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影響力位居國內前列教育資源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一、考點導航1 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值與價格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供給與需求影響價格的因素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二、知識網絡影響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它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實現供不應求供求影響價格 供求影響價格供過于求影響價格的因素 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值決定價格 商品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多變的價格價格變動引起 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變動 對高檔耐用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 互補商品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互為替代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調節生產規模對生產的影響 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三、考點疏理(一)影響價格的因素1、供求影響價格(1)供求關系與價格是相互制約巧記方法:供求影響價格——供大價低,供小價高(相反);價格影響供求——價高供大,價低供小(一致)。(2)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含義賣方市場:是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即使握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物以稀為貴)買方市場:是由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過于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于下降。(貨多不值錢)巧記方法:對誰有利就是誰的市場2、價值決定價格二者的關系:從根本上講,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一般情況下,二者成正比。巧記方法: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這樣形成的價格,既反映商品價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狀況,對消費者生活和企業的生產都具有靈敏的引導作用,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二)商品價值量及其有關的概念1、商品價值量和價值總量的含義商品價值量通常指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的價值總量 =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 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某種商品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3、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1)明確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及分類。勞動生產率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通常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它分為兩類:一類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即個別企業或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另一類是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某個行業或部門的勞動生產率。(2)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因此,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三)價值規律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所以,價值規律包括商品生產的規律和商品交換的規律兩部分內容,兩個方面是內在統一的。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四)價格變動的影響1、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價格變動對需求的一般影響。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上漲較高時,人們的購物需求就減少,反之,則增大。(2)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大。(3) 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①互為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某種商品由于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價格上漲,就會大量減少需求量,導致對其替代品需求的增加;反之,其價格下降,就會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減少。②互補商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如果兩種商品互補,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就會使其需求量減少,同時,導致其互補商品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同時,導致其互補商品需求量增加。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1)調節生產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生產者就會縮小生產,減少供應量;供應量減少了,又會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利潤增加,生產者就會擴大生產,增加供應量。可見,價格變動會調節生產者主動擴大或減小商品生產。注意:單純的價格調節,往往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國家要搞好宏觀調控。(2)提高勞動生產率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勞動生產率提高,個別勞動時間減少,就會獲得更多利潤,就會在價格競爭中更具優勢。所以,價格變化與競爭,會刺激生產者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消費者是為了購買到質量好的商品,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誰生產的商品質量好,誰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潤。這就要求生產者適應市場變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使自己的產品符合市場需要,符合消費者需要。四、典例精析【例1】(09江蘇卷7)假定原先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現在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則現在1臺電腦與 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A. 2 B.4 C.8 D.16【解析】本題考查價值量、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直接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電腦由原先的1臺變為2臺;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一半,即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單位時間內生產手機的數量由原先的4部變為8部。現在的交換等式變為2臺電腦=8部手機,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答案】B【例2】(09安徽卷3)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解析】該題考查計算題,某商品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要發生變化,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設為X,則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那么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2*200=400元。故選B【答案】 B【例3】(09浙江卷28)春秋時期,齊國國王命令大臣們必須穿絲質衣服,但國內只準種糧食而不準種桑樹,齊國蠶絲需求量大,價格上漲,鄰近的魯、梁等國紛紛停止種糧改種桑樹。幾年后,齊王又命令只準穿布衣,且不準賣糧食給其他國家。結果,魯、梁等國因饑荒而大亂,不戰而衰,齊國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擴張。上述故事中蘊涵的經濟生活道理有①供求變化只接影響商品的價格 ②價格變動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③價格在本質上是由供求決定的 ④價格漲跌是通過行政手段實現的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解析】③說法有誤,③應該是價值決定供求應該是價格漲跌通過供求實現的,材料里面齊國國王命令先穿絲質衣服后穿布衣,影響了人們的需求,進而影響了鄰國的生產,有影響了商品的價格。所以價格的漲跌還是因為供求的影響而變化。【答案】 A五、鞏固訓練(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城市居民自來水的價格一般為3.5~4.0元/噸,而市場上銷售的瓶裝礦泉水價格約為1元/瓶(約500毫升).約折合2000元/噸。礦泉水比自來水價格高的原因是 ( D )A.礦泉水比自來水更有營養價值 B.人們對礦泉水的需求比對自來水的需求要少C.礦泉水比自來水更稀缺 D.加工礦泉水比加工自來水需要耗費更多的勞動2.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 B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3.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C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 110億元和121億元 D. 121億元和121億元4.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認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換價值是從兩個源泉得來的,一個是它們的稀缺性,另一個是獲取時所必需的勞動量。”這段話中與商品價格相關的因素有( AC )A.市場供求狀況 B.貨幣流通量 C.商品自身價值量 D.價格政策5. 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6.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 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B )A.5小時 B.7小時 C.7.5小時 D.8小時7.上個世紀90年代末,某國中西部出現了罕見的災害天氣,導致該地區玉米產量比預計下降了53%,造成玉米價格大幅度上升。玉米價格的上升,不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還造成小麥需求上升。這說明( A )A.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B.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C.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D.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8.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 A )A.110億元 B.120億元 C.130億元 D.132億元7.下列說法正確地是 ( B )A. 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影響較大 B.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影響較大C. 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會減少需求和供應 D. 某種商品價格下降一定會增加需求8.下列屬于互補商品的是( C )A.牛肉與豬肉 B.貨車與飛機 C.汽車與汽油 D.自行車與電動車9.某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下降,生產者會 ( A )A.減少生產 B.擴大生產 C.開拓市場,增加供應 D.提高勞動生產率10.企業要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占據優勢,就要( D )A.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B.增加個別勞動時間,增加商品勞動含量C.降低商品價格,擴大商品市場需求量D.面向市場,使產品做到適銷對路(二)非選擇題11.糧食問題引發全球廣泛關注,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閱讀以下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http: / / www. / )(1)指出圖11和圖12反映的經濟現象及其聯系。【答案】國際食品價格出現了上漲加快趨勢;發展中國家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高于發達國家。食品價格上漲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大于發達國家。(2)從供求與價格關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國糧食連續增產的經濟影響。【答案】國際食品價格出現了上漲加快趨勢;發展中國家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高于發達國家。食品價格上漲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大于發達國家。①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②我國糧食連續增產促進國內糧食供求平衡。③國內糧食供求平衡有利于穩定國內糧食價格,從而有利于維護人民切身利益;國內糧食供求平衡有利于提高我國應對國際糧價波動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在國際競爭中保持獨立自主地位。12.受我國空調市場巨大的消費需求空間和相對較高利潤的刺激,許多企業銀行進入空調市場,致使整個行業生產規模近年來以平均每年30%-40%的增長率迅猛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海爾、格力、美的等空調企業,由于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科學管理、科技創新,開發靜音空調、環保空調等,名列年度家電十大利稅企業;有的企業盲目跟風,不僅沒有核心技術,而且管理混亂,瀕臨破產。聯系材料分析說明價格變動是如何影響生產的。【答案】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調節生產。空調市場巨大的消費需求空間和相對高利潤吸引許多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2)提高勞動生產率。海爾等空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加強管理,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競爭中處于優勢。(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海爾等企業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高,使用價值大,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21世紀教育網(原課件中心網站) www.21cnjy.com 第 5 頁 共 5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