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12.1 杠桿一、杠桿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注: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2、杠桿的五大名稱(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4)動力臂1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5)阻力臂1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二、杠桿畫力臂作圖步驟(下面以動力F1 為例)(1)先確定支點O (2)延長力的作用線 (3)過支點O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沒有的要標出來); (用虛線延長) (用虛線、要標直角符號、要用大括號標出來,并按要求標出力臂的符號)。三、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1、實驗器材:鐵架臺、杠桿(帶刻度)、鉤碼2、實驗過程:調節杠桿(左重右調、右重左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3、結論:()4、推論:若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四、生活中的杠桿杠桿類型特征優點缺點實例省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省力費距離起子、撬棒、羊角錘、鍘刀、手推車、鐵皮剪、動滑輪……費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省距離費力釣魚竿、鑷子、理發剪、筷子、人的手臂、……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天平、定滑輪、……§12.2 滑輪一、定滑輪1、定義:使用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2、特點:只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3、實質:等臂杠桿二、動滑輪1、定義:使用時軸和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2、特點:省力、費距離、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3、實質:省力杠桿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三、滑輪組1、定義: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滑輪。2、特點: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3、 公式: 四、其他簡單機械1、輪軸:方向盤、板手、門把手門鑰匙2、斜面:盤山公路、鉆頭§12.3 機械效率一、有用功和額外功1、有用功:我們必須做的功2、額外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如: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等等)3、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 4、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二、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2、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鐵架臺、鉤碼、滑輪組、細繩3、實驗原理:4、需要測量的量:鉤碼重、鉤碼移動的距離、拉力、拉力移動的距離5、實驗結論: 當使用同一個滑輪組裝置,提升更重的物體時,機械效率更大。 補充:當提升相同的物體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小。三、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1、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2、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刻度尺、木塊、長木板、細繩3、實驗原理:4、需要測量的量:木塊重、斜面高度、拉力、斜面長5、實驗結論:當其他條件一定時,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大(而且越費力)。補充:當其他條件一定時,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越小(仍然越費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