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考:爸爸是如何向孩子解釋責任的?你的理解呢?第六課 責任與角色同在6-1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第三單元 勇擔社會責任自學目標 P63~691、責任的含義、來源是什么?2、責任與角色的關系是什么?3、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及意義是什么?4、為什么我們也應該為他人負責?要求:帶著下列問題快速閱讀課本角色中見責任選擇自己除學生外所扮演的某一角色,完成下表。扮演的角色 相應的任務 主要的收獲 撞碎玻璃要賠償(探究與分享 P64-65) 一個15歲的少年在樓前的空地上踢球時,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的玻璃撞碎了。店主說:“這塊玻璃是特制的,你得賠。”孩子沒辦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弄碎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么咱們應當賠償。現在還小,這次錢我來付。等你長大了,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請你續寫爸爸的話。 根據《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撞碎商店玻璃,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但由于他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賠償能力,這個賠償應由其監護人來承擔。一、我的角色 我的責任1、責任的含義?P65是什么 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 補充說明: 課本在這里主要講了第一層含義,也是最基本含義。即分內應該做的事。 第二層含義是因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而應當承擔的過失,比如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責任來自哪里(探究與分享 P65)下面這些責任來自哪里?顧客遵守商場秩序,排隊付款。這個責任來自作為家庭成員,尊老愛幼,主動承擔家務。這個責任來自答應朋友的事一定要盡力做到。這個責任來自道德規范、法律規定道德規范、法律規定對他人的承諾一、我的角色 我的責任1、責任的含義?P65是什么 責任來自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注意:責任還來自上級的安排、分配的任務、習俗等。救災中的責任擔當(探究與分享 P66) 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使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余震還未結束,救援工作已經迅速展開:消防隊員在滅火,戰士在尋找被困在廢墟中的人,醫生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做手術,民政部門緊急運來救援物資,并在社會上組織募捐活動……在救災過程中,哪些人承擔了責任?他們分別承擔了什么責任?社會上還有哪些人為救災承擔責任?你可以為災區人民做些什么? 社會上還有企業為災區捐款捐物、新聞媒體報道災情、交通部門搶修道路等。一、我的角色 我的責任3、責任與角色的關系?P66是什么(1)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隨著時代發展和所處環境的變化,我們會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調節角色行為。(2)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牛刀小試中學生小麗在日記中寫到:“我一天天長大,漸漸懂得了慈愛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學習機;在學校里,爸爸是學生的發動機;在社會里,爸爸是愛心的播種機。家里家外的操勞,寫上了他兩鬢的白發。爸爸,我愛您!”由此可以看出( )A.一個人只有當了爸爸才需要承擔責任B.關心孩子成長是爸爸對家庭的唯一責任C.爸爸扮演了多種角色,承擔了多種責任D.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相同的責任C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角色與責任的關系。題干中的爸爸在家里、學校里、社會里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承擔了不同的責任,C正確。A、B、D表述錯誤,均排除。故本題選C。承擔自己的責任(探究與分享 P67) 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學會不斷承擔責任、用于承擔責任的過程。例如,自己洗衣服、做飯,為班級打掃衛生,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在當前的生活中:哪些責任是你獨自承擔的?哪些責任本該由你承擔,卻由其他人替你承擔了?二、責任你我他4、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及意義?P67是什么(1)表現: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小到按時完成作業、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大到終身信守承諾、認真做事,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2)意義: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才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他人對我們的責任(探究與分享 P68) 我們享受的美好生活,無不受惠于他人對我們所負的責任。例如:(1)父母辛勤勞動,為我們提供衣食,無怨無悔地履行養育子女的責任;(2)老師幫助我們學習,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解放軍戰斗不畏嚴寒酷暑,守衛祖國邊疆,用青春和熱血承擔著保家衛國的責任;(4)……對你的生活有直接影響、由他人承擔的責任,你還能列舉出哪些?以一項職業為例,說說履行職業責任的重要性。二、責任你我他5、為什么我們也應該為他人負責?P68-69為什么(1)他人在為我們承擔著責任(2)我為他人負責 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履行各自承擔的責任,很難想象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出中體驗對他人負責的快樂和幸福。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 ——愛因斯坦牛刀小試下列幾位同學的行為中,體現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是( )A.朱濤參加活動時經常失約,事后只說“臨時有事”B.李寧在家總是借口學習任務繁重而不做任何家務C.每次做眼保健操時,劉萌都會抓緊時間趕做作業D.碰到學習上的困難,孫晶經常向老師或同學求教D解析 A、B、C三項中人物的做法均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表現;D項中任務的做法體現了“自己對自己負責”。故選D。小結6-1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我的角色我的責任責任的含義、來源責任與角色的關系責任你我他自己對自己負責應該為他人負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pptx 父親跟孩子解釋責任的意思.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