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二政治導與練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一框題 社會發展的規律組編教師:方偉導學目標:知識目標:明確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明確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即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明確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人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地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發展。能力目標:初步形成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看待社會現象,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的物質性,初步樹立遵循客觀規律的意識。知識點導讀: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以往社會歷史理論陷入唯心主義的原因。◇課堂探究:(1)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前,人們可以認識自然界的規律,從而唯物主義地解釋自然界,為什么不能認識社會的規律,從而唯物主義地解釋人類社會 (2)為什么馬克思能夠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社會存在的含義: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2)、社會意識的含義: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它既包括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探究: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曾說過:“假如牛、馬和獅有手,并且能夠像人一樣用手作畫和塑像的話,他們就會各自照著自己的模樣,馬畫出、塑出馬的神像,獅子畫出、塑出獅子的神像了。”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怎樣的?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 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包括歪曲虛假的社會意識,無論其主觀色彩多么濃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種神秘的外衣),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由于社會總是處于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中,所以與之密切相聯系的社會意識也必然要相應地變化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等的變化,人們的社會意識也會發生或早或遲、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變化。(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課堂探究:(1)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為什么會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1世紀教育網www.www.(2)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能不能產生先進的社會意識 為什么 ① 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但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2) 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補充:思維與存在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1)區別:①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則不是。②對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2)聯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表現。4.社會生活的本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1)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人們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離不開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這一活動一旦停止,人類就無法繼續生存和發展,更無法進行其他社會關系和其他社會活動,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課堂探究:馬克思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2.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含義。(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3)結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3.社會發展規律發現的意義。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與實現方式◇課堂探究:(1)想一想,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 21世紀教育網www.www.(2)社會發展是通過什么方式實現的 2.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1)、階級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2)、實現方式: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3.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解決方式。(1)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的內容: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2)實現方式: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即非對抗性的矛盾),決定了它的實現方式不是通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方式解決,只能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即改革。(3)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改革:①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③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課后練習1.下列現象屬于社會意識的有 ( )① 生產關系 ②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③ 濉溪二中 ④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時,整個世界爭論不休,“不合倫理”的詛咒聲一度鋪天蓋地。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試管嬰兒”已是很正常的事。人們觀念的變化說明了 (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D.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3.在新時期,我們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將其寫入憲法,以更好地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主要體現了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C.社會意識能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有先進與落后之分4.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是因為 (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夠主宰人們的活動C.正確的思想意識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錯誤的思想意識沒有事實的根據5.我國原有政府管理過多過濫,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行政許可法》的實施進一步規范政府職權,更好的發揮為市場經濟服務的職能。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體現了 ( )A.政府完全做到了從實際出發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C.社會是物質的 D.社會是變化發展的6.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這是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意見》的制定,是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對于加快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全面協調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高二政治導學提綱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一框題 社會發展的規律1-5 C D C A B6.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確的先進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努力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文化屬于一種社會意識現象,國家注重文化產業的發展,出臺《意見》,正是強調了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促進作用,這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姓名班級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