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考政治熱點時事最新角度完全分析:統籌區域發展、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區域發展第一節 實施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是一個大國,由于各種原因,地區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這也是大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普遍現象。處理好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充分發揮各地的優勢,對于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全國經濟合理布局,意義十分重大。黨的十七大指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而“五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其中,“統籌區域發展”,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不僅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系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第二節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如何實施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一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通過國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區域合作,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振興。三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部地區要依托現有基礎,提升產業層次,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四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東部地區要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率先發展和改革中帶動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五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發展: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財政性投資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加快發展。六在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過程中,1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健全市場機制,打破行政區劃的局限,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引導產業轉移。2健全合作機制,鼓勵和支持各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協作和技術、人才合作,形成以東帶西、東中西共同發展的格局。3健全互助機制,發達地區要采取對口支援、社會捐助等方式幫扶欠發達地區。4健全扶持機制,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加大國家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國家繼續在經濟政策、資金投入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第三節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意義。第一,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天津濱海新區加快發展,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使這一地區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釋放潛能,增強競爭力。第二,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實施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有利于促進我國東部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從而帶動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三北”地區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第三,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利于探索新時期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特點,用新的思路和發展模式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有利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出一條區域創新發展的路子。21世紀教育網www.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一節 毛澤東所提的工業化道路毛澤東提出的工業化道路: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先導,工農輕重并舉。鑒于蘇聯工業化片面地著重發展重工業,忽視輕工業、農業發展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從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個具體國情出發,提出要正確處理農、輕、重三者關系,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領導全國人民建立起來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今天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節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是和基本要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①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進步以及先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②經濟效益好,就是要注重產品質量和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資金投入產出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③資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減少資源占用和消耗。④環境污染少,就是要發展綠色產業、環保產業,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使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⑤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就是要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經濟競爭力,提高生產率,不斷增加就業。(新型工業化這個概念包含著三個重要內容,或者說三個重要任務:要找到新的快速增長方式;要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矛盾;是要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第三節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質和特征是什么?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質是追求和平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這個新集中體現在一個“和”字上:對外是和平發展,不靠武力擴張去掠奪別國資源;對內是和諧發展,不靠拼資源消耗去搞掠奪式經營。主要特征:①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②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③實現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④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第四節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客觀依據是什么?①全面總結國內外工業化經驗教訓。傳統的工業化是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②順應世界科技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必然選擇。③充分考慮我國基本國情得出的正確結論。第五節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意義1?新型工業化從世界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特征和我國國情出發,對工業化要求作了全面的闡述,進一步拓寬和豐富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的內容。新型工業化道路對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作出了科學規劃,為我國實現工業化指出了明確的方向。2?中國已基本完成以原材料工業為重心的重工業化階段,正在向以加工裝配工業為主的高加工度化階段轉變中。新型工業化道路能夠較快地實現中國的工業化,使世界工業化人口增加一倍。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還是對已有工業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結果,對發展中國家具有重大借鑒意義。發達國家工業化道路是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特別是快速發展時期,大多數是以能源高消耗、環境破壞為代價,往往遇到嚴重的資金瓶頸、技術瓶頸和市場瓶頸。顯然,在人口、資源、環境等全球性問題日趨惡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新國際環境中,這種特點的工業化道路難以重復,發展中國家必須找到新的發展道路。3?工業化是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新的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必須突破傳統工業化模式,走一條有時代發展特點、符合客觀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第六節 如何走工業化道路。走工業化道路,政策和措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目標是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①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環節。②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③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 ( http: / / www. / )服務業是加快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