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屆高三一輪復習《生活與哲學》教學案一體化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目標導航】高考資源網(www. ( http: / / www. ))一、課標要求1.內容目標⑴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⑵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2.提示與建議⑴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論,表達著各自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爭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不同。⑵思維與存在,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⑶匯集資料: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二、高考考點1.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2.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3.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知識梳理】1.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哲學的基本派別的關系⑴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⑵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依據: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也是一切哲學派別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它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高考資源網(www. ( http: / / www. ))注意以下兩點: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②注意區分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哲學的基本派別的關系: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哲學的基本派別包括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劃分兩大派別的標準是根據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也就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2.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基本觀點 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派別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主要區別 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認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不僅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而且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把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目的、意志、心靈等)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基本評價 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可惜只是一種猜測 豐富、發展了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夸大了客觀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根本分歧 是否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知識體系】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百舸爭流的思想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存在決定意識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思維決定存在客觀唯心主義【重難點釋疑】哲學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教學,建議采用“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得出結論”的教學思路。可以選用哲學史上圍繞哲學基本問題開展爭辯的史實,提出讓學生思考的問題這樣既可以給學生講點哲學史的東西,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里不把學生的注意力放到對這些問題的評價上)。比如,選用我國古代哲學史上關于形神關系的爭論的史實(詳見本課“教學資源鏈接”),提出問題: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 你認為先有“形”還是先有“神” “形”和“神”的關系應該怎樣 為什么說它們的觀點是對立的 它們之間的關系揭示了什么樣的哲學問題 等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議論。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明確在這場形神關系的論戰中,所謂人的形體指的是物質存在的東西,所謂精神指的是思維(意識)現象。所謂形神關系問題,是各派哲學爭論的基本問題。哲學上講的第一性、第二性的問題,就是講誰先誰后、誰決定誰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誰決定誰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對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回答:一是認為事物是可以認識的;一是認為事物是不可以認識的。在外國哲學家中也有這種不可知論的觀點,如近代英國哲學家休謨就否認人有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認為人只能認識自己的感覺,如視覺、聽覺、嗅覺等,至于其他東西是否存在,我們是不知道的。【例題精析】辨析: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義。【解析】本題以是否追求物質利益和強調精神文明作為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劃清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劃清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只能是對物質和意識誰決定誰,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但是題目中的說法在一定條件下又有一定的合理之處。因此,這道題目是一道正誤混雜的辨析題,同時又是一道附加條件型的辨析題,需要對不同條件下的“追求物質利益”和“強調精神文明”進行具體的分析,才能最終確定是堅持了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答案】(1)凡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因此,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對物質和意識何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質利益,是否強調精神文明。(2)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展規律,不顧客觀條件,主觀蠻干地去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如果在承認物質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作用,強調精神力量的作用,這不但不是唯心主義,而恰恰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表現。(3)題目中的觀點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界限,因此是不確定的。【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 (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對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③對物質和精神哪個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認識的問題A.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①③④2.否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學是 ( )A.唯心主義 B.可知論 C.不可知論 D.二元論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回答3~5題。3.恩格斯的上述論斷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B.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和唯心主義的荒謬性C.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辨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4.之所以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就是因為它是 ( )A.唯物主義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B.唯心主義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C.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根本標志D.所有哲學必然遇到且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5.下列說法正確反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是 ( )A.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B.“形存則神存,形謝神滅”C.神靈天意決定著社會的變化 D.“物是觀念的集合”6.由于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哲學上分為兩個基本派別,它們是: ( ) A、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B、形而上學與辯證法C、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唯物主義 D、古代唯物主義與近代唯物主義7.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根本觀點的分歧,是圍繞: ( )A、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而形成的B、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C、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D、意識對物質是否具有能動作用而形成的8.宋代哲學家陸九淵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這種觀點:①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②否認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③把宇宙中某種精神力量作為世界的本原④認為宇宙統一于“心”,即意識: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中國明代王守仁主張“心外無物”。18世紀英國主教貝克萊的觀點是“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他們的觀點屬于: ( )A、唯物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形而上學的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觀點10.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萬物的本原”的論點,春秋時代《管子》書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萬物的根源”的學說。上述觀點: ( ) A、是完全正確的,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B、不符合客觀實際,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C、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存在不足之處D、否認了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二、非選擇題1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留意過這些場景:裁縫師深信“量體裁衣”,他只有根據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體形裁減和縫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著舒適大方,否則,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隨意剪裁,是注定要失敗的;有經驗的農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據土地的水、肥等情況和不同莊稼的生長特點來選擇合適的作物種植,否則就不能獲得好的收成;醫生看病開藥,只有做到“對癥下藥”才能奏效,否則必定害人壞事;學習中,只有結合自己的客觀實際來選擇學習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將一事無成……(1)上述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2)這一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12、凡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凡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13、中國科協曾經就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等有關問題的看法進行抽樣檢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調查樣本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對象為18歲至69歲成年人。課題組負責人特別指出:隨著政策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一些傳統迷信形式的市場已經越來越小,而現代迷信卻不斷變換形式,甚至打著傳統文化和科學的旗號迷惑和欺騙公眾。“計算機算命”、“幸運數字”、“星座命運”等各種命運預測的迷信活動如今招徠了一些篤信者。(1)我們周圍是否存在迷信現象?這些現象的實質是什么?(2)結合這些現象的危害說明青少年應當樹立什么樣的世界觀?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C 3、C 4、D 5、B 6、A 7、B 8、D 9、B 10、C二、非選擇題11、(1)上述材料共同說明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現實生活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凡是認識到存在決定思維,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就能做到從客觀實際出發,達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否則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2)要牢固地樹立存在決定意識,意識能正確反映存在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并用這種世界觀指導人們的行動,切實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于人類.12、(1)從根本觀點上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2)從哲學的發展過程來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相斗爭而發展,唯心主義哲學較它先前的唯物主義哲學來講顯然是哲學發展的新階段,唯心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也豐富和發展了辨證法。因此,不能絕對認為凡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3)正確和錯誤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講,無論唯心主義哲學,還是舊唯物主義哲學都有錯誤的一面。因此,不能說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13、(1)存在。這些迷信現象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2)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它容易使人們犯主觀主義錯誤,使人不思進取,有時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會直接阻礙我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對人的發展是一種反動,最終會使人失去獨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應當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要堅信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