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一、考點及高考要求(唯物論)
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理解哲學的運動概念、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說明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堅持按規律辦事
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了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二、構建知識體系(第四課、第五課)
三、課前基礎填空
考點一、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1、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于 ,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 。
【擴展1】①什么是客觀實在?
“客觀實在”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性: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但它并不獨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質的具體形態中。
所謂“物質的”或“客觀的”,不能膚淺地理解為“看得見、摸得著”,而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②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
區別:哲學上物質概念概括了萬事萬物的 ,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具體的物質形態除了具有哲學上物質共性(客觀實在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滅。  
聯系:哲學上物質概念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只能存在于
中,并通過具體的物質形態表現出來。
【注意】兩者是個性與共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③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質的根本屬性
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 。
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 ,都是統一的 的組成部分。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①人類社會是 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 起了決定性作用。勞動創造了 ,形成手腳分工;勞動使 ,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 ,形成了社會關系。因此,勞動創造了 ,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
②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 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 、
、 都是 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 。
【注意1】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注意2】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3)人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 ,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 一起產生的。
結論: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 。
3、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物質性。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聯系實際:聯系現實社會熱點:運用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說明我們必須做好人和自然關系的處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使人和自然和諧發展。
考點二:理解哲學的運動概念、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1、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 、 的變化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 和 。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 (主體、載體)。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離開物質談運動,是 的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 的觀點。
要求:既要堅持辯證法的運動觀,反對形而上學的靜止觀;又要堅持唯物主義的運動觀,反對唯心主義的運動觀。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1)區別:① 含義不同。運動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靜止是指事物在它發展的 ,其 沒有發生變化;(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在一定時期內基本不變)或物體相對于 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物體在 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保持不變)
② 特點不同。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
(2)聯系:靜止是一種 運動,是 特殊狀態,絕對運動中包含相對靜止,相對靜止中包含著絕對運動;物質世界是 和 的統一。
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 ;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會導致 。
考點三: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1、規律的含義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 的、 的、 的、 的聯系。
固有的,不是主觀添加的(如烏鴉報喪) 本質的,不是現象的(如蘋果落地)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穩定的,不是易變的(如價格波動)
【擴展1】規律與規則、定律不能等同;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定律、規則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反映,是主觀的。
【擴展2】不能認為規律有好壞之分:
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可以給人帶來積極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作用,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從而創造有利于規律發生積極作用的條件,限制規律發生消極作用的條件,使規律發生積極作用,造福于人類。但這不是規律本身有好壞之分。
【擴展3】規律的客觀性與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性是統一的:
規律既是客觀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它是否起作用及作用的表現形式都與客觀條件緊密相連。正因為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性才決定了人們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規律起作用的條件,但決不是改變或創造規律本身。
【擴展4】任何規律都是變化發展的,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
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運動形式有不同一規律;在不同的條件下同一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結果也不同;規律會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2、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1)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 為轉移,不能 ,也不能 。規律的客觀性集中體現在它的 。
(2)規律是普遍的, 、 和 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3)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 ,按 辦事,而不能 。違背規律就會受到 。②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 的。人可以 , 規律,改造 ,造福于人類。
【注意1】主觀能動性不能制約客觀規律,因而兩者不能是相互制約的。
【注意2】規律起不起作用,關鍵在于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是否存在著
考點四:說明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堅持按規律辦事
1、認識規律:人們運用抽象思維能力,對大量的具體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發現認識其中的規律
2、利用規律: A.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
B.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少受或免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為人類造福。
考點五: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_________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現象既不是人的頭腦主觀產生的,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先有自然界,后有意識的存在。一切物質都具有的 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 (刺激感應、感覺和心理)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2、意識不僅是_________長期發展的產物,更重要的還是__________的產物。因此,脫離了社會實踐,不參加勞動和社會活動,人的意識就不會形成。
促進了意識的 —人腦的形成。
勞動和交往 促進了意識的 —語言的形成。
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 。
考點六:了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_______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活動是通過_______對____________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意識是在 基礎上產生的反映
【提示】注意“反應”和“反映”的區別。
【注意1】沒有人腦,就沒有人的意識。大腦不等于人腦,高等動物也具有大腦,便不能形成人的意識,只能依靠其本能生存,不能積極主動地改造自然界。
【注意2】電腦不能全面代替和超過人腦。電腦≠人腦,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電腦不能產生意識。
考點七: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的內容來源于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的主觀映象。
不管是 還是 ,都是人腦對 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 的環節進入大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
結論: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 ;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
;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 。因此,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________而存在的,意識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的,_______決定_______.
考點八:理解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1)原理: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2)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不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
考點九: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表現在人的意識活動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①意識活動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比如預先制訂藍圖、目標和計劃,這點和動物的活動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動物的活動純粹是 活動。
②意識活動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時,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 ,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 。它不僅能夠“復制” ,而且能夠 、 ,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的意識的 ,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 ,也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根本原因。透過人類意識這個“思維的眼睛”,我們能夠揭示深藏于
事物內部的 。有了“思維的眼睛”,人類就可以逐步解開 。
因此,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擴展】提出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不僅與不可知論劃清界限,也與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被動反映論相區別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的反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表現在:⑴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_________________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
活動, 客觀事物的發展。
②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們的活動引入歧途, 客觀事物的發展。
⑵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奮進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觀,喪失斗志
【注意1】意識無論是能動地認識世界還是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都不是直接進行的,必須通過實踐來實現。
【注意2】意識能動性的發揮有正確與否的問題:
從認識世界來看,意識既可能正確的反映客觀存在,也可能錯誤的反映客觀存在。
從改造世界來看,正確的意識對改造世界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改造世界起消極的阻礙作用。
※[原理小結]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原理
(1)原理:
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2)方法論:
①要求我們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充分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
②反對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和片面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考點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理論依據:①世界的物質性、統一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 。②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按規律辦事、 。
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含義:就是指我們做事情要尊重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要求:①要求我們充分發揮____________________,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_______________ _____,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在實踐中 真理。②要求我們把發揮 和 結合起來,把 同 結合起來。③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 ,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
條件, 的思想。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
(1)這是我們 的基本要求;(2)也是 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四、重點考點分析
1、全面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1)理解物質概念把握兩點:①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所謂“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就是說,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無論人們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地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哲學的基本問題上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二元論劃清了界限。②物質具有可知性。所謂“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就是說物質具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反映、所認識,這就堅持了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可知論,同唯心主義先驗論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2)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①區別:哲學上物質概念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特性,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具體的物質形態除了具有哲學上物質共性(客觀實在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滅。  
②聯系:哲學上物質概念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只能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并通過具體的物質形態表現出來。
③兩者是個性與共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小結]
(1)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
(2)方法論:
①一方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主觀主義;另一方面,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②反對片面夸大物質決定作用而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機械唯物主義和否認物質決定作用、顛倒物質意識關系的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注意1】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注意2】 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表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注意3】 意識能夠正確的反映物質(認識世界)≠意識的反作用(改造世界)
3、◆總結:規律的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標題 世界觀 方法論 實際運用 復習注意
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 規律是客觀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①科學發展觀等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的認識,堅持以此為指導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就是強調尊重客觀規律。②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關系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在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實際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取得的。③自主創新的過程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①規律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人們可以改變條件從而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變規律。②規律是客觀的,但不是永恒不變的,規律會隨著事物的性質、條件不同而變化。
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創造美好生活
一方面,規律的客觀性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又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應該把尊重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規律的客觀性原理和方法論要求:既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兩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顛倒。片面強調規律的客觀性而否認主觀能動性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想;夸大主觀能動性而否認客觀規律的制約性是唯心主義思想。
五、誤區點擊
1、在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思維或精神運動的載體不是物質,而是意識。因此,運動和物質是可以分離的。
3、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因此,靜止和運動無關。
4、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因此,靜止就是運動。
5、人們可以認識并利用規律,因此,人們可以創造規律
6、 除人腦外,其它動物都不能產生意識,因為只有人腦才是意識的來源
7、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機、鏡子對事物的反映一樣.
8、只有健全的人腦才會產生意識,植物人和精神病人不能產生意識。
9、 縱有健康的人腦,脫離客觀世界也是不能產生意識的。
10、李洪志的“法輪大法”也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11、“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管夢境多么離奇,它也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12、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
13、意識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
14、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六、鞏固提升
1、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基層干部不研究市場,不懂行情,胸無良策,拍腦袋決策,給工作帶來重大損失。材料中“拍腦袋決策”屬于( )
A.否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 B.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觀點
C.否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唯心主義觀點 D.否認人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錯誤觀點
2、(07·廣東卷·24).2006年12月,科學家通過比較火星探測飛船在過去7年中對火星表面相同地點拍攝的照片,提出一個大膽的推斷——火星上現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態水。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表明( )
A.自然界的變化不可能受人類的影響 B.人類能夠在實踐中認識自然
C.人類能夠在實踐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隨人類意識變化而變化
3、(06年江蘇)人們能夠創造出自然界里本來沒有的東西,如計算機、電冰箱、宇宙飛船等。這表明( )
A.人們能夠創造自然物 B.人們能夠改變自然物的具體形態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觀性 D.人們已經全面把握自然規律
4、(07·全國卷Ⅰ·28).2007年年初,臺灣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纜大范圍嚴重損壞,中國電信部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海纜故障應急預案,使用機器人潛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訊得以恢復正常。使用機器人排除海纜故障的事例說明:①機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體功能 ②機器人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機器人有更好的環境適應性 ④機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類(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06年全國卷,29)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知道有三十多個嬰兒是由各種獸類哺育成長的,其中狼孩最多,他們雖然為人所生,但由于他們生活中動物的群體當中,長期脫離社會實踐,不能參加任何社會活動,雖然客觀存在作用一于他們的頭腦,但并沒有形成人的意識( )
A.人腦并非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B.意識并非客觀存在的反映
C.只有正常的大腦才能產生人的意識 D.意識是人類社會的產物
6、下列現象屬于意識的有( )
①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念 ②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出來的東西 ③人們之間的經濟關系
④路線、方針、政策 ⑤神話傳說 ⑥按照設計圖施工的過程 ⑦教條主義 ⑧幾何定理
A. ①②④⑤⑦⑧ B.①④⑤⑦⑧ C. ①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⑧
7、(06文綜北京卷.35)圖9畫的是位少女,圖10是位老嫗,有人做過實驗,讓兩組人分別看圖9和圖10、再共同看圖11,看過圖9的人認定圖11是少女,看過圖10的人認定是老嫗。事實上,圖11是圖9和圖10的結合,從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嫗。圖形欣賞產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
A.藝術欣賞的本質是感覺的集合  B.藝術欣賞的內容因人而異
C.藝術欣賞的效果受思維方式制約 D.藝術欣賞的片面性總是不可避免的
8、(06政治廣東卷.20)著名心理學家奧瑞·利歐斯說:“如果你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夠對感受進行調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都振作起來。”這段話蘊涵的哲學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觀的 B.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C.事物的價值完全取決于主觀感覺 D.人的主觀意識具有能動性
9、(06天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某市政府廣開言路,首創了“信訪民主聽證評議制”。通過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該市決定不建大廣場大工程,而是投資400萬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擁護。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來比喻政府與群眾的關系,說明( )
A.意識是對物質的正確反映 B.意識是感覺的綜合體現
C.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 D.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07·全國卷Ⅱ·28-29).圖 6 中的畫師借助于哈哈鏡觀察創作對象,把現實中的“瘦子”畫成了“胖子”。回答10-11題。
10、圖中畫師完成的作品 ( )
A.忠實再現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該畫師豐富想象力的產物
C.擺脫原型的制約,實現了主體的創作意圖
D.實現了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事實的統一
11、漫畫家用夸張的筆法表現了他對某些社會現象的看法,這給我們在認識論上的啟示是( )
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認識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
③認識是主體創造客體的過程 ④認識是客體顯現自身的過程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蝙蝠看不見但卻能利用回聲定位辨別方向和尋找食物早已是科學常識。而最近科學研究人員發現,蝙蝠還使用翅膀上的觸覺感受器保持飛行高度,并能在半空中捕食。材料說明了 ( )
A.人類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 B.人類的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C.人類的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 D.人類的意識活動具有計劃性
13、據2006年6月號《大眾科學》報道,開車的人最怕汽車相撞出事故,所以沒有汽車事故的未來一直是尖端技術研究的目標。最近,科學家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到2026年,人們將會擁有一輛永遠也不會相撞的汽車。材料中體現了 ( )
A.意識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上 B.人們想得到的東西都能在實踐中制造出來
C.人們可以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 D.意識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促進作用
14、有同學認為,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和照相機、攝像機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原理是一樣的。這種觀點 ( )
A.是正確的,因為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B.是錯誤的,沒有看到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可以把握客觀存在的本質和規律
C.是正確的,看到了意識和照相機、攝像機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的共同點
D.是錯誤的,因為意識有正確的意識和錯誤的意識之分
15、“沒有一定的物質文明作基礎,精神文明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但如果精神文明搞不好,即使物質文明取得一定成果,也遲早要發生‘塌方’。”上述論斷體現的哲理是 ( )
A.辦事情一定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B.物質和意識不可分
C.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D.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16、“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個命題表明 ( )
A.意識是人腦中特有的物質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觀念的東西和物質的東西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D.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17、下列關于意識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腦是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
B.意識是對客觀事物正確的反映
C.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對物質具有促進作用
D.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18、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從緩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過程。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1美元對8元人民幣。2007年6月2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又以7.6180再創匯改后的新高。這充分說明 ( )
A、事物的運動變化是由人們控制的 B、事物運動規律具有客觀性
C、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中
19、截至2006年11月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處的容貌辨認系統已成功查獲至少550名使用虛假身份的入境者。利用個人容貌來識別出入境者身份證件的真偽,因為每一人的容貌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說明 ( )
A、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 B、事物就其具體的存在方式來說,有靜止的一面
C、靜止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D、靜止不是不運動,而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20、由于強熱帶風暴極大影響了災區的生產生活,浙江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這反映出 ( )
A.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B.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
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D.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21、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與生理的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這說明( )
①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的反映 ②意識是物質世界的產物
③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作用 ④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為了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北京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開始演練人工消雨作業。這說明( )
A.人們能夠能動地改變規律造福人類 B.人們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C.人們可以改變事物之間聯系的客觀性 D.人們可以創造條件利用規律改造世界
23、新的《節約能源法》將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根據我國國情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節約能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從唯物論的角度看,這反映了( )
A.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C.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24、求真務實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彼時的“真”不能代替此時的“真”,彼事的“實”不能代替此事的“實”。這段話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的靜止是絕對的、有條件的
C.真與假、虛與實是交織在一起的 D.事物的運動變化有時是不可捉摸的
25、《菜根譚>里面有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譚,雁去而譚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心態可以決定一切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認識的 D.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26、黑格爾認為,實踐就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去“規定一和改造客觀世界。這一觀點否認
了實踐的 ( )
A.客觀物質性 B.無限上升性 C.主觀能動性 D.社會歷史性
27、僧肇說:“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復何怪哉?”這一觀點( )
A.是正確的,因為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 B.是錯誤的,因為它夸大了事物的絕對運動
C.是正確的,因為它肯定了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D.是錯誤的,因為它夸大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這樣說:“解決民生問題首先要著眼于困難群體。因為在中國城鄉,困難群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農民。一個艦隊決定它的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個最慢的船只。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試分析溫家寶總理這一論述的哲學依據。
29、材料l :隨著地球生態環境惡化.目然災害頻發:全球氣候交暖、颶風頻頻登陸、非洲洪水泛濫、美國南方龍卷風肆虐 … … 。人類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 2 : 2008年春運高峰期間.冰雪給中國南方帶來巨大災難:交通中斷.部分地區斷水斷電,嚴重影響國計民生。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救災第一線.制定周密的計劃:全國軍民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生產自救,重建家園,萬眾一心,取得抗災救災重大勝利。
根據上述材料.遠用 《 生活與哲學 》 知識回答:
結合;材料 1 、材料 2 說明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lO 分)
30、(2008北京卷38)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三十年來,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0分)
31、(2008海南卷23)(10分)辨析題
有一本被譽為“思考致富的巔峰之作,人生勵志的豐碩成果”的暢銷書,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這一命題。
32、(2007年高考文綜重慶卷39)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非洲八國進行了友好訪問,譜寫了中非友誼的新篇章。
材料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鼓勵企業擴大對非洲的投資,積極擴大從非洲的進口。我國企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展中非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蘇丹喀土穆煉油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蘇丹能礦部各以50%股份合資建成的公司。胡錦濤主席在訪問非洲期間考察該公司時指出,中蘇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國企業的發展,也促進蘇丹建成了完備的石油工業體系,為蘇丹合理利用資源、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稅收、把本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做出了貢獻。事實證明,中蘇石油合作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
根據材料三,運用唯物論觀點,分析我國企業在發展中非經貿合作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的哲學依據。(10分)
唯物論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B B B D B C D C C A B C B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 D D D B B C D B A B A D
28、(1)根據我國城鄉困難群體特別是農民占相當大的比重的實際,提出解決民生問題首先要著眼于困難群體,既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又體現了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道理。
(2)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艦隊速度理論”體現了辦事情既要從整體著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道理。
29、① 從材料I 可見.生態環填的惡化、自然災害頻發與人類沒有從根本上尊重客觀規律有關.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人類如果違背了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地球生態環境惡化就是客觀規律對人類的懲罰。
②材料2說明,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作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中國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拯救計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生產自救,重建家園,最終取得了抗災救災的重大勝利。
③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革命的熱情和科學的態度結合起來.才能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30、①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檢驗真理就是檢驗主觀認識是否同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合。
②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自身是否正確,認識對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③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聯結主客觀的橋梁,人們可以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④如果不堅持實踐標準,就會陷入主觀主義錯誤
31、這一命題強調敢想、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條件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克服困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許多條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備相應條件,也不會取得成功。(2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按規律辦事,如果違背規律,只憑主觀愿望蠻干,不僅不能成功,還會招致更大的失敗。(3分)對這一命題要結合條件作具體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觀能動性的誤區。(1分)
32、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規律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在發展中非經貿合作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②中國企業在發展經貿合作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是基于中非經貿合作實際的必然選擇。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非面臨共同的挑戰和機遇。中國企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④中非經濟互補性強,長期以來保持良好的互助合作關系。中國企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有利于發展市場經濟,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現現代化。
PAGE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耒阳市| 辽中县| 高邑县| 文安县| 榕江县| 通河县| 台湾省| 广水市| 碌曲县| 泰宁县| 肥城市| 平果县| 淄博市| 枞阳县| 义马市| 祁门县| 抚顺市| 屯门区| 合川市| 长岛县| 沛县| 突泉县| 德保县| 嵊州市| 渝中区| 金湖县| 分宜县| 敦化市| 青浦区| 务川| 北海市| 芜湖县| 准格尔旗| 乌兰浩特市| 萝北县| 安龙县| 迁安市| 齐河县| 南川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