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價格變動的影響》說課稿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題《價格變動的影響》。俗話說:有備無患,深入把握教材,掌握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我將從分析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等七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價格變動的影響》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后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這一框題的知識為后面學習樹立正確消費觀這部分內容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這部分知識對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也有很重要作用。二、說教學目標 在認真解讀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理解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和對生活必需品與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影響、以及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2、能力目標:了解價格變動的影響,培養學生透過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分析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提高抽象概括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實事求是地評價一些現象,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意識和培養學生“經濟人”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確定其為重難點,是因為這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 四、說教法高一學生對經濟生活的內容很感興趣,對經濟生活中的現象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了解,但學生缺少對現象本質的深刻分析,而且建構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所以我主要采?。禾骄坑懻摲?、案例分析法、直觀演示法等教學方法,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現新課改精神。五、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鑒于高一學生的學情,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對比與探究相結合法、總結反思法。 六、說教學過程[走進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價格的因素,我們影響價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關系,根本因素是價值,那么價格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發生變動對于我們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通過引導學生簡要復習影響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導入新課。[推進新課]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多媒體顯示)教材15頁材料:如何購買更實惠?想一想:(1)、在你的日常消費中,哪些商品是在旺季購買的,哪些是在淡季購買的?理由是什么?(2)、俗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市場上是不是真的有“價廉物美”的商品?(3)、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學道理?在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回答問題,教師點撥引導,分析歸納:商品價格變動與商品購買量之間的一般規律:價格上升,購買量減少;價格下降,購買量增加。因此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教師強調指出: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需求法則”。但是要正確理解這一法則必須把握一個前提:即假定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費者的收入、偏好、預期以及相關商品的價格等)保持不變。2.不同商品價格的變動對需求量影響不同(多媒體顯示)教材15頁“需求有彈性”漫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幅漫畫說明了什么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見解作出分析點撥: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響指導學生閱讀課本15頁三個自然段,了解替代品、互補品的含義,以及價格變化對它們的需求量影響情況,并讓學生舉例分析,判斷哪些商品屬于互補商品,哪些屬于互為替代品?通過對比與探究啟發學生思考歸納: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響。過渡:(多媒體顯示)教材16頁材料:牛蒡事件思考討論:(1)、牛蒡價格的漲落是如何影響藥農生產活動的?(2)、怎樣才能減少牛蒡價格暴跌帶來的損失?學生分組討論發言并自主歸納。二、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1.調節生產規模(多媒體顯示)課本16頁示意圖想一想:從上述材料和圖片中,我們可得到什么啟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完全受價格支配,這是供給法則。生產者根據價格的變動調節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價格變動還會促使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學生就所提問題思考、討論,并發表見解。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表加以說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3.促進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多媒體展示)實例分析:1997年,上海首先出現了保暖性較強的內衣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一度出現熱銷。價格方面,當時一件名牌的普通內衣售價不過幾十元,而“保暖內衣”價格動輒數百元。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學生思考討論,自主總結歸納:這一現象說明了消費者購買商品就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哪個生產者能夠提供質量好的商品或其他企業無法生產的商品,就能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從中獲利。要求生產者適應市場變化,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延伸新課] 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鞏固練習] (略)[板書設計] : 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1、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2、不同商品價格的變動對需求量影響不同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響(二)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 2、提高勞動生產率 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七、說教學反思各位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各位老師,我今天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聽到各位老師的意見價格上升,為獲得更多的利潤;價格下降,為了在競爭中具有優勢。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降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