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征稅與納稅》教學設計全章概述稅收是組織國家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與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了解稅收和稅法,認識依法納稅的必要性,有助于我們增強權利義務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本課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國家稅收方面的知識,讓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財政,認識個人在社會分配中的地位。本課分為2個課時1.稅收及其種類2.依法納稅新課標要求分析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重要稅種;知道征收個人所得稅對調節個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一)知識目標1、識記稅收、稅收的基本特點、增值稅、個人所得稅。2、理解稅收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二)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辨別比較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教育學生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愛國的具體表現,偷稅等行為是違法的,可恥的。★教學重點、難點1.稅收的含義2.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教學方法教師講解為主,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憶第八課財政收入的組成,說明財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什么。學生活動:積極回答問題:財政收入由稅、利、債、費四部分組成,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教師引導: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可見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稅收的有關知識。(二)進行新課一、稅收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是稅收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9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學生活動:閱讀材料,積極思考教師點撥:從稅字的構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稅就是送給國家的農產品,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稅收的共同點就在于,都是交給國家的財富。請大家想一想,交給國家的稅收財富有沒有直接的補償?國家憑什么讓人們不得不交這部分財富?國家收取的這些財富有什么作用?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稅收是沒有直接補償的,但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各項職能,國家必須收取一部分社會財富,形成國家財政收入。為此,國家依靠政權的力量,強制收取這部分收入。(歸納出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國就有稅,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從稅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想到,稅收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教師總結:2、稅收的特點(1)強制性。請大家想一想,沒有政權力量作后盾,強制人們繳納,能不能獲得?學生活動:積極回答問題。不能。教師點評:強制性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主要標志。請看教材80頁“相關鏈接”,了解一下我國稅法的有關規定。(2)無償性。國家取得稅收收入,不需要償還納稅人,納稅人也不能提出回報要求。(3)固定性。稅收是無償的、強制的,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矛盾,因此,國家征稅之前必須依法律形式,規定好征稅對象和稅收數額之間的比例,不能隨意變動、征收。當然,國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稅收政策。請同學們閱讀教材80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稅收的這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請大家閱讀教材80頁內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活動:閱讀討論。教師點評:無償性要求必須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無償性決定了必須具有固定性。二、我國稅收的種類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具體稅收項目?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教師總結:農業稅、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關稅等等。根據稅收的征稅對象,目前我國的稅收分為五大類,共20多種。請大家看教材80頁“名詞點擊”,了解一下五大類稅收的特點,看看它們都是針對什么對象征收的。學生活動:認真閱讀思考。教師活動:在這些稅收種類中,影響最大的是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下面我們重點學習一下這兩種稅收。1、增值稅增值稅屬于流轉稅,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其基本稅率是17%。計稅方法:增值稅=商品銷售額×稅率-上一環節已繳稅金請大家看教材82頁,增值稅計算題,并回答所提問題。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服裝廠應繳納的增值稅=15000×17%-1445=1105元;或者=(15000-8500)×17%=1105元。織布廠繳納的增值稅由產品使用者──服裝廠直接負擔。由此可見,增值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產品銷售價-原材料價)為征稅對象的,它的直接負擔者是下一環節的購買者。如織布廠的布的增值稅由服裝廠負擔,服裝廠的服裝的增值稅由百貨商場負擔。教師活動: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繳稅有什么好處呢?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教師點撥: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防止前一環節企業偷漏稅,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有利于財政收入穩定增長。2、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額征收的稅收。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以及不在我國境內居住和居住不滿一年,而從我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請大家看教材82-83頁“相關鏈接”及有關圖表,了解個人所得稅有關征稅項目、發展情況和計稅辦法。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教師總結: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發展迅速,這也反映了我國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較大提高。與增值稅的計稅方法不同,個人所得稅采用累進稅率的計稅辦法,就是個人所得越高,稅率越高,納稅人個人收入越多,繳納個人所得稅越多。這一特點從教材83頁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上可以看出。教師點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辦法是分段計算的,個人收入800元以內不計稅,多余8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稅率分段計稅。請同學們計算教材所列題目。學生活動:計算。應稅所得額:4000元;不超過500元部分:25元;500-2000元部分:150元;2000-4000元部分:300元;累計所得稅:475元教師活動:同學們想一想,這樣計算個人所得稅有什么意義呢?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稅收的有關知識,知道了稅收的特點和種類,重點介紹樂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知道了它們的征稅對象和計稅方法。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和稅收意義,將有重大指導作用。(四)實例探究[例1] 馬克思說:“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 這表明 ( )A.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B.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C.國家和政府是賦稅制度的產物D.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答案:D[例2] 國家決定,2004年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并在5年內逐步取消農業稅。這一舉措在于 ( )A.取消對農村經濟的監督 B.淡化稅收對農村經濟的調節C.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D.解除國家計劃對農業發展的束縛答案:C[例3] 某機械廠從鋼鐵廠購進一批鋼材價格30萬元,加工成機器后售價45萬元。這批機器應繳納的增值稅是 ( )A.5.1萬元 B.7.65萬元 C.2.55萬元 D.無法計算答案:C[例4] 下列對個人所得稅的認識正確的是( )A、它對調節個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當收入的公民都應交個人所得稅C、公民的個人所得都在納稅范圍 D、實行累進稅率不利于社會公平答案 A★課余作業簡述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關系。★教學體會本節內容相對學生生活實際來講,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稅收實例,讓學生去深刻理解這些知識,并能夠從自己的實踐中理解、把握國家財政的實質。《依法納稅》教學設計★新課標要求(一)知識目標1、識記納稅人、負稅人2、理解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與聯系,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偷稅、漏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應負法律責任。3、運用稅收知識,聯系實例,說明誠信納稅、依法納稅的必要性。(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辨證的、全面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針對事實說明問題的能力,正確分析、觀察社會經濟現象的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教育學生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愛國的具體表現,偷稅等行為是違法的,可恥的。★教學重點、難點依法納稅的重要性★教學方法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教師啟發、引導,課上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計稅實例材料,并思考稅金的繳納者和承擔者分別是誰。學生活動:討論問題,在教師引導下明確:增值稅中,布的增值稅由織布廠上繳國家,但由服裝廠負擔;服裝的增值稅由服裝廠上繳國家,但由百貨商場負擔(商場通過加價由消費者負擔);個人所得稅中,稅金由所得者個人上繳國家,并負擔。教師點評:稅金的繳納者和承擔者,在增值稅中是不一致的,在個人所得稅中卻是一致的。可見,繳納稅金的不一定都是稅金的實際承擔者。我們把稅金的繳納者叫做納稅人,稅金的承擔者叫做負稅人。(二)進行新課一、納稅人和負稅人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85頁,并思考理解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含義。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積極思考。1、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含義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是指實際或最終承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2、納稅人和負稅人的關系當納稅人繳納的稅款由自己承擔時,納稅人和負稅人是一致的,當納稅人通過一定的途徑將稅款轉嫁給他人負擔時,納稅人不是負稅人。我國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納稅人,但都是實際的負稅人。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教師點撥:因為生產經營者最終把稅款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每一位公民都是消費者。二、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教師活動:請學生閱讀教材85頁圖文材料,并思考公民為什么要積極納稅?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教師點撥:依法納稅的必要性稅收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賴依存在和實現其各項職能的物質基礎。我國的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有了收入,才能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因此,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自覺誠信納稅,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公民愛國的具體表現。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1)偷稅偷稅是指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規定,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繳稅款的行為。如偽造、銷毀、涂改賬本和票據,隱瞞銷售收入等。(2)欠稅欠稅是指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86頁實例,并說明陳某屬于什么行為?會受什么處罰?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欠稅行為。法律制裁。(3)騙稅騙稅是指納稅人用欺騙手段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87頁“相關鏈接”,了解騙稅行為的特點和法律處罰規定。學生活動:認真閱讀,積極思考。(4)抗稅抗稅是指納稅人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87頁“相關鏈接”,了解騙稅行為的特點和法律處罰規定。學生活動:認真閱讀,積極思考。3、公民要增強稅收監督意識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88頁“相關鏈接”,思考公民如何維護國家稅收工作?學生活動: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教師總結:公民是國家稅收的最終負稅人,應自覺增強稅收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監督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行為,關注稅收的征收和使用情況,對他們的違法行為進行批評、檢舉,維護國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依法納稅的有關知識,知道了什么是納稅人、負稅人,以及依法納稅的必要性,各種違法行為的表現和應受到的法律制裁。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認識我國稅收的性質和意義,增強依法納稅意識,自覺抵制違法行為等將有重大指導作用。(四)實例探究[例1]下列屬于偷稅行為的是( )(1)偽造、涂改賬本和票據 (2)威脅、圍攻稅務人員 (3)隱瞞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 (4)虛報出口貨物數量、價格騙取出口退稅款A.(1)(3) B.(1)(4) C.(2)(3) D.(2)(4)答案:A[例2] 納稅人和負稅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下列對二者關系理解正確地是( )A.納稅人是稅款的繳納者,也是實際承擔者B.負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C.當通過一定途徑將稅款轉嫁他人負擔時,納稅人就是負稅人D.負稅人是實際或最終的稅款承擔者,納稅人不一定是負稅人答案:D[例3] 下列對公民依法納稅、誠信納稅必要性的認識正確地有 ( )(1)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稅收是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物質基礎 (3)是國家向公民提供服務的前提和保證 (4)是公民愛國的具體表現 (5)是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證A.(1)(2)(3)(4) B.(1)(3)(4)(5)C.(1)(2)(3)(4)(5) D.(1)(2)(4)(5)答案:C[例4] 公民要自覺增強納稅、護稅意識,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做到( )A、關注稅收使用,監督稅務機關執法行為B、自覺履行納稅義務,爭做直接納稅人C、檢查處理濫用稅收收入的不法行為D、處罰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為答案 A★課余作業討論:聯系日常生產、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稅收實例,討論應如何認識和對待依法納稅、誠信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愛國的具體表現這一論題。★教學體會本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稅收實例,讓學生去深刻理解、把握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意義。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