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經濟生活》第一單元1、單元知識體系二、基礎知識自答:1、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什么?商品和貨幣之間有什么關系?貨幣的本質是什么?各種金銀飾品能不能充當貨幣?2、貨幣有哪些基本職能?如何區分這兩個職能,請舉例說明。3、什么是紙幣?紙幣有哪些職能?紙幣的發行規律是什么?什么是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發生這兩種情況后,國家需要采用哪些經濟政策和手段來解決?4、什么是外匯和匯率?外匯和外幣是一回事嗎?什么匯率升高或跌落?為什么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5、我們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請從生產、分配、消費的角度談談如何看待財富的問題?6、什么是價格?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影響價格的?7、商品的價值量是由什么決定的?為什么個別商品生產者要千方百計提高勞動生產率?國家大力提倡自主創新的意義是什么?8、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分別是什么?9、什么是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會帶來什么影響?10、說明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恩格爾系數?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三、熱點分析(一)應對金融危機【背景材料】由于美國多年來居高不下的房地產經濟泡沫破滅,引發了次貸危機,到2008年秋,已成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不斷增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08年第三季度以來,出口減少,產品積壓;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這是中國GDP增幅自2003年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為防止經濟下滑趨勢,中央開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11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更加有力的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了確保2009年經濟發展 和“穩八”(即GDP的增長不低于8%)任務的實現,2008年12月8日至10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對經濟的發展作了進一步的部署。會議明確指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分析】1、材料表明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是哪兩種相反的經濟現象?綜觀2008年,我國經濟的總體運行態勢是怎樣的?21世紀教育網www.www.2、說明兩種經濟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和治理的主要方法。3、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說明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和我國經濟相對平穩發展的道理。4、說明兩種經濟現象之間的轉化和中美經濟的相互影響各自所體現的主要哲學道理。5、中央政府總攬經濟發展全局,適時正確決策體現了政治常識的哪些主要道理?二、堅決打擊假幣(熱點追蹤,考點分析,高考猜題)【背景材料】近日,國內各地驚現以HD90編號開頭的百元假鈔,據調查全國已有近20個城市發生此類假幣案例。以同一組編號開頭、同時在全國各大省市出現、出現的頻率如此密集,這在以往的假幣案件中非常罕見。2009年1月8日,央行在北京召開記者招待會,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澄清HD90版假幣“高仿真”的傳言。葉英男指出,央行正在考慮和周邊國家相關機構,聯手控制可能的人民幣假幣流通。防范假幣的侵害,首先要學會識別假幣,掌握幾種簡便有效的識假方法。其次一定要了解反假貨幣的法律法規,發現假幣及時報告,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為了轉嫁損失明知是假幣而去使用假幣,這樣只會害人害己。【考點分析】1、紙幣發行的規律是什么?為什么要嚴厲打擊制造、販賣假幣的行為?2、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分析制造、販賣假幣的原因,從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談談如何防止和打擊制造、販賣假幣的行為?3、運用人民幣匯率和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分析假幣蔓延的危害性以及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4、從公民與國家的關系的角度分析公民在打擊制造、販賣假幣的過程中,應該履行的義務,以及正確對待公民權利與義務應該遵循的原則。21世紀教育網www.www.四、基礎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對三鹿集團生產的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嬰幼兒奶粉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商品,因為它有價值 B.是商品,因為它有使用價值 C.不應成為商品,因為它不具有應有的使用價值 D.不是商品,因為它不是勞動產品2.小張在商店里購買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標價為人民幣50元,實際支付40元。在這次購買活動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價值尺度 D.貯藏手段3.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這就是說①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多少紙幣是由國家決定②紙幣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國家決定的 ③每種面值的紙幣各發行多少是由國家決定的 ④每種面值的紙幣各代表多大價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4.假定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市場上待售商品10000億元,且待售商品的價值都得到實現,若發行紙幣20000億元,此時,1元紙幣相當于: A.0.5元貨幣的購買力 B.1元貨幣的購買力 C.2元貨幣的購買力 D.4元貨幣購買力5.信用卡作為新一代的理財工具,具有以下優點( ) A.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方便安全 B.可以任意透支 C.不需要任何條件可以隨意申領 D.可以在任何地點進行消費使用6.這是2009年1月9日和1月10日連續兩天的外匯排價(人民幣元/100美元)1月9日 683.751月10日 683.63 A.人民幣匯率降低 B.美元匯率升高 C.人民幣匯率升高 D.外匯匯價升高7.貨幣出現以后,人們把貨幣看得很神秘,使貨幣成為財富的一般代表,這是因為A.貨幣是商品發展的產物 B.貨幣是商品,有價值C.貨幣是由貴金屬來制造的 D.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8.“物以稀為貴”A.承認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影響 B.肯定供求關系影響價格C.沒有看到價值對供求關系的制約 D.否認了供求關系對商品價值的影響9.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同一種商品,在同一時間,同一市場,以同一價格出售,有人賺錢,有人虧本。這是因為他們生產同一種商品的A.勞動積極性不同 B.產量不同 C.個別勞動時間不同 D.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同10.價值規律要求的等價交換是指A.每一次具體交換過程都是等價交換B.等價交換的實現有賴于價格依據供求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C.等價交換應當理解為商品交換過程的總趨勢D.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絕大多數是符合等價交換,只有少數是不等價交換11.一般來說,下列商品屬于互為替代品的是( )①汽車和火車 ②食品和藥品 ③鋼鐵和水泥 ④牛肉和羊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居民的消費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①收入水平 ②物價水平 ③商品的質量 ④商品的外觀、性能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形容的是:A.錢貨兩清的消費 B.貸款消費 C.租賃消費 D.超前消費1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越來越火爆。這種消費屬于:A.生存資料消費 B.發展資料消費 C.享受資料消費 D.錢貨兩清的消費15.2003年,我國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5.6%。比上一年有明顯下降,以上數據說明:①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較高 ②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比較低 ③我國城市居民收入比較高 ④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6.現在許多高校學生(包括個別中學生)消費越來越高,連過生日都到高級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較貧困的學生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長要錢過“高檔生日”。在消費心理中屬于:A.從眾心理 B.求異心理 C.求實心理 D.攀比心理17.在資源日趨緊張的條件下,循環經濟已成為現代經濟的一種趨勢。循環經濟從消費的原則看,實際上是一種:A.適度消費 B.理性消費 C.綠色消費 D.勤儉節約消費18.甲說:“謝天謝地,我的購房貸款申請終于批下來了。”乙說:“好不容易,我多年積蓄的錢終于夠買一套房子了。”對話說明A.甲的消費方式優于乙的消費方式 B.乙的消費方式優于甲的消費方式C.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甲的消費方式D.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乙的消費方式21世紀教育網www.www.(二)簡析題:1.材料一:據《江蘇農業網》1月22日報道,隨著春節臨近,市場對糯米的需求明顯升溫,連日來蘇北地區糯米價格出現上漲。材料二:(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樣的經濟現象?(5分)(2)請說明糯米價格的這一變化對生活和生產產生的影響。(4分)(3)結合(2)中的結論,說明從事糯米生產的農民應如何面對糯米價格的漲跌。(6分)2.高中生是重要的消費群體,在目前居民消費價格總平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合理消費變得越來越重要。某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圍繞“合理消費”的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第一小組的同學調查了本校同學對目前消費的看法。甲說:“現在物價漲幅那么大,以后還不知能長到什么程度,有錢就趕快花。”乙說:“物價上漲已經使得人們手中的錢無形中貶值了,現在更不能消費。”丙說:“消費需要考慮自己的收入情況和需要,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1)如果該班邀請你參加討化,請結合《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分別對三位同學的觀點進行簡要評析。第二小組在社會調查中發現,若干年前,人們普遍存在“閑時吃稀,忙時吃干”“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觀念。然而,社會的高速發展卻以無法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們消費觀念不斷更新。“吃飯追求營養,穿衣追求時尚,精神追求愉悅、享受”已為更多人所賞識。(2)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人們觀念變化的原因。第三小組在調查中發現,二戰后到上世紀70年代初,西方曾經形成了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三高”發燕尾服模式,給全球資源、環境帶來極大壓力。當前,隨著我國人中的增長和消費的升級,如何造就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3)請你為消費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兩條建議,并簡要說明理由。21世紀教育網www.www.2、 選擇題1-5.CBAAA 6-10。CDBCC 11-15。CABDB 16-18。DCC1.參考答案:(1)兩則材料都體現了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即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2分)其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3分)(2)可能會適當減少對糯米的消費,增加它的替代品的消費,同時會調節糯米生產的擴大。(3分)(3)①了解市場糯米生產狀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②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③加強糯米生產的管理,確保糯米的質量,優質才能優價;④注意對糯米新品種的引進、種植。(4分)37.(1)甲:看到了物價水平對消費的影響,但盲目消費是不可取的。(2分)乙:看到了物價水平對消費的影響,預期未來收入會減少,從而節制當前消費有一定合理之處,但過分抑制消費是不可取的。(2分)丙:根據自己的收入和需要適度消費,是理性的消費者。(2分)(2)①社會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推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促進消費觀念的轉變。(3分)②收入是消費的基本和前提,居民收入的增長促進了消費觀念的轉變。(3分)(3)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限制耗能大污染嚴重企業的生產等,理由是生產對消費具有決定作用。(3分)又如:提高全民的資源環境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倡綠色消費、制定減少浪費的政策措施等,理由是正確的思想意識對事物發展具 ( http: / / www. )有推動作用。(3分)【分析】1、材料表明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是哪兩種相反的經濟現象?綜觀2008年,我國經濟的總體運行態勢是怎樣的?兩種相反的經濟現象是: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我國經濟的總體態勢是:由走向通貨膨脹趨勢轉向通貨緊縮的趨勢2、說明兩種經濟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和治理的主要方法。(1)產生的主要原因通貨膨脹:由于生產發展相對不足,紙幣發行過多,造成總供給小于總需求。通貨緊縮:由于經濟過熱,生產相對過剩,造成總供給大于總需求。(2)治理的主要方法治理通貨膨脹根本方法:發展生產,抑制過熱行業的擴張,保證物質供給宏觀政策: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具體措施:運用經濟的手段、法律的手段、行政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如調高銀行存貸款利率、控制貨幣的發行、適度抑制消費,調整外貿、稅收政策等。治理通貨緊縮根本方法: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平衡生產與供求宏觀政策:實行適度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具體措施:運用經濟的手段、法律的手段、行政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如調低銀行存貸款利率、適當擴大信貸規模、增加對生產的投資、鼓勵消費、擴大內需等。3、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說明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和我國經濟相對平穩發展的道理。(1)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但同時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所以,發展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2)我國的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因而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做到“有形手和無形手”的緊密結合,從而保證了經濟相對平穩的發展。如我國政府適時地調整和實施宏觀經濟政策就是有力的證明。(3)美國等西方國家,推行所謂完全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物質利益的在推動下,政府監管無力或失控,導致自發性和盲目性的膨脹,造成經濟泡沫的破滅,金融危機的發生也就難以避免了。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就是這樣。4.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管理者,你準備如何帶領企業走出困境?4、說明兩種經濟現象之間的轉化和中美經濟的相互影響各自所體現的主要哲學道理。(1)兩種經濟現象之間的轉化,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的道理。矛盾對立的雙方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要創造條件或改變條件促成或避免矛盾的轉化。中國政府目前所采取一系列經濟措施,是為了防止向通貨緊縮轉化。(2)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中國經濟相對平穩地發展,體現了內外因關系的道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在世界經濟下滑的嚴峻形勢下,中國經濟相對平穩就是例證。5、中央政府總攬經濟發展全局,適時正確決策體現了政治常識的哪些主要道理?(1)體現了中國政府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如兩次經濟工作會議的“兩個首要任務”決策的確定和實施。(2)體現了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如中央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體現了中國政府堅持民主集中制和依法治國的原則。如兩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準備、召開、決策和執行。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