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09屆一輪政治常識國際社會主要原理及運用9.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P135 【原理內容】 ⑴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國際關系主要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其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 對外政策 基礎 依↑據 利益相同 → 合 作 ⑵決定因素: 國家利益 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目↓的 利益相悖 → 摩擦或沖突 對外活動 根源 國家力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⑶國際關系是變化發展的。國家___和國家____的變化 → 對外政策的變化 → 國家關系的變化 備注:主要是微觀考查,常用于分析國家之間關系如中美、中俄、中日、中印等,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關系如中國與非盟、東盟、亞太經合組織的關系等。闡述中美之間共同利益時常用“經濟上互補,政治上互有所求”;處理中日關系時要強調“立足雙方共同長遠利益,妥善處理好歷史問題。日方要尊重歷史事實和中國人民的感情,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宏觀涉及,如:怎樣處理國家關系之一就是要把握雙方共同利益,求同存異,通過談判、對話的方式解決摩擦和爭端。 【典型例題】(08全國Ⅱ卷)“駝峰航線”增進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但新中國建立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由于意識形態等原因,美國政府采取敵視中國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兩國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政府采取既接觸又遏制的對華政策,從而使中美關系一直處地既相互借重與合作、又相互制約的復雜狀態。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回答:中美關系的曲折變化說明了什么?依據我國的外交政策,你認為應怎樣處理當前復雜的中美關系? 10.主權國家與聯合國 P136-137、P140-145 【原理內容】 ① 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是___的條件,也是___的空間)、政權、主權(是國家的____,是國家存在的____。) ⑴主權國家② 基本權利:____權、_____權、____權、____權;國際義務:不____;不___; 不以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等。 ③ 國際法對于調整國家之間的關系,促進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國際組織:分為政治性的和____,世界性的和___,政府間的和___;是___的紐帶,是__的主要力量;是___的重要組織形式 當今 ①地位:是協調世界各國活動的中心;性質:是當今世界各國的世界性、政治性和政府間的最大的國際組織 ②宗旨:維護國際______,促進國際_____;原則有:各會員國_____、以_____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等。 最 大 ③安理會:性質→ 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___的機構;原則 →實行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原則即____。 聯合國 ④作用:應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主導作用。 在___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___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⑤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堅持_____和_____的原則,參與解決國際爭端。 備注:主要是宏觀考查,如臺灣問題、中日東海油田之爭等涉及主權的重要性,各國競相發展海洋經濟等涉及領土的重要性,“如何處理國家間的關系”涉及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和國際義務、《國際法》;有關“和平和發展”的題目一般要涉及聯合國的性質、宗旨和原則、安理會的性質原則、作用、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標。另,“主權國家的知識”不僅包括本原理“主權國家的知識”,還包括第9條中的“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第12條中的“外交政策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方式手段。” 【典型例題】(08江蘇)2007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大全先后舉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上遣國際會議共同關注的議題。(1)按照職能范圍指出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國際組織的類型,并簡述當代國際組織發展的必要性。(2)有人認為”氣候無國界,因此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只能靠國際組織”。請就此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 ⒒當今時代的主題、格局和國際競爭實質 P145-154 【原理內容】【原理內容】 ①和平是主流及原因 主要障礙是 ____ 和平問題: 如何認識 ②不穩定及原因 ⑴主題:和平與發展是 前提 ↓↑重要 ③爭取和平可能 → 解決 政治上 當今時代的主題 條件 基礎 經濟上 發展問題: 整個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全 有效途徑是___ 。內容 文化上 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 問題 ___ 安全上 ⑵世界格局:兩極格局被徹底打破,世界 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總的趨勢是由緊張趨向緩和,由對抗轉向對話。 (意義:有助于扼制美搞___ ,由它“領導”國際社會的圖謀;有利于世界的 ___ 和國際關系的 。) ⑶競爭實質: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 的較量。→原因:①在當今和末來世界,__是基 礎,__ 是龍頭,綜合國力最終 決定一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②發展才是硬道理。增強綜合國力才能加快___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___ 。 備注:微觀考查主要有:如何認識和平問題、影響和平的原因(運用這些因素可分析一些熱點如巴以、印巴沖突產生的原因,既有傳統安全因素,也有非傳統安全因素)、和平與發展的關系、國際新秩序的內容、國際競爭的實質、綜合國力的因素等。宏觀考查涉及:當今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格局、國際形勢總的趨勢、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特別注意:材料中有“科技”、“文化”等詞要聯想到“綜合國力”(科技力、文教力)。 【典型例題】(07全國卷Ⅰ)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與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有所增加。面對這一狀況,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善我國涉外經濟體制和法規政策、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開展與貿易伙伴國的經濟戰略對話、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積極增加進口、主動減免某些非洲國家的債務等。通過這些努力既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又避免了貿易摩擦的升級。運用政治常識中有關國際社會的知識,分析我國政府為什么在采取材料中列舉的措施后,既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又避免了貿易摩擦的升級。 ★ ⒓我國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及基本點 P155-159 【原理內容】 ⑴基本立場:__,即在國際事物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對一切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社會主義國家) 維護我國 (首要目標,符合我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國家性質 獨立自主的 ⑵基本目標: 和平 促進世界 (因為:符合世界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國是 ) 國家利益 外交政策 ⑶基本準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 。 (社建亟需 ) (宗旨: ) ⑷基本立足點:加強同 的團結與全作;發展同 的睦鄰友好關系。 (我國堅持“ ”的周邊外交方針,實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 ⑸基本國策:堅持 ,加強 。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備注:本條原理宏觀考查常涉及:我國對外政策的決定因素、宗旨、基本點,我國的周邊外交方針和政策。回答我國與俄美法、歐盟非盟東盟關系時可能涉及鞏固雙方的戰略性伙伴關系,微觀考查常給出材料問如何體現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的。 【典型例題】(08寧夏)胡錦濤主席在APEC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中國將全力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并提出了堅持合作應對、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公約主導地位、堅持科技創新等四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建議。胡錦濤主席向國際社會所作的莊嚴承諾以及提出的建議是如何體現我國外交政策的? 一、 注意問題提示 1.關于國際社會的知識:⑴國際社會主要包括兩大成員:主權國家(最基本)和國際組織,國際關系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⑵國家與國家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但不能認為國家之間的利益相同。各國對外政策的出發點是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國家既重視自己的國家利益,又努力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利益共同點。(3)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是: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人口是國家存在的基本要素,領土是國家存在的依據,政權指行使國家權力的政府組織,主權指一個國家處理其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特點是對內最高性和對外獨立性,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是國家存在最重要的因素。⑶國際法不是一國單獨或聯合國制定的,而是各國在相互交往中通過協議的方式制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作用:辨明國際問題;減少國際糾紛;明確國際責任。⑷國際組織不是凌駕于國家之上的,即不是管理國家的組織機構。國際組織可分為政治性、專業性;世界性、區域性;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等類型。例如:聯合國是世界性、政治性、政府間;非盟、東盟、歐盟是區域性、政治性、政府間;上海合作組織區域性、政治性、政府間的;亞太經合組織是區域性、專業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是政府間的,國際紅十字會、奧委會屬于非政府間的。臺灣并非所有國際組織都不能參加,非政府間如奧委會可以參加。一般說來,區域性組織的國家一般在該區域,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包括地中海的希臘。大多數(≠所有,如北約)國際組織在現代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⑸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國際法院設在荷蘭海牙,還有些機構設在瑞士。10月24日是“聯合國日”。第一個提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組織是國際聯盟而不是聯合國。聯合國的主要機構有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托管 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6個。聯合國大會是審議機構、最高權力機構,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會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安理會由中、法、俄、英、美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其決議有強制約束力)對國際問題的裁決實行五大國一致原則,只要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否決票便不能通過。如投棄權票意味著意見一致,也可以通過。秘書處是聯合國各機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由安理會推薦,經大會任命(≠選舉),任期5年。聯合國并非一直發揮積極作用,20世紀60年代大批獨立國家加入才得以改變。我國一貫支持聯合國根據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所有工作),積極參加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所有活動)。臺灣加入聯合國是非法的,因為:①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②違背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宗旨和原則,③違背第26屆聯大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決議;也是行不通的,因為:加入聯合國的程序是安理會推薦,聯合國大會2/3票數通過方能加入。我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而安理會實行五大國一致原則。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持。 2.關于當今時代主題、格局和競爭的知識:⑴和平問題≠和平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前者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后者是指和平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世界大戰有可能非打不起來。傳統安全威脅是指霸權主義、局部戰爭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主要包括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環境惡化、貧困化、人口膨脹、資源枯竭、嚴重傳染性疾病、販毒走私、非法移民等。⑵全球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形成的歷史根源是歷史上帝國主義對亞、非、拉地區的侵略和掠奪,重要原因是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存在。當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存在的兩個嚴重的問題是:外債數額急劇膨脹;對外貿易條件惡化。(3)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其核心就是“強權就真理”,搞霸權主義的可以是世界大國,也可以是地區大國,而推行強權政治只有超級大國才有資格。恐怖主義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重要障礙。恐怖主義是指國際上一小撮極端分子為達到一定目的,有組織、有領導的采取綁架、劫機、制造爆炸事件等極端手段進行破壞、報復和訛詐,造成社會恐怖的犯罪行為的總稱。從根本上說它是一國范圍內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世界范圍內南北發展不平衡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具體地說,民族、宗教矛盾,文明文化間的沖突,久拖不決的領土爭端,貧富差距的擴大,大國以強凌弱都是刺激國際恐怖主義產生的土壤。消除恐怖主義最根本的是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國對打擊恐怖主義的基本立場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加強國際合作,反對單邊主義;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反對在恐怖主義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⑶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但多極化格局尚未最終形成。⑷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而不僅僅是經濟和科技。經濟和科技是綜合國力的基礎。綜合國力包括硬實力如經濟力、科技力、國防力、資源力等,以及軟實力,如政治力、文教力、外交力等。要提升我國的“硬實力”,關鍵是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關于我國外交政策的知識:⑴外交政策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外交政策作出明確規定的最早文件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決定外交政策的因素是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而決定國際關系的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⑵不結盟戰略≠戰略伙伴關系,前者聯合起來針對第三者,后者只是兩者之間加強合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外活動進入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是因為:提出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確定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⑶對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基本目標、基本準則、基本立足點、基本國策幾方面不能混淆。在理解“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時要注意:尊重(≠承認、肯定)別國人民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⑷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有兩個,但首要目標是國內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目標),是中國政府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印、中緬先后倡導的,適合處理任何國家之間的關系,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來決定。基本立足點≠基本點。我國的周邊外交方針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政策是“睦鄰、安鄰、富鄰”。 二、 原理例題答案及例題另舉★9.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參考答案】提示:第1問微觀考查原理9。第2問注意范圍是“我國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國際社會”。答:(1)國際關系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國際關系是發展變化的。國家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2)在中美關系中努力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美國的合作關系,努力化解分歧,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發展。(如考生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能酌情給分;考生只是簡單答出我國外交政策的五條基本內容,可以酌情給分。)【例題另舉】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之間的經濟領域的合作,雖然出現過一些分歧和摩擦,但總體上保持著良好態勢。經貿關系的發展正在對總體上的中美關系產生越來越深的影響。運用政治常識分析中美經貿領域關系的變化和發展。 答:①維護國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據。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是引起國家問摩擦或沖突的根源。②中美之間在經貿關系上的分歧和摩擦是由于各自存在不同的國家利益。而貿易總體上保持良好的態勢說明了兩國之間存在著共同利益。【例題另舉】(08四川)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問題,如南北差距繼續擴大、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等。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和基本綱領,并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在巴西召開的有18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里約熱內盧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綱領性文件,可持續發展觀被不同國家認同。聯系材料運用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可持續發展觀能夠被不同國家所認同。 提示: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即第五課內容。根據“可持續發展符合人類共同利益”和關鍵詞“聯合國”聯想到原理9和10的相關內容。 答:(1)(理)國家利益是每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國家既重視自己的國家利益,又努力尋求下其他國家的利益共同點。(析)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利益共同點,它不僅關系到當代人的利益,也關系到下一代的持續生存和發展;不僅關系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關系到發達國家的利益。(2)(理)在當今世界,聯合國在協調國家關系、促進各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方面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析)在發展問題上,經過聯合國的努力,不僅達成了可持續發展觀的共識,而且形成了有關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這也是可持續發展觀能夠被不同國家認同的原因之一。10.主權國家與聯合國【參考答案】第1問考查國際組織的分類和發展的原因,第2問考查國際組織和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山東是課改區,有些知識在表述上有些出入。 答:(1)亞太經臺組織是專門性的國際組織,東盟、聯合國是一般性的國際組織。當代國際組織的發展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需要,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若答出“國際組織的發展表明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和人類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2)國際組織在解決氣候問題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為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主體,依靠相關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就解決氣候問題開晨交流、協調和合作。但國際組織受諸多因素制約,其作用有一定局限性。主權國家對解決氣候問題應承擔重大責任。因為主權國家是構成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石,可通過履行其職能和義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氣候污染。(僅從國際組織或主權國家角度說明理由,只給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例題另舉】占地表面積約70%的遼闊海洋是21世紀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資源寶庫。近幾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上揚,陸地資源的枯竭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海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各國加大了對海洋的開發力度,經濟發展海洋經濟。從政治常識角度,談談各國為何爭相發展海洋經濟 提示:海洋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抓住關鍵詞“各國”、“爭相”、“海洋”。不要忘記從材料中提取答案要點。 答:①(根據原理9)國家利益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發展海洋經濟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②(根據原理11)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資源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開發海洋經濟有利于提升各國綜合國力。③(根據原理10)領土是國家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范圍。發展海洋經濟有利于保證海洋領土主權,維護國家安全。④(材料中提取)有利于緩解各國在發展中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方面日益嚴重的壓力,實現各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⒒ 當今時代的主題、格局和國際競爭實質【參考答案】本題宏觀考查涉及時代主題,這一點不容易想到。我國政府的做法是符合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答:①(根據原理11)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促進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②(根據原理12)這些政策是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生動體現,既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又充分考慮了貿易伙伴國的利益。③(根據原理9)通過協商和談判的途徑來解決貿易磨擦和分歧,可以避免貿易磨擦的升級,實現雙贏。【例題另舉1】國際恐怖活動已成為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嚴重危害,我國也面臨著恐怖活動的現實威脅。中國政府和人民歷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國際社會在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已達成重要共識。試用和平與發展的有關知識說明國際社會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達成重要共識的理由。 提示:微觀考查“當今時代的主題”,從“恐怖主義是威脅和平的重要因素”和“和平與發展的關系”去分析。 答: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戰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目前恐怖主義危害上升,已成為影響世界和平、安全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打擊恐怖主義。②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落后和貧富懸殊是恐怖主義活動滋生和蔓涎的溫床,發展經濟解決貧富過分懸殊,鏟除恐怖主義的根源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例題另舉2】對外構建和諧世界是對內建設和諧社會的自然延伸。胡錦濤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要致力于同各國相互尊重、擴大共識、和諧相處,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堅持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致力于同各國深化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推動共享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成果,促進世界普遍繁榮;致力于促進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相互促進,倡導世界多樣性,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致力于同各國加深互信、加強對話、增強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全球性問題,促進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地區安全穩定。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和諧世界”新理念與我們倡導的國際新秩序的統一性。 提示:微觀考查“國際新秩序的內容”。05全國高考已考,但不排除給出材料問“如何體現國際新秩序的內容”。 答:①我國政府倡導的國際新秩序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安全四個方面,“和諧世界”新理念正是對國際新秩序觀念的繼承、發展和創新。②首先,堅持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體現了我們追求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其次,致力于同各國深化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推動共享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成果,促進世界普遍繁榮,體現了我們追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再次,致力于促進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相互促進,倡導世界多樣性,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體現了我們追求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國際文化新秩序。最后,致力于同各國加深互信、加強對話、增強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全球性問題,促進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地區安全穩定,體現了我們追求相互信任、共同維護,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國際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相威脅的國際安全新秩序。【例題另舉3】(08綿陽二診)簡要說明探月工程對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性。 提示:微觀考查“國際競爭的實質”。注意與“簡述嫦娥奔月發射成功的政治意義”的區別,后者宏觀考查。“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高考必須關注的長效性熱點,09高考要關注神舟七號的發射。 答:(1)(理)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從而在激烈中國際競爭。(2)(析)探月工程的實施可以直接拉動經濟發展,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探月工程的實施可以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軟實力。附:嫦娥奔月發射成功的政治意義:①(根據原理8)嫦娥奔月承載著國人千年的期盼,其成功實施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尊心。②(根據原理11)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升空發展的新階段,有利于推動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③(根據原理12)有利于積極參與國際空間的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⒓ 我國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及基本點【參考答案】提示:給出材料分析“如何體現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本原理的常考方式,可按“理—析”結構作答。注意不僅僅是基本點,有時還涉及決定因素、宗旨。 答:(1)氣候變暖問題關系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并全力機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與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一致的。(2)“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主張既積極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減排要求,又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國情,體現了中國政府在對外活動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 (3) 面對氣候變暖問題,中國政府所提的四點建議體現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政策新理念。【例題另舉1】(07四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多次公開闡明:中國過去不稱霸,現在不稱霸,將來強大了也不稱霸。今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指出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政治學依據,并以近年來我國處理與圖12所示地區一國(或多國)關系的事實,說明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正確性。 提示:分析依據時要抓住關鍵詞“和平”。國際社會單元涉及“和平”的還有“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基本準則。分析正確性從符合我國和世界人民的利益考慮。 答:(1)政治學依據:①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正確性:①以具體事例說明,走和平發展道路有利于維護我國的獨立與主權,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符合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②以具體事例說明,走和平發展道路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世界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例題另舉3】請結合政治常識簡要說明中非(歐、俄、澳、東盟等)共建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原因和意義。 提示:分析中國與XX保持和發展戰略性伙伴關系的原因一般從“時代要求、雙方共同利益”考慮,分析意義一般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考慮。涉及中國的對外關系和活動時首先要考慮我國的對外職能。答:(1)原因: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非共建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符合和平,發展,合作是時代的潮流,也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必然要求。②國家間的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中非共建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是中非合作的內在需要,符合雙方利益,中國國力的增強與非洲的日益發展是雙方關系不斷發展的基礎。(2)意義:(國內)有利于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國際)有利于中國和非洲的發展進步,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政治多極化的形成,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提高雙方綜合國力,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進程。【例題另舉4】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獲得國際社會廣泛的理解、支持和贊賞。我國高舉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偉大旗幟,在對外工作中堅持原則,注重信義,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我國在對外交往中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有什么意義 答:①(根據原理1)有利于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②(根據原理8)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感情;③(根據原理11)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④(根據原理12)有利于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