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7.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第2課時一、單選題1.我國首個北極科考站是(?? )A.長城站 B.中山站 C.黃河站 D.昆侖站2.中國“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2010年11月11日從深圳鹽田港啟航,踏上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的征程。“雪龍”號將執行“一船兩站”(中山站、昆侖站)考察任務,計劃航行近19481海里,歷時142天。結合南極地區圖,關于南極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大陸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 B.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緯度最高的大洲C.發達國家有優先開發利用的特權 D.冰川的融化不會導致地球氣候變暖南極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壞境,是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據此完成下列問題。3.南極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是A. B.C. D.4.南極地區科學考察一般選擇在A.2月 B.5月 C.8月 D.11月5.我國一艘科學考察船,從南極地區喬治王島(長城站)按地球自轉方向繞南極洲海域航行一周,所經過的大洋順序依次為(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讀北極地區圖和黃河站氣候資料,完成下題.6.從黃河站氣溫曲線可估計其氣溫年較差最可能約是(? )A.46℃ B.40℃ C.30℃ D.20℃7.黃河站的年降水量約是(? )A.60mm B.220mm C.360mm D.480mm8.黃河站的經緯度大約是(? )A.12°W,79°N B.12°W,79°S C.12°E,79°N D.12°E,79°S9.在北極地區最可能見到下列哪種動物(? )A. B.C. D.10.2月8日,我國南極泰山站正式建成,成為繼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之后,我國在南極建成的第四個科考站。讀“南極地區圖”,下面四條經線中,我國有三個科考站與其特別靠近的是(??? ) A.75°E B.75°W C.105°E D.60°W11.有關長城站和中山站的說法正確的是( )A.長城站有極晝極夜現象 B.站在中山站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C.長城站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D.中山站在長城站的西北方向11月2日,我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乘“雪龍”號從上海起航前往南極執行考察任務。讀南極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四個科學考察站中,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A.長城站 ? B.泰山站 ? C.中山站 ? D.昆侖站13.此次考察隊出發時,南極地區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下列動物不屬于北極地區的是( )A.企鵝 B.海象 C.北極狐 D.北極熊15.讀圖,完成下題。我國距離南極點最近的科學考察站是( )A.長城站 B.中山站 C.昆侖站 D.泰山站二、綜合題16.讀南極地區示意圖,回答問題。南極地區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原始的自然環境而成為科學考察的寶地。2014年2月8日,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四個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開站運行,標志著我國在南極的科考工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1)圖中a、b兩箭頭代表地球自轉方向的是________。(2)圖中字母A、B、C代表南極地區周圍的大洋,其中B是________洋;四個考察站中,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___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侖站的________方向。(3)為什么我國在南極地區建站時間都選擇在1、2月?(4)科考隊員在昆侖站測得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數據,并繪制成氣溫與降水量柱狀圖,下列與之相符的是 ( )17.讀南極和北極地區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我國在南極的科考站: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大洲:A___________B___________大洋:G___________ 海峽:F___________(2)南極洲上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眾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境與大片的森林,而南極洲上冰天雪地,號稱“白色沙漠”,為什么會有此種現象產生?A.氣候變暖 B.人類活動 C.大陸漂移 D.植被遷徙(3)小明列舉了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在考察時可能遇見的危險,其中不可信的是A.暴風雪在冰原上咆哮,容易使人迷途B.酷烈的寒冷,給隊員留下凍傷C.遭受暴雨襲擊,科考站被淹沒D.冰雪覆蓋冰隙、冰溝,有可能吞沒考察隊員(4)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地區,和其他熊科動物不一樣的是,它們不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等以后再吃,甚至時常享用完脂肪之后就揚長而去,推測這種行為可能的原因是。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C【解析】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都屬于南極科考站,故A、B、D錯誤,只有黃河站才是我國首個北極科考站,故選C。2.B【解析】從圖中可知,南極大陸大部分位于南極圈以內。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具有平等考察南極的權利。南極的固體水資源,也就是冰川占全球的72%,冰川的融化,會導致地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等等。在各大洲中,南極洲是緯度最高的大洲,所有的經線都經過南極點,南極點也位于南極洲。所以A、C、D的說法是錯誤的,B是正確的,故選B。3. B 4. A 【解析】3.南極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是企鵝。故選B。4.南極地區科學考察一般選擇在2月份,此時為南半球的暖季,有極晝現象,利于考查。故選A。5.C【解析】從南極地區喬治王島(長城站)按地球自轉方向繞南極洲海域航行一周,所經過的大洋順序依次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故選C。6. A 7. A 8. C 9. C 【解析】6.從圖可知,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一年中最冷月,黃河站最熱月的氣溫是6℃,最冷月的氣溫是-40℃。所以黃河站氣溫年較差最可能是46℃。故選A。7.黃河站是位于北極地區,根據世界降水量分布規律,赤道降水多,兩極降水少。黃河站降水少,正如圖所示。黃河站的年降水量約是60m左右。故選A。8.黃河站的所在經線是在0°經線以東,則該地是東經度(E),0°經線以西是西經度,可排除A、B。黃河站是位于北極地區,位于北半球,則位于北緯(N),則可排除D。故選C。9.A是澳大利亞的袋鼠,B是梅花鹿,位于熱帶草原氣候區。C是北極熊,位于北極地區。D是企鵝,是南極特有的動物。10.A【解析】從圖中可知,該圖是南極上空俯視圖,地球是順時針旋轉,四條經線中,我國有三個科考站與其特別靠近的是75°E,故A符合題意。11.C【解析】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故A錯誤;只有在南極點上,四面都是北,站在中山站上不存在前后左右都是北方,故B錯誤;長城站位于南緯62°S,經度為59°W,故在西半球和南半球,故C正確;中山站在長城站的東南方向,故D錯誤;結合題意。故選C。12. A 13. B 【解析】12.(1)從圖中可知,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北的地區,該站位于南溫帶,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其他三個科考站位于南極圈以南的地區,位于南寒帶,都有極晝極夜現象。故符合題意的是A。13.11月2日,我國所在的北半球是冬季,而南半球的南極地區是夏季,有極晝現象,適合科學考察。故B符合題意。14.A【解析】南極和北極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兩塊區域,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兩大地區,但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卻分布著不同的動物群,南極地區有企鵝、磷蝦;北極地區有海象、北極狐、北極熊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答案A。15.C【解析】從圖中可知,我國距離南極點最近的科學考察站是昆侖站,故C符合題意。二、綜合題16.a 大西 長城 正北(北) 1、2月份南極地區為極晝,此時南極地區為暖季,氣溫相對較高,利于開展建站工作。(意思相近即可) D 【解析】 (1)圖中a、b兩箭頭代表地球自轉方向的是a(北逆南順)。(2)圖中字母A、B、C代表南極地區周圍的大洋,其中B是大西洋;四個考察站中,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長城站(在南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侖站的正北方向(經線指向南北)。(3)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1、2月份南極地區為極晝,此時南極地區為暖季,氣溫相對較高,利于開展建站工作。(4)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5℃左右。夏季最熱月份,氣溫仍在0℃以下,冬季氣溫更低,大多在-50℃~-60℃之間,全年降水少,故D符合題意。17.(1)長城站 ?中山站 ?亞洲 ?北美洲 ?太平洋 ?白令海峽(2)C(3)C(4)北極熊需要脂肪維持保暖,并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解析】(1)由圖可知,圖中甲是位于南極圈以外的長城站,乙是中山站;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洲,B是北美洲;G是亞洲東部的太平洋,F是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上的白令海峽。(2)這是由于南極大陸曾經處于溫帶地區,有大片的森林,后來由于大陸的飄移,慢慢被冰雪覆蓋而形成了煤炭,故選C。(3)關于在南極大陸遇到的困難,“暴風雪在冰原上咆哮,容易使人迷途”、“酷烈的寒冷,給隊員留下凍傷”和“冰雪覆蓋冰隙、冰溝,有可能吞沒考察隊員”都是可能遇到的困難,這里氣候寒冷、氣壓高,不可能遭受暴雨襲擊,故選C。(4)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極地地區,需要脂肪維持保暖,并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湘教版 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 了解地區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第2課時1.了解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代表性動物及極地植被。2.了解極地探險的有關知識及我國在兩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站。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學生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新知導入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二、獨特的野生動物(一)南極地區代表性動物企鵝磷蝦新知導入(二)北極地區代表性動物北極熊北極狐海象新知導入二、獨特的野生動物 海豹 廣泛生活在南、北極地區的大陸沿岸、浮冰區和島嶼周圍海域,擅長游泳和潛水。新知導入海 豹1.極地動物一般都有哪些特點?它們怎樣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呢?極地動物一般都能耐嚴寒;它們依靠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來抵御嚴寒。新知導入 (1)為了確保極地科考隊員的人身安全,對所遇到的北極熊予以獵殺。 (2)每年有計劃地在南極地區捕殺一部分鯨、企鵝和海豹,以保護那里的磷蝦資源。新知導入2.談談你對下列行為的看法第一種說法不正確。理由:極地野生動物對于生態環境非常重要,應該予以保護。第二種說法不正確。理由:自然界中的食物鏈能通過其自身調節來控制種族數量多少,以維持食物鏈和生態平衡而不是通過人為手段來完成。新知導入極地地區的植被三、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一)極地探險 15-16世紀,歐洲航海家開始了北極探險,尋找到達東方的“北方航線”。 19世紀上半葉發現南極大陸后,前往南極的探險者絡繹不絕。新知導入 20世紀初,人類對南極點的探險活動引人矚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帶領4名隊員,分乘4輛由愛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極點進發。英國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險之旅。兩支探險隊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展開了一場競爭。阿蒙森前進的速度很快。當到達南緯85度時,前面出現了連綿起伏的南極高原。當時暴風雪連續5天5夜,天氣異常惡劣。為了搶先到達,他們頂風冒雪,艱難先進。12月14日終于完成了向南極點的最后沖刺,實現了人類首次到達南極點的壯舉。 南極異常惡劣的天氣給斯科特的探險隊帶來了厄運。出發不久,他們的摩托雪撬就壞掉了,接著,西伯利亞矮種馬也全部凍死。新知導入南極探險 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著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奮力前進。雖然斯科特和探險隊員在1912年1月17也到達了南極點,但由于體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風雪,在歸途中相繼遇難。斯科特遇難后留下了重達16千克的地質標本和探險日記等遺物。 為紀念這兩位杰出的南極探險家,1957年,美國在南極點建立了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學考察站。新知導入南極探險位置:南極洲喬治王島建成時間:1985年2月14日新知導入(二)科學考察中國南極長城站位置:南極洲拉斯曼丘陵建成時間:1989年2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新知導入中國南極昆侖站位置: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 建成時間:2009年2月2日新知導入中國南極泰山站新知導入位置:南極中山站與昆侖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建成時間:2014年2月8日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和考察1986年7月9日,中國首次赴北極考察。2004年7月28日,中國首座北極考察站——黃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成。新知導入(1)我國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一般都選擇在2月份。想一想,這是為什么?(2)假如要組織一支科學考察隊去南極考察,請你設計一條從中國上海出發,到南極中山站的海航線。新知導入 南半球2月份為夏季,此時南極地區多為極晝,氣溫稍高,有利于建設科學考察站。 上海-東海-臺灣海峽-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峽-印度洋-南極大陸-中山站1.北極地區的代表性動物是( )A.袋鼠 B. 企鵝 C.北極熊 D.磷蝦課堂練習D課堂練習2.在“愛護和保衛地球最后一片凈土——南極”的主題班會中,小林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A.去南極大量捕殺企鵝 B.大規模開采南極礦產C.把丟棄的垃圾埋在雪里 D.作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D課堂練習3、下列關于兩極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 B.南極地區雖被稱為“白色沙漠”,但淡水資源豐富C.極地地區氣候條件惡劣,都沒有人類長期居住 D.到南極考察一般都選在北半球冬季C課堂練習4.下列對南極地區開發利用的做法,正確的是( )A.建設居民點,大量移民 B.赴南極地區旅游,生活垃圾隨手丟棄 C.大量捕殺鯨魚,豐富食物來源 D.各國加強合作、珍惜、保護南極環境D 課堂練習5.讀兩極地區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長城站位于西半球,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B.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別是北美洲、亞洲和歐洲C.南極地區無人居住,北極地區的原住居民是因紐特人 D.北極地區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資源庫 D讀兩極地區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課堂總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兩極地區獨特的動物和極地探險以及科學考察。通過學習,了解到兩極地區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科研寶地,如不加以珍惜,我們將失去它。板書設計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獨特的野生動物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作業布置作業:1、識記本課主要知識點2、完成課堂同步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5《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第2課時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doc 7.5《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第2課時教學課件.ppt 南極的探險和考察.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