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九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考點導航1.市場與計劃2.市場調節及其弊端3.市場配置資源4.市場秩序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6.宏觀調控二、知識網絡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調節 市場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進行的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市場配置資源市場合理配置資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秩序 形成社會信用制度走 規范市場秩序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進 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社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會 自發性主 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弊端 盲目性義 市場調節的弊端 滯后性市 后果場經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調節不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原因 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加強宏觀調控 主要目標:經濟手段主要手段 法律手段 含義、內容、主、輔行政手段三、考點疏理(一)市場配置資源1、市場調節(1)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市場就是通過供求變化、價格變化和人們的競爭,來調節資源配置的。(2)市場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進行的根據價值規律要求,市場上某種供不應求,商品價格上升,獲利就增大,就會吸引人們增加這種商品的資源投入,反之,則減少資源投入。市場就像一只看不見得手,在指導著生產經營者,使人、財、物等社會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合理配置。(3)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①市場可以及時、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②市場在競爭中實現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2、市場秩序(1)市場合理配置資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2)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規則是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作出的具體規定。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如果沒有市場規則的制約,市場交易就會失去公平、平等、公正,就會出現強買強買、巧取豪奪、牟取暴利、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不法行為。市場就無法對資源配置進行合理調配。在現實生活中,市場交易中各種不法行為屢有發生,對社會生產、人民生活乃至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如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中毒事件,2000年河南等地的毒大米事件,2003年安徽等地的劣質奶粉事件,2008年假冒偽劣汽配件事件等等,都是違反市場規則,擾亂市場秩序,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惡性事件,不僅不道德,而且必然受到法律制裁。(3)規范市場秩序①在全社會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國家要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③每個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④企業經營者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誠信經營、開展正當競爭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社會生活中有很多領域和產品不能用市場來調節,如國防、治安、消防等產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藥、麻醉品等都不能讓市場來調節。(2)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①“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表現。自發性:由于市場調節是在價值規律自發作用下進行的,在利益驅動下會產生一些違反市場原則的行為,如制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大量排放廢水、廢氣破壞環境,竊取他人智力成果等等。盲目性:由于人們不可能完全掌握生產各方面信息及其變化趨勢,致使決策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某種商品有利可圖則一哄而上,反之則一哄而退,從而造成資源浪費和消費得不到充分滿足。滯后性:由于市場價格的形成和傳遞有一個過程,一旦傳遞到生產經營者手中進行生產調整,就有一個時間差,致使市場調節帶有滯后性,成為一種事后調節。②“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導致的后果。后果:如果僅有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起基礎性配置作用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由于自己的鮮明特征。共性特征概括為:經濟關系市場化,企業行為自主化,宏觀調控間接化,經濟運行法制化。我國的市場經濟除了具有這些共性外,還有自己的特點。(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①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實現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大家實現共同富裕。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現代市場經濟中雖然都有宏觀調控,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做的更好、更有效。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能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的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的宏觀調控做的更有效,這是私有制條件下無法辦到的。2、加強宏觀調控(1)原因:為了彌補市場調節不足,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功能。(2)含義:它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3)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4)主要手段①經濟手段經濟手段就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見的經濟手段。財政政策包括稅收、財政收支政策等手段;貨幣政策包括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等手段。國家還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規劃、計劃等,對經濟活動參與者進行引導,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②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國家通過經濟立法規范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通過經濟司法活動,保證經濟合同、經濟政策的執行,打擊經濟犯罪行為。【注意】名稱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制定者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手段 財政預算(國債、稅收等) 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目標 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 通過利率、法定準備金率等的調節來影響貨幣的供應量,使之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相符③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就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有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如:國家通過工商政府行政機構檢查、監督市場經濟活動,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通過行政命令、指示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控制物價漲落等等。(5)國家的宏觀調控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起基礎性配置作用的經濟,充分發揮市場基礎性調節作用,就必須主要靠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注意】(1)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都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絕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它們都是現代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2)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發揮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可歸結為一點,即優化資源配置。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高效率。(3)市場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場的自發性會帶來盲目性;市場雖有及時靈敏的特點,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長期變化趨勢,具有滯后性,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加強宏觀調控,不只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更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四、典例精析【例1】(09江蘇卷13)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這部法律自2009年6月1目起施行。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這一規定要求食品生產者必須A.嚴格遵守市場規則 B.轉變企業經營方式C.明確企業經營戰略 D.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解析】本題考查市場秩序與市場規則的知識,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食品生產者要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生產、檢驗,這實際是要求食品生產者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故A項正確;其余各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A【例2】(09安徽卷2)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并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我國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屬于運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運行的是A. 擴大信貸規模和優化信貸結構 B. 提高農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貧標準C. 提高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 D. 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推進稅費改革【解析】本題以金融危機為背景考查了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只有A屬于貨幣政策,BD屬于財政政策,C屬于價格政策。【答案】 A【例3】(09海南卷2)2008年在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已嚴重影響到全球經濟。面對世界經濟危機,我國出臺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下列宏觀調控措施中能起到擴大內需作用的有①降低銀行貸款利率 ②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③加大政府投資力度 ④提高出口商品關稅稅率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注意設問的關鍵詞“起到擴大內需”作用的措施,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不利于擴大內需,故②的說法不符合題意;④的說法主要是影響商品的出口貿易,與題意不符合。①③的說法均符合題意。故排除含②④的選項,本題選A項。【答案】A五、鞏固訓練(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下列行為屬于宏觀調控經濟手段的是 ( A ) A.國家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 B.物價部門核準公共交通的價格 C.國家修訂個人所得稅法 D.工商部門給新力企業發放營業執照2.2007年某地香蕉產量大增,且受“蕉癌”謠言影響,香蕉價格大幅“跳水”。應當地蕉農請求,政府對所謂“蕉癌”釋疑解惑,通過政府信息平臺發布供求信息,幫助聯系加工企業,從而穩定了香蕉價格。這隨明香薷種植業的穩定發展 ( D )A.在于信息公開和控制香蕉產量 B.要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C.依賴于香蕉加工業的發展 D.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3.目前我國已發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食品行業標準數千項,制定了《食品衛生法》、《進出口食品檢驗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規,基本建立了食品、農產品“從農用到餐桌”全過程的認證認可體系。這些措施有利于 ( D )①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②優化外貿結構③維護中國產品的信譽 ④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 200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也稱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為重點,強化管宏觀、抓大事的的職責。這是 ( C )A.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 B.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要求C.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D.市場經濟一般特征的要求5.塑料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和諸多方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被人們認識。目前我國每天都要產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觸目驚心。為此國務院出臺了“限塑令”,國家發改委擬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業目錄;財稅部門將制定稅收政策,調控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鼓勵廢塑料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和財稅部門的做法是運用 ( D )A. 財政政策促進消費升級 B.貨幣政策促進環境保護C.行政手段調節企業行為 D.經濟手段調整產業結構6.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進行宏觀調控,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從宏觀調控目標看,圖8中宏觀經濟運行較好的時期是( D )A.1986年至1990年B.1990年至1996年C.1996年至2002年D.2002年至2006年7.維持市場平衡健康發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當股市增長過快時,政府可采取的調節措施是 ( B )①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稅 ③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 ④擴大基金發行規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顯著特點。表現在: ( C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有自主經營權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市場和計劃有機結合起來9.針對商品價格違法事件頻繁發生的狀況,國家發改委決定在全國統一開通價格舉報電話“12358”。全國統一開通價格舉報電話,是政府運用 進行宏觀調控。 ( C )A、經濟手段 B、輿論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10.在我國努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是: ( C )A、使我國豐富的資源更好地為市場經濟服務B、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C、使我國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D、使資源集中到優勢企業(二)非選擇題11.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回答下列問題。三十年來,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偉大的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圖10 圖11注: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經濟建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1)圖10反映了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答案】圖10表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零售環節由政策定價占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市場調節定價占主導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基礎性作用。(2)結合圖10,分析圖11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答案】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相應發生轉變,財政支出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基本建設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適度的比重;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公平問題,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3)運用經濟生活,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答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有力的作用。12.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氣候變化與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有密切的聯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國近年不斷加大對工業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政府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減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表3 中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構成年份 投資總額 國家預算內 企業自籌 國內貸款 利用外資 其他(%)(億元) 資金(%) (%) (%) (%)20012002200320042005 174.48 20.83 4.29 38.46 4.14 ___188.37 22.28 4.25 23.12 3.85 ___221.79 8.45 64.00 11.32 3.06 ___308.11 4.50 73.81 9.42 1.49 ___458.19 1.70 78.93 8.51 1.55 ___(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數據計算)(1)分析表3數據,指出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的變化趨勢以及導致這種變化趨勢的成因。【答案】表3顯示,在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中,國家預算內資金所占比重下降,企業自籌資金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國內貸款和利用外資所占比重下降。這說明企業在污染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2)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提出政府在引導企業減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調控手段和措施。【答案】①經濟手段:對污染企業征收排污費、污染稅,對節能環保企業優惠貸款利率,限制為污染環境的企業提供貸款。(若回答出污染排放許可證交易之類的措施,可適當加分)②行政手段:強制關閉污染環境的企業或限產:發放排污許可證。③法律手段:環境立法,追究污染環境企業的法律責任。圖8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