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十七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觀點解讀及高考考點連接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十七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觀點解讀及高考考點連接

資源簡介

十七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觀點解讀及高考考點連接
十七大報告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從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是引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團結奮斗的行動綱領。當前,全國人民正在廣泛地開展學習十七大報告、貫徹十七大精神的活動,特別是十七大報告中的新提法激發了社會各界的興奮點。在2008年的高考卷中,這些新思想、新觀點必將受到命題者的關注。因此,筆者在綜合分析媒體報道的基礎上,從十七報告中選擇了海內外公眾普遍關注的15個新提法,結合媒體和教材的有關理論予以解讀。
新觀點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報告摘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解讀】十七大報告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詞之變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理念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由“富強民主文明”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考點鏈接】①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②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③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調動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共建共享和諧社會。④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⑤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既要樹立全局觀念,又要搞好局部,努力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⑥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地提出新要求,不斷實現新目標。⑦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處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要高度重視民生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新觀點二: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
【報告摘錄】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讀】 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兼顧效率和公平,這意味著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將加強對居民收入分配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廣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將會提速;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使那些只能憑勞動賺取收入的中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從而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表明各級財政部門在加大財政投入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傾斜過程中,將更多關注困難群體。
【考點鏈接】①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是由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②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的客觀要求。③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需要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④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等特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法律制度,依法保護勞動者的權益,特別要保護勞動者通過競爭實現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⑤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要充分發揮財政與稅收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確保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⑥堅持從實際出發,面對當前我國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現實,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⑦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體現公平,有利于緩解當前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的原則。⑨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了群眾觀點,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⑩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表現,要求各級職能部門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認識履行經濟建設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新觀點三:財產性收入
【報告摘錄】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解讀】 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不光來自工資,國家還將創造條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有利于增加百姓財富,能使大多數人成為中等收入者。
【考點鏈接】①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財產性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中的資本要素分配,這一分配方式有利于百姓的收入多元化,增加百姓財富,使更多的百姓能夠真正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②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有利于激勵人們更有效地使用生產要素,提高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③存款儲蓄、購買股票、債券和商業保險,是居民家庭投資的主要方式,讓更多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進一步繁榮資本市場,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 ④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一是要讓城鄉居民“有財可理”,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勞動者的充分就業,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保持物價的相對穩定,使城鄉居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有一部分收入轉化為財產;二是完善投資環境,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三是要加強投資者教育,讓城鄉居民“學會理財”,實現財產性收益的最大化。⑤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擁有財產性收入,需要投資者學習相關的投資知識和投資技巧,根據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制定投資計劃,把握投資機會,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⑥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全面的觀點,居民投資既要看到投資可能帶來的收益,對投資的風險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做一個理智的投資人。
新觀點四: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
【報告摘錄】 居民消費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
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解讀】 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將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需求結構,將潛在的消費需求轉變成現實的有效需求。為此,需要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預期,從而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
【考點鏈接】①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②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出口貿易的較快增長,才能增加外匯收入,保護多進口。③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既要發揮投資、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又要發揮國內消費性需求的作用。④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性需求,有利于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發展進出口貿易,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新觀點五:人均GDP翻兩番
【報告摘錄】 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解讀】 從GDP總量翻兩番變為GDP人均翻兩番,一是考慮了人口增長的因素,是一個更高標準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要求,要求經濟發展摒棄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方式,是一個實現難度更大的小康。
【考點鏈接】①提高效益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增強綜合國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要依靠科技進步,二要提高管理水平。②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需要國家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③堅持從實際出發,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立足于我國的國情。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從GDP總量翻兩番變為GDP人均翻兩番,能夠更準確地反映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④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礎和精髓,是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靈魂和優良傳統,從GDP總量翻兩番變為GDP人均翻兩番,是我黨堅持實事求是路線的具體體現。
新觀點六:建設生態文明
【報告摘錄】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解讀】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建設生態文明至少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考慮生態環境和資源節約;二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政府要考慮的事情,企業要考慮,個人也要考慮,全社會都要考慮。
【考點鏈接】①建設生態文明既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也離不開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施宏觀調控。②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率。③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④堅持從實際出發,中央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解決我國當前環境生態問題的重要措施;正確意識對事物具有促進作用,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有利于保證節能減排落到實處。⑤要堅持發展的觀點,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建設生態文明是尊重客觀規律的要求,有利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⑥建設生態文明是正確的價值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⑦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從“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到“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再到“建設生態文明”,“四個文明”一起抓是認識不斷向前推移的體現。⑧建設生態文明,體現了我國對生態建設高度重視和對全球生態問題高度負責的精神,是履行經濟建設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表現。
新觀點七:“四化”擴展為“五化”
【報告摘錄】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解讀】十七大報告把過去經常提的“四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擴展為“五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反映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發展和時代特征的清醒認識。
【考點鏈接】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人類共同享用世界先進科學知識和優秀文化提供了可能,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②堅持從實際出發,信息技術在當今時代發揮著重要作用,黨和國家加強信息化建設,正是對時代特征的清醒認識。③堅持聯系的觀點,“五化”中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利于國家的發展,信息化建設能夠有力地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④堅持發展的觀點,人們的認識也是不斷發展的,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要不斷地深化、不斷地擴展、不斷地向前推移,從“四化”發展成“五化”,體現了認識不斷向前推移。⑤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實現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國家的科技水平,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⑥國家組織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信息化建設,是行使組織經濟建設職能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職能的體現。
新觀點八: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報告摘錄】 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聯系,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解讀】 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體現了城鄉居民權利平等的要求,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人大代表人數比例上將會持平,農民的政治地位將逐步提高,將擁有更多的發言權。“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提高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有利于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
【考點鏈接】①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力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地保證了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改革完善人大代表的選舉辦法,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聯系,能夠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權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③農村村民委員會、城鎮居民委員會是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它們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形式,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途徑。
新觀點九:大部門體制
【報告摘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要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
【解讀】 大部門體制是把政府相同或者比較相近的職能加以整合,歸入一個部門為主管理,其他部門協調配合。大部門體制可以化解政府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權限沖突,有助于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
【考點鏈接】①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大部門體制,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是加強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有利于確立科學的政策和策略,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的管理水平,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②堅持從實際出發,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大部門體制,才能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③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從整體著眼,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大部門體制,要從國家發展和建設的需要出發,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④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大部門體制,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才能履行國家的對內職能和對外職能。⑤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大部門體制,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對人民負責和依法治國的原則。
新觀點十:公民意識
【報告摘錄】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解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體是全體國民。切實推進我國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礎,是實現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目標的前提。“公民意識”一詞首次出現在黨代會的報告中,無疑是擴大人民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撐。
【考點鏈接】①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正確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②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有利于人民群眾自覺履行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③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強化人民群眾的公民意識,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有利于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來。
新觀點十一:人文關懷
【報告摘錄】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的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
【解讀】 “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字眼透露了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現在提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了執政黨對人的關懷、社會對人的關愛,嚴肅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始更加注重關心人內心的感受,貼近人的心靈。
【考點鏈接】①價值觀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被人民群眾所接受,真正發揮其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的尊重與愛護。 ④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新觀點十二:黨代表任期制
【報告摘錄】 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
【解讀】黨內民主的不斷進步,展示了我們黨的強大活力,也為開展黨內監督、防治腐敗提供了保障。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有利于黨代表在平時發揮監督、咨詢等方面的作用;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
【考點鏈接】①黨代表任期制、黨代會常任制是我黨積極推進組織建設的具體表現。②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實行黨代表任期制、黨代會常任制,有利于更好地保證黨員的民主權利。③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推行這一制度,體現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④堅持發展的觀點,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黨的組織制度也需要不斷發展,黨代表任期制、黨代會常任制,是我黨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作出的有益探索。
新觀點十三:黨外干部
【報告摘錄】 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
【解讀】非中共人士擔任領導職務,體現了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為非中共人士進行有序的政治參與開辟了更寬廣的渠道。
【考點鏈接】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將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黨外人士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新觀點十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報告摘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解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體現時代性,是我們建設和諧文化的支點。
【考點鏈接】①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②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做到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與加強宏觀調控相結合。③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民族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④聯系具有普遍性,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華文化與外國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弘揚民族文化,要吸收各國優秀文化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⑤要堅持全面與發展的觀點,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⑥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主要表現之一,共同心理素質有極大的穩定性,是區別民族的最顯著特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有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新觀點十五:改善民生
【報告摘錄】 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解讀】 十七大報告把民生問題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體現的正是我們黨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這表明黨和政府將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決人民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化解社會矛盾。這一目標的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全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從而使我國各民族、各階層的人們更加和諧,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廣。
【考點鏈接】
①強調民生問題的重要性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客觀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生產目的。②加強社會建設、解決民生問題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要充分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的作用,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解決人民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化解社會矛盾。③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措施,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④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以民為本的理念對促進社會和諧有重大意義。⑤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決人民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必須從我國的經濟水平和人民的需要出發。⑥搞好局部能夠使整體的功能得到最大發揮,社會是一個有機統一體,保障公民的勞動、受教育、養老等基本權利,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⑦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強調民生問題的重要性是堅持群眾路線的要求。⑧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著力解決民生問題體現了人民在國家中的主人翁地位。⑨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是國家行使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表現,是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要求。⑩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是黨的性質、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PAGE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垦利县| 霍林郭勒市| 景宁| 扬州市| 隆昌县| 襄城县| 钦州市| 新竹县| 神池县| 分宜县| 托里县| 巴彦淖尔市| 普兰县| 凤山县| 尉氏县| 英德市| 九台市| 麻栗坡县| 南安市| 旬阳县| 东辽县| 皮山县| 德江县| 探索| 潢川县| 甘孜| 旬阳县| 万源市| 武宣县| 出国| 搜索| 延吉市| 措美县| 博湖县| 陇西县| 蒙自县| 安义县| 平罗县| 健康|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