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訴(運用你的經驗 P92)小方的爸爸可否以廠家為被告到人民法院起訴?為什么? 小方的爸爸購買的小汽車存在質量缺陷,廠家卻認為是合格的。消費者協會和工商部門多次進行調解,都沒有達成一致意見。6-5 國家司法機關自學目標 P92~941、人民法院的性質和組織體系是怎樣的?2、人民法院的基本職權及其作用是什么?3、人民法院行使職權的含義和要求是什么?4、人民法院的作用是什么?5、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和組織體系是怎樣的?6、人民檢察院的職權及其作用是什么?7、人民檢察院行使職權的要求是什么?要求:帶著下列問題快速閱讀課本一、人民法院1、人民法院的性質和組織體系?P92是什么(1)性質: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2)組織體系:我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等。??谑兄屑壢嗣穹ㄔ?br/>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谑协偵絽^人民法院??诤J路ㄔ?br/>人民法院行使的職權(探究與分享 P92)在上述案例中,人民法院行使了什么職權? 2005年初,村民謝某進入某煤礦公司從事井下維修、采煤工作。2013年1月,謝某被確診為“煤工塵肺Ⅱ期”,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傷殘四級。但煤礦公司遲遲不履行向謝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義務。2015年1月,謝某將該煤礦公司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后,判決煤礦公司一次性支付謝某傷殘補助金66465元、工傷保險長期待遇303840元。一、人民法院2、人民法院的基本職權及其作用?P92是什么 人民法院的基本職權是審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過行使國家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解決民事和行政爭議,維護社會秩序,引導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行政訴訟案件(閱讀感悟 P93) 凌晨三時許,青年小李路過某銀行儲蓄所時,遭攔路搶劫。歹徒逃跑后,小李立即打“110”報警?!?10”值班接警人員告訴小李將立即出警,請他現場等待,但警察一致未到現場。小李認為公安機關沒有出警是不作為,于是以公安機關為被告到當地人民法院起訴。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該公安機關接到報警電話并承諾出警后,未及時依法履行保護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法定職責,故確認公安機關不出警違法行為。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 本案是一起行政訴訟案件。如果公民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行使職權,侵害其合法權益,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即“民告官”。我國多年來的行政訴訟實踐充分說明,人民法院在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注意事項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和若干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幾項事項提起的公訴: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為;等等。一、人民法院2、人民法院的基本職權及其作用?P92是什么 人民法院的基本職權是審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過行使國家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解決民事和行政爭議,維護社會秩序,引導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3、人民法院行使職權的含義和要求?P93是什么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堅持事實是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4、人民法院的作用?P93是什么 人民法院對公民權利提供有效救濟和保障,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牛刀小試右邊漫畫說明人民法院通過行使國家審判權( )A.維護社會秩序B.維護國家安全C.解決行政爭議D.解決民事爭議C解析 A、B、D三項與漫畫中提供的信息不符。觀察漫畫我們不難發現,這是一起“民告官”案件。這說明人民法院通過行使國家審判權解決行政爭議,故選C。二、人民檢察院5、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和組織體系?P93是什么(1)性質: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2)組織體系:我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谑腥嗣駲z察院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海口市龍華區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行使的職權(探究與分享 P93)本案說明人民檢察院具有何種職權? 一天,20歲的徐某在某校附近攔截一名初中生,要“借錢”上網。該生不給,徐某便把他暴打一頓,搶走了他僅有的80元錢。后來,徐某如法炮制,多次得手。他先后糾集19歲的孫某等三人一起攔截學生要錢,遇到不給錢的,他們就拳打腳踢。一年多時間里,他們累計搶劫學生現金和財物價值共計50000元人民幣。區人民檢察院以徐某等四人涉嫌搶劫罪,向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徐某等人危害學校周邊環境,社會影響惡劣,以搶劫罪判處徐某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20000元,其他成員被判3-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5000-10000元。公訴人向法院提起公訴二、人民檢察院6、人民檢察院的職權及其作用?P94是什么 人民檢察院行使檢察權,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實施監督,對刑事犯罪行為代表國家提起公訴,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人民檢察院的職權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偵查權。第二,批準或決定逮捕權。法律規定,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由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第三,公訴權。人民檢察院有權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第四,法律監督權。這項權力的實施范疇非常廣。《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閱讀感悟 P94)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2016年,全國監察機關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責,積極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在維護校園安全方面,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教育部等部門共同發布《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依法懲治針對在校學生實施的嚴重暴力犯罪,起訴4604人;從重懲處校外成年人教唆、誘騙在校學生犯罪,起訴678人;對1560名受傷害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法律援助;選派7300名優秀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推動建立2704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會同教育部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已巡講1.6萬余場。二、人民檢察院6、人民檢察院的職權及其作用?P94是什么 人民檢察院行使檢察權,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實施監督,對刑事犯罪行為代表國家提起公訴,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7、人民檢察院行使職權的要求?P94是什么(1)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2)各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必須忠實于事實真相,忠實于法律,忠實于社會主義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牛刀小試右邊漫畫說明,人民檢察院必須(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B.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C.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D.向本級人大報告工作C解析 A、B、D三項與漫畫表達的意思不符。漫畫告訴我們,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對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說“不”。這說明人民檢察院必須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故選C。小結6-5 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性質和組織體系國家司法機關基本職權及其作用行使職權的含義和要求作用人民檢察院性質和組織體系職權及其作用行使職權的要求法徽與檢徽人民法院 法徽 法徽既是人民法院的標志,也是法官的身份標志,體現著法官應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審判權,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深刻喻義。法徽的基本圖案由麥穗、齒輪、華表、天平構成,其中天平寓意公平和公正。法徽與檢徽 檢徽全稱為“檢察官徽章”,基本圖案由盾牌、五顆五角星、長城和橄欖枝圖形構成。盾牌和五角星象征著司法機關在國家法治建設中擔負著法律保障等重要職責;長城象征著中國,充分體現了司法機關的國家屬性,也象征著國家對司法工作順利開展的堅強保障力;橄欖枝代表著和諧,象征司法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檢察院 檢徽思考:有的同學認為:公安機關是司法機關。 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首先,司法機關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在我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其次,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再次,由于公安機關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因此,公安機關的性質具有雙重性,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公安機關屬于行政機關;在擔負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時,公安機關又屬于司法機關。司法活動是否應該受到輿論的影響(拓展空間 P94) 近年來,一些犯罪分子因媒體曝光被繩之以法。有人認為,司法活動應當受到輿論監督,傾聽人民的聲音并回應民意。但是,也有人認為,有些報道過于渲染犯罪情節,有的隨意發表有傾向性的定罪意見,干擾公正審判。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司法活動是否應該受到輿論影響?司法活動是否應該受到輿論的影響(拓展空間 P94) 司法公正與社會輿論監督是現代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要求。司法活動向新聞媒法律體公開,接受社會輿論監督,是司法公正的標志之一。但社會輿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促進司法公正,也可以阻礙司法公正。作為司法人員,要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正獨立行使自己的職權;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對法律忠誠,能夠抵御外界干擾。同時,要做到公開透明,與社會輿論良性互動,確保司法公正。網絡輿論干擾司法公正的危害 第一,網絡輿論對司法獨立權的干預。一些媒體言論過于強權,或以真理自居,或煽動輿論,超越了網絡輿論監督的合理界限,先入為主形成一種無形的輿論壓力,使法官在自己的判斷和公眾的意見之間徘徊,嚴重破壞了司法公正獨立。第二,網絡輿論對當事人基本人權的侵犯。最典型的是“人肉搜索”,網民作為一股強大的輿論力量對與案件無關的當事人私人信息與生活公開披露或惡意曝光,嚴重地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第三,網絡輿論損害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司法活動關鍵要重事實、重證據、重程序,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但現實中,一些網絡媒體在報道新聞時往往為了追求時效性和轟動性,在表達某種認識和見解時,缺乏事實基礎、程序性制約、技術性證明手段,這很可能導致法院裁判與網絡輿論的結論不同。一旦出現與司法的認識錯位,網絡輿論便會推定裁判不公,對審判機關隨意貶損,甚至丑化法院隊伍的整體形象。在輿論的重壓下,有些法院被迫做出符合“民意”的審判,這也弱化了司法權威,降低了法律的威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5國家司法機關.pptx 匹諾曹女子承受不了丈夫失蹤社會輿論最后選擇帶兒子跳海!.mp4 海南昌江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公開開庭涉案信息上億條看看新聞.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