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9年最有可能考的熱點試題大集結( 二)就業問題【熱點闡釋】1.努力擴大就業:①現狀:人口多、壓力大,將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②內涵:就是使社會就業更加充分。 2.努力擴大就業理論依據 ⑴經濟學依據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因此要“完善市場就業機制”。 ②市場經濟平等性和開放性要求,必須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實現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 ③市場自身有其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宏觀調控,以引導勞動者充分就業。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這就需要就業和社會保障,提高人民生活。 ⑤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的基本權利,需要國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來維護權利的實現。 ⑥是維護社會公平的要求,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有利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⑵哲學依據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實踐的主體,關注民生、就業問題,以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物質決定意識,努力擴大就業的決策就是從我國實際出發的。 ③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發展的,需要國家通過一系列就業政策,維護并促進社會發展。 ④部分影響整體,甚至對整體起決定作用,因此要重視就業問題,積極促進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⑤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就業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所創造的良好環境。 ⑶政治學依據 ①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因此要關注民生、擴大就業。 ②由中共的領導地位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擴大就業也是中共性質的要求。 ③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依法享有就業等經濟權利。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個勞動者平等的享有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國家有義務保障公民勞動和就業權利的實現。 ⑤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生活保障體系,有利于維護人民利益、維護社會公平。 3.怎樣擴大就業. ⑴經濟學觀點 根本措施是立足于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①黨和政府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勞動者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②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加強對就業的引導。 ③多渠道開辟就業門路。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要積極開發社區服務業和旅游業的就業崗位,還要積極發展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二是調整所有制結構,鼓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個體、私營、外商投資、股份合作等多種所有制經濟;三是調整企業結構,發展有市場需求的中小企業,繼續發展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四是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需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企業;五是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和就業方式變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通過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實現就業,并通過發展勞務派遣、就業基地等組織形式為靈活就業提供服務和幫助;六是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對內鼓勵跨地區勞務協作,對外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對外勞務輸出,努力開拓國際勞務市場。④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從法律上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⑤ 改進就業服務和再就業培訓。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⑵哲學觀點 ①堅持規律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的統一,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國家和勞動者要做出不懈努力。 ②矛盾是普遍的,黨和國家直面就業矛盾,并積極尋求矛盾的解決。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就業援助制度等就是針對不同的群眾采取的政策。 ④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性,各種就業與保障政策,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社會的發展。 ⑤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⑶政治學觀點 ①堅持中共的領導,加強中共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思想、政治和組織領導。 ②國家機關要積極履行經濟建設職能、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努力擴大就業。 ③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解決就業和生活問題。 ④中共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遵循規律自覺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4.擴大就業的意義。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就業是民生之本,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有利于維護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有利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構建和諧社會。【典型試題】1.閱讀下列表格和材料,然后回答問題。表一 近5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單位:萬人)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340 408 495 559 611注: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大約在900萬個左右,每年新增就業人員約1000萬左右,2008年還有150萬大學生畢業生等待就業。表二 我國2008年的人才供需對比碩士生及其以上 本科畢業生 大專畢業生用人單位的需要情況 19% 47% 35%勞動力的供給情況 17% 67% 26%注:按照目前我國的統計標準,大專畢業生及其以上的視為人才。表三 對3000名2008年畢業大學生的就業意向調查情況首選地 沿海發達地方 中部城市 西部和北部地區74.8% 25.2% 2%首選單位 傳統的白領 傳統的藍領 新興71% 27% 2%注:我國每年大約有大專以下的農村富余勞動力1.7-2.1億人。材料:2009年1月7日,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會議研究確定了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7項措施。(一)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三)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四)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五)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1)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國就業狀況的哪些特點? (6分)(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觀點,結合上述表格和材料談談應如何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8分)【答案】 1. (1)特點:① 從表一得出,總體就業形勢嚴峻,總供給大于總需求。②從表二得出,勞動力供需結構失衡。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太多,但大學生的就業空間卻很大。本科畢業生的供給過多,專科生的供給不足。③從表三得出,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需要轉變。(2)①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要樹立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利益。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應該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學的、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推動作用。政府應加大對勞動者就業觀念更新的培訓力度。③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勞動者個人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勞動者個人應該更新就業觀念,樹立職業平等觀、競爭就業觀及多種方式就業觀念。④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條件,職業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艱苦奮斗。大學生可以到城鄉基層就業和積極自主創業。2.閱讀下面兩則招聘啟事,回答有關問題( http: / / www. / )(1)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愿意到哪家店工作?為什么?(3分)(2)從這兩則招聘啟事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勞動者就業的方式是什么?作為未來的勞動者,你應作好哪些準備?(5分)【答案】2.(1)答案一:選擇A店:沒有競爭,收入穩定,無風險,工作無壓力,比較舒適;答案二:選擇B店:多勞多得,有競爭性,能鍛煉人,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兩種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給分)。(3分)(2)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作為未來的勞動者應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自主擇業、競爭就業的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5分)3. 40.(17分)材料: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國家提倡大學生實,行自主創業,然后在創業中出現"100人創業,95人死掉或受傷,只少數人可以搖搖晃晃地走過去”是大學生創業的真實寫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學生創業廣受爭議.對大學生而言,自主創業的進取精神令人欽佩,即使失敗,這段經歷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大學生在創業時,要有足夠的“杭擊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準備;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忽略了書本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好高鶩遠,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拋棄過去人們創業中的經驗,盲目求新、求異。或者一味地信賴于人們過去的經驗走不出傳統的圈子。因而出現創業不創新,創業難成功的局面。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1)運用唯物辨證法的發展觀分析,大學生創業為什么容易遭遇失敗和挫折?(8分)(2)請從創新觀的角度出發,提出大學生創業成功需要注意的問題。(9分)【答案】(l)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學生雖有較高的理論知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滿腔的熱情,然而存在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估計不足等弱點和缺陷。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義認識不足,支持不夠,導致大學生在創業中對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認識不足而失敗。(4分)②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積極做好量的積累。一些大學生好高鶩遠,眼高手低,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忽視量的積累,導致創業失利。(4分)2)①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書本知識,但同時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能完全相信書本知識和否定傳統的經驗,盲目求新、求異。(4分)②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敢 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大學生在創 業的過程中要能夾波過去人們創業中的傳統思維,根據實際情況的交化,尋找新的思路,開發新的境界。4. 材料一:2008年11月13日上午,在杭州火車站售票大廳前的廣場上,某報記者采訪了一群準備回家的農民工。記者:“過年還早呢,怎么回家了 ” 農民工:“工廠關門了,沒活干了。”記者:“怎么會沒活干呢 ” 農民工:“聽說是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記者:“為什么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會讓你們下崗 ” 農民工:……(1)請你用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幫助農民工回答記者最后的提問。(6分)材料二: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2008年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當前經濟形勢和2009年經濟工作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12月8日至10日。中央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全面深刻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對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進行周密部署。會議確定的相關經濟目標,要待國務院擬定《政府工作報告》并于2009年3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過后正式實施。(2)結合材料二,說明我們黨是如何執政的。(6分)材料三:“堅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中國信心”曾經讓我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和危機,也一定能夠讓中國經濟經受住“金融海嘯”的嚴峻考驗。(3)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談談為什么要增強“中國信心”。(4分)(4)金融危機對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次發展的機遇。請運用辯證法知識,任選兩個角度探討如何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實現轉“危”為“機”。(6分)【答案】4.(1)①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2分)②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性金融風暴,中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沖擊。(2分)③少數企業受此影響而倒閉,導致工人下崗。(2分)(2)①黨堅持科學執政。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周密部署。(2分)②黨堅持民主執政。中央政治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2分)③黨堅持依法執政。會議確定的相關經濟目標要通過法定程序后才正式實施。(2分)(3)①文化能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1分)②增強“中國信心”能夠使中國人民在困難和危機面前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1分)⑧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1分)④提升中華民族戰勝困難和危機的勇氣和信心。(1分)(考生若從文化生活其它角度回答,如:“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提高我國的綜舍國力”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4)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們在“危機”面前要充滿信心,同時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困難,實現轉“危”為“機”。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條件下相互轉化。面對當前金融危機,我們要創造條件,促進從“危”向“機”的轉化。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我們要具體分析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影響,從我國的國情出發采取措施,促成“危”向“機”的轉化。④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促進事物發展。我們要立足實踐,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尋找解決“危機”的新思路,實現轉“危”為“機”。(考生只要回答其中2點即可,每點3分,共6分。)招聘啟事(一)晨光器材廠A店現招聘業務推銷員若干名,推銷健身器材。要求:思想品德好,身體健康,大專以上學歷,懂英語,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報酬:每天60元招聘啟事(二)晨光器材廠B店現招聘業務推銷員若干名,推銷健身器材。要求:思想品德好,身體健康,大專以上學歷,懂英語,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報酬:底薪,每天45元。另外每推銷一套健身器材,可提取10元作為酬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