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文化生活》一輪復習教學案新課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文化生活》一輪復習教學案新課程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文化與社會
第1課 文化與社會
一、考點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義:
理解:(1)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所講的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即不是廣義的,也不是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準確把握文化的概念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和政治的。
2、文化的特點: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2)文化是人們具有的一種文化素養
(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其實質是精神現象。
注意: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而人們游山玩水則屬于文化活動。
(二)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相互影響: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2)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判斷:文化都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2、相互交融: (1)文化與經濟互交融。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例1:我們要講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自然科學 ③技術
④語言、文字 ⑤選舉人大代表 ⑥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⑦園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例2:(06濰坊)2005年5月,鶯都濰坊掀起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潮。宣傳提綱指出,創建文明城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基礎。市民素質的形成()
A.離不開社會實踐 B.只能在學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例3:15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
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
B.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C.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產生影響 D.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
例4:文化的力量總是無聲地融入經濟、政治和社會中,孕育無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親和力。這說明()
①文化已與經濟、政治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文化總是能夠極大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
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______。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___________。一定的經濟、政治_________一定的文化,文化又_____________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第2 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
一、考點整合:
(一)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2、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1) 潛移默化的影響:(2) 深遠持久的影響: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判斷:1、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
2、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無法選擇的。
(二)文化塑造人生(優秀、先進文化的作用) P17-21
1、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2、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3、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例1、“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對祖國割舍不斷的感情。上述歌詞表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強制性 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D.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永遠不變的
例2、長城是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古代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參觀者無不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國歷史的悠久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表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 D.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例3、優秀文化給人以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這主要表明()
A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B.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C.優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D.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例4、載人航天精神,隨著“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化作我們進一步推動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正激勵著億萬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復興偉業新的征程。這表明()
A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B.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C.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D.優秀文化能夠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例5.下列對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正確的是:文化能()
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④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6.席勒說:“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實現。”由此可見()
A在文化中就能實現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發的
C.主動感悟優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質 D.文化影響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
例7、(06聊城)優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是因為其()
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成為心靈的火炬、前進的旗幟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生活
二、填空
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影響人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文化影響人們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思維方式。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特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文化塑造人生表現在:文化能豐富人的___________ ,文化能____人的精神力量,文化能促進人的____________
高考實戰演練:
1、祖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如果我們自己不開發,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就會被別的國家開發利用,反過來向我國出口。美國曾經根據花木蘭的故事制作動畫片并出口我國在全國熱播。這段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大力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引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
B.充分開發我國的文化資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C.樹立品牌意識,保護好本民族文化 D.拒絕外來文化,維護文化安全
2、(06濟寧)廬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塞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該地正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積極將宗教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開辟極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應該參加宗教活動 B.與旅游相結合的宗教活動都屬于正常的宗教活幼
C.文化資源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源 D.宗教思想是先進的文化
3、(05濟寧)與以前相比,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現,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對別國進行文化侵略,企圖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強加于別國。這說明()
A.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 D.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Dream),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一誕生,就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盡管有種族、國家文化背景的差異,但全世界人民盼望和平繁榮的理想是一致的,從這個意
義上講,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屬于整個世界,它是我們共同對未來的期盼。據此回答4-6題。
4.種族、國家文化背景存在差異說明()
A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文化沒有共同之處 B.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
C.有了種族和國家才有了人類文化 D.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5.奧運會是整個世界人民共同的偉大的節日,這不僅僅是奧運會是展現人們體能的舞臺,更主要的是產
生了偉大的奧運精神,并不斷地賦予它新的內容。由此可見( )
A.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B.體育活動和文化活動是沒有區別的
C.文化包括語言、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D.文化是體育活動的派生物和附屬品
6.“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一口號是全世界人民對和平與繁榮的期盼,也必將給世界的和平與發
展帶來一定的影響。這表明( )
A優秀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B.文化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
C.世界的文化將取代各國的民族文化 D.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7.(05濟寧)2005年7月15日至21日,“雪域明珠,中國西藏文化周”在香港舉行。廣大香港市民可以通過觀看100塊展板、500幅西藏不同歷史時期的圖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了解西孩自治區的文化與風貌。這說明
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B.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C.人們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D.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
8.2005年,第三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在北京和青島舉行。文化節期間,陸續舉辦奧運文化廣場活動、“奧運節拍”公園音樂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和書畫展覽、奧運論壇、殘疾人藝術表演及奧運項目體驗活動等。這表明()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C.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D.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9.2002年,日本漫畫卡通相關產業在美國的市場規模約為43.59億美元,文化娛樂業的贏利已超過汽車
工業的贏利。這說明()
A.先進、科學的文化對社會有促進作用 B.文化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C.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D.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國家強調要加強公益性文化場館青少年專門活動場所的建設,開展生動的青少年紅色旅游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長。據此回答10-11題。
10.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B不同的地區、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對人的影響有相對的穩定性 D.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11.之所以要加強公益性文化場館建設和開展紅色旅游實踐活動,是因為()
A.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B.某些純粹“自然”的東西也是文化
C.文化場館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養就會越高D.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在社會實踐和生活中傳承發展
12.今天,文化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文化產業也日益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
主導產業。應對這一挑戰,我們的根本之策是()
A.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進入
C.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 D.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13、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這告訴我們()
A.要在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 B.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C.落后就會被動挨打 D.要努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14.不管是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還是在其他國家的華人,每到清明都會祭祖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除夕吃年夜飯。這說明()
A.傳統文化具有絕對穩定性 B.傳統習俗在不斷發展
C.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延續 D.傳統文化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
15.美國人較為輕松地對待子女的教育,喜歡讓子女實現自我價值,并不追求高學歷、好職業等功利性的目標。而中國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中美兩國的這種差異表明()
A.文化環境決定著人們的價值取向 B不同的文化教育環境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
C.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比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優越 D.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只能產生一種思維方式
16.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下列詩詞的寓意符合這一特點的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C.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7.《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樂曲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边@是一首意志戰勝宿命、光明戰勝黑暗的頌歌。每當人們聽到這首樂曲,總會給人以極大的振奮和力量。這表明優秀文化作品能夠()
A豐富人的精神境界 B.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D.促使人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18.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表現在()
①人越全面發展,創造的社會物質文化財富就越多 ②社會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就越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社會發展必然帶來人的全面發展 ④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
19.“偉大的詩篇即永遠噴出智慧和歡欣之水的噴泉?!毖┤R這一名言體現了()
A.優秀文化能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B.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C.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D.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0、廣告文化、旅游文化、飲食文化、網絡文化、服飾文化、西方節日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由此可見()
A.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B.文化影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潛移默化的
C.人總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 D.人總能得到思想的啟示、精神的享受
21、今東方的園林講究陰陽錯落、曲徑通幽、十步一景,西方園林講究的是開闊、一覽無余的、公共空間的廠場風格。東西方園林建筑的差異說明格。東西方園林建筑的差異說明
①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
③文化影響人的認識活動 ④文化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一、考點整合: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表現
(1)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2、文化多樣性的含義: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4、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3)尊重文化多樣性應遵循的原則P33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是一個多種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
例1.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
A.國家文化的多樣性 B.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C.地區文化的多樣性 D.城鄉文化的差異性
例2.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能夠
①促使不同民族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借鑒 ②促進各民族文化的發展
③推動世界文明不斷進步 ④實現各民族文化走向統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的含義P34
2、文化傳播的途徑(方式)(共4點)P34—35
3、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P36--37(大眾傳媒:標志、形式、地位)
4、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P36(框內)
5、文化交流的要求:P38(二點)
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考綱要求):
A、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B、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推動各國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
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兩國元首互訪并互辦文化年。
例3.中法兩國互辦文化年,發展文化交流的事實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間差異在縮小 B.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價值觀趨同
C.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D.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能夠互相借鑒,互利雙贏
例4.中法文化交流應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說明
A.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是文化交流的終極目標
C.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發展民族間文化交流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大同社會”
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一)、傳統文化的繼承
1、 傳統文化的含義P39 (不用背)
2、傳統文化繼承性的表現P39—40(共四點)
3、特點:P42(1)相對穩定性 (2)鮮明的民族性┅┅精神紐帶。
4、傳統文化的作用(雙重性)P42
如果能┅┅積極作用; 如果┅┅阻礙┅┅。
5、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P43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P43
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1)關系:P44共三點
(2)要求:P44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P45(A、社會制度的更替 B、科學技術的進步C、思想運動的先導;D、教育)
例1.長期以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大肆鼓吹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體化,文化間的沖突必然會導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開展不同文化間的交流,更要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
③對外開放的同時,還要堅決抵御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文化侵略
④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文化的發展往往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傳統文化一經產生對社會影響久遠?;卮?-5題。
例2.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從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鞍偌覡庿Q”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集中反映了
A.社會制度的更替影響文化發展 B.科學技術推動文化發展
C.思想運動促進文化發展 D.教育活動影響文化傳承
例3.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齊家立國平天下。而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對我們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富有啟迪。這說明
①傳統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②先進的現代文化與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③弘揚傳統文化就能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④我們要善于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對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為人如果掌握自然規律,就能夠使天地萬物為人服務),不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是
A.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發揚 C.批判繼承,與時俱進 D.兼收并蓄,統統拿來
二、填空練習:
1、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 。
2、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3、尊重文化多樣性是 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 的必然要求。
4、文化傳播的途徑包括 。 。 。總之,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5、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它包括:A 的繼承。B、 的繼承: C、 的繼承,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D、 的繼承 。
6、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 。 具有 。
7、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 “ , ”, , 。
8、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A、 的更替 B、科學技術的進步C、 的先導;D、教育。
高考演練:
1.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這是因為( )
  A.文化具有多樣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規律
2.聯合國將孔子定為人類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為世界人權的基礎。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認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樣。這說明我國的傳統文化( )
A被聯合國賦予了新的內涵 B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C對當今文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D具有兩重性,精華與糟粕并存
3.培根認為,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這句話表明( )
A.知識的傳播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識文化都能推動社會進步
C.文化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文化的傳播 D.知識文化具有繼承性
4.報載,當中國年輕人熱衷過“洋節”的時候,韓國要與中國聯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文化遺產。因此有關專家強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對其理解正確的有
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②從不同民族的節日中,能夠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③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④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唯一表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就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主要表明
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 B.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沒有界限
C.尊重文化多樣性是承認文化多樣性的基本前提 D.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6.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夠產生以下影響
①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發展 ②推動國家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
③消除民族隔閡和偏見 ④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吃餃子、貼對聯、賞花燈流轉,聽爆竹聲聲,觀龍獅賀歲,這就是典型的中國新年——春節。盡管它歷經幾千年,但每一個中國人都醉心于這個節日。由此可見
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世界文化具有差異性的特點
③文化交流應尊重文化差異 ④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06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其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我國設立“文化遺產日” A.是為了揚中華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c.有助于保護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D.能夠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9.我國為搶救和保護珍貴和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發布《關于申報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國已提交名錄項目多達1315項,其中501個推薦項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貴實物云錦織機、高山木雕、仿宋針灸銅人以及傳統藝人的制瓷、染織、刺繡、泥塑、木偶等技藝展示也與百姓實現了近距離接觸。該活動
A.是為了展示中華民族的物質文明 B.有助于強化人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c.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間藝術 D.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0.2006年5月25日《京華時報》載文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許多國人對于傳統文化遺產缺乏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和繼承,值得慶幸的是不乏有珍視古人遺存者。之所以珍視古人遺存,是因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 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11.提起傳統節日,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春節:貼窗花、寫春聯、爆竹聲聲等。大多數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誕節:家家裝飾著圣誕樹,唱著歡快的圣誕歌等。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 B.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C.不同的文化遺產,文化特色各異 D.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
12.由于西方“強勢文化物種”的沖擊和影響,許多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也都面臨著生存危機。在這種形勢下,很多民族民間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種正在逐漸消失,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受到了嚴重威脅和挑戰。這表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必須
A.限制文化產品貿易和文化傳播 B.發揮大眾媒體的文化傳播功能
c.拒絕一切外來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13.2006年2月23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建起來的。這說明
A.文化具有繼承性 B.中華文化是各個民族文化的總和
c.中華文化有區別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點 D.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文化是科學的文化
14.2006年1月,中國科學院發布了用兩年時間調查完成的《中國姓氏統計》,這是我國第一部按照姓氏人口數量排序的“新百家姓”。中國的姓氏是最完整和富有內涵的,姓氏對中國現代社會的許多方面都是重要的。這是因為
A.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B.文化塑造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c.姓氏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承符號 D.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已基本消失
15.被稱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集大成巨著——《四庫全書》,2006年2月22日在杭州文瀾閣開印,首印500套,每套約1700冊?!端膸烊珪返拈_印受到中國文化界的極大關注,訂購者紛至沓來。這說明
A.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B.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c.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我國注重繼承傳統文化
16.2006年4月20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中華文化歷來包含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強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里的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指
A.淘汰所有的傳統文化 B.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C.使新文化建立在舊文化的基礎之上 D.首先剔除舊文化,然后建立新文化
17.之所以必須大力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是因為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A.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B.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c.可以滿足人們的一切需要 D.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18.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這表明
A.文化具有多樣性 B.文化具有繼承性
C.文化具有穩定性 D.文化在不斷發展
19.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人:倉頡創造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沉淀下來;李斯統一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流動起來;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文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王選讓漢字告別紙與筆、鉛與火,讓中華漢字文化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說明
A.科技進步能促進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 B.科技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c.社會制度的更替可以促進文化的進步 D.傳播文化必須做到古為今用
20.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圖畫,無論是拍照、拍電影,都美不勝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國人卻不懂得欣賞、珍惜祖宗留給我們的遺產,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遺物大拆大毀,而以呆板、粗魯、古怪、一點也不雅致的高樓大廈來代替。這一做法
A.是正確的,因為這樣做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B.是正確的,因為這樣有利于發展新文化
c.是錯誤的,因為對傳統文化不允許批判 D.是錯誤的,因為沒有處理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第五課 文化創新
一、考點整合:
(一)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
1、源泉和動力:社會實踐 P49(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P48:文化創新的需要、標準、靈感、服務于——社會實踐 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主體:人民群眾
2、巨大作用和深刻的意義:P49—50
作用和意義: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沒有創新,文化就會萎縮,就會失去生機和活力?;卮?-3題。
例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基礎。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①文化創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 ②文化創作的靈感最終來自社會實踐和創作者的聰明才智
③文化創作的動力來自社會實踐 ④社會實踐是產生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文化創新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①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③掃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礙 ④促使一種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種民族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文化創新的途徑:P51
1.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P52
2.基本途徑:
(1)對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P52-53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和“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既不能離開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
(2)對外來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P53-54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3)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P55
A、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B、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絕接受其他文化)
C、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否定傳統文化)
(三)怎樣鑄造中華民族文化的新輝煌:
1、P55立足于改革開放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咯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
2、P66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義的指導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例3.時代精神的融入對文化創新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主要告訴我們,文化創新要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 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C.堅持與時俱進 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蝕
二千多年來,中國文化常常要面對其他文化。在文化與文化的相遇中,“見賢思齊”是我們的理念?;卮?-5題。
例4.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見賢思齊”,這就要求我們
A.用優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善于學習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
例5.在文化交流中我們所崇尚的“見賢思齊”與有些人所主張的“外來文化是先進的文化,應該照搬過來”是有本質區別的。二者的對立主要表現在
①是否保留和發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②能否借鑒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
③是否承認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④是否承認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鞏固
1、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__________。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__________的發展,能夠促進_________的繁榮。
3、立足于__________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__________。文化創新既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既是一個不同民族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
綜合能力訓練
一、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女書是湖南江永等地流傳的一種古老的女性文字,兩千多年來,只在女性中流傳。隨著最后一位自然傳人的去世,女書面臨失傳的危險?;卮?-2題。
1.女書是婦女當中流傳的、表達她們喜怒哀樂的文字。女書一旦失傳
A.意味著民族文化將自行消亡 B.說明民族文化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
C.會使中華傳統文化慘遭滅頂之災 D.會使世界文化的百花園受損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為拯救女書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國目前正在積極行動。國家對民族文化的保護
①是為了捍衛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和豐富性 ②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③能夠使民族文化免受外來文化的侵蝕 ④能夠確保民族文化代代相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文化的多樣性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保證和文化創新的原動力。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當重新審視和定位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與文化資源,正確判斷其文化價值之所在。3-4題。
3.文化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經濟全球化雖對各民族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但也可能消滅它們之間的差異,地球不會因為成為“地球村”而擁有完全一致的價值觀。這主要說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D.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會愈演愈烈
4.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這是因為,尊重文化多樣性是
①對文化多樣性價值的確認 ②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③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④保證本民族文化免受外來文化沖擊的根本出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國傳統文化,有悠久的歷史,也有鮮明的個性。京劇是我國戲曲之大成,被稱之為中國的戲劇“國粹”?;卮?-6題。
5.在演員臉上涂上某種顏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質是京劇的特色。如紅臉表示赤膽忠心,氣性耿直。這一特色
①是中華民族文化個性和特性的標識 ②體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③應在實踐中得以繼承和發展 ④會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京劇是通過不斷吸收地方戲曲的精粹和其它藝術形式的特長豐富發展起來的。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維護藝術的長盛不衰,關鍵在于能否
A.全面吸收各種藝術的特色 B.不斷推陳出新、博采其它藝術精華
C.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D.保持傳統藝術不受其他藝術的沖擊
傳統無處不在,我們都生活在傳統之中。今日中國的發展,就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回答7-9題。
7.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傳統文化具有______等特點。
①產生于過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②帶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③不僅存在于歷史,而且存在于現實之中 ④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鉗制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泵糠曛星锛压?,海峽兩岸都會慶祝這一傳統節日。這體現了
①中華民族有共同的傳統習俗 ②海峽兩岸同根同種,血脈相通
③海峽兩岸人民對祖國統一大業的認同 ④海峽兩岸社會制度相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易傳》中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業。”近年來,“憂患意識”一詞頻繁出現在黨和政府的文件及領導人的講話中。這表明,中國傳統思想
A.即將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B.影響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中國的發展道路
C.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應當毫無保留地繼承 D.是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當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要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必須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據此回答10一11題。
10、“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的共同點在于()
A.前者拒絕創新,后者拒絕交流 B.前者拒絕交流,后者拒絕創新
C.尊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
11、“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錯誤,這是因為()
A.任何文化創新,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創新的過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過程 D.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12、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
A.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B.為人民群眾服務
C.與時俱進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D.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黨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卮?3-15題。
13.學習型社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建立學習型社會
①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和結果 ②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④能夠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報考普通高校年齡及婚姻狀況的限制以來,全國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齡考生步入高考考場。教育部的這一改革
①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全民學習熱情 ②能夠確保各種年齡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
③是進一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④彰顯“活到老、學到老”,讓學習伴隨人的一生的行政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學習型社會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傳統社會中人們主要通過學校獲得知識不同的是,學習型社會的學習已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這將意味著
A.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將逐步被取代 B.終身學習將成為人生的目的
C.學習將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D.學習是全社會工作的中心任務
第6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一、考點整合: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P62
1、古代輝煌的歷程 P63
2、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P64-65
(1)漢字 (2)史書典籍 (3)源遠流長還得益于他所有的包容性:★
3、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P65
(1)中華文化的衰微的原因:P65
(2)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P66
例1、下列關于古代中華文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殷周時期是古代中華文化的形成時期 ②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中華文化的誕生時期
③秦的統一促進了古代中華文化的發展 ④漢代儒家學說成為古代中華文化的“強勢文化”
⑤隋唐時期是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進入氣度恢弘的全盛時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例2、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
①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鑒 ④我國民族眾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中華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積極意義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華文化始終處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統率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華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P66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表現——獨特性:P66 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P68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P69
(1)表現:P69 (2)意義:P70
例4、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B.我國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成功體現了我國科技處于世界前列
C.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特點 D.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5、中國人的飲食有“東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別,在飲食上的差別反映出中華文化的()
A.地域性 B.差異性 C.民族性 D .結構性
例6、我國許多少數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壯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鮮族舞蹈等都極具特色。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②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③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④各民族文化獨立于中華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第7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
一、考點整合:
(一)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 P71
1.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P71
(1)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P71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 。
(2)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71
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P72-75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 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 、 、的偉大民族精神。
3、永遠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例1:中華民族精神是( )
①中華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現 ②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③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2、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勤勞勇敢的優良品格。如“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業廣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強御,”“勇者不拒”“勇于義而果于德,不以貧富貴賤死生動其心”等等。這說明()
①勤勞與勇敢往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②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優良品格
③勤勞勇敢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④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例3: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希望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團結統一精神( )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在祖國面臨危難、生死存亡的關頭方可展示出來 ③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產物 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的強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P76
1、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的表現 P76
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就已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 、鮮明的 和 。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這個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體現。
(2)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都是這個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體現。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P78-79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3、.我們當前應該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P79-81
例4: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雅典奧運會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等。這表明()
①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②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
③發揚民族精神必須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④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例5:對于永遠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③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精神動力 ④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6、民族精神在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表現在( )
①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的中心任務 ④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三、高考實戰演練:
1、有一首歌中唱到:“最愛寫的字是方塊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塊字”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字。關于漢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②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③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之所以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因為()
①統一的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重大作用
②中國自夏商以來,留有的豐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③得益于中華 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華文化從未中斷而延續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華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民族文化認識錯誤的是() A.民族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無認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征,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 D.都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4.《三國演義》通過藝術的想象和集中,描繪了魏、蜀、吳三國大約半個世紀的紛爭和興衰過程。該書故事情節變化萬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雅俗共賞.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段材料主要說明()
A.中華文化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B.中華文學藝術悠久輝煌
C.文學藝術獨領風騷 D.文學藝術對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
5、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公元前3世紀被定為印度國教,并開始向國外傳播。佛教傳入中國后,對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民族關系、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中國的主要宗教教派,其主要原因是()
A.中國沒有自己的宗教 B.中國本土的宗教沒有生命力 C.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強 D.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6.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鑄造精良的青銅器,無一不在向世界訴說著一個古老民族巨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這說明了中華文化的()
A.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B.兼收并蓄,求同存異 C.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D.開放平和,面向世界
7.我們常說:江浙人靈秀,蒙古人粗獷,湖南人倔強、剛烈。這說明()
A.文化的民族性 B.文化的多樣性 C.文化的同一性 D.文化的區域性
8、.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國藝術表現形式,它集中國特有的漢字、篆刻和書法于一體,以印章的形式設計,傳達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國文化底蘊。這表明()
①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③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④可以向世界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9、.一位英國學者在對著名科學史學者李約瑟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進行提煉后,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和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國?!边@一結論說明()
①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 ④中華藝術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05年5月,全面展示中國歷史悠久亙長而又風云變幻的生動軌跡,立體凸現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社會文明成果的《話說中國》叢書出版。該叢書是“民族精神史詩”出版工程的第一批成果。“民族精神史詩”出版工程旨在用豐富多彩的出版物,多層次、多角度地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完整、權威的闡釋,以幫助廣大青少年具體感知中華民族精神。這有利于()
A抵制一切外來文化 B.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C.讓青少年繼承中華五千年的各種文化 D.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
1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
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②勤儉節約、艱苦樸素 ③團結統一 ④勤勞勇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實踐告訴我們,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擴大開放,越要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之所以要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因為()
A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C.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B.中華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優越 D.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中
13.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拜竭南京中山陵,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后祭拜黃帝陵、中山陵,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后拜竭廣州黃花崗72烈士墓、南京中山陵。這說明()
①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②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華文化是連接各地中華兒女的共同紐帶 ④發展問題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鄧小平談到愛國時曾經說:“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愛什么呢?港澳、臺灣、海外的愛國同胞,不能要求他們都擁護社會主義,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對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否則怎么叫愛祖國呢?”鄧小平的這段話()
A揭示了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B.揭示了愛國主義是抽象的東西
C.說明愛國主義在不同時期有著共同的要求 D.說明愛國主義在不同時期存在不同的具體內涵
15.洪戰輝帶妹求學12年,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中國,他被選為中央電視臺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及省內外各大媒體對洪戰輝的事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報道。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洪戰輝精神”的熱潮。這體現了()
①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期已經徹底改變 ④精神對社會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今天,通過文化創新來培育民族精神、發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边@段話()
①回答了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②看到了文化創新對于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③指出了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④認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浙江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浙江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浙江精神”。如“千山萬水、千難萬險、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千言萬語”的“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兩板精神”。浙江精神體現了_的民族精神。()
①團結統一 ②愛好和平 ③勤勞勇敢 ④自強不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下列屬于這一內容的是()
①雷鋒精神 ②“兩彈一星”精神 ③大慶精神 ④抗洪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下列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表達的精神一致的是…()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C.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0. 《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為()
A.民族精神現在已不復存在 B. 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已成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靈魂和核心
C.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支撐 D.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
第四單元 發展先進文化
第八課 走進文化生活
一、考點整合
(一)文化市場與大眾傳媒的影響
1、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斑斕色彩,多種選擇
2、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P87
3、文化市場越活躍,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P88
例1、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這表現在它
①充實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③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④易于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2、目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原因是市場經濟的弱點和缺陷②有的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
③有些文化產品以荒誕、庸俗的內容,迎合低俗趣味
④有些媒體熱衷于捕風捉影的“新聞”炒作,不負責任的傳播“絆聞軼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3、對待大眾傳媒的發展我們應該()
A.因為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眾傳媒肆意擴散,所以應限制其發展
B.人們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之余,可看看電視、玩玩電腦游戲,滿足了精神上的需求,應任其發展
C.國家應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D.黃色報刊、影碟、不健康的網站影響了學生的學業,因此應取締
(二)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P89
1、什么是大眾文化P89
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2、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P89
一個原則: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兩個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三個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三個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三創新: 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手段
“四個一切”的思想和精神
例4、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
① 面向廣大人民的社會主義文化 ②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的社會主義文化
③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④面向世界各國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5、2005年6月13日《人民日報》報道,上海市推出“電影百年華誕、百部影片展映、千萬觀眾片”系列活動,在167個社區放映點放映2 000場露天電影,讓市民在家門口看到100部近期發行的優秀國產片,讓普通百姓感到興奮和快樂。這表明,發展文化必須…()
A.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B.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C.堅持加強管理和正確引導相結合的方針D.采用現代機器設備規模化地生產文化產品
(三)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P91
1、落后文化: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
通過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注意:傳統習俗不等于落后文化)
2、腐朽文化: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發論工邪教、淫穢色情文化屬于腐朽文化。應該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例6、有人重修廟宇、祠堂,不是出于文物保護的目的,而是為了搞封建迷信活動、光宗耀祖,這是屬于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拜金文化 D.有益文化
2004年7月16日,公安部、信息產業部等14個部門聯合部署在全國范圍內打擊淫穢色情網絡的專項活動,全國互聯網上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泛濫勢頭被有效遏制?;卮?---5題。
例7、淫穢色情文化屬于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本土文化 D.外來文化
例8、在經濟轉型時期,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傳播的根源是
A.法律制度不健全 B.執法打擊力度不大 C.市場經濟的自發性 D.社會缺乏輿論監督
第九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一、考點整合
1、發展先進文化
(1) 含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免想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意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3)原因:由馬克思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健康發展。否則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和生命力。在新世紀新階段最根本的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例1、我國的文化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由 決定的。
A. 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B. 中華民族精神 C. 教育的基礎地位 D. 社會效益的首要地位
例2、必須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其根本原因是
A、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B、只有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保證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列主義的繼承和發展、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例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沒,指導各方面文化工作,衡量和檢驗文化工作的成果,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推動文化創新。這是因為( )
①它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當代中國的繼承和發展
②它進一步明確了先進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③它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④它決定著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報: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
例4、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 )
①有利于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②能夠為我國經濟基礎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③是發展先進文化生產力,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物質基礎 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A、③④ B、①② C、 ①③ D、②④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P101
(2)措施: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
(3)發展先進文化,本質上是一個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而不斷進行文化創造的過程,也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創建過程。
例5:報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齡和婚否的限制,這不僅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已在向大眾化發展,而且體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想,說明我國正在向學習型社會邁進?;畹嚼?,學到老,已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關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 ②發展教育事業必須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④發展教育事業必須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例6:2005年3月28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以其權威性和高達5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引起海內;外的極大關注。上述事實表明( )
A.我國現階段允許按資本要素參與分配 B.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C.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D.金錢不是萬能的,但金錢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文化的多樣性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保證和文化創新的原動力。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和定位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與文化資源,正確判斷其文化價值之所在。
例7、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贝罅Πl展文化生產力的經濟意義是
① 提高人民素質,抵御文化侵略 ②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③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需要 ④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高考實戰演練
1.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媒體為了迎合受眾,使格調不高、內容低俗的文化產品和信息傳播開來。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將比環境污染更可怕。從經濟生活角度看,低俗文化泛濫( )
①是市場機制自發性的體現 ②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必然結果
③國家必須加強對文化消費的引導 ④急需文化行政部門的直接管理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下列文化現象屬于腐朽文化的是( )
①電腦算命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 ③宣傳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辦⑤講排場、揮霍性消費 ⑥“法輪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娛樂、音像、演出、藝術品市場和從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 )
①優化消費結構,提高生活質量 ②弘揚傳統文化,提倡超前消費
③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需要 ④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互聯網是影響力極大的新媒體,它的存在和發展利弊同在,我們不應因看到網上有許多負面內容而“關閉網絡”。要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的不利影響,除了要從改變內容傳播人手外,最主要的還應該( )
A.排除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 B.引導未成年人正確利用網絡,自覺趨利避害
C.為未成年人尋找心靈寄托的替代場所 D.舉報違法信息,攔截和抵御“黑信息”
5、新文化運動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是
A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 B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C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 D啟發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
6、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因為( )
①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對推動社會進步有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 ②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文化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③這是在思想觀念和文化形態多樣化的環境中,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展的要;求④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立足點、出發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6年1越26日,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在北京召集網絡春節聯歡會主承辦單位座談,了解網絡春晚的籌備情況和節目內容,并就如何引導網絡春晚活動的健康康發展進行了討論。據此完成7---8題。
7、我國網絡文化產業已成為文化產業中極富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這是因為()
①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網絡文化產品的大批量、規?;?、產業化生產與流通成為可能
②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生產設備、多樣的文化載體、快捷的傳播工具
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④以政府為主導是推動中國網絡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要發展網絡文化,必須()
① 毫不限制地全面發展 ②使先進文化在網絡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
③使先進文化發揮強有力的導向和示范作用④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今天,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我們倡導通過“海納百川、博采眾長”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這樣做,是因為()
A.不得已而為之 B.我們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
C.外來文化的生命力強 D.這是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10、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等12個部委組織開展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此舉深受老百姓的贊譽。這說明()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服務于人民大眾的文化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①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民族性和開放性相統一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于2006年1月11日下午在北京閉幕,溫家寶總理強調,實施好《規劃綱要》,要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開招聘力度。據此完成6一7題。
11、強調科技與人才的重要性,這是因為()
A.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較量 B.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C.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D.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
12、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是因為()
① 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③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④我國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⑤科學技術是一切工作的中心⑥國家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A.①②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13、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我國人民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偉大創造,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效形式。下列屬于這一活動的選項有()
① 創建文明社區②開設道德銀行③“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④“心連心”藝術團下鄉演出
⑤“光明列車”行動⑥實施村務公開制度⑦發展扶貧開發為主題的光彩事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
第十課 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一、考點整合: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P105
1、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①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 和 。 它規定著文化建設的 和 。 是文化建設的 。P106
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
③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P106。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 核心、 以 為原則、以 重點、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著力點;┅┅。
2、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P107
建立與社會主義 相適應、與社會主義 協調、與中華民族 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我國的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①法治與德治的關系P108
②今天我們大力提倡的 、 、 、 、 的基本道德規范,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的精華,是對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人人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
例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 )
A.培育“四有”公民 B.思想道德建設 C.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D.三個面向
例2.關于思想道德建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B.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C.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D.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部內容
例3、屬于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的有( )
A.健全法制,依法治國 B.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C.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D.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
1、什么是知識文化修養?什么是思想道德修養?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2、知識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于P111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例4、道德沖突( )
①是經濟生活日益發展的反映 ②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
③是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 ④是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的產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例5、關于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屬于思想道德修養 B科學知識的學習是文化修養的內容
C.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相互促進 D.知識文化修養就是思想道德修養
課后練習
一、單項選擇
1.2006年4月21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生活的變化,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必然隨之發生變化。這說明
A.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B.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范具有相對獨立性
C.道德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 D.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變化發展無規律可循
2.2006年3月30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加強干部隊伍的教育,有助于干部進一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種精神是
A.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 B.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
C.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D.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3.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應
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②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
③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④與自主創新相統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06年3月29日《人民日報》報道,農村婦女張淑英,以自己慈母般的善心,27年如一日,幫助智障鄰居李德才一家。張淑英的事跡表明
A.思想道德建設應與法律法規相協調 B.思想道德建設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C.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斷得到繼承和發揚 D.思想道德體系建設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
5.2006年5月25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書有高下優劣之分。多讀那些向你傳遞愛和真善美,傳遞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學文化的書,你的生命一定會浸透了書香,一定會成為熠熠生輝的發光體,能夠創造文明和書寫歷史,能夠引導、照耀、溫暖別人和后人。這突出表明
A.人們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兩難選擇” B.自省、自律是提高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徑
C.要在知識文化的陶冶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凡是書籍都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
6.2006年4月10日《黑龍江日報》載文強調,要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吾日三省吾身”,知榮棄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這充分說明
A.加強自身修養要腳踏實地,重在行動 B.加強道德修養主要在于觀念的更新
C.思想道德的差異,反映了人們世界觀的不同 D.加強道德修養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
7.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1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和從政道德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黨紀條規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這一要求有利于
①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②提高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
③實現我國現階段的共同理想 ④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06年4月14日《人民日報》載文,要引導廣大青少年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
A.加強自身修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的基本要求 B.培養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基礎
C.新時期道德新內涵的體現 D.以誠信為重點的思想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
9.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 )
①要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②要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
③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 ④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關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聯系,正確的是( )
A.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都是我國基本的治國方略 B.道德調節的范圍更廣泛
C.法律調節的行為更具體 D.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二者是根本對立的
11、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一觀點( )
A.割裂了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 B.認為“才”比“德”更重要
C.認為“德”比“才”更重要 D.認為“德”“才”密切聯系、不可分割
12、但丁的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這一觀點( )
A.強調了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B.認為道德要遠遠比智慧更重要
C.認為智慧比道德更重要     D.認為道德和智慧是完全對立的
13、“無德無才是‘廢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精品’”。這一比喻表明()
A.文化知識比思想道德更重要 B.思想道德比文化知識更重要
C.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有機統一的 D.有德無才與有才無德都是部分意義上的人才
14、(05棗莊)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的說法,正確的是()
A.思想道德修養好的人知識文化修養就高 B.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是完全對立的
C.加強知識文化修養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D.思想道德修養和知識文化修養密切聯系、相互促進
15.(06萊蕪)我國憲法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這一材料說明()
A.在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具有一致性
B.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一樣都具有強制性
C.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憲法規定的,與個人覺悟無關
D.“五愛”公德與憲法規定相矛盾,應服從憲法的規定
16.(06深圳)有人認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的深刻變革,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不斷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提升我們的思想道德境界。這種觀點()
A.違背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應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要求
B.符合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應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要求
C.說明人們的思想道德境界是變化發展的
D.說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始終處在發展和變化中‘
17、讀一本好書,好像在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說明()
A.讀好書可以增強很多自然科學知識 B.讀了好書就可以解決一切思想道德修上的“兩難選擇”
C.知識都來源于好書 D.讀好書可以陶冶人的思想道德情感
18、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只有立足于包括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才能()
①汲取民族文化中的精華,擯棄民族文化中的糟粕 ②避免文化建設迷失方向
③使文化創作充滿生機與活力 ④為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休宁县| 云和县| 新乡市| 乐昌市| 长宁县| 忻城县| 丽水市| 梁山县| 永寿县| 大同市| 田阳县| 沙雅县| 阳泉市| 香港 | 光山县| 隆化县| 太康县| 扶风县| 庆城县| 定边县| 汉源县| 高密市| 库伦旗| 兴义市| 余干县| 两当县| 德清县| 二连浩特市| 石台县| 和龙市| 南和县| 茂名市| 海淀区| 佳木斯市| 岳西县| 缙云县| 乌兰浩特市| 泗水县| 余姚市|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