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經濟生活》二輪復習考點解析專題三 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一、合理配置資源(資源意識)1、必要性: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永無止境的,為了盡最大可能滿足人類的多方面需要,人類社會必須對有限資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2、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二、市場調節(無形的手)1、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途徑:在市場經濟中,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三大機制)。2、市場調節的優點: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3、市場調節的缺點:(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2)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經濟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人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兩極分化4、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條件 ;良好的市場秩序(如何建立)1、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市場規則、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2、市場交易必須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禁止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牟取暴利、坑蒙拐騙等非法行為。3、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為此,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4、生產經營者要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開展正當競爭,自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5、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消費者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三、宏觀調控(有形的手)1、原因:(1)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2)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2、含義及目標:宏觀調控,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3、宏觀調控手段體系:國家通過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1)經濟手段A、含義:指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B、措施:經濟手段的內容十分廣泛,最常用的調控政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除此還有購銷政策,產業政策等。財政政策:收入政策(如稅收)、支出政策(如價格補貼)貨幣政策:利率、信貸國家還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計劃,對經濟活動參與者進行引導,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C、重要杠桿:稅收、價格、利率、信貸(區分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分析)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2)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一方面,國家通過經濟立法,規范經濟活動參加者的行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另一方面,國家通過經濟司法活動,保證各種經濟合同及經濟政策的執行,打擊各種經濟違法犯罪行為(結合《反壟斷法》的實施分析)(3)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4)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及基本特征1、含義: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起基礎性配置作用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征。2、基本特征(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2)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3)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更加充分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習題精練]1、(08全國卷Ⅰ)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下列行為屬于宏觀調控經濟手段的是A.國家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 B.物價部門核準公共交通的價格C.國家修訂個人所得稅法 D.工商部門給新辦企業發放營業執照2、(08全國卷Ⅱ)2007年某地香蕉產量大增,且受“蕉癌”謠言影響,香蕉價格大幅“跳水”。應當地蕉農請求,政府對所謂“蕉癌”釋疑解惑,通過政府信息平臺發布供求信息,幫助聯系加工企業,從而穩定了香蕉價格。這說明香蕉種植業的穩定發展A.在于信息公開和控制香蕉產量 B.要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C.依賴于香蕉加工業的發展 D.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3、(08北京卷)穩定物價可采取調節利率、匯率和變動財政收支等多種手段。從防止物價過快上漲角度看,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1 提高利率→投資下降→生產資料需求減少→商品價格水平下降2 本幣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匯流入減少→商品價格水平下降3 征收消費稅→消費者稅負增加→消費需求減少→商品價格水平下降4 擴大政府投資→生產規模擴大→單位商品價值量下降→商品價格水平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08年1月以來,中國居民物價反映指數CPI出現了明顯的漲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貨膨脹的壓力。針對我國居民消費品價格上漲嚴峻的形勢,國家應當采取的措施有( )①擴大社會總需求,統籌城鄉,努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②調節生產,促進消費品生產規模的擴大③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④控制貨幣供應量,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降低利息稅率 ⑤在價格較明顯上漲的時期中注意保護中低收入階層的利益。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5、我國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其中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上述做法 ( )A.有利于刺激總需求的增長,拉動經濟增長B.有利于抑制經濟過熱的現象,穩定物價C.表明我國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D.說明我國增值稅過高,不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6、(2008寧夏卷)2005年7月21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由1美元=8.21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8.11人民幣元。此后,人民持續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幣累計升值約為16%,人民幣升值有利于①.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②.我國進口貿易的發展③.我國對外投資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國投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6 A D A A A C7、(08北京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偉大的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注: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經濟建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1)圖10反映了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2分)答、圖10表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零售環節由政策定價占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市場調節定價占主導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基礎性作用。(2)結合圖10,分析圖11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4分)答、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相應發生轉變,財政支出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基本建設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適度的比重;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公平問題,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3)運用經濟學知識,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6分)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有力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