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學習目標定位】框題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識記 理解 分析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1.矛盾的含義2.斗爭性的基本含義3.同一性的基本含義4.矛盾特殊性5.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1.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論意義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是的方法論意義 1.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義,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的能力2.通過運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培養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鄧小平理論,進一步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為此而奮斗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課前預習填空】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1)矛盾就是反映 ,簡言之,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2)矛盾的對立屬性是 ;矛盾的統一屬性是 ,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 的屬性和趨勢。矛盾同一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二是。(4)矛盾的斗爭性,是指 的屬性。矛盾的斗爭性體現著 的傾向和趨勢。(5)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 ,就沒有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 ,就沒有 ,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矛盾存在于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貫穿于 ,每一個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自終的矛盾運動,即 。(7) 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 , , ,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8)矛盾特殊性含義 。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 ;二是同一事物 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 、同一矛盾的 也各有其特殊性。(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 ,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沒有的。(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 。反之,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 精髓,是哲學基礎,是 理論依據。【課堂學習重點】1.準確理解與把握矛盾的含義(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2)同一性與斗爭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的區別表現在:第一,含義不同;“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第二,“斗爭”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同一”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二者的聯系表現在: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第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第三,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提示:矛盾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2.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1)關系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區別 含義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特性 同類事物的共性 每一事物的個性聯系 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又是可以轉化的(2)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的方法論要求我們應當注意克服錯誤傾向。①要求我們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并掌握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科學的工作方法。②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視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間的差別;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視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間的共性的錯誤傾向。(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普遍現象和特殊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同一類事物中的大多數狀況稱為普遍現象,而把少數或個別例外狀況稱為特殊現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哲學上有著嚴格的科學含義: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因此,無論矛盾的普遍性還是矛盾的特殊性都是指事物的本質和屬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是事物共性和個性的關系,而不是事物之間在數量上多與少的差別。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混同為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普遍現象和特殊現象是錯誤的。(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與多數與少數、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不同于多數與少數、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多數與少數是事物數量上的差別,而不能說多數存在于少數之中,少數包含多數。整體雖由部分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質,也不能說整體寓于部分之中。【復習筆記整理】【高考真題精析】【例1】(2008廣東文基)“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涵的哲理是A.對立統一的關系 B.質量互變的關系C.肯定與否定的關系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答案:A解析:這句話體現的是矛盾的含義即對立統一的關系.【例2】(2008廣東單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萬物育焉?!边@說明A.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C.矛盾的斗爭性決定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答案:A解析:《中庸》首章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樂卻不表現出來,被稱作中; 表現出來卻能夠有所節制,被稱作和。中,是穩定天下之本; 和,是為人處世之道?!?br/>這句古話體現的是中庸和適中的意思,我們常說“過猶不及,不能走極端”就是上面所要表達的意思。在對立雙方里面,不能走極端,而要找到中庸之道,這就是找到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所以說“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例3】(2007廣東單科)歌德的一首小詩:“少年,我愛你的美貌;壯年,我愛你的言談;老年,我愛你的德行。”這首詩蘊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各有特點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統一的 D.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答案:D解析:本題較易,通過小詩表現出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優點。【課后測試提高】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哲學上所講的矛盾是指A、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B、敘述問題、回答問題時出現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現象C、事物內部兩個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關系D、事物內部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2. 下列體現了矛盾觀點的有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②失敗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④刻舟求劍 ⑤夜郎自大,目中無人 ⑥相反相成,相輔相成A ① ② ③ ⑥ B ① ② ④ ⑥C ② ③ ④ ⑥ D ③ ④ ⑤ ⑥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說明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雙方相互依存C、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D、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4.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內部 D.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5.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其表現是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有其特點③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④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一事物之所以成為這個事物而不是他事物,就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主要是指A.事物的外部特征 B.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C.事物內部的特殊矛盾 D.解決矛盾的不同方法7.(2008南通一模)“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边@首唐詩所包含的哲學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爭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8.(2008南通三模)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其錯誤在于A.否認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聯系 B.否認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C.否認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9.(2008南通期末)下列選項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是 A.高下相傾,難易相成 B.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C.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D.求同存異,和而不同10.下列說法中,最能體現矛盾同一性的是A.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師C.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D.不見高山,不顯平川11.一些城市發展中一味求大求洋,要求統一建設城市廣場、景觀大道、標志性建筑等。這種做法有違予辯證法的 。A.規律客觀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C.聯系普遍性原理 D.事物發展性原理。2008年4月1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6.9920元人民幣。至此,按照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達到15.99%。12.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有的行業因此受益,有的行業因此受累,不同行業的人對人民 幣升值褒貶不一。這包含的哲學道理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C.事物發展具有曲折性 D.運動具有規律性13.右圖漫畫的寓意在于說明A.同一離不開斗爭B.斗爭離不開同一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轉化的14.唐代柳宗元在(敵戒)詩中寫道:“敵存滅禍,敵去召過。”其蘊涵的哲學道理是A.好事和壞事的區分往往沒有實際意義B.好事和壞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C.好事和壞事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本質的區別D.共性與個性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 `15.歌德的一首小詩:“少年,我愛你的美貌;壯年,我愛你的言談;老年,我愛你的德行?!边@首詩蘊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各有特點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統一的 D.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二、非選擇題16.2008年的“兩會”,比往年更加開放。開放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來自各地區、各階層的代表委員敢于成為本地區、本階層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過議案提案的方式表達各自所在群體的利益訴求,也敢于在會場上發表針鋒相對的意見。對此,有媒體這樣評論:人代會上代表們鼓掌的次數少了,議論聲多了;分組討論時說“學習匯報”的少了,敢于博弈辯論的多了,這是一種積極的進步,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識”的真正回歸。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有人認為:“人大代表是由各地區、各部門的選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就是本地區、本部門利益的代言人。”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觀對此加以評析。參考答案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課前預習填空】(1)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2)斗爭性 同一性(3)相互吸引、相互聯結 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4)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 對立雙方相互分離(5)斗爭性 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 同一性 矛盾統一體的存在 運動、變化、發展(6)一切事物之中 事事有矛盾 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時時有矛盾(7)承認矛盾的普遍性 承認矛盾 分析矛盾 敢于揭露矛盾(8)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有不同的矛盾 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 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 不同矛盾 兩個不同方面(9)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10)在一定場合為特殊性的東西, 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 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 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11)關于事物矛盾問題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 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課后測試提高】一、選擇題1.D 2.A 3.D 4.D 5.A 6.C 7.A 8.A 9.A 10.D 11.B 12.A 13.B 14.B 15.D二、非選擇題16.答:(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即對立統一。首先矛盾具有斗爭性。人大代表由各地區、各部門選舉產生,因此他們應當代表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同時矛盾又具有同一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人大代表如果不能兼顧其他地區和部門的利益,則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也就難以得到保障。(2)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人民的整體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各地區、各部門的具體利益,因此人大代表應當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立場上,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而不能僅僅考慮本地區、本部門的局部利益。www.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斗爭性普遍性特殊性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二者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