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案例高淳縣湖濱高級中學政治組 張福美一、教學設計思路:堅持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堅持學法和教法的統一1、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中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社會現象的分析、學生的生活情景聯系起來。2、貫徹主體和主導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角色扮演等達到認知和行為上的教育目的。3、貫徹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的原則。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運用多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直觀性原則。遵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思維發展規律,在教學中從分析社會現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從本框的地位和內容要求來看:本框是第三課教學的落腳點,也是為了體現第一單元的引領和導入作用,需要從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經濟現象消費切入。同時本框所涉及的消費原則不僅僅是一般的指導原則,而且包含了在實際生活消費中具體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為出、綠色消費等具體內容,直接告訴人們在消費中應具體怎樣做。這些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的知識:主要的消費心理(2)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知識:怎樣看待和評價各種消費心理;準確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含義(3)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聯系實際的問題:根據理智消費的原則,模擬一份家庭消費計劃,并結合個人行為,說說怎樣才算一個理智的消費者。2、能力目標: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形成對消費心理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向學生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使學生樹立環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針對今天環境污染等問題,引導樹立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等觀念,從小做起,從我做起,關心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養成適度消費、量入為出以及避免盲從等消費觀念,使學生成為理性的消費者。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1.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是本框的教學重點。學習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消費,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消費,崇尚健康的消費方式,選擇正確的消費行為,用正確的消費觀指導自己的生活消費,這對學生的生活選擇具有重要意義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又是本框的教學難點。由于這一教學內容涉及“適度消費”、“艱苦奮斗”等問題的理解,學生在認識和理解這些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想法,因此,這一內容在教學中又有一定的難度。3.消費心理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是本框的又一教學難點。人的消費行為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消費者消費心理的影響。這部分內容是舊教材沒有涉及的,又是理解消費者行為的基本理論,所以,把這一問題作為一個難點。四、教學對象分析:經過前面對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類型及消費結構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逐步培養了辯證思維能力,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電影、電視、廣播、雜志、互聯網等積累起來的社會知識也為本課作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對于學生的正確的消費觀,有待進一步提高,結合社會的熱點和身邊的實際對消費心理和行為進行分析的能力急需加強。教學方法學生主體參與(討論、探究)的課堂教學;對比分析;學生搜集、整理有關消費行為方面的知識。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思路與分析(一)消費心理面面觀1.小品表演一則:內容是一家三代人在買衣服時的一段情景。討論問題。兒子說:這件衣服時尚。210元的價錢可以接受。媽媽則走上前,看衣服的質地和布料,并說210元太貴了。奶奶說:不好看,衣服邊上的小洞,象乞丐穿的,還有衣領口又這么多低,價格又貴。我說:明星莫文蔚也穿這種風格的衣服,還有我很多同學都這樣穿,何況只有210元。我執意要買。媽媽沒辦法,最后我如愿以償。問題探究1:小品反映了一家三代人怎樣的消費心理?通過學生互動探究,得出:兒子的消費是由從眾心理以及攀比心理所引發的;媽媽的消費由求實心理引發的,她講究實惠,是理智型消費。問題探究2:小品兒子的從眾心理以及攀比心理的消費可取嗎?學生結合參與研究性學習課題《中學生消費面面觀——中學生高消費現象》的實踐體會到:消費是否從眾,要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從眾是不可取的,比如同學之間互送自制小禮物可以,因為可以增進友誼,聯絡感情。但是價格高于自身和家庭的承受范圍的,則不應提倡。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為受攀比心理的影響,消費則會向他人看齊,向名牌看齊等,擁有商品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實用價值和它所帶來的樂趣。問題探究3:還有哪些消費心理引發的消費?如我買衣服,還會考慮別人有沒有,如有,我是不買的。學生回答:這是由求異心理引起的。教師作點評:追求個性,顯示品位是好的。并且可以推動新工藝的和新產品的出現,但必須考慮社會的代價,過分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小結:上面我們明白了常見的四種消費心理所引發的消費。這四種心理并不是獨立地影響著我們的消費,它們常常是共同影響人的消費行為。只不過可能在某種消費行為中某一消費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現得更鮮明。由于消費心理對消費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消費時更要注重培養健康的消費心理,使我們的消費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想一想:一家市場策劃公司對內地十大城市的400多家經銷商和3000多名消費者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以個性化的服裝為首選的消費者占主導地位,服裝消費正呈現出多樣化。許多服裝生產經營者,注意服裝樣式的多樣性設計以及經營的多樣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廠家、商家的生產經營活動正是利用了消費這在消費選擇中的( )A.攀比心理 B.求實心理 C.求異心理 D.從眾心理(二)做理智的消費者“名牌論”中反映的消費行為是什么消費心理引起的?這種消費行為可取嗎?為什么?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探究活動:我準備買一套房子,需要22萬元,但我只有10萬元,你們幫我想個辦法。學生:分期付款、貸款師:這是不是和“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原則相違背呢?你是如何理解“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總結:量入為出的“入”指的是過去、現在、將來的收入。適度消費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消費,所以我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貸款消費是適度消費。探究活動:你曾憑一時的沖動或隨大流買東西嗎?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我們應該怎么理解理性呢?中國消費的四大怪:重腹輕腦、重幼輕老、重節輕閑、重娛輕健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探究活動: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違背了綠色消費原則?2、在這5個R中,有幾個R是我們中學生力所能及的?3、請為解決“白色污染”和“資源浪費”出謀劃策。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請收集有關“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古語俗語。想一想:現代社會還需不需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總之,以上四個原則,是科學消費觀的具體要求,我們要理解和掌握這些原則,并用他們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既有益于個人,也有益于社會,將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課后作業請每位同學提交一份下周的零花錢使用情況紀錄表。六、教學反思和總結:1、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自己去探究、總結。2、教學方式: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教學的方式最終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3、教學資源: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同時針對《經濟生活》教材的特點,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來開展教學活動,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直觀把握。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