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2 頁 共 2 頁2019春人教部編版地理七下7.1日本知識點歸納日本1.位置:屬于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b太平洋,西隔a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并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N—46°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c瀨戶內海2.組成:由 A北海道島、B本州島、C九州島、D四國島等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4.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最高峰。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5.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臺風。6.經濟類型: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產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有優良港口方便運輸,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7.工業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產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日本發展經濟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8.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 1 頁 共 6 頁東南亞1.位置: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地處亞洲與大洋洲、D—太平洋與E—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2.組成:A—中南半島、B—馬來群島。3.馬六甲海峽:(1)位置;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ab之間)(2)重要性:hx—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4.氣候: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對農業產生的影響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 四季都有收獲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全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獲5.農業生產:(1)主要糧食作物:水稻(2)熱帶作物: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世界油王”的稱號),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3)東南亞主要農作物的分布:①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②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③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④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6.中南半島的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7.河流:湄公河是流經東南亞國家最多的河流,注入太平洋。8.中南半島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9.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中新加坡華人比重最高。10.旅游: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 第 2 頁 共 2 頁印度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這里有著名的建筑:泰姬陵2.位置:① 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間,主要位于熱帶。②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島的大部分。4.河流:恒河—印度的母親河。恒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印度洋)。5.氣候: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如圖中孟買的氣溫和降水圖,要能看圖歸納氣候特點)●? 氣候特征: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東北風,雨季盛行西南風(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干旱少雨,為旱季)。●? 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記清兩種季風的對比:孟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 圖一 旱季時的盛行風向 圖二 雨季時的盛行風向 風向 由何地吹來 性質 時期圖一 東北風 由陸地吹向海洋 干燥 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圖二 西南風 由海洋吹向陸地 暖濕 雨季(每年6月—9月)6.印度的農業: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棉花和黃麻。“綠色革命”是為了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水稻和小麥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島的沿海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陽光充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氣候對印度農業的影響:(有利方面)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水熱條件好,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不利方面)西南季風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7.印度的工業:D—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 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A班加羅爾—印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第 2 頁 共 2 頁俄羅斯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跨亞歐兩洲(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歷來被公認為歐洲國家)。地跨東西半球。西臨A1—波羅的海,北臨A2—北冰洋,東臨A3—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特點),各地差異較大。奧伊米亞康—北半球的“寒極”3.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俄羅斯主要地形區:B1—東歐平原、B2—西西伯利亞平原、B3—中西伯利亞高原、B4—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分界線:C6—烏拉爾山、C2—葉尼塞河、C3—勒拿河。4.河流與湖泊:C1—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被俄羅斯人喻為“母親河”,注入里海,屬內流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C4—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5.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庫茲巴斯煤礦。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因此森林資源豐富。6.工業特點:重工業發達,消費品制造業(輕工業)發展緩慢。7.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主要工業區有:圣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8.交通:俄羅斯交通運輸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管道運輸均很發達,以鐵路運輸為主。俄羅斯在歐洲部分的鐵路網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的鐵路網比較稀疏,有一條橫跨亞歐的鐵路稱為“亞歐大陸橋”,在俄羅斯這部分稱西伯利亞大鐵路。●兩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鐵路;俄羅斯的客運以鐵路和公路運輸方式為主,貨運以管道和鐵路為主;(管道運輸是將線路和運具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主要運輸石油和天然氣。)●亞伯利亞大鐵路為什么沿南部山地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俄羅斯北部地區由于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且安全系數較低。●摩爾曼斯克(北極圈以北的不凍港),圣彼得堡(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臨波羅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海參威,亞歐大陸橋的起點,臨太平洋)9.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這里有著名的紅場,克里姆林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春人教部編版地理七下7.1日本知識點歸納.doc 2019春人教部編版地理七下7.2(東南亞)知識點歸納.doc 2019春人教部編版地理七下7.3(印度)知識點歸納.doc 2019春人教部編版地理七下7.4(俄羅斯)知識點歸納.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