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一節: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①兩大組成部分:血漿和血細胞 分層現象 凝集現象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2、血漿:1)成分:水、無機鹽、蛋白質、葡萄糖、尿素等 2)血漿所占血液比例:55%; 3)血漿顏色、狀態:淡黃色液體; 4)血漿功能:①運載血細胞; ②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3、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4、紅細胞:1)數量最多,(體積居中);2)沒有細胞核;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無染色體) 3)形狀:呈兩面凹的圓餅狀; 4)富含血紅蛋白:①一種含鐵的蛋白質; ②血紅蛋白的特點:①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②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5)紅細胞的功能:主要功能是運輸氧,也運輸部分二氧化碳。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時,會出現貧血的癥狀。應多吃含鐵的蛋白質5、白細胞:1)數量最少,體積最大; 2)有細胞核; 3)能作變形運動,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吞噬細菌。 4)功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白細胞數量多有炎癥6、血小板:1)體積最小,(數量居中); 2)沒有細胞核;無染色體 3)形狀不規則; 4)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7、輸血與血型:1)ABO血型系統:A型、B型、AB型、O型;2)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地輸給其他三種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則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因此O型血的人為萬能獻血者,AB型血的人為萬能受血者。 3)獻血量:一次義務獻血200mL~300 mL,不會影響健康。第二節:物質運輸的器官1、血管分為三種類型:動脈、靜脈、毛細血管。2、動脈A:①功能:把心臟中的血輸送到全身各處; ②分布:大多數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 ③特點:管壁厚、彈性大、管腔相對較小、血流速度快。3、靜脈B:①功能: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 ②有的分布較深,有的分布較淺; ③特點:管壁薄、彈性小、管腔相對較大、血流速度較慢。 ④分布于四肢的靜脈,內表面有靜脈瓣→作用:防止血液倒流。4、毛細血管C:①進行物質交換; ②分布:數量多,分布廣; ③特點:管壁極薄、管腔很細、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5、心臟:1)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2)大小:如本人的拳頭 3)心臟分四腔:①上左:左心房; ②下左:左心室;(心壁最厚) ③上右:右心房; ④下右:右心室。上房下室,左右相反,房連靜,室連動。(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左心房連肺靜脈,右心房連上腔靜脈) 4)心壁厚薄:①心室比心房厚②左心室比右心室厚③左心室最厚 5)心室都連動脈:①左心室連主動脈; ②右心室連肺動脈; 6)心房都連靜脈:①左心房連肺靜脈; ②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 7)瓣膜:①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 ②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 ③四肢靜脈內表面有靜脈瓣; ④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6、心率:①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②成年人平均心率:75次/分; ③正常變動范圍:60—100次/分;心臟跳動:先是兩個心房收縮,此時兩個心室舒張;接著兩個心房舒張,兩個心室收縮;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時舒張。第三節:血液循環的途徑1、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2、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體循環使動脈血變為靜脈血(組織里的氣體交換)3、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肺循環使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肺泡里的氣體交換4、體循環和肺循環沒有先后之分,是同時進行的。5、血液循環的共同點:靜脈→心房→心室→動脈。6、體循環的意義是:為組織細胞提供氧氣和養料同時帶走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謝廢物7、肺循環的意義是:到肺泡處獲得氧氣并將二氧化碳由肺泡排出體外。8、血壓: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在肱動脈處測量,常用分子方式記錄,分子為收縮壓,分母為舒張壓正常值 收縮壓12-12.7千帕 舒張壓8-12千帕高血壓 經常超過18.7/12千帕低血壓 經常低于12/6.7千帕9、脈搏:指動脈的搏動在橈動脈處測量,次數和心跳次數一樣。10、心血管健康:酗酒使血壓升高、冠心病發病率高;吸煙是血液變稠,紅細胞數量增多;油脂類食物引發高血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