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設計1.教學內容《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的第三框題。教材從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切入,呈現問題,引出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和在砥礫自我中走向成功三個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融入到社會生活和實踐的主題中,引導學生認識: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擁有幸福人生,而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所以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還需要一定的主觀條件,所以必須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在砥礪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2.學生分析一方面,在我國現階段,正在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這過程中涌現了大批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特點的先進模范人物,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邊人、身邊事,為本課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社會基礎;同時,學生通過對《生活與哲學》的學習,初步掌握了唯物論、辯證法的科學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初步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為本課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所面對的教學客體是90年代出世的獨生子女,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家庭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然而社會中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在學生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這些思想與本課內容所倡導的無私奉獻必然產生沖突,給三維目標的落實帶來一定的困難。3.設計思想1.教育理念: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2.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中,為實踐新的課改理念和貫徹課程標準規定的“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教學過程中,教師從生活、實踐出發,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導,通過情景導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恰當運用指導—自學、討論—交流、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生活。培養學生把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理論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和諧發展。4.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明確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準備和課堂活動,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側重學生主體的參與與體驗過程,讓學生從過程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起在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覺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5.教學重點和難點正確理解和把握“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既是重點,也是難點。(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是本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只有體會到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會擁有幸福人生,從而才能進一步領悟到: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必須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人生價值的實現還需要一定的主觀條件,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教學中講清該問題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也能從理論和思想上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因此,該問題是本課的重點。(2)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錯誤的價值取向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給三維目標的落實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該問題也是是本課的難點。6.教學過程課題: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2006人物》影片、印發頒獎典禮實錄材料<見附錄>,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學生觀看《感動中國2006人物》影片、思考頒獎典禮實錄材料的問題。2.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情景導入 播放《感動中國2006人物》影片剪輯《華益慰:愛人、知人、醫乃仁術》, 并提出問題:根據視頻內容和印發的材料談談華醫生工作中的哪件事或哪句話讓你感動,為什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得出結論從而引出課題。 1.觀賞影片,思考、交流、討論。2.學生回答問題:如為了給病人省錢寧愿站九個多小時給病人做手術;“我是用心在給人看病,用心在給人做手術”; “我熱愛醫學事業,首先要熱愛病人”…… 1.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為課堂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2.結合設疑、啟發引導學生,引出課題。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1.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2.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3.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 多媒體展示:設問1.結合視頻中華醫生的典型事例談談勞動對人的重要意義。設問2.結合課本103頁探究活動二第二問和漫畫思考,華醫生為什么強調對病人一定要尊重,要理解他們,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教師引導學生從“怎樣的生活才是快樂、充實的”的角度進行探究。設問3.結合課本知識討論為什么有些人雖然有優裕的物質生活,還是覺得不開心、不幸福,甚至認為生活沒有意義?--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關注在課堂討論中提出的新問題(或老師提出質疑),引導學生用辨證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1.學生在老師啟發、指導下進行交流、討論,積極回答設問1:華醫生通過治病救人為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學生在老師啟發、指導下感悟“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的價值觀);他在治病救人的工作(勞動)中彰顯和發揮了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2.學生分組開展合作學習,小組代表積極回答問題:漫畫中的人走不出自我的狹隘天地,只想著自己吃好、喝好、玩好,沒有親情、友情和愛心,不想奉獻他人和社會是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華醫生在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我是用心在給人看病,用心在給人做手術”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這樣的生活才是快樂、充實的,這樣的人生才意義、有價值。3.學生分組討論,積極思考,并大膽地提出質疑:是否所有有優裕的物質生活的人,都覺得不開心、不幸福,甚至認為生活沒有意義? 1.通過引入課題情境的再利用(設問1、2),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即: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歸納出“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的結論,并能結合實際說明,培養學生的哲學思維方法。2.通過課本探究活動和漫畫信息,引導學生將抽象的理論通俗化、直觀化,通過互動方式,從正反兩方面來啟發引導學生突破教材重點、化解難點,以實現教學目標。3.通過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在觀點的沖突與爭辯中進一步明確應該怎樣看待人生,應以怎樣的態度度過自己的一生,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再一次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1.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2.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1.播放《感動中國2006人物》影片剪輯《藍領工人孔祥瑞》,結合課前分發的材料提出問題:(1)孔祥瑞認為“這高級技師不完全憑他一個人的能力所達到的” 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2)孔祥瑞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結合現實生活的實例談談自己應如何處理與學校、家庭、同學之間的關系。2.老師在學生介紹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例并談感受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引導,特別是引導學生正確追求個性的發展。 1.學生觀賞影片,思考、交流回答設問1。2.根據設問2,學生利用課前收集的事例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小組代表介紹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例并談感受。 1.通過設問1,從孔祥瑞的語言中對其行為及理念進行探究,幫助學生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2.通過學生自身(或他人)的事例和感受,讓他們進一步明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領悟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他人與社會,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從而實現情感上的升華。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1.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2.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3.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關于身殘志堅的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司晶的事跡(老師根據教參p259-260頁做適當的補充介紹)。提出問題:1.司晶的成功之路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第1組回答)給我們有什么啟發?(第2組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引導和啟發。2.從司晶的成功之路中,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第1-5組分別回答)--老師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有側重地介紹其中一兩個方面素質。3.你如何理解司晶所說的“因為我的生命中遺憾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聰明才智使那些有條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美好,最終成為社會中的良性細胞,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終身為之奮斗的目標。”這句話?4.組織學生朗讀艾青《光的贊歌》 1.學生思考、交流, 第1-2組回答問題。學生在與同學交流中,在與老師的互動中解決問題2.第1-5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從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五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實際,談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3.根據設問3,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各抒己見。4.學生齊聲朗讀艾青的《光的贊歌》 1.通過設問1,特別是學生在談自己的體會中感悟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砥礪自我的生命精神。2.通過設問2,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明確個人素質的高低與實現人生價值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把提高個人素質的外在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要求并外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3.通過設問3,讓學生感悟她那澎湃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生命情懷,從而懂得要實現自我價值,就要堅定理想信念,要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4.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感悟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有心懷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引下才能實現人生價值。課堂小結 1.提出問題: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教師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予以完善,形成板書設計。 學生動筆,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 學生總結本課學習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理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課后作業:以小組為單位(五個小組),為班級設計和制作一枚班徽,完成后每人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設計和制作的感受,題目自擬。 學生課后完成。 通過學生在班徽的設計和制作的創造性活動中領悟勞動在價值實現中的作用;體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升華情感。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為了充分貫徹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通過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合起來, 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再是簡單地“告訴”、“傳授”,而應該是重視學生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傾聽他們的聲音,并以此為根據,引導和調整學生的理解。課堂節奏應以學生的思維為線索,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的。從教學過程來看,能否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是看教師能否真正轉變觀念,改變“一言堂”的習慣做法,放下架子,學會向學生學習,學會在課堂上傾聽,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尊重、激發、保護和保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熱情和信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從臺上走到臺下,從臺前走向幕后,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附:板書設計附錄:《2006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實錄(節選)華益慰:愛人 知人 醫乃仁術主持人:有這么一個職業,他們絕大多數的時候,穿的工作服是白顏色的。這個顏色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被看成是潔凈的顏色,一方面很多病人來到他們的身邊,他們要幫助這些病人潔凈他們的身體健康起來,而另外一些時候人們看這個職業的人的時候,也希望他們的內心能如同工作服的顏色一樣潔凈。很多人在努力,接下來我們了解的這個名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與中國歷史上的名醫華佗同姓,他用他優秀的職業技術,使所有來到他身邊的病人身體受益,他讓我們所有人對這個職業的那種期待得以安慰。這可能就是華益尉這三個字,連在一起給我們的感動。 短片:華益慰故事。 主持人:一個醫生的微笑,可以讓患者感覺什么都不怕了。這就是愛的力量。接下來將走上舞臺的講述者自然與愛有關,她就是華益尉的妻子張燕容。張大夫 ,您跟華主任是同行,早年間是同學。同行,同學,后來是夫妻,可能對他方方面面都太熟悉了。 張燕容:從我跟他共同相處了幾十年,都是做醫生的工作。對我們來說,一輩子天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我知道他對工作,一向都是很盡心盡責的。他也就是盡到了他一個做醫生的職責。這個都是本份的,就是作為一個醫生份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 主持人你覺得這些都是本份? 張燕容:對。 主持人:都是尋常的? 張燕容:對,對我們來說就覺得這是很普通的日常工作。醫生的責任特別重大,尤其是外科醫生,可以說醫生的錯誤是沒有改過的機會的,尤其是手術,你這一刀下去,錯了就是錯了,它不可能說我再來一回。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是用心在給人看病,用心在給人做手術”他是非常熱愛病人的。他說過:“我熱愛醫學事業,首先要熱愛病人。”所以他很強調對病人一定要尊重,要理解他們,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 主持人:我們也借這個機會表示對華主任的敬意。 張燕容:謝謝 謝謝 主持人:推選委員劉姝威 陳彤 王曉暉等給予華益慰高度評價。推選委員會的感動印象是: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獲獎者 華益慰。一輩子作一件事:就是對得起病人。愛人,知人,醫乃仁術,大醫永魂。1、結合視頻華醫生的典型事例談談勞動對人的重要意義。2、結合課本103頁探究活動二第二問和漫畫思考,華醫生為什么強調對病人一定要尊重,要理解他們,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3、結合課本知識討論為什么有些人雖然有優裕的物質生活,還是覺得不開心、不幸福,甚至認為生活沒有意義?藍領工人孔祥瑞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將一起見證一個非常特殊的頒獎。有人說要想感動中國,是不是需要,像霍英東這樣著名的名字,或者像丁曉兵,這樣戲劇化的人生呢?其實不是。即使霍英東,即使丁曉兵,也是靠日復一日平凡日子里,所積累下來的堅持給了我們最大的感動。接下來的這位同樣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在平凡的日子里,做著平凡的事情,于是就不平凡起來。 短片:孔祥瑞故事。 訪談: 主持人:孔師傅先請教您一個問題,是不是覺得你干出活來,讓人心里服氣? 孔祥瑞 我認為我們這個團隊,還有我們的徒弟也好。還有我的同事,甚至來講我的左膀右臂,我們其他的隊長,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時候,平時沒有什么閑白。包括吃飯時候,就是研究一些,設備上一些難題,所以來講大家都互相理解。我的隊友們多年我拿每一個職工都當做我老師,所以大家對我平時的幫助對我技術上的指點,我跟他們學了不少的技術.所以我自己多年來也在努力,我認為這高級技師不完全憑我一個人的能力所達到的。 主持人:現在你獲得了很多的獎章,您家人是怎么說的 孔祥瑞:我女兒也二十四五了。現在我們爺倆兒感情特別好,跟我感情特別好,認為爸爸,工人。看到獎章,我女兒當時說的,這無所謂(沒什么) 主持人:推選委員張瑞敏 陸小華 秦紹德等給予孔祥瑞高度評價。推選委員會的感動印象是:不管什么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是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 ,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效益,這就是一個藍領工人的成就。 獲獎者 孔祥瑞。 在輕視鐵錘的時代,工人何為?他說:“全世界的門吊,我都能開!”。在英雄輩出的年代,工人有為!1、孔祥瑞認為“這高級技師不完全憑他一個人的能力所達到的” 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2、孔祥瑞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結合現實生活的實例談談自己應如何處理與學校、家庭、同學之間的關系。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人生價值實現的基礎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正確追求個性的發展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價值創造與實現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