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09年高考政治熱點專題:航天事業的發展相關知識點《哲學》:(1)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包括認識功能;生產功能;經濟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社會政治功能。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杠桿,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2)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既給人類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帶來了地球生命和人類社會的“全球問題”。科學技術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代科技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現代科技革命推動生活方式的變革;現代科技革命推動思維方式的變革。《政治》:(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是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一個新貢獻。第一,科技革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是人類文明重要標志。第二,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力量。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生產力巨大發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學技術的力量。第三,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或主導要素。科學技術日益滲透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最活躍的因素。(2)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科教興國”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科學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并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根據我國國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3)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科技創新,人才為本;國家興亡,要在得人。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科技創新、國家創新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關鍵在于“不拘一格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平,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特別是各類創新和創業人才。 為此,在改革開放的實踐過程中,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命題角度依據認識與實踐的哲學觀點分析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強國戰略的內涵;提高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典型例題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2008年9月28日,我國航天員在順利完成首次空間出艙任務后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載人航天是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也是增強國家實力、提高國際地位、振奮民族精神的宏偉工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在短短16年的時間內,就實現了從無人到三人、從艙內到艙外的巨大跨越,成果舉世矚目,成就來之不易。摘自人民日報社論《飛天路上的壯麗凱歌》2008年9月28日材料2:21世紀教育網www.www.為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農業、工業、國防、財貿等行業和部門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興行業的發展戰略。各省、市、自治區及各地(市)、縣(市)也制定了科教興省、科教興市、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針。1998年4月,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專家論壇”第3次大會上,我國學者宣布,從1981年到1997年的10多年里,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1.65%。同年5月,為了嚴格執行《教育法》、《科技進步法》,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有關教育、科技投入的規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的通知》。材料來源:新華網—新華資料材料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時代,創新越來越成為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實踐證明,在一定條件下科學技術可以引進,但自主創新能力永遠不可能通過引進獲得。在涉及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更是買不來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可以說,自主創新能力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的筋骨。摘自2008年9年26日 新華網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分析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所蘊含的科教興國戰略。(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國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答案要點】(1)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也指導實踐。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就認識的來源和基礎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決定認識;就認識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以正確的認識和理論指導實踐;就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與認識的統一。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以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多的將是科技力量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應做到:推進科學技術進步創新,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只有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才能真正站到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將有力地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只有加快科技進步,培養創新人才,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現代化建設目標;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為了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②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③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④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⑤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二、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了精辟論 述,強調指出: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自主創新道路,把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請回答: 21世紀教育網www.www..(1)我國目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必然性。(2)為什么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3)當前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答案要點:(1)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順應時代特征、事關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選擇;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2)①這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需要;②這是應對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國競爭力的需要。(3)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優先;②必須堅持正確的科技價值觀,弘揚正確的創新理念;③必須完善鼓勵和保障創新的法律體系,創造公平誠信、創新友好的市場環境;④必須建設先進創新文化,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尊重創新就業的社會環境和氛圍;⑤必須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三、材料1 中國與創新型國家在科技諸方面的比較( http: / / www. )材料2 我國3名航天員首次成功實施空間出艙活動和空間科學實驗,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重大跨越。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我國航天員太空行走邁出的一小步,代表著我們在科技創新征程上邁出的一大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取得的又一標志性成果,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探索利用外層空間做出的又一卓越貢獻。——胡錦濤2008年l1月7日在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請回答:(1)材料1說明了什么?(2)結合材料1、2說明為什么要建設創新型國家。(3)結合材料2說明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指導方針和措施。21世紀教育網www.www.參考答案】:①材料1說明我國的研發投入、科技貢獻率與創新型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還沒有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②第一,當今時代,科技競爭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第二,從我國發展的戰略全局來看,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③建設創新型國家,最重要的是要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引領未來,就是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要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要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要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要發展創新文化,努 ( http: / / www. )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