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政治生活第三、四單元復習學案(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政治生活第三、四單元復習學案(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資源簡介

思想政治 必修2 ——《政治生活》 知識歸納
高二政治第一學期期末總復習《政治生活》第三、四單元學案
設計:程善忠、黃紅菊;審核:陳志紅 班級 姓名
第三單元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五課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人民代表大會:(1)包括: 和 。(2)性質: ;(3)職權: 、 、 、 。(4)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權力: 。
2、人大代表:(1)性質: ;(2)產生: ;(3)與人民的關系: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 ,行使 的權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 。
(4)權利:除 各項議案, 各項決定外,還享有 和 權。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 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 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 的政治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 政治制度。
3、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是:國家機構堅持 )
(1)含義:在 基礎上的集中和 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2)表現:第一、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 產生,對 。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第二、人民代表大會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 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它所決定的事情由國家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去貫徹執行。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在中央的 領導下,合理規劃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 。
4、基石: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最鮮明特點是: )
5、原因:第一、從政體與國體的關系。我國的 國體決定我國 政體。
第二、從它的優越性看:它保障了 ;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 ;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第三、從它的地位看:它是我國的
政治制度。第四、實踐證明:它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是適合我國 的好制度。
第六課 我國的政黨制度
一、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原因:
(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 的選擇,是由其 決定的。
黨的宗旨是 ;黨的性質是 先鋒隊,同時是 和 的先鋒隊。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原因:
第一、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 ;第二、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 ;第三、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
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黨的執政方式:(1)含義:(P64頁第三段);(2)關系: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 。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 作用。
4、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二、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內容(略);2、貫徹要求:(1)關鍵在堅持 ,(2)核心在堅持黨的 ,(3)本質是 、 。
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1、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
①通力合作的政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 ,各民主黨派是 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②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
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 ”。
④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 。⑤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
它是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 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
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圍繞 和 兩大主題,履行 、 和 的職能。
2、原因:
(1)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 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 和
建設;有利于推動 的實現。
(2)我國的 和 決定我國不能照搬西方多黨制。
(3)主張實行西方多黨制的實質是:取消 領導和 執政地位,其后果是 喪失,、
制度的顛覆。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內容: 、 和 。其中,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
關系的 原則;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 原則;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 原則。
2、原因:這是由社會主義 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 要求。
3、關系: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
(1)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 ;(2)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 ;(3)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 。
二、民族區域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含義:在 下,各少數民族 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 ,行使
的制度。
2、原因:(1)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由我國的 和 決定。
(1)優越性。①有利于維護國家 ;②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 的權利;
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 關系;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 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宗教信仰自由內容:(1)國家保護 宗教活動;(2) 管理宗教事務;(3)我國宗教堅持獨立 的原則;(4)積極引導宗教與 相適應。
2、要求:(1)以 的態度對待宗教。(2)建設社會主義 ,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
(3)中學生應弘揚 精神。
綜合探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特點
1、地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2、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 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國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
特征。
3、關系:三者關系是: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 要求,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 方略。
第四單元 當代國際社會 第八課 走近國際社會
一、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1、主權國家:
(1)地位:主權國家是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2)構成要素。 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其中 。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3)基本權利。基本權利: 權; 權; 權; 權。
(4)基本義務:應履行不 ,不 ,以 解決其國際爭端等。
2、國際組織:
(1)類型:政府間和 ; 和區域性;(2)聯合國:第一、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第二、作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1.國際關系:
(1)含義: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際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2)內容:多方面的,有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3)形式:多樣的,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4)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第一、 是國際關系變化的決定性因素。第二、 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一、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
1、全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 ;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是:
2、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 為基礎 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 秩序。(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要做到“四個保障” P103頁第五段)
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1.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 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2、要求:當前,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著力于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三、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 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據:我國的 和 決定了我國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內容:
①維護我國的 ,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 。(維護 、促進 是我國外交政策的 。)
②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 。 ③ 是我國對外關系的 。
二、單元練習
( )1.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東富西貧,南強北弱”及個人收入差距擴大等不和諧因素,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這說明中國共產黨:①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 ③履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國家職能 ④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①③
( )2.近年來,人大代表經常深入基層,傾聽民聲,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一位人大代表說了這樣一段話:“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沒數。”以期引起政府高度關注食品安全。這一材料表明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聽取和反映群眾的意見與要求是人民代表的職責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D.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行政權力
( )3、在我們這個有56個民族,13億人口的大國中構建和諧社會,一項帶有根本性的任務,就是要讓全國各族人民在統一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全國各族人民能夠和睦相處的根本原因是:A.我國堅持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原則
C.我國堅持了民族團結的原則 D.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自2006年起,山東省某市將16類政府信息向社會公開。同時,普通公民還可以向政府機關提出申請,要求獲知自己所需的其它政府信息。回答4—5題。
( )4.上述材料表明:A.監督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權利 B.我國政府職能已實現根本轉變
C.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 D.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
( )5.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的政府的根本標志是:
A.政府是否科學執政、依法執政 B.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認可和服從
C.政府官員是否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D.政府辦事是否體現全體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2006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將死刑案件的核準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這是20年來我國對死刑所做的最重大的改革。回答6—7題。
( )6.依據上述材料,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的是: A.立法權 B.決定權 C.任免權 D.監督權
( )7.將死刑案件的核準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這體現了:①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精
神 ②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④我國國家機
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材料一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提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材料二 國務院根據《建議》將編制“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并提請2006年3月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然后頒布實施。
材料三 2005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個規劃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回答:
(1)材料三體現了我國的哪一項政治制度?
(2)材料一、二、三是如何體現黨的執政方式的?它們的關系如何?
9、材料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黨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而解決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著力點。為貫徹黨中央精神,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決民生問題的財政支出,各級地方政府也根據本地實際采取各項措施,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促進社會和諧。
材料二:“自古讀書需交學費,而今上學不花鈔”道出了人們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的欣慰。免收學雜費成為繼免除農業稅后又一場惠及廣大農民的“及時雨”。
“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曾是農民看病貴的真實寫照,而今形成的農村初級醫療保障制度使農民健康有了“保護傘”。
“關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開局之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251億元,使就業再就業工程取得新成績,譜寫了一首民心歌、和諧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關系?請加以說明。
(2)結合材料一、二,運用經濟常識說明政府經濟民生問題的措施及其作用。
10、山東某市是著名的“蔬菜之鄉”,全國百強縣(市)。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專題研究學習中對該市進行了調查。以下是對市政府領導的調查采訪摘要:
我們市政府制定了縣域一體的發展規劃,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發展。蔬菜產業由過去以量的擴大為主向以質的提高為主轉變,并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糧、北部鹽棉的梯次結構。
我們設立了市、鎮兩級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并通過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制度,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政府出資建立了科普學校,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正在逐步實現“少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我們大力開展“信用菜鄉”、“文明菜鄉”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了全民誠信意識。我們在基層開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假如你是該研究學習小組的成員,請你結合上述調查材料,從下列三個角度總結出該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驗。請從經濟生活角度或政治生活角度任選一個角度進行總結。
PAGE
4思想政治 必修2 ——《政治生活》 知識歸納
高二政治第一學期期末總復習《政治生活》第三、四單元學案
設計:程善忠、黃宏菊;審核:陳志紅 班級 姓名
第三單元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五課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人民代表大會:(1)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性質:國家權力機關;(3)職權:立法權、決定權 、任免權、監督權。
(4)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權力: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2、人大代表:(1)性質: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2)產生:民主選舉產生;(3)與人民的關系: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行使 管理國家的權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4)權利:除審議各項議案,表決各項決定外,還享有提案權和質詢權。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是:國家機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1)含義:在 民主 基礎上的集中和 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2)表現:第一、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第二、人民代表大會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 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它所決定的事情由國家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去貫徹執行。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在中央的 統一領導下,合理規劃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4、基石: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最鮮明特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決定)
5、原因:第一、從政體與國體的關系。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決定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 政體。
第二、從它的優越性看: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第三、從它的地位看: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四、實踐證明:它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第六課 我國的政黨制度
一、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原因:
(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由其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原因:
第一、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第二、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第三、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黨的執政方式:(1)含義:(P64頁第三段);(2)關系: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4、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二、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內容(略);2、貫徹要求:(1)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2)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3)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1、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
①通力合作的政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②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
④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⑤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它是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職能。
2、原因:
(1)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2)我國的 國家性質 和 基本經濟制度決定我國不能照搬西方多黨制。
(3)主張實行西方多黨制的實質是:取消中國共產黨領導和 執政地位,其后果是人民政權喪失,、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內容: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其中,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2、原因: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3、關系: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
(1)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2)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 前提條件;(3)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二、民族區域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含義:在國家統一下,各少數民族聚居 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 ,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原因:(1)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
(1)優越性。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的權利;
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宗教信仰自由內容:(1)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3)我國宗教堅持獨立 自主自辦的原則;(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要求:(1)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2)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
(3)中學生應弘揚科學精神。
綜合探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特點
1、地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2、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國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
根本特征。
3、關系:三者關系是: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 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 本質方略。
第四單元 當代國際社會 第八課 走近國際社會
一、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1、主權國家:
(1)地位:主權國家是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2)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其中 最重要的是主權。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3)基本權利。基本權利: 獨立 權; 平等權; 自衛 權;管轄 權。
(4)基本義務:應履行不侵犯別國 ,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等義務。
2、國際組織:
(1)類型:政府間和非政府間;世界性和區域性;(2)聯合國:第一、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第二、作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1.國際關系:
(1)含義: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際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2)內容:多方面的,有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3)形式:多樣的,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4)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第一、國家利益 是國際關系變化的決定性因素。第二、國家力量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一、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
1、全球發展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主要障礙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 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 秩序。(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要做到“四個保障” P103頁第五段)
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1.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2、要求:當前,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著力于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三、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 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據:我國的國家性質 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內容:
①維護我國的獨立和 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
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 宗旨 。)
②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二、單元練習
( A )1.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東富西貧,南強北弱”及個人收入差距擴大等不和諧因素,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這說明中國共產黨:①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 ③履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國家職能 ④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①③
( B )2.近年來,人大代表經常深入基層,傾聽民聲,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一位人大代表說了這樣一段話:“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沒數。”以期引起政府高度關注食品安全。這一材料表明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聽取和反映群眾的意見與要求是人民代表的職責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D.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行政權力
( D )3、在我們這個有56個民族,13億人口的大國中構建和諧社會,一項帶有根本性的任務,就是要讓全國各族人民在統一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全國各族人民能夠和睦相處的根本原因是:A.我國堅持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原則
C.我國堅持了民族團結的原則 D.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自2006年起,山東省某市將16類政府信息向社會公開。同時,普通公民還可以向政府機關提出申請,要求獲知自己所需的其它政府信息。回答4—5題。
( C )4.上述材料表明:A.監督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權利 B.我國政府職能已實現根本轉變
C.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 D.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
( B )5.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的政府的根本標志是:
A.政府是否科學執政、依法執政 B.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認可和服從
C.政府官員是否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D.政府辦事是否體現全體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2006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將死刑案件的核準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這是20年來我國對死刑所做的最重大的改革。回答6—7題。
( A )6.依據上述材料,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的是: A.立法權 B.決定權 C.任免權 D.監督權
( D )7.將死刑案件的核準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這體現了:①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精
神 ②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④我國國家機
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材料一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提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材料二 國務院根據《建議》將編制“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并提請2006年3月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然后頒布實施。
材料三 2005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個規劃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回答:
(1)材料三體現了我國的哪一項政治制度?
材料三體現了我國的政黨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材料一、二、三是如何體現黨的執政方式的?它們的關系如何?
①黨提出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經濟社會發燕尾服全局,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體現了黨的科學執政。②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務院根據《建議》編制“十一五”規劃綱要,全國人大審議批準,即把黨的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識,這體現了黨的依法執政。③中共中央廣泛征求各民主黨派、全國共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揚發主,進行民主協商和民主討論,體現了黨的民主執政。
三者關系: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9、材料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黨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而解決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著力點。為貫徹黨中央精神,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決民生問題的財政支出,各級地方政府也根據本地實際采取各項措施,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促進社會和諧。
材料二:“自古讀書需交學費,而今上學不花鈔”道出了人們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的欣慰。免收學雜費成為繼免除農業稅后又一場惠及廣大農民的“及時雨”。
“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曾是農民看病貴的真實寫照,而今形成的農村初級醫療保障制度使農民健康有了“保護傘”。
“關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開局之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251億元,使就業再就業工程取得新成績,譜寫了一首民心歌、和諧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關系?請加以說明。
第一、黨和人民的關系。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執政為民。第二、政府和人民的關系。國家機構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第三、黨和政府的關系。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體現了黨對國家的政治領導;政府的政策措施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第四、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國務院是最高行政機關,各級地方政府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2)結合材料一、二,運用經濟常識說明政府經濟民生問題的措施及其作用。
國家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增加財政支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醫療和就業等利益問題。有利于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就業和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和實現共同富裕。
10、山東某市是著名的“蔬菜之鄉”,全國百強縣(市)。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專題研究學習中對該市進行了調查。以下是對市政府領導的調查采訪摘要:
我們市政府制定了縣域一體的發展規劃,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發展。蔬菜產業由過去以量的擴大為主向以質的提高為主轉變,并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糧、北部鹽棉的梯次結構。
我們設立了市、鎮兩級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并通過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制度,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政府出資建立了科普學校,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正在逐步實現“少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我們大力開展“信用菜鄉”、“文明菜鄉”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了全民誠信意識。我們在基層開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假如你是該研究學習小組的成員,請你結合上述調查材料,從下列三個角度總結出該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驗。請從經濟生活角度或政治生活角度任選一個角度進行總結。
(1)經濟生活角度:①該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通過“縣域一體的發展規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展誠信教育,發揮財政的作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
④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提高農民素質,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每點2分)
(2)政治生活角度:①該市貫徹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積極履行政府職能。
②通過信訪接待日和聽證制度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的職能;
③通過制定發展規劃和公共服務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④通過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⑤通過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和完善社會保障履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PAGE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兴山县| 电白县| 安化县| 汾西县| 鄄城县| 洛南县| 鲜城| 东兰县| 子长县| 罗田县| 循化| 漳平市| 洞头县| 深泽县| 彭泽县| 宜兰市| 平阳县| 平塘县| 河东区| 青田县| 黄冈市| 南充市| 禄丰县| 奎屯市| 桓仁| 互助| 清涧县| 华池县| 都江堰市| 新竹县| 房产| 忻城县| 武汉市| 东明县| 广西| 建德市| 安顺市| 安平县| 乐平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