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的秘笈是理解加落實! 班級: 姓名: 學號:第八課第二框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編制: 編號: 使用時間:09.5.7【學習目標】1、了解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2、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3、評述國家之間合作、競爭與沖突的實例,印證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說明我國在國際關系中必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學習過程】學 習 內 容一、國家交往剪影二、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1.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表現形式:(1)國際關系的含義:國際關系是指 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的關系。(2)國際關系的內容: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 等。(3)國際關系的形式: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多樣的, 是其基本形式。2.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1)國際關系的變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 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3) 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 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 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 的根源。(5)要求:①國際社會需要協調 的利益,處理好國家間的矛盾,促進國際關系的 。②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 為由,侵犯別國 ,干涉別國 。三、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1.原因:我國是 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 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 ,具有 、 。2.我國國家利益主要包括: ,如國家的統一、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如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鞏固; ,如我國資源利用的效益、經濟活動的利益和國家物質基礎的增強等。 維護這些方面的利益是我國對外關系的主要目的。3、要求: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 的國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 利益。 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中日關系的發展歷程2001年以來,小泉 首相每年執意參拜靖國神社,使中日關系進入“冰凍狀態”;2006年10月8日安倍晉三訪華。被稱為“破冰之旅”;2007年4月10日至13日,溫家寶總理在時隔7年之后首次訪問日本,此行稱為“融冰之旅”;2007年12月27日福田康夫訪華。此行因此被譽為“迎春之旅”;2008年5月6日胡錦濤訪日,取得積極的成果,此行稱為“暖春之旅”。(1)中日關系的變化體現了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2)兩國既沖突又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中日兩國既有“冰點”又有“春意”說明兩國存在什么樣的利益關系?(4)在國際關系史上有一句丘吉爾的經典名言:“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合作探究2:對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鄧小平還有許多精辟的論斷:課本P96(1)從鄧小平的論述中,你對如何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這一問題得到什么啟示?(2)我們公民(及中學生)為維護我國國家利益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鞏固練習】1、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日本福岡舉行,這是三國首次單獨舉行領導人會議。會議發表的(三國伙伴關系聯合聲明)標志著中日韓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三國重視相互關系的發展表明A.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B.三國地緣相近、根本利益一致C.中日韓三國是亞洲最重要的國家 D.三國都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東段界樁揭幕儀式”,這標志著中俄長達四千三百多公里的邊界線將全部確定。據此回答2-3題。2、中俄雙方就黑瞎子島歸屬問題,進行了長達40余年的談判。期間也發生過不少沖突,但我國始終沒有放棄對黑瞎子島的主權要求。這表明A.中俄兩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維護我國的獨立和和主權,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C.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D.平等互利是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3、經過40余年4輪艱苦談判,中國終于擁有了中俄最后一部分有爭議的邊界土地——大約一半的黑瞎子島的主權。這說明A.國家間的摩擦主要是由領土爭端引起的B.國際關系的表現形式由對抗轉化為合作C.中俄兩國之間沒有利益沖突D.我國積極尋求與其它國家的利益共同點,通過協商談判妥善解決與其它國家的分歧4、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回顧30年的發展歷程,中美之間不乏摩擦和沖突,但是兩國的利益匯合點不斷增多,已經成為“利益相關者”。中美關系的發展體現了A.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 B.各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C.世界政治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 D.國家間聯盟的趨勢在加強5、2008年國際社會熱點不斷: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二十國集團峰會取得積極成果、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有關決議打擊索馬里海盜等。當今世界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我國正確處理面臨的各種國際問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必須A.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B.根據各國的國家性質執行不同的對外政策C.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聯合國的各種活動D.正確處理好大國關系,維護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6、新華網日內瓦5月4日電(記者楊伶)世界衛生組織4日晚確認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有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1085例,其中死亡病例26例。防控豬流感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各國紛紛表示將攜手應對這一全球性災難。這表明①各國共同面臨的緊迫問題凸顯了國際合作的必要性②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成為威脅各國安全的主要因素③消除非傳統安全威脅可根據情況采用國家與國際組織合作的模式④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是多邊外交的基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2008年10月1 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宣布,由于美朝在朝鮮核設施驗證問題上達成協議,美國決定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除名。請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美朝雙方為什么能夠達成協議?【學習反思】1.含義、內容、形式國際關系 2、決定因素:國家利益3.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生活探究】2005年,由于小泉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等原因,致使中日兩國首腦互訪機制中斷,中日關系陷入僵局;2006年,安倍晉三展開“破冰之旅”,打開中日政治 ( http: / / www. / )僵局;2007年,溫家寶總理訪日的“融冰之旅”和福田康夫訪華的“迎春之旅”實現了兩國領導人互訪;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日的“暖春之旅”使中日關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辨題:國家之間的關系取決于兩國領導人的互訪 .第八課第二框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參考答案合作探究1(1)基本形式:競爭、合作、沖突。(2)中日兩國的國家利益。(3)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別乃至對立。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際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各國的國家性質與利益追求不同,執行的對外政策不同,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中日之間在一定領域存在共同利益(如:政治方面:共同維護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推進東亞區域合作進程,致力于亞洲的振興;經濟方面:中國已經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日本則已成為中國實際上的最大外資來源國;其它方面:科教文衛體事業的交流與合作;攻克世界難題;避免全球性災難等),因而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合作,因而取得積極成果;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則對雙方的利益都有損害。(4)應該辯證地看待這一觀點: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任何國家都不能以維護本國利益為理由而損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和其他國家合理的國家利益,不能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合作探究2(1)①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必須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始終把我國的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抵制外國干涉我國的內政,這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不容討論。②為增強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能力,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在維護我國自身利益的同時,又要尊重他國合理的國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2)①要樹立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學習,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③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④認真履行維護國家利益政治義務,必須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進行斗爭。【鞏固練習】1、A 2、B 3、D 4、A 5、A 6、C7、(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美朝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關系,因而能夠達成協議。(2)美朝雙方達成協議,有利于維護雙方各自的國家利益,有利于東亞地區乃至亞洲地區的穩定與繁榮,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于和諧世界的構建。【生活探究】(1)國家之間的關系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可能使國家間發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沖突。國家力量也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5分)(2)國家領導人之間的互訪,增加了兩國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協調國家間的利益,處理好國家間的矛盾,有利于促進國家之間關系的健康發展。(5分)但認為國家之間的 關系取決于兩國領導人的互訪是片面的。(1分)PAGE1高一政治新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