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四框題 國家組織概觀 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國際組織的形成、發展過程、分類、一般機構;說明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全面認識其所發揮的作用;認清我國在國際組織中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二)能力目標:通過對議會制和總統制的關系的教學,使學生提高學生比較、識別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全面認識事物、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詢和親身參與政治生活的事例,增強學生關心國際事務、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地位和作用的意識;培養國家觀念和拓寬國際視野;二、【教學重點】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三、【教學難點】國際組織的作用四、【教學方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五、【教具準備】多媒體及計算機網絡六、【課時安排】2課時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視頻:陳馮富珍:世衛組織掌門人.wmv問:世界衛生組織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中國為什么推薦陳馮富珍參選?第四框題 國際組織概觀(一)、國際組織及其分類1、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關系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既有主權國家,又有國際組織。主權國家是構成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石,而國際組織則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2、國際組織:(1)、形成與發展: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和人類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國際行政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需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組織的迅猛增加,則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需要,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例:溫家寶總理指出,東亞峰會的召開是東亞合作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是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合作加快發展的客觀要求。這說明( C )A、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B、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C、國際組織的發展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D、國際組織是具有自主性、獨立性的國家聯盟(2)、主要特征:①跨國性:國際組織是國家、地區之間的組織,兩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政府、團體或公民才能建立國際組織。②目的性: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確的章程。國際組織的宗旨和目的是其開展活動的指導原則,也是其在國際社會存囊在的意義所在。③組織性:國際組織設有多層次的機構來開展活動,實現其宗旨和目標。其常設性機構處理日常事務。④自主性:國際組織代表各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成員的單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組織自主開展活動,獨立運作,其決議也有某種強制力。(3)、類型:①按照成員的性質分:對國際組織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成員的性質,可以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公民等。②按照地理范圍分: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全球性國際組織向全世界開放,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或基于某一共同的軍事、經濟利益,或基于某種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③按照職能范圍分:按照職能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性國際組織的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只具有專業技術職能,主要進行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性活動。分類標準具體類型具體特點典型組織按成員的性質分類政府間組織以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為成員略。非政府間組織以民間團體或公民為成員略。按照地理范圍分類全球性組織對全世界國家開放略。區域性組織對特定地域、特定利益、特定背景的成員開放略。 按照職能范圍分類一般性組織職能范圍廣泛略。專門性組織主要進行專業技術性活動略。(二)、國際組織的機構和作用:1、機構設置的必要性:各國際組織為實現其宗旨和職能,設有多級機構。2、機構:機構性質職能備注全體成員大會議事和決策機構略。全體成員參與執行機構執行機構略。部分成員組成秘書處常務機構略。司法機構司法機構略。有些國際組織才有(1)、議事和決策機構:一般來說,全體成員參加的大會是議事和決策機構,享有廣泛的權力,包括審核財政預算和決算、選舉執行機構成員和最高行政官員、制定和修改組織章程、接納新成員、審議各機構的年度報告等。(2)、常設機構:大會休會期間,由部分成員組成執行機構履行組織的各項職能,執行決策機構的決議。(3)、秘書處: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其他機構提供服務。有些國際組織還設有司法機構,解決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課堂練習:根據你的了解,在下列國際組織和它們的活動之間連線。世界銀行 指導、協調全球衛生工作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提供開發貸款世界衛生組織 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東南亞國家聯盟 增進非洲國家間合作非洲聯盟 加強東南亞國家間合作3、國際組織的作用:(1)、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當代國際組織的活動包羅萬象。上至外層空間、下到海洋底床,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大多有相關的國際組織存在。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組織以自己的名義開展活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主體。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2)、國際組織的局限性: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有其局限性。國際組織內部力量對比情況錯綜復雜,各成員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當成員之間的矛盾激化時,國際組織的能力就受到影響。一些大國依仗實力,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和霸權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使政府間國際組織也不像國家那樣擁有完整主權;其權力建立在主權國家間條約的基礎上,是主權國家授權的結果;其決議需要各成員的哥比準,只有通過各成員的執行,才能產生效力。(三)、中國與國際組織:1、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主動參與各個領域的多邊外交活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2、中國與聯合國及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促進人類和平、發展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補充:聯合國是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無權加入聯合國。【閱讀資源】a、中國對聯合國改革的立場·安理會應優先考慮擴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問題。·聯合國改革目標之一是應該提高工作效率。·不能設定一非常硬性的時間表。·聯合國安理會不是公司董事會,不是按照會費的多少確定其組成。·我們對日本方面期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是理解的。·但是我們也認為一個國家如果希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負責任的作用,必須要對涉及自己的歷史問題有清醒的認識。b、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國已向聯合國東帝汶、波黑、利比里亞、阿富汗、科索沃和海地6個維和任務區派遣了維和警察297人次,目前仍有92名中國維和警察在其中5個任務區執行任務。(中國赴海地維和警察部隊)c、中國積極裁軍(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5年裁軍20萬,現存230萬。)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閱讀資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四年履行了哪些承諾?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修改了2000多項法律法規,并廢除了800多項法規。外國公司在如下幾個領域也給了中國不錯的分數:關稅:中國進口關稅的平均稅率已經從2001年初的15.3%降到了今年的9.4%。電腦和電信設備等信息技術產品的關稅已經從13.3%降低為零。金融:自2004年12月以來,外資銀行已累計獲準在中國18個城市開展人民幣業務。保險:在保險領域,外資保險公司已可在我國任何一座城市布網設點;外資保險公司可在華從事全面的壽險和非壽險業務。電信:獲得批準的設立外資電信企業申請共有8份,其中有4家企業獲得了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分銷權:截至今年8月底共批準設立從事分銷的外資商業企業逾900家。全球大型跨國零售巨頭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在我國快速發展。政府透明度:新頒布的《行政許可法》對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正在產生著深刻影響。知識產權保護:美國商會在近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依然很不夠,這是中國未能履行其對WTO所做承諾的最顯著領域。”3、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中國參與創建了上海合作組織,參加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建立了“10+3”和“10+l”領導人對話機制,為本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04年1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在北京設立秘書處。【閱讀資源】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是本區域國家和地區加強多邊經濟聯系、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組織之一。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建議召開亞太國家部長級會議,以討論加強經濟合作問題。經與有關國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美、日、韓、新西蘭、加拿大及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經合組織的宗旨和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性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該組織的最高活動是非正式首腦會議,它是區域內國家首腦個人非正式的集會,就有關經濟問題發表見解,進行意見交流。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臺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997年溫哥華領導人會議宣布APEC進入十年鞏固期,暫不接納新成員。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于2001年10月21日在中國上海舉行4、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中國與歐盟建立了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致力于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傳統友誼,與非洲聯盟團結合作。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發展中國家組建的國際組織發展友好關系,支持它們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并與它們共同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新中國與國際組織關系的歷史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到1971年:新中國被排斥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之外,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從1 9 7 1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并與大批國際組織建立、恢復了友好合作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恢復了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經濟組織。世界銀行出資興建的希望小學。【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學習,要弄清4個主要特征:國際組織的四個主要特征即:①跨國性、②目的性、③組織性、④自主性。3個類型:國際組織3種不同劃分方法:①按照成員的性質分、②按照地理范圍分、③按照職能范圍分:2個方面:即國際組織具有正面作用和局限性兩個方面1個基本立場:即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八、【課堂練習】見學案九、【板書設計】第四框 國家組織概觀(一)國際組織及其分類1、國際社會的構成2、國際組織的產生及發展過程3、國際組織的分類(二)國際組織的機構和作用1、國際組織的一般機構2、國際組織的積極作用3、國際組織的局限性(三)中國與國際組織1、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2、中國與聯合國等全球性國際組織的關系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4、中國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十、【教學后記】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