將擴大糧食需求;另一方面,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和保證種糧收益的難度加大,從而制約著糧食產量的提高。結合材料,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國糧食供求狀況及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16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D 2.C 3.B 4.A 5.C 6.A 7.A 8.C 9.C 10.A 11.B 12.B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A二、簡答題21、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效率與公平是經濟發展中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的矛盾雙方。(2分)②追求經濟發展效率,要求拉開收入差距,而公平則強調要縮小收入差距,這體現了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對立屬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證,這體現了二者之間的統一。(4分)要追求經濟發展效率,同時又要注重分配公平,把二者結合起來(2分)22、塑料購物袋的使用對社會的影響具有利弊兩重性,既便利了消費者,也由于過量使用和回收處理不到位而造成環境污染,便利與污染構成了物塑料袋的使用產生的矛盾的兩方面。購物塑料袋過量使用造成的環境危害已經成為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著事物的性質。發布限塑令,禁止和限制使用購物塑料袋,要求消費者在享受塑料袋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必須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以減輕塑料使用對環境的污染。23:①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國糧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長期基本平衡不容樂觀;既要看到糧食需求擴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約糧食供給的一面。②既要抓住重點,又要統籌兼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供給為重點,要嚴格保護耕地(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加農業投入等);同時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糧食生產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長、倡導合理飲食等)。教學反思板書結構: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區別主次矛盾與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方法論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承認、分析、揭露、解決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斗爭性和同一性含義矛盾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神奇的貨幣信用工具和外匯信用卡:①含義②優點③使用信用工具外匯支票:①現金支票②轉帳支票匯率的含義外匯的含義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及其意義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