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學習要求】1、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與標準2、 理解最高價值追求與價值選擇3、 理解價值判斷與選擇不同的原因【考點梳理】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價值判斷的含義:價值判斷是指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2)價值選擇的含義:價值選擇是指人們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選擇。(3)二者關系: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切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3、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標準是什么?(1)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最高的價值標準)。4、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最高的價值標準(1)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2)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當個人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標題 世界觀 方法論 實際運用 復習注意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進而共同發展。 要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同時也要求集體要更好地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反對個人主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集體主義,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 ① 區分個人正當利益和個人主義② 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利益【自我知識梳理】(1)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1、 價值判斷:2、 價值選擇:3、 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4、 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 。(1)(2)(3)5、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1)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的內涵:(2)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載的社會歷史性的意義:12(2)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1。存在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原因(P100—101)(1)(2)(3)2.立場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同。(1)根本的衡量尺度:(2)最高的價值標準:(3)最高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3.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1)總(2)分(3)分(4)分【網絡構建】【典例解析】“既然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人而異,那么,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無所謂對錯。”觀點中的結論( )A.正確,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屬于主觀范疇B.錯誤,因為衡量人們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正確與否是有客觀標準的C.正確,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D錯誤,因為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答案:B解析:認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無所謂對錯,否定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的客觀性,因而是錯誤的。D項判斷正確,但解釋的理由不能說明問題,故選;B而排除D。【課堂探究】1.新中國剛剛建立后,我們曾經看著煙筒中冒出的黑煙而欣喜,因為上面冒出的是煙,而下面冒出的卻是財富,黑煙似乎代表著一種希望,而且冒的是我們自己的黑煙和財富。今天,當酸雨侵蝕著我們的建筑和文物時,面對黑煙.我們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根據上述材料,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1)新中國剛建立后,我們為什么看著黑煙而欣喜? (2)為什么對黑煙出現了前后兩種不同的態度? (3)對黑煙的欣喜造成了什么危害?說明了什么?(4)你認為哪種價值觀是正確的,為什么?2.馬永順,我國著名的林業勞動模范,在當林業工人的34年里,共伐木36500多棵。1992年退休后,他又帶領全家人共栽樹5000多棵,以此“向大山還債”。聯合國授予他世界環保“五百佳”的稱號,國家林業部授予他我國建國以來“林業英雄”第一塊金牌。馬永順從伐木功臣變為造林英雄。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贊揚他“當國家建設需要木材時,你是砍樹的模范,當生態失去平衡時,你又是栽樹的模范”。從價值判斷的角度思考,導致馬永順從伐木功臣到造林英雄轉變的原因是什么?【課堂達標】一、單項選擇 《人民日報》報道,30多年前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與現今河南札杞縣的縣長.焦裕祿的獨生子焦躍進,他們兩代人所努力實現的目標大不相同:一個是種泡桐,與風沙搏斗;一個是賣大蒜,參與市場競爭。一個是為老百姓的溫飽而殫精竭慮;一個是為農民致富而四處奔走。回答1~2題。1.盡管他們兩代人有著思想觀念上的差異,所實現的目標也大不相同,但他們在價值觀上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 ( )A.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B.承認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反作用C.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D.認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不會發生矛盾2.從焦裕祿到焦躍進兩代公仆的對比,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可見( ) A.科學的價值取向必須既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C.只要具有執政為民的思想,就一定能為人民謀福利 D.集體主義是調節市場經濟中各種矛盾的惟一正確手段據報載,我國某市率先建立起“青少年道德銀行”。這一“銀行”以存儲志愿者為他人服務的時間為依據,在志愿者自己遇到困難或需要幫助時,可向“青少年道德銀行”申請得到免費服務。回答3~4題。 3.上述“青少年道德銀行”是 ( )A.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體現B.市場經濟實行等價交換的體現C.市場經濟條件下新道德標準的體現D.個人主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體現4.建立上述“青少年道德銀行”有利于 ( )A.滿足個人利益及對社會的索取B.建立道德評價機制C.培養和提高公民集體主義道德觀念D.形成“人人為我”的氛圍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于利益主體多元化.分散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市場法規尚未健全等,必然存在著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矛盾,這就需要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和道德的手段去解決。回答5~6題。 5.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常常發生矛盾,這時從個人方面講就要 ( )A.做到統籌兼顧,適當安排B.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反對個人利益C.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D.在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前提下,允許個人作出具體的價值選擇 6.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為防止和減少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產生矛盾,從集體方面講就要 ( )①充分尊重、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 ②社會集體為個人利益的實現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③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④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 ③④7.2004年8月22日,胡錦濤同志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指出,鄧小平同志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充分展現了一位偉大領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卓越膽識和革命風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范。鄧小平同志之所以能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因為他的個人活動 ( ) A.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B.受社會意識的支配 C.超越了社會發展的制約 D.顯示了英雄創造歷史的風范二、社會傳真 近十幾年,云岡石窟前面的109國道上每天有數千輛運煤車隆隆駛過,使整個石窟景區煤塵飛揚。國家投資2.2億元將109國道云岡段改線。由于新國道運煤專線比老國道遙遠了四五十千米。且坡度較大,不少駕駛員不愿走,許多大噸位散裝運煤車依然行駛在已改為旅游專線的老國道上。 簡評運煤車駕駛員這種行為在涉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關系上的價值取向。三、熱點追蹤 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右翼勢力氣焰囂張,否認侵略歷史的人和事不斷發生。先是小泉作為日本首相,連續4年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接著是文部省修改教科書,隱瞞侵略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并聲稱因為中國軍隊的挑釁,才導致侵華戰爭的爆發。前不久更有一些極端右翼分子否認遠東國際法庭對二戰戰犯的審判結果。日本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中國、韓國等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1)運用價值觀的有關知識,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所作所為進行成因剖析。(2)日本右翼勢力的價值判斷與選擇為什么是錯誤的?參考答案【課堂探究】 1.(1)價值觀就是人們斷定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正是因為看到了黑煙背后的經濟價值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經濟地位才表現出了欣喜。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導致了人們對黑煙的不同態度。 (3)由于人們沒有對黑煙進行全面認識才造成了環境問題,說明錯誤價值觀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4)后一種正確,因為這一價值觀符合生態平衡的規律,符合人們的長遠利益。2.(1)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永順轉變的原因。(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建國初期,國家建設需要木材,馬永順伐木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現在,生態失去平衡,保護森林,植樹造林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正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變化,才帶來馬永順由伐木功臣向造林英雄的轉變。【課堂達標】一、選擇1.C 2.A 3.A 4.C 5.C 6.B 7.A二、社會傳真(1)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應該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當個人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2)運煤車駕駛員的行為只考慮個人利益而損害了社會利益。沒有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應當將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結合起來。當兩者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應服從社會利益。三、熱點追蹤(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日本右翼勢力仍然堅持軍國主義思想,在這種錯誤的價值觀指導下,必然出現否認侵略歷史的言論。(2)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日本右翼勢力的言行是在美化侵略歷史,妄圖重溫軍國主義夢,這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是違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是維護人類的根本利益的。日本右翼勢力的所作所為,是對被侵略國家人民感情的漠視,是違背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的根本利益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內涵做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要求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