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承擔社會責任一、填空:1、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定的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因擔任不同的社會角色必然負有相應的 。2、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 ,表現在社會生活的 。3、在社會生活中,權利與義務是 ,對責任的承擔就叫做負責。負責的基本內容包括對 負責、對 負責、對 負責。負責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 。4、責任是一個人 或不應該做的事,責任與人們 ,只會改變,不會消失。5、積極 , 服務他人 , ,不計個人得失是 的集中體現。6、良好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好的持久穩定的 ,良好的合作必然是 的合作。7、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合作,都需要公平。維護和實現 ,是社會主義國家的 ,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8、在相互沖突的在責任之間進行選擇時應考慮:哪個責任更為 更為 ;你是否擁有履行責任的 和 ;有無創造性的 或 解決相互沖突的責任問題。9、公平的合作要求人們在合作中合理分配 ,意味著每個人在合作中得到他應得的利益,并承擔他應分擔的 。取得多于應得的 , 或承擔少于應承擔的責任 , 都是不公平的。10、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公平實現的 和 不同,當前,我們應當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既量力而為,大力促進 ;又量力而行,根據實際可能切實維護社會公平。11、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12、留心生活,觀察社會, 和 的現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常通過人們的 和 表現出來。13、正義制度是建立在廣大社會成員 基礎上的,是社會良性運行的。制度的正義包括 的正義, 的正義和 的正義。14、正義就是公平、公正、正直、合理等,泛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觀點、行為以至事業、關系、制度等。包括 、機會公平、 分配公平與 。15、 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法制建設必須從 開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 。16、當前,我國制度制約機制正在形成,如 、 審計制度 、 聽證制度 、 等制度的實施是為了保障法律的 和17、程序制約主要體現在法定的 、 和 等方面。18、 是反映民情、 、 的重要監督形式。19、制約公共權力的三把鎖是 、 、 。二、簡答:1、什么是責任?2、回報、代價與責任的關系是怎樣的?3、承擔責任有什么積極意義?4、不承擔責任有什么后果?(消極意義。)5、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6、作為青少年,做一個負責的公民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學生的責任有哪些?)7、什么是公平?8、公平合作有什么作用?9、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10、什么是正義的行為?什么是非正義的行為?11、為什么社會需要正義?(正義的作用)1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是什么?13、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4、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首要要求是什么 (或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15、人民與政府的關系是怎樣的?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是什么?16、作為中學生,在依法治國中,如何行動起來,做一個護法的小使者?17、我們如何行使監督權?(行使監督權的有效方法)答 案:一、填空:1、 社會角色 、 責任 。 2、 相互承諾 、 方方面面 。3、統一的 、 自己 、 他人 、社會 。 基本要求 。4、 應該做的事 、 終身相隨 。5、 履行責任 、 奉獻社會 。 社會責任感 。6、合作體系 。 公平。 7、社會公平、 責任 。8、緊迫 、 重要 ;能力 、 條件 ; 途徑 、 辦法 。9、 利益與責任 、 責任 。利益 。 10、方式 、 手段 、社會公平 。11、 社會保險 。 12、 正義 、 非正義 。 情感 、 行為。13、共同利益 。基本條件 。矯正 、 分配 、 程序 。14、權利公平 、 司法公正。15、 有法可依 、 立法 、人民群眾 。 依憲治國 。16、 行政許可制度 、 人民陪審員制度 。 有效實施 、 司法公正。17、 順序 、 方式 、 手續 。18、 輿論監督 、 伸張正義 、維護法治 的重要監督形式。19、 監督制約 、 制度制約 、 程序制約 。二、簡答:1、什么是責任?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應承擔的任務、職責、使命以及人承擔自己所選擇行為的后果。2、回報、代價與責任的關系是怎樣的?(1)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每個人在受惠于他人、受惠于社會的同時,也承擔著對他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應負的責任。(2)承擔責任是在履行義務,必然會有相應的付出,往往也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3)既少付出代價,又盡到責任,還獲得合理的回報,是最理想的狀態。(4)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即使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即使沒有任何回報,也要負責任。3、承擔責任有什么積極意義?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對責任的承擔叫負責。(1)、履行責任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種盡責和勝任和滿足。(2)、使他人獲得安全感,得到有效合作和幫助。(3)、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和進步。4、不承擔責任有什么后果?(消極意義。)(1)、從社會來說,導致效率低下,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信任,影響社會進步。(2)、從個人來說,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受到別人的譴責,甚至受到法律的懲罰。5、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1)從小培養責任感;(2)、該做的事一定做,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3)、要學會在相互沖突的在責任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4)、不僅要勇于承擔責任,還要敢于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6、作為青少年,做一個負責的公民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學生的責任有哪些?)(1)、認真學習、完成義務教育、健康成長的責任;(2)、孝敬父母、尊重老師的責任;(3)、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的責任;(4)、忠誠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7、什么是公平?公平是指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生存、發展的權利和機會;公平總是相對的,是相對于某種規則或某種不公平狀況而言的,公平并不是否認差別,更不是平均主義。8、公平合作有什么作用?公平合作,有利于個人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1) 公平合作, 能使合作者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 有利于個人的進步與發展;(2)公平合作, 有利于創造良好的條件, 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3)公平合作能夠滿足人們的合理期望,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9、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1)我們要理智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公平,社會公平要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2)公平總是相對的,任何社會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3)公平的實現需要條件,我國正積極地創造條件,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4)當不公平現象發生時,應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合法解決途徑,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5)對于某些所謂“不公平”現象,要理性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態。(6)不公平畢竟是個別領域的個別現象,公平是社會的主流和發展方向。10、什么是正義的行為?什么是非正義的行為?一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促進社會進步的行為 , 都是正義的行為;一切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11、為什么社會需要正義?(正義的作用)(1)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通過人們的情感和行為表現出來,社會需要正義的情感和行為。(2)社會需要正義制度。①正義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穩定與和諧的支撐和保證,有了正義制度,才能保證處于社會不利地位的人得到社會的關愛,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構建和諧社會。②正義制度是實現正常競爭與合作的支撐和保證。1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是什么?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3、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要懂得正義的基本要求,學會做有正義感的人。①正義的首要要求是不傷害他人。故意傷害他人的身體甚至生命是最嚴重的不正義。②不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其他基本權利。(2)自覺遵守社會制度規則和程序 ,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3)當非正義行為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斗爭。發生在別人身上時,見義勇為,伸張正義。我們還要維護集體、國家和民族的正義。14、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首要要求是什么 (或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四個環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有法可依,指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中心環節.它要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依法辦事。(3)執法必嚴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它要求執法機關及執法人員在執法時,必須嚴格、嚴肅,做到認真準確,不徇私情;不枉不縱。(4)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指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15、人民與政府的關系是怎樣的?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是什么?人民群眾的生活與政府息息相關。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他們的一切權利都是人民賦予的,他們必須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接受人民的監督。有了人民的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會更加努力的工作,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防治腐敗,有利于法律的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16、作為中學生,在依法治國中,如何行動起來,做一個護法的小使者?(1) 認真學法,自覺守法,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2)逐步學會合理使用監督權。(3)維護法律的尊嚴,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做到智斗巧斗,保護好自己。17、我們如何行使監督權?(行使監督權的有效方法)(1)發現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可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如通過正當的途徑提出投訴、舉報。但是不得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2)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可以采取①向人民代表反映情況,表達自己的建議和要求;②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③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面談、打電話.發電子郵件。以上行為應該且必須是合法的。不能采用聚眾鬧事、貼大字報等非法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