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政治基礎知識提要(福建省泉州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政治基礎知識提要(福建省泉州市)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高考政治基礎知識提要
第一課 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 重點知識
1. 什么是世界觀? 關系:
什么是方法論?
2. 什么是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注意:哲學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都是科學的嗎?
3. 世界物質性原理:(P11)
4. 什么是物質?(P11)
☆ 什么是意識?(P12)(請列舉……)
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原因有那些?(P18)
(即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
5.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P25)
(1)
(2)
(意識能動作用表現:①P16不僅能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②還突出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 ,反之 )
方法論:①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②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P23)
(注意把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P24-25)
6. 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原理+方法論
為什么必須堅持一
切從實際出發? 意義:

反對

7.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講,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最重要的是:
(P30)
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是
8.我國的國情怎樣?(P31)
為什么我們必須立足于國情、了解國情?①原理+
②意義(P30)
9. 哲學的基本問題
其中 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個方面回答得不同,就形成了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10.青年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應從哪幾個方面來努力?
------------------------------------------------------(四點)
二、易錯處
1.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P28)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 ,它人類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 性。(P11)
3.人們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P6)
(人們改造自然物活動的基礎是 。)
4.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是(P7)
5.什么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P21)

第二課 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

一、 重點知識:
a. 普遍性(把握其表現P44-45)
1.什么是聯系? 特性 b. 客觀性(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
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P46)。
c. 有條件性(注意理解P44)
d 多樣性
方法論(P47):堅持 觀察、處理問題,認識、把握事物的 就必須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
2.什么是因果聯系?(P48)
怎樣判斷?① ②
方法論意義(P49—50)a. b.

區別 a.在同一事物中,二者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b.二者地 ①什么時候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3.整體和部分 位功能 ②什么時候整體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不同: ③什么時候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當心辨析題)
聯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
②二者相互影響
方法論:a. b.
(注意把握其相應的原理)
4.什么是運動?
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方法論(補充):在運動中把握事物,不能靜止地看問題,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5.運動和靜止的關系(P60):
6.發展的含義及實質
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是
(注意把握幾種錯誤的判斷標準P62-63)
a.
方法論: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b.
c.
(注意發展與創新的關系P67-當心辨析題)
注意:聯系與發展的關系(P56)
由于事物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事物的運動,引起了事物的變化,推動著事物的發展。
8. 什么是規律?
(尤其要學會判斷是否規律—是否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a.
怎樣理解規律的 b.
客觀性?(P73-74) c.
人和規律的關系(原理):a.人不能創造、改變、消滅規律,也不能違抗規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
b. 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能認識、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8.什么是實事求是?
① 原理
為什么要堅持實事求是? ② 地位
③ 意義 (P76)
什么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為什么是統一的?
(1)兩者都是為了使主觀符合客觀,思想符合實際,做到按規律辦事。
(2)兩個只有(P76)

二、 易錯處:
1.聯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2.物質的唯一特性 ;物質的根本屬性 。
社會運動的主體 ;認識運動的主體 。
3.實事求是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體現了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體現了現象和本質的統一;并與解放思想相統一。

第三課 堅持矛盾分析方法
一、重點知識:
1、矛盾: 。怎樣理解矛盾: 對立
統一
應用①“要自由,不要紀律”對嗎?為什么?P85


2、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原理: ① 方法論 ①
② ②
3、矛盾的特殊性
a.
表現: b.
(P93) c.
a.含義:
為什么必須具體 b.原理:
問題具體分析 c.
d.
e.防止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a. a’.
(辯證統一的) b. b’.
a.利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
b.利于我們學會正確的工作方法: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
方法論意義 由普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
c.和各國革命建設相結合原則,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5、什么是主、次矛盾?

兩者關系 方法論


6、什么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兩者關系 是對立統一的 方法論 看問題既
相互排斥、依賴、轉化 又要善于分清
事物的性質主要由 所規定。
7、什么是兩點論、重點論?關系怎樣?P110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當心辨析題)
8、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其方法具有哪些? (P110)
二、易錯題
1、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這種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
是P80 (即聯系與矛盾的關系)
2、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是P91
3、哪些詞語體現抓主要矛盾原理?P104
哪些詞語體現矛盾特殊性原理?P94、P96、P97
哪些體現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P108-109
6、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 決定的。

第四課 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趨勢
一、重點知識
a. a.重視
1. 內外因及其 b(把握內因為何是根據P116)方法論
辯證關系 c. b.不忽視
d.
a.
2. 什么是量變 什么是質變 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
b.
a. a'
量變、質變 b. 方法論 b'
的辯證關系 c. c'
(著重把握為什么)
忽視量的積累,急于求成 ①注重點滴積累
防止錯誤傾向 啟示
忽視質的飛躍,貽誤時機 ②防微杜漸

3.為什么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為什么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及新事物發展的途徑是什么?
(P134)
方法論 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要準備走曲折的路。
a.
4.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表現 b.
c.
根本分歧?
三、易錯點
(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普遍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
(2) 內因決定事物的性質、發展方向;(P116)
外因對事物發展所起作用表現在:(P117)
(3)在量變階段,事物的性質有無發生改變?
(4)質變和發展的關系?(P125)
(5)發展的含義、實質、原因、狀態、趨勢及途徑。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一.重點知識
1.人區別于物的特點是 ,它又叫
包括哪三個方面
2.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怎么樣?)
A.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 ,從 。
尊重客觀規律是 基礎和前提。
P8也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前提。
B.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不斷積累 。(如端正主觀動
機、 等)
3.認識的根本任務極其原因
A.認識的根本任務是 。


① 。
B.原因: ② 。
③ 。

4.現象和本質的關系:(P10-11)
現象是 ;能為人的
A.區別:
本質是 ;只能由人的

B.聯系:二者是統一的,本質離不開現象,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現象離不開
本質,現象是本質的現象。
5.關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認識的兩個階段)
(1)區別:A、含義:感性認識是 ,是認識的低級階段。
理性認識是 ,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B、如果兩者都正確,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
(2)聯系: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但不能講來源,二者都來源于實踐),
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和必經階段,是整個認識的起點,堅持理
性認識依賴感性認識,就在認識中堅持 論;感性認識有待
于發展到理性認識,堅持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就在認識
中堅持了 法。
6.真理是 。
科學理論 。
*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 因而對于人們
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P13

7.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即 。
A前提:
實現這一飛躍必須具備的條件: B關鍵:P17

8.認識是要不斷發展的:P19
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
因此,就對整個世界的認識而言,人的認識運動沒有也不可能結束,人們應當


9.正確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
A.注意比較分析和綜合的概念、作用和要注意的問題
B.核心方法是
C.進行合理想象的要求、作用 ;
創造性思維的要求
(注意:它的一個表現是敢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是否就是打破常規)
創造性思維的作用: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D、怎樣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1)善于發現問題。
(2)要敢于超越。
(3)務必積累知識,把握已知規律。
(4)要正確對待靈感和頓悟。
(5)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二.易錯點
1.認識的根本任務
認識的目的
2.理性認識、真理、科學理論都是正確的認識嗎?
3.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
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前提 &, nbsp; ,關鍵
4、明確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的邏輯思維過程,需要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這是由 所決定的。P27

第六課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一、重點知識:
1、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A.社會存在是 主要是指:
社會意識是 。
B.二者的辯證關系:
第一: a’
b’
第二: 。 a’先進、科學的
b’反之
2、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
①價值觀是指

②作用:A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
B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就不同。
C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3、什么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
①A符合 。
B符合 。
(即最高標準)
②我國現階段衡量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是P45
“ ”是判斷我國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的標準。P46
(兩者即具體標準)
4、關于集體主義:
①含義
②內容
③集體主義為什么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a
b
c 它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
④堅持集體主義應注意幾個問題:(略)
⑤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怎樣?P51
a.本質上是一致的。二者是辨證統一關系。
b
c
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為什么?
a
b
c
⑦怎樣才能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P56
a總的要求
b正確處理
① ② ③
c要 。
d要 。
二、易錯點: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 為核心,以 為原則P37
2、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P38
3、小團體主義的實質是
4、個人主義是 的思想體系。

第七課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
一、重點知識:
1、人的屬性包括 和 。
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是 。
原因是:a
b
2、“人性自私論”之所以錯誤:
(四點)
3、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是什么?P70-71
a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b個人活動 (兩種情形)
c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發展的 (包括:社會環境、規律等)

4、個人與社會的關系:P72
a是辨證統一關系。
b一方面,兩者相互區別,不能等同。 是根本,起著決定作用。
c另一方面,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5、人生真正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①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必須通過個人與社會、與他人之間的雙重關系,才能得到正確的說明。人生價值包括 和 。
②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
A、從人生價值兩個方面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關系來說,只有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才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保障。
B、從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關系來說,只有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者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
C、從在實際社會生活中怎樣衡量人生價值來,只有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才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志。
③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歸根本到底是
和 這兩種形式。
(在一定條件下,精神貢獻可轉化為物質貢獻)

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P77-80
A、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
a ;b
B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a (個人素質包括哪些)b c
⑤反對拜金主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P83
a承認
b看到
c更應看到
⑥反對享樂主義,其危害:a
b
c

6、崇高理想對社會、對人生有何巨大作用?P87-88
a
b
c
7、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關系:P92-94
a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b
c
8、理想和現實的辯證關系:P95
a
b
二、易錯點:
1、把社會理想和職業理想轉化為現實,從主觀方面講特別需要 P96
這也是由我國 決定的。
3、我們的最高理想是 ;現階段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P92

第八課自覺投身社會實踐
一、重點知識
a.含義: 活動。
①是指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與 有根本的區別
②是指實踐是人們變革 的活動,必然引起
的變化,不是純主觀的 活動。
1、關于實踐 b.基本特征:① 。
② 。
③ 。
c.基本形式有① ② ③
2、為什么說: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P107
a.生產實踐決定 。
b.生產實踐決定 。
c.生產實踐是 。
(因此,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3、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a.實踐對認識 ①實踐是 。 (1)認識是
有決定作用 (2)認識是
②實踐是 。 (1)
(2)
③實踐是 。
④實踐是 。(理解為什么)
b.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人對實踐有指導作用,反之,阻礙作用。
4、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其創造作用主要表現為:
①人民群眾是 創造者,因而從 。
②人民群眾是 創造者,從而 。
③人民群眾是 的決定力量,在 。

方法論 ①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應做到 )
②堅持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5、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關系?P127
①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②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 。
③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 。
④通過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又能 。
二、易錯點
1、堅持實踐的 性,也就在實踐問題上堅持了唯物主義。
2、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 。
實踐的基本形式≠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3、所謂改造主觀世界,主要是指 。在改造主觀世界中 的改造處于核心地位, P125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統一的,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4、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人們獲取知識有兩種途徑:可以通過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
5、認識的根本任務是
認識的最終目的是
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觀點是 。P115
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 。P38
7、無論是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社會實踐。
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附一:哲學原理分類
一、唯物論部分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P11
2、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P7
3、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P25
4、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P18-20
二、辯證法部分
1、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P46-47
2、把握事物因果聯系的重要性。P49-50
3、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P54-55
4、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5、規律的客觀性原理。
6、矛盾的對立統一原理及方法論。P82
7、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P87-88
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論。P93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P98-99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P102-105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及方法論。P107-108
12、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P109-110
13、內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及方法論。P118
14、量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及方法論。P127-129
15、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原理。P134
16、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P137-138
三、認識論部分
1、如何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P7-9(其中將客觀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納入唯物論)
2、現象與本質的關系。P10-11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P10-11
4、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完成。P10-15
5、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要求、作用P30-31及怎樣培養(補充)。
6、實踐的基本特征。P104-105
7、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P110-114

四、人生觀和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P36-38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P41-42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P51
4、集體主義為什么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P50-52
5、為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P53-55
6、怎樣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P57-59
7、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P70-71
8、人生價值包含哪兩方面,為什么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P74-75
9、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P77-80
10、樹立正確的金錢觀。P82-83
11、崇高理想的作用。P87-88
12、理想與現實的關系。P95-98
13、人民群眾的作用及方法論。P115-119
14、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關系。P127

附二:關于哲學中“怎么樣”問題的解題思考

1、怎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1)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2) 從整體上把握實際。
(3) 全面地把握實際。
(4) 在變化發展中把握實際。
(5) 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主觀主義。

2、怎樣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 聯系具有普遍性: 內部聯系
外部聯系(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
(2) 聯系具有客觀性,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3) 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具體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利用有利的聯系,克服和避免不利的聯系。
(4) 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辦事情既要從整體著眼,又要搞好局部。
(5) 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從而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怎樣才能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1) 首先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違背規律。
(2) 其次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4、怎樣做到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哲上P76,從兩者概念入手)
5、怎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 哲上P64—67三點
(2) 看有無體現事物發展的原因:即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3) 看有無體現事物發展的狀態:即事物的變化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4) 看有無體現事物發展的途徑:即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6、怎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可以從矛盾特殊性的三個方面的表現入手。(哲上P93)
(2) 也可以參照“怎樣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解法。
7、怎樣堅持用矛盾分析法來分析問題?(哲上P110)
8、怎樣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哲上P137—138)
9、怎樣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哲上P37)
10、怎樣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哲下P7-9)
11、怎樣完成認識的根本任務?(即怎樣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哲下P15)
12、怎樣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1)善于發現問題。
(2)要敢于超越。
(3)務必積累知識,把握已知規律。
(4)要正確對待靈感和頓悟。
(5)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13、怎樣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哲下P57-59)
14、怎樣實現人生價值?(主客觀條件---哲下P78—80)
15、怎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 認識、學習、掌握理論。
(2) 回到實踐中指導實踐,并且不斷地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完善。
(3) 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伊宁县| 巴彦淖尔市| 方城县| 安陆市| 新源县| 海盐县| 玉环县| 栾川县| 鄂托克前旗| 漠河县| 长子县| 密云县| 南汇区| 兴山县| 垣曲县| 旬邑县| 泉州市| 永仁县| 抚宁县| 邯郸县| 通化县| 宝清县| 高唐县| 胶州市| 宁津县| 荔浦县| 垫江县| 雅安市| 京山县| 衢州市| 平顺县| 修文县| 广宗县| 祥云县| 班玛县| 阜新市| 全椒县| 云梦县| 吉隆县| 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