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成長在社會 第1框 感受社會變化年級:初三 學科:政治 設計者:江春強 審核者:沈亞平【教學目標】1、了解社會的發展、文明、進步;2、知道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不斷的發展;3、知道我國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我們采取的對策;4、熟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三者的關系。難點:讓學生能正確理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設的深刻內涵。【學法指導】根據所設問題自主學習【預習導航】1、廣大人民群眾的 不斷增強,積極參與本地的 、 、 等政治生活。2、人類社會從原始的野蠻時代到創立古代文明,從古代文明發展到現代文明,是 、、 相互促進、全面發展的過程。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奮斗歷程中。創造了豐富 、 和 。3、在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極大的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4、在 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開拓進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 、 、 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5、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新的挑戰, 、、 、 、 等。6、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 、 、 、、 、 的社會。7、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 。【學習過程】第一目:體驗生活變化1、 請分別列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政治生活日益擴大的具體事例。第二目:領略現代文明1、 具體列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發展及現狀。2、 運用知識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3點)3、 在我國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新挑戰。4、 誰什么時候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黨的十七大確定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地位?促進社會和諧的途徑 【重點難點解析訓練】1、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的生活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有學業進修、技術培訓、上網瀏覽、休閑娛樂等,這些變化主要反映了 ( )A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B文化生活日益豐富C政治生活日益擴大 D民主法治觀念的不斷增強2、“鼓起來的錢袋子,多起來的私人轎車,靚起來的衣著服飾,快起來的通信方式”反映了我國百姓的生活變遷,對于這些日常生活的變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變化的原因是社會生產的發展②既表明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表現為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③表明了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④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小康社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伴隨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也在不斷推進。以下體現政治文明的發展的是 ( )①民主政治制度普遍建立②人們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③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渠道不斷擴展④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在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過程中,人類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表現為( )①人口迅速增長②資源日益緊張③環境眼中惡化④地區發展不平衡⑤貧富懸殊擴大⑥科學技術迅猛發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8、根據統計,在發達國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從20世紀初的2%到20%上升到21世紀初的70%到80%。今天,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時都離不開電子信息服務,如網絡、手機、電話等;氣象衛星使人類能夠預先知道自然災害,提高了人類生活的安全性;通信衛星把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2)上述材料對我們青少年有何啟示?【課堂反饋】(你還存在什么問題?)【教學反思】本課學生對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內涵理解上困難較大,對于三大文明的關系,學生暫時采取強記得辦法,必須把后面三框學完才能有個整體的把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