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中政治熱點問題集錦關注汶川大地震:1.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地區發生了8級地震。由于目前人們對地震的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對地震還難以準確的預報,地震發生后,實際災情比想象中還嚴重。地震發生后,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快速研究救援工作和馬上開展救援工作。溫家寶總理親臨災區,并號召人們發揚“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精神抗災。由于沒有回避問題,并高效率地進行搶救工作,救災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贊揚。盡管這次災難給中國帶來幾千億元的損失,但是在災難面前中華民族顯得空前團結,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高漲。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1)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地震發生后,我國根據地震的具體實際情況,針對問題,制定了營救計劃,體現了這一道理。(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抗災精神對災區救援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規律具有客觀性,這就要求我們按客觀規律辦事。在抗災中,發揚了“天災不由人”,救災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在認識規律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抗災不由天體現了這一點。變式一:運用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說明我們應怎樣理智看待自然災害,做好預警自救工作?自然界的變化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因此我們要理智、冷靜對待。(2分)規律雖然是客觀的,但又是可以認識的,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應大力發展科技事業,不斷提高人對自然界的認識能力,做好預警自救工作,把災害減小到最低程度。(2分)變式二:分析說明材料是如何體現了意識的作用的?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及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救災第一線,制定周密的計劃體現了這一點。(2分)②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全國軍民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生產自救,重建家園,萬眾一心,取得抗災救災重大勝利體現了這一點。(2分)變式三: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我們為什么要發揚“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精神抗災?變式四: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我們為什么要發揚抗震救災精神?【提示】:變式三與變式四的答案一樣嗎?2、材料一:2008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救災工作,會議強調,在全面做好抗災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當務之急是要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做好這三方面工作,關系抗災救災斗爭全局,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制定周密方案,加強組織協調,集中優勢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抓緊抓實。各地區各部門要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全力支援和幫助受災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抗災救災斗爭的統一領導,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全力開展抗災救災斗爭。 運用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材料所體現的哲學道理。 ①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統率的決定地位,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會議要求全面做好抗災救災各項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統一領導,體現了樹立全局觀念的要求。②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們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會議要求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集中優勢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這些要求抓住了關鍵性部分對整體性質的決定作用,體現了搞好局部的重要性。③各部分的結構形式影響整體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們要優化部分的結構形式。會議要求加強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全力支援和幫助受災地區,體現了優化結構的要求。 3.誰也不曾料到,這是如此艱難的一年。2008,我們熱切期待的陽光和歡笑,卻不料被一路風暴阻隔。然而,中國在低頭抱怨嗎?沒有,中國挺起了他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災!當列車沖出軌道,我們竭誠相助;當病毒吞噬生命,我們用愛彌補;當圣火遭受屈辱,我們義無返顧;當震撼撕裂大地,我們開山辟路;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溫暖。從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中國的脊梁指什么?中國為什么要挺起他的脊梁?關注問題奶粉事件1.由“三鹿奶粉”引發的問題已蔓延到22家乳制品企業,在嚴重損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時,也引起奶粉行業的信任危機。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企業家的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在考慮自己的商業利益之外,更應該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公共影響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參與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運用整體與部分相互關系的原理,說明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和密不可分的。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企業經營離不開社會和諧,社會和諧需要企業參與。整體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對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關鍵甚至決定性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為其部分。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社會和諧了,才能為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變式:運用整體與部分相互關系的知識,說明企業家應該如何搞好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答案應傾向于方法論】2.為應對危機,有人認為:相關企業應針對這一事實采取相應措施,如召回問題奶粉,對受害兒童作出相應賠償,提供檢查、治療費用等;乳制品行業應樹立產品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嚴把產品質量關,保證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乳制品行業應該尊重價值規律,生產優質的產品。結合背景材料,從辯證唯物論角度,談談乳制品行業怎樣應對信任危機。(12分(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相關企業應針對這一事實采取相應措施,如召回問題奶粉,對受害兒童作出相應賠償,提供檢查、治療費用等。(4分)(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乳制品行業樹立產品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嚴把產品質量關,保證消費者的生命安全。(4分)(3)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如果違背規律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乳制品行業由于違背了價值規律,面臨著信任危機。乳制品行業應該尊重價值規律,生產優質的產品。(或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4分)3.近段時間, “三鹿奶粉致嬰兒腎結石”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再次關注和思考。為此,某校高二(1)班的學生利用綜合實踐課作了一次專題調查,了解到以下一些情況:前幾年的蘇丹紅、高致癌毒大米、添加漂白劑的面粉、敵敵畏泡的火腿,再到今天的三鹿等22家的奶粉企業的毒奶粉事件,數不勝數的食品安全事件讓老百姓提心吊膽。(1)根據上述材料和右圖漫畫,請你確定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并說說準備用哪些方法開展課題研究。研究課題:課題所填內容只要與食品安全有關即可。(2分)10月23日,針對“三鹿事件”的發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食品安全法草案做了八處修改,以從法律制度上預防和處置這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請運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修改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哲學依據。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是針對“三鹿事件”作出的。(3分)②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和制定食品安全法草案,是為預防和處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提高法律依據的。(3分)(3)請說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這一學習活動的意義。方法如:問卷調查、利用網絡資源、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撰寫課題報告等等。(2分)有利于青年學生形成集體主義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利于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有利于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民生。(4分)關注“神七”問天1.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21時10分04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時30分航天員翟志剛首次進行出艙活動,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帶著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正一步一步地轉化為現實。有人說,人類只要有一定的愿望,就一定能按照這個目的、想法去征服自然。請你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對這種觀點進行評析。(1) 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2)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自然,造福人類。(3) 自然界是客觀的,規律具有客觀性。人類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改造自然,必須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尊重客觀規律,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果不顧客觀規律一味追求征服自然必將遭到懲罰。(4) 所以,這種觀點不夠全面。2.材料一:2008年 9月25日21時,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七號”的成功,是我國航天人尊重科學,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推動工作,大膽探索創新、自強不息、勇于超越、埋頭苦干的結果。材料二:我國空間技術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學管理模式和方法,積累了新形勢下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經驗;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證明了我國空間探索工程的計劃、程序、步驟等舉措是科學的。結合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說明我國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的 ①規律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我國航天人尊重科學,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推動工作,做到了按客觀規律辦事。②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航天人大膽探索創新,自強不息,勇于超越,埋頭苦干,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2)我國空間技術的成功探索,反映了實踐決定認識的哪些道理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我國空間探索工程的成功實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學管理模式和方法,積累了新形勢下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經驗。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我國空間探索工程的成功實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我國空間探索工程的成功實施.證明了我國空間探索工程的計劃、程序、步驟等舉措是科學的。3.材料一:2008年9月28日,我國航天員在順利完成首次空間出航任務后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載人航天的圓滿飛行,與廣大航天工作者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是分不開的。神舟七號此次飛行,技術難度非常大,狀態變化非常復雜,針對此種情況,航天人制定了組織實施的具體措施,勝利實現了“準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標。材料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充分顯示科學發展觀在實踐中的巨大威力。廣大航天人自覺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的原則,確保了各個環節運轉的高效有序,為任務順利實施提供重要保證。閱讀上述材料,請運用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分析此次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的原因。參考答案:(1)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國航天人針對技術難度大,狀態變化復雜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具體措施,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此次飛行成功的原因之一。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要充分發揮正確意識的反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我國航天事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為任務順利實施提供重要保證,充分發揮了科學理論指導作用,這是神舟七號飛行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運用“人們可以在認識規律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等要點作答,可酌情給分)變式一:結合材料用辯證唯物主義聯系觀分析中國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原因?①因為我們既具有全局觀念,又能搞好局部。整體和局部的辯證關系表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體和部分,整體統帥部分,又離不開部分。航天這個偉大的事業就是因為這些千千萬萬工作人員承擔了研制建設任務,集合起來成就偉大的事業。(3分)②由于航天事業是系統工程,因此取得成功必須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特別要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和優化,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正是由于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成就了中國人九天攬月的豪情。(3分)變式二: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實現太空行走是在克服困難、挫折的過程中取得成功的。3分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要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參研人員始終堅持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確保太空行走成功。3分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積極做好量的積累。太空行走工程重視量的積累,扎扎實實地完成每一項設計、每一件產品和每一次實驗,為圓滿完成太空行走構筑堅實的基礎。3分④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在人類迄今為止開展的太空行走中,都是困難重重,表明了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必須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3分4.材料一:2008年9月28日,我國航天員在順利完成首次空間出航任務后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本次飛行的航天服全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開發。高二某班同學們圍繞“神七”的成功發射,展開了辯論,一方提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只要依靠自己,不斷地否定已有的認識,就能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如果你是另一方辯手,請你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對對方不正確的觀點進行反駁。(1)聯系觀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注重客觀條件。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還必須引進、吸收、借鑒世界一切先進的科技成果,為我所用。(2)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要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需要立足社會實踐,在實踐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探求。(3)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需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建議:還可以從發展角度來考查。5.材料一:2008年9月25日,中國神七太空探索之旅開始,揭開了又一頁中國載人航天新篇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統涉及學科領域廣泛、技術含量密集,全國110多個研究院所、3000多個協作單位和幾十萬名工作人員承擔了研制建設任務。由于各系統通力合作成就了中國人九天攬月的豪情。材料二:在執行神七飛行任務之前,記者采訪了神七宇航員翟志剛,以下是記者與翟志剛一段對話。記者:神七的訓練,自己覺得比較難的是什么? 翟志剛:兩個字——堅持。訓練很單調,也很枯燥。訓練要求很高,每一次訓練都是一次考核,我們必須把每一次訓練做好,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堅持。 記者:從時間、精力來看,你是不是已經滿負荷了? 翟志剛:滿負荷了,但并沒有感到精疲力竭。訓練還是靠自身的調節,張弛有度。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調節好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記者:進入了神五、神六航天員梯隊,但都沒有上天,對你打擊大不大,你有沒有氣餒過? 翟志剛:有人會有這種想法,神五進梯隊,神六就應該飛;神六進梯隊,神七就應該飛。實際上不是這樣,每一次任務的成功結束,就是下一次任務的開始,我們的成績不斷積累到下一階段。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戰。(1)結合材料一用辯證唯物主義聯系觀分析中國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原因?①因為我們既具有全局觀念,又能搞好局部。整體和局部的辯證關系表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體和部分,整體統帥部分,又離不開部分。航天這個偉大的事業就是因為這些千千萬萬工作人員承擔了研制建設任務,集合起來成就偉大的事業。(3分)②由于航天事業是系統工程,因此取得成功必須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特別要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和優化,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正是由于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成就了中國人九天攬月的豪情。(3分)(2) 針對材料二分析翟志剛的話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哲學啟示?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學習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斷積累,搞好每一階段的學習,最終才能取得好的成績。(答發揮主觀能動性也可酌情給分)(4分)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會使人消沉,,喪失斗志。我們必須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意識,克服錯誤意識。學習中注意調節自己,張弛有度,才能精力充沛、游刃有余。(4分)③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學習中我們要樹立信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勇敢的接受挫折與考驗,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能使學習不斷進步。(4分)④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的質變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的過程。每一次考試,既是前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束,又是下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始,無論我們的成績如何,我們都應該不斷進取、再接再厲,使成績有更大的提高。(4分)關注世界金融危機1.材料一:由于美國政府長期缺乏對市場的正當監管,使得住房市場和金融業瘋狂投機炒作,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終于引發了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如同海嘯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絕緣體。材料二:為遏制全球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各國紛紛采取措施,積極應對:法國宣布推出規模為1750億歐元的措施以提振正在放緩的經濟;日本表示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披露銀行所持有的不良貸款,并將其從資產負債表中剝離;美國表示將采取積極的監管措施,以降低市場風險。(1)材料一是如何體現聯系觀點的?①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材料1中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體現了這一點。②聯系具有多樣性,這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正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2)運用辯證唯物論的有關道理說明各國應對金融危機舉措的理論依據?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面對金融危機的侵襲,國家只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規避風險,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②規律是客觀的,要求我們必須按規律辦事,不能違背規律。現代市場經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各國只有積極運用多種宏觀調控的手段干預經濟,才能取得預期效果③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各國所采取的各種措施正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2、貨幣政策是國家通過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求以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的方針和策略的總稱。完成下列各題。近二十年來,我國的貨幣政策進行過多次調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國民經濟運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從1993年至1996年間,政府實行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了防范中國經濟出現衰退,政府把“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2003年以來,政府開始適當緊縮銀根,貨幣政策在“穩健”和“適度從緊”之間尋找平衡;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面對中國經濟存在的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問題,將貨幣政策由“穩健”改為“從緊”。2008年10月8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從10月15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多數專家認為,繼2008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調“二率”,意味著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上已告別從緊,轉向松動,政策重點開始轉向“保增長”。(1)結合材料說明我國運用和調整貨幣政策的哲學依據。①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發揮正確意識的能動作用。我國從適度從緊到寬松,到尋找“穩健”和“適度從緊”間的平衡,再到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現在又意味著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上已告別從緊,轉向松動,都是從當時國民經濟運行的具體實際出發的。同時,貨幣政策的運用和調整也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②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尊重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國民經濟的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人們不能隨意調整貨幣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③聯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穩健的貨幣政策到從緊的貨幣政策,到告別從緊,轉向松動是由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決定的.。w.w.w.k.s.5.u.c.o.m⑤實踐具有歷史性特征,受歷史條件的制約.貨幣政策變遷,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變式: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知識,分析說明我國運用和調整貨幣政策的依據。(2)利息稅稅率調整中蘊含了哪些唯物辨證法的道理?(6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次暫免征利息稅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大背景下出臺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我國的經濟形勢在變化,利息稅也應隨之調整;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