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6.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 :實踐◇理解;(1)實踐具有三個基本特征(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實踐活動的三種形式(4)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分析:(1)列舉歷史上對實踐觀點的不同理解,分析說明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實踐與以上觀點的不同(2)結合相關名言,分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能力目標(1)通過對實踐概念的學習,特別是與舊唯物主義關于實踐含義理解的比較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結合實踐三個基本特征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綜合能力(3)在講述實踐對認識的作用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辯證思維的能力,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結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觀點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實踐第一的觀點,充分發揮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二、【重點】:1、重點:(1)、實踐的基本特點(2)、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三、【整體感知】: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了解實踐的含義、特征及作用四、【方法點津】:(1)在教材中對實踐的含義除了給出含義外只是略作解釋。以此為據還不能完全把握實踐的內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實踐的基本特點,才能深刻理解實踐的含義。在實踐的三個特點中,“客觀物質性”與“社會歷史性”都不是實踐所獨有的性質,不能充分體現實踐的根本特點,只有“主觀能動性”最能體現實踐的本質。因此對這個特點尤其要著重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實踐的含義。(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從認識的來源、發展的動力、檢驗標準和最終目的四個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學習中必須注意這四點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兩個。教學環節 教授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導入 出示名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問題:這句名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我們能否獲得真理;怎樣獲得真理: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教學實踐的含義 問題:我們的認識來自實踐,那么什么是實踐,你對實踐是如何認識的? 學生合作學習,分析實踐的概念 明確概念,深化學習概念 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一是實踐的主體是人,對象是客觀事物,是一種客觀物質性的活動(人類特有,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二是實踐是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把觀念存在變為現實存在(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問題是:那么請同學們舉出有關實踐的例子 學生舉例 深化理解實踐的含義深化認識實踐的含義 問題:以下各項中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1、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學習理論、討論問題、研究學問3、大猩猩用樹枝鉤食白蟻 4、《2010年遠景規劃的發展目標》5、美、英、日、法、德和中國科學家共同繪制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圖6、小行星撞擊地球問題:上面的各項活動哪些是實踐活動 學生依據實踐的理解,區分一般活動和實踐活動 深化對實踐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實踐的特征 問題:我們所說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特有的,直接現實的活動,那么這樣的實踐活動有什么特點?(你能通過上述實例概括出來嗎) 學生依據自己的舉例和教授的舉例概括實踐的特征 自主學習,探討深化綜合整理 1、客觀物質性 2、主觀能動性 3、社會歷史性問題:同學們你們是如何理解上述三個特性的? 學生總結合作、討論分析(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 自主探究實踐的三個特征客觀物質性 教師指明探究思路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受哪些因素制約這些因素有什么特點,說明了什么主觀能動性 問題:鳥兒筑巢和人類建造房子有沒有區別?為什么? 學生討論分析 深化認識教師總結社會歷史性 問題:單個人的活動叫做實踐嗎? 實踐活動能夠脫離社會嗎?人們的實踐活動受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不同歷史時期的活動都一樣嗎,為什么 學生探究各類問題,分組探究 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實踐特點教師總結 社會性:實踐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的人的活動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規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實踐觀區別 深化補充實踐的基本形式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那么實踐的形式有哪些? 學生閱讀課文概括 從抽象到具體總結 A、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最基本的實踐形式B、變革社會的實踐C、科學實驗實踐的作用 材料:材料一:“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毛澤東材料二:李時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羅,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覺,終于認識到這種植物的入藥麻醉作用。問:這兩則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 過渡到實踐的基礎性作用學習總結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與否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材料:孫子兵法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探究,暢談自己的看法 由具體引入思考總結:軍事上的需要在具體的軍事活動中產生的問題:1、從兵法的誕生你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思考2、你能夠舉出脫離實踐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紙上談兵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材料:2006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決議,部分通過將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關專家認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級”,一是新天體“齊娜”的出現,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質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觀測工具,人們對冥王星的認識越來越全面。三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自身的認識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材料體現了什么樣的道理? 合作、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 深化認識實踐的特點教師解析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與否的唯一標準 思考:亞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相同。問題:那個正確、是怎么證實的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深化認識解析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問題:我們為什要實踐,我們不斷的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完成教師問題 引導分析總結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脫離了實踐,不服務于實踐的話,那么就失去了認識的意義。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1.下列觀點包含實踐是認識基礎的有:①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 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④百聞不如一見 ⑤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答案D2、“由于戰爭的需要,古代人設烽火臺,用烽火和狼煙為信號傳遞軍情。同樣的原因,促使現代人創造了無線電波發報、雷達等科學技術去探測和傳遞軍情。”這說明 ( ) 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B、人類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發展 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D、實踐不斷給人們的認識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手段。答案C3、恩格斯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惟一標準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答案B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認識論角度看,其哲學寓意( ) A、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 B、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 C、一切真知都來自于實踐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答案B課后反思2,4,62,4,6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