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與生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教學案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內容目標】: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解釋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學習要求】: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理解:貨幣的概念,本質及其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理解: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了解:貨幣的其他職能。了解: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含義,優點及發行規律。了解:貨幣流通公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理解:信用卡的含義,功能及優點。了解:支票的含義,類型及在使用上的特點。了解:外匯和匯率。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教學要求】:以金銀,紙幣,賬面結算為例,歸納出貨幣的基本職能。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匯的情景。通過事例描述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情景。討論"金錢萬能"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主干知識】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一)商品(了解)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構成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于交換)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1) 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二)貨幣的本質。1、 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重點2、 貨幣的含義和本質:(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了解3、貨幣的職能 重點(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A、價值尺度職能◆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所謂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或成正比,與貨幣價值成反比。◆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B、流通手段:◆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時必須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必須是現實的足值的貨幣)、支付手段(時空分離)、世界貨幣的職能。◆注意:區分觀念的貨幣、現實的貨幣、足值的貨幣。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重點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 / 貨幣流通速度(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如果不是國家特定地區發行的,就不能在市場上不能流通,就是假幣。二是國家現在正在強制使用的,國家以前強制使用的而現在不再強制使用的,則不能在市場上流通。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家的強制力。)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重點(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經濟現象。(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從供求關系角度看,主要表現為供不應求。)原因有三:一是需求拉動;成本上升;結構調整。(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注意: 從供求關系角度看,主要表現為供過于求。流通中貨幣相對不足會引發通貨緊縮現象,導致商品零售價格出現持續負增長,從而導致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生產經營者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花錢,銀行金融機構不敢貸款等現象,整個經濟處于長期蕭條的狀況。)二、信用工具和外匯(一)信用工具: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 (2)轉帳結算。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廣義的信用卡,只要里面是張電子卡都是信用卡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C、其中銀行信用卡(代記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重點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在使用上轉帳支票的特點是:付款單位開出轉帳支票后,收款單位憑支票到銀行把這筆錢轉入自己的帳戶。在使用上現金支票的特點是:由付款單位開出,收款人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拿到現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存折疊;要查驗金額的大小寫是否一致,單位書寫是否正確;在支票有效期內,到銀行支取現金;支票如被銀行退回,盡快向出票單位索換;不得將它作為轉帳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購物。(二) 外匯和匯率:重點重點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廣義的,包括貨幣的所有職能(注意:外幣不一定都是外匯。當前,在國際市場上用于國際結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等一些發達國家的貨幣。)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準: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于償還外債;E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游客增加。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3、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4、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5、 樹立金錢觀:(1)對金錢要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2)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3)用之有度。花錢要有所節制,要分輕重緩急。(4)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正確認識金錢與人生的關系,反對“金錢萬能論”,抵制拜金主義。【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對劣質奶粉說法正確的是A.是商品,因為它有價值 B.是商品,因為它有使用價值C.不應成為商品,因為它不具有應有的使用價值 D.不是商品,因為它不是勞動產品2、馬思克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這說明(1)金銀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 (2)金銀不是唯一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3)作為一般等價物,金銀和貝殼的本質是相同的(4)貨幣是商品交換歷史過程的產物A(1)(2) B(2)(3) C(1)(4) D(1)(3)3、兩種商品相交換的內在要求是:A、使用價值相同,價值量相同 B、使用價值不同,價值量相等C、使用價值相同且價值量相等 D、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4、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是由以下因素決定的 (1)待售商品的數量(2)商品的價格水平(3)貨幣的流通速度(4)居民貨幣持有量A(1)(2)(3)(4) B(2)(3)(4) C(1)(2)(3) D(1)(2)(4)5、人民幣:(1)是由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2)是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3)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屬貨幣的價值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4)它的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賴以維持、發展的血脈A、(1)(2)(3) B.(1)(2)(4) C.(2)(3)(4) D.(3)(4)6、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黃金(貨幣)表現出來的價格會隨商品價值的變而發生變化。在供求平衡的條件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價值增加,價格可以下跌(2)價值增加,價格一定下跌(3)價值減少,價格可以下跌(4)價值減少,價格可以不變A.(1)(2)(3) B.(1)(2)(4) C.(1)(3)(4) D.(2)(3)(4)7、假定今年社會待售商品價格總額由去年的2000億元上升為3000億元,貨幣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中需要的紙幣量應有這樣的變化:A.需要發行紙幣500億元 B.需要增發紙幣100億元C. 紙幣發行量不變 D.需要增發紙幣10億元8、在下列選項中,對于增加紙幣發行量、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三者關系的正確說法是A只要增加紙幣量,必然引起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B物價上漲總是因為增加紙幣發行量引起的,其本質是通貨膨脹C紙幣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D物價上漲必然導致增加紙幣發行量和通貨膨脹9、在下列經濟活動中,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是A.趙某月底拿了2100元工資 B.張山用1元錢買了3個蒸包C.李四到商店欠了五本練習簿, 第二天才給了錢 D.小商店內一只手表標價80元10、信用卡和貨幣A都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 B都能在任何一個交易場所使用C都是商品交換的媒介D都能用于國際貿易11、下列關于我國轉帳支票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付款單位開出這種支票后,收款單位憑支票到銀行可以把這筆錢轉入自己的帳戶B、由付款單位開出,收款人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C、拿到這種支票要妥善保存,不得存折疊D、可以將這種支票作為現金支票使用或用于購物12、2006年11月,1英鎊兌換14.91元人民幣;到2007年1月,1英鎊兌換15.37元人民幣。材料中描述的變化過程表明:A、外匯匯率下降,人民幣升值 B、外匯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C、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升值 D、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13、貨幣出現以后,人們把貨幣看得很神秘,使貨幣成為財富的一般代表,這是 因為A貨幣是商品發展的產 B貨幣是商品,有價值 C貨幣是由貴金屬來制造的 D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14、人民幣升值可預見的后果是(1)中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下降 (2)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3)對外貿易順差將增加 (4)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會減少A.(1)(2)(3)(4) B.(1)(2)(4) C.(2)(3)(4) D.(1)(2)(3)二、雙項選擇題15、“商品流通是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因此,只有貨幣才能充當交換的媒介。”對這一觀點認識正確的有:A.題目認為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是商品流通,這是正確的B.題目認為只有貨幣才能充當交換的媒介是錯誤的,在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之前的擴大的物交換中,商品交換曾以羊、布等不固定的一般等價物為媒介進行C.紙幣產生以后,作為價值符號在商品交換中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題目認為只有貨幣才能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觀點是正確的D.這一說法是完全錯誤的16、2006年7月,我國將人民幣幣值做了調整,人民幣適當小幅升值,這意味著A每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 B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下降C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D同樣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17、下列屬于信用卡功能的是:A、信用卡具有消費、轉帳結算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B、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C、信用卡具有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功能 D、信用卡可以行使代替貨幣行使貯藏手段的職能18、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政務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許多人購物和旅行時經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為電子貨幣的一種,在使用過程中執行的貨幣職能有A一般等價物 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19、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是兩種不同的經濟現象,它們的共同點在于A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商品價格持續下跌造成的,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進行C都是流通中的紙幣超過或少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D都對經濟發展起刺激作用,導致物價上漲,紙幣貶值20、當出現通貨膨脹時,為了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國家進行宏觀調控所運用的經濟政策通常有:A.增加稅收 B.增加財政支出 C.減少銀行貸款 D.降低利率三、辨析題甲同學認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資金不足,人民幣是我國政府發行,所以只要通過多發行人民幣就行了。乙同學認為,人民幣發行多了會引起通貨膨脹,所以人民幣發行越少越好。請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上述兩位同學的觀點。 四、簡答題俗話說:“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但是,還是有人在買東西時要“貨比三家”。這是為什么?五、論述題在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三個經濟學家作了如下辯論:第一個經濟學家笑說:“如果現在人民幣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幣就值錢了,出國也神氣多了。”第二個經濟學家反對:“如果現在升值,恐怕你還沒出國,就失業了。”第三個經濟學家總結:“如果人民幣匯率穩定,隨著經濟發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幣還會多起來,出國時還能神氣起來”。有學過的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經濟與生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教學案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5 CCBCD 6-10 CBCBC 11-14 ADDB二、雙項選擇題15、AB 16、BD 17、AC 18、BD 19、AC 20、AC三、辨析題(1)人民幣屬于紙幣。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國家發行紙幣以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為限度。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影響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不足問題,不能通過發行紙幣來解決。(2) 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客觀規律支配的。如果紙幣發行太少,就會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樣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因此,紙幣的發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學的觀點都是片面的。四、簡答題(1)“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反映的是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追求。同一類產品,使用價值好的產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價值量就大,價值決定價格,因此該商品的價格要比同類商品高一些。在這里消費者追求的是產品的高質量,而不是價格的便宜。(2)“貨比三家”,在這里消費者考慮的更多的是價格因素。相同質量的,也就是相同使用價值的商品,由于品牌的不同、進貨渠道的不同、利潤率的,生產者個別勞動時間不同等原因,價格是有差別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貨比三家”表明消費者是在尋求使用價值與價值的最佳結合點。五、論述題(1)匯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桿杠。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和政策,應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通盤考慮,慎重決策。(2)匯率變化好比一柄“雙刃儉”,對經濟、金融的影響也有利有弊。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幣更加值錢。但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序上會抑制出口增長。同時,也會造成出口企業的生產萎縮,加大就業壓力。( 3)A、有利于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穩定發展。B、有利于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C、有利于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說,有利于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